歇后语有哪些特点?精辟131条

歇后语有哪些特点

1、歇后语的特点与分类

(1)、关羽是三国名将,又是身后备受推崇的神圣化人物,其歇后语所包含的内容比诸葛亮、张飞歇后语要更丰富一些,包括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作为神灵和关帝的关羽以及民间传说的关羽。

(2)、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3)、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4)、⑤错综关系。即在上下两部分中,充当的成分不对当,如:

(5)、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孙悟空的毫毛——随变(便)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7)、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8)、广州歇后语“屎坑关刀”(茅厕里的大刀),下句便是闻(文)不能闻,舞(武)不能舞。(羊城晚报2009年8月25日A13版)

(9)、• 孩子常喝的这5种奶,竟然不是真牛奶!很多人第一个就中招了

(10)、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

(11)、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2)、关羽(160-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东汉末年(有人认为包含三国时期)刘备势力的重要将领。关羽为特殊之处是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被历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君、关帝。佛教界一般奉其为护法神之称为伽蓝菩萨。民间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俗称其为关公、关老爷、关二爷、关二哥等。

(13)、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14)、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15)、①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16)、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7)、②前一部分描述的虽非奇特意象,而是现实的事物,但因为后一部分的注解别有情趣,也可能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如“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18)、姑娘媳妇踩格子——脚跟脚(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种地时用脚在垅上踩出一行脚印下种)。

(19)、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20)、正由于歇后语主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一些讲关羽形象特点的歇后语,往往妙趣横生,富有人民群众的生活气息。如人民群众根据关羽红脸、美髯展开的联想: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关公放屁——不知脸红。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险你不扑空。

2、歇后语有哪些特点?

(1)、神智稍微清醒,他狠歹歹地说:“好你个黄毛丫头,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啦!”(《野火春风斗古城》131页)

(2)、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3)、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4)、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5)、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6)、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7)、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8)、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晴雯撕扇子——千金一笑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9)、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10)、大刀是关羽文化的载体之一。有些歇后语以关羽的大刀为题,展开想象、创造。如:关公面前舞大刀——不自量力。关公使大刀——不用急(戟)。周仓扛刀——老爷无事。

(1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12)、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13)、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14)、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选集》四卷1384页)

(15)、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16)、此外,像“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也说成“外公死了儿——没救(舅)”。

(17)、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8)、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9)、咳,真是老鼠钻风盒,两头受气。(《大路向阳》239页)

(20)、前面说过,熟语会造成短语或短句的“词化”现象,亦即这个短语或短句起的是相当于词的作用。不过,就歇后语的语法功能而言,并非所有的歇后语都是起“词化”作用,有的歇后语并不充当孤立的句子成分,而是作为句子来运用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歇后语就不可以视为“词汇单位”,而应该视为修辞单位或篇章单位。换言之,歇后语是跨越“词汇单位”和“(定型的)句汇单位”的中间体。

3、歇后语的特点有哪些

(1)、南北的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歇后语文化变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脚的习俗以前在北方盛行,而南方相对较少,因此北方的这种说法,到了粤语便成了“龙船装猪屎(又长又臭)”。北方说“黄鼠狼坐飞机(高升)”,而粤语则说“矮仔爬楼梯(步步高升)”,虽然属于同义歇后语,但各自体现的文化意象却很不同。

(2)、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 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 

(3)、历史上的关羽勇猛刚强,深为三国当时人所称赞。《三国演义》进而为关羽创造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壮举,这在歇后语中都有所反映。如: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关云长单刀赴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

(4)、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5)、一般说来,在传媒中使用歇后语,由于空间的有限性,歇后语在形式上会产生紧缩现象,即通常不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但口头表述时要将这个隐含的停顿讲出来,如:

(6)、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7)、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8)、力巴头赶车——翻了(力巴头,指外行的人)。

(9)、(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0)、“螺蛳壳里做道场”也是一个歇后语,由于意象较为浅显,后面便将注“转不开”省略了。

(11)、因此,有专家就指出,维护和承继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新价值和新作用。

(12)、(你)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蒙后(注)省)

(13)、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4)、大叶子座神位——全靠那张皮(大叶子指貂)。

(15)、胖得出奇的胡风风,飞着风沙眼,瞟了喜气洋洋的男人一眼,撇了撇嘴说:“看你乐的,不要闹个猫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奔腾的大黑河》12页)

(16)、母亲多是自言自语道:“次次来都是滚水渌脚(急匆匆)咁!”(羊城晚报2009年2月14日B9版)

(17)、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8)、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不贴题(蹄)

(19)、到了粤方言则变成“叉烧包掟狗”,因为粤文化中“叉烧包”更能体现岭南的饮食特色,更有象征意义。如:

(20)、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4、歇后语有什么特点写少一点

(1)、抓天鹅的海东青——越小越好(海东青,产于东北地区的一种鹰)。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3)、嚯,他心里白糖拌蜂蜜——甜透了。(形容词性谓语,《沸腾的军营》90页)

