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耳濡目染有这个词吗
(1)、谦辞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如“不情之请”“抛砖引玉”;有些成语则含恭敬口吻,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师长上级,如“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时就会出现错误。如“耳提面命”只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
(2)、②她在父亲面前,一向都是那样毕恭毕敬,低声下气的回答父亲的问话。
(3)、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比如:
(4)、 例(7)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5)、 这是个贬义词,例句(5)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6)、此二词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比如:
(7)、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8)、 ⑴拭目以待;⑵神机妙算;⑶名不虚传;⑷凤毛麟角;⑸洋洋大观;⑹沁人心脾;⑺沁人肺腑;⑻别有天地;⑼别出机杼;⑽有头有脸;(11)有口无心;(12)惨淡经营;(13)来日方长;(14)贪多务得;(15)狐死首丘;(16)苦心孤诣
(9)、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10)、54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11)、异:①偏重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②偏重趋炎,迎合权势(炎、势:指权势)
(12)、此二词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但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比如:
(13)、①他的那幅看起来还不错的书法作品,一挂在著名书法家启功写的条幅旁边,真如小巫见大巫,令人汗颜了。
(14)、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5)、异:①指拿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②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16)、时间:7月9日、7月16日、7月23日、7月30日、8月6日
(17)、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18)、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19)、明显的,①句中,“人”与“大方”语意重复,因为“大方”是“专家学者、内行人”的意思,“贻笑大方”是指让内行笑话。“津津乐道”的“道”就是“说,谈论”的意思。“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用于此处还和“自己”重复。
(20)、2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2、耳濡目染的的意思
(1)、⑥每个人都会死,但死有所不同。我情愿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才死得其所。
(2)、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3)、①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在座的学生们都用一种顶礼膜拜的眼光看向他。
(4)、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5)、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6)、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7)、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8)、 ⑷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9)、 例(8)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0)、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细心周到。
(11)、②儿子以后的来信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粗枝大叶地说说学校的一些事情。
(12)、(解析)“好像”与“如芒在背”重复。如花似玉:形容女子姿容出众,与“美丽”重复。“海内外”与“闻名遐迩”重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3)、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14)、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5)、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异:①强调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②强调深入细致地考虑;③多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17)、①已经饿了一天的他,见到食物,立马迫不及待地扑了上去。
(18)、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19)、⑥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20)、④看你这么说的,只要你肯屈尊光临寒舍,我一定不吝赐教。
3、耳濡目染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1)、为避免用错对象,首先要弄清成语含义,分清范围。如“连篇累牍”形容文章篇幅过多,文辞过长;而”汗牛充栋”则形容藏书多。有些成语有自己固定的适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豆蔻年华”只能用于人,且只能用于十三四岁的女子;而“荡气回肠”只能用于物,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还要注意有固定使用对象的成语被扩大范围,如将“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等用于夫妻之间的成语用于一般朋友、同学等。
(2)、异:①强调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②强调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③强调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3)、①张小明这段时间,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奥运火炬在全世界各地的传递情况。
(4)、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5)、(选B)(解析)“面对种种旅游乱象......故意编造”交代背景情况。第一空,第一步,找搭配,四项搭配“有时”均可;第二步,找对应,“把本属于游客的责任推到商家身上”说明是游客的错却让商家来背锅,这种行为是诽谤、黑他人,混淆是非,对应B项“颠倒黑白”,强调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行为。A项“移花接木”强调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坏人想要栽赃陷害主人公侯亮平,就把某个小人物PS成主人公,造谣其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强调以假代真,以劣代优,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文段未体现“暗中”的含义,排除。D项“以偏概全”表示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文段强调栽赃陷害、混淆是非,排除。
(6)、让孩子耳濡目染电影与新闻报道中的暴力与犯罪行为是很糟糕的。
(7)、③在d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的d员干部应当继承、发扬d的优良传统,以“同志”互相称呼,大家都
(8)、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9)、(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11)、②兰陵县代村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12)、④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13)、②华罗庚的一席话,使他如坐春风,脑筋顿时开窍,好多以前穷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似乎完全明白了。
(14)、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15)、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6)、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7)、 (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
(18)、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9)、65赏心悦目: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20)、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4、耳濡目染意思是