(4)、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5)、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6)、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7)、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做了整理,大家可以适当记忆。

(8)、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9)、大鼻子的爸爸——老鼻子了(老鼻子了,指数量多的意思)。

(10)、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1)、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12)、在一般状态下,“引”和“注”连接在一起,但上面“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中,插入“你真”,显示陈述的对象;后一例则加上“我算是”的字眼。

(1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14)、③前后部分密切配合,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将语义引向深入,从而体现出幽默、风趣特色。如“吃了磨刀水,秀(锈)气在内(内秀)”、“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等。

(15)、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6)、细分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变异,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在普通话里与不同的变体,说成:

(17)、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18)、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19)、黄鼠狼子戴缨帽——硬装当官的(缨帽,指满洲官吏帽顶皆带缨络)。

(20)、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5、歇后语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1)、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2)、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则是出于顾念曹操的旧情。《三国演义》描写曹操赤壁兵败,经华容道时狼狈不堪,恳求关羽顾念昔日之情放他一马。关羽于是不惜冒杀头之罪把曹操放走了。经这一描写,使关羽的义上升到舍生取义的高度。这件事在有关曹操的歇后语中也有反映: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幸中之幸。曹操来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3)、• 为了不上幼儿园,孩子会想出哪些奇葩理由?(看完笑到流泪)

(4)、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5)、歇后语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6)、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7)、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8)、王八骨头——不成材(王八骨头指长白山区的一种小灌木)。

(9)、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10)、“引”“注”在语法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名词性的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我们先来看“引”的构成。

(11)、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12)、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3)、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14)、①“引”描写的是一种奇特的意象,令人捉摸不透,但一听到“注”的解释,便前后贯通起来,产生妙不可言的修辞效果。例如:河边洗黄莲——何(河)苦;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这种奇妙的效果在方言歇后语中同样可以感受得到,如粤语歇后语“非洲和尚--黑(乞)人憎(僧)”、“拿破仑——费卵事倾(FranceKing)”。

(15)、歇后语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16)、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18)、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19)、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呼兰河传》232页)

(20)、关羽歇后语是关羽文化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三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的一个重要支脉。据了解,涉及关羽其人其事的歇后语40多条,约占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的五分之一。

(1)、杌喇踢格格——褶子了(这里指沾包了的意思)。

(2)、我说:“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认识好人。我是可怜你有病。”(《黎明的河边》15页)

(3)、妞儿上头——立时高三寸(满族姑娘结婚后梳顶发卷燕尾头,此语指人突然发生变化)。

(4)、一家子人筷子挟骨头——三条光棍,没个娘们,日子怎么过呀!(名词性谓语,《艳阳天》卷一1页)

(5)、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6)、说“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实际是《三国演义》写关羽收取长沙时义释黄忠的故事。老将黄忠当时为长沙太守部将,与关羽首战一百余合双方不分胜负,关羽心中很佩服黄忠。次战时关羽拟用拖刀计对付黄忠,黄忠追关羽时忽然马失前蹄,被掀在地下。关羽回马举刀喝其换马再战,未加杀害。长沙太守对此起了疑心,下令黄忠再次交战时射杀关羽。

(7)、俗语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8)、关羽早先被俘羁留曹营,曹操为留住关羽百般优待,但关羽表示决不背弃刘备,待等立功报答曹操便要离去,回到刘备身边。所以“离曹营”与“不安心”紧紧相关,正因为他不安心于曹营,才毅然离开曹营。这一举动集中表现了对刘备的义。

(9)、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过冬的黑瞎子—一自己吃自己(黑瞎子冬天蹲仓的时候舔自己的掌为食)。

(12)、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13)、歇后语和谚语大的区别就是在书写的形式上,有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歇后语都是由“——”符号分隔成的两个短语,而谚语就是一个独立的说明一定常理和道理的短语,所以在记忆和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加以区分,能做到这一点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基本一样——易记、易用、生动、灵活。

(14)、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15)、“打破沙锅问到底”又作“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沙锅”是引,“问到底”是注。有时歇后语甚至可以省略解释部分(注),如:

(16)、二五子炒菜——不是滋味(二五子指技术不高的人)。

(17)、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18)、民间还创造了一些通俗明晓又颇为形象的关羽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往往与群众的生活实践紧紧相关。如: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公卖石料——人货两硬。关公卖肉——没人敢来。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19)、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20)、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裁缝做嫁衣——(裁缝)替旁人喜欢(承前(引)省)

(2)、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3)、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4)、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5)、在一般叙述性的语言中,可以使用歇后语单独充当句子,对事物、现象的性质、状态进行描述,如:

(6)、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7)、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8)、中国足球便是“今天一个决策,明天一个决策,不明白就瞎整”……直如“三水佬看走马灯——陆续有来”。(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A13版)

(9)、雪埋颟伊一早晚露像(颟伊指满族祭招供奉的木制神像)。

(10)、(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11)、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苏苏地冒凉气。(《艳阳天》卷一16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歇后语有哪些特点?精辟1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