(1)、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2)、 此词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
(3)、例子:民众文学当有一种“潜移默化”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4)、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5)、⑤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6)、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7)、此二词,前者比喻好的人或事物和坏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强调的是混杂;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强调的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比如:
(8)、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9)、(选B)(解析)看搭配,找对应。第一空,看搭配,四项均可。找对应,“简单地诠释......观赏的门槛”说明这种行为是平铺直叙的,没有一点点新意。D项“陈旧”强调时间上的长与短,表示时间上老与旧,文段未提及时间,而是强调不要太正儿八经,排除。第二空,搭配“历史人物”,A项“制造”搭配不当,历史人物是不能制造的,排除。第三空,文段强调不要太正,不要客观重复,需要与众不同的角度,强调新、不一样,锁定B项“新颖”。C项“客观”说明更正,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刻画”为高频考点,多形容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刻画得入木三分。A项“肤浅”表示很表面,不深入。
(10)、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11)、异:①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②强调为期不远,(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③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12)、 (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13)、①教育是由有生以来,耳濡目染影响的,形成我们人一生的行为。
(14)、(3)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15)、23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16)、在对西南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考察活动中,耳濡目染,我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西南民族染织工艺的了解。
(17)、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18)、(解析)常见的谦辞,如才疏学浅、笨鸟先飞、管窥之见、不足挂齿等;常见的敬辞,如大材小用、当之无愧、高朋满座等。
(19)、25大海捞针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20)、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5、耳濡目染用来形容什么
(1)、异:①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多指人;②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指物;③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2)、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3)、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4)、异:①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略带贬义;②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用于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时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以用于形容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5)、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6)、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7)、①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8)、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9)、龙之门大语文由龙之门教育集团和北京四中名师联合研发。
(10)、(选B)(解析)“但”表转折,四项均可搭配“并非”。“移步”说明要创新,不断随时代进步,“不换形”强调艺术的根不能变,不能丢掉传统,文段引用梅兰芳先生的话强调移步可以,但不能换形,即不能丢掉传统,不能丢掉根,填入的词语应表达把本质的东西、根丢掉之意,对应B项“另起炉灶”,表示把原来的灶台丢掉建立新的炉灶,非贬义词。A项“特立独行”多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强调跟别人不一样,带有积极语义,文段强调根不能变,传统不能丢,排除。C项“走马观花”现多用于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使用范围较广,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浅尝辄止,文段强调不能丢掉传统,排除。
(11)、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2)、④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13)、D.开诚相见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14)、7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15)、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16)、103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17)、此二词貌似意思相近,实则并不相同。“各有千秋”是褒义词,专指进行比较的各个人(或物)各有各的优点;“半斤八两”则指进行比较的人或物都差不多,是中性词,且常含贬义。比如:
(18)、 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叶、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19)、异:①偏重恰巧达到好的地步;②偏重正合分寸
(20)、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1)、异:①偏重语言上前后矛盾;②偏重表现上变化无常
(2)、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3)、98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④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此二词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但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比如:
(6)、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7)、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8)、此二词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比如:
(9)、有些成语在运用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结合上下文的整体意思来看,或从语法角度来看,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搭配不当、不合语法等。
(10)、①廖永民这么一说,张斯年立刻感觉好像如芒在背一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了。
(11)、它们形容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意思各有侧重:“黄粱美梦”偏重指梦想不能实现,多含贬义;“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指空欢喜,贬义不重。比如:
(12)、此二词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含有贬义。但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多指事件,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比如:
(13)、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14)、②张总离开之后,公司的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乱得不能再乱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耳濡目染的的意思精辟1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