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知乎精辟124条

门捷列夫为什么没得诺贝尔

1、门捷列夫是谁

(1)、门捷列夫曾经diss了瑞士皇家学院的化学家、诺奖评审委员的阿伦尼乌斯的研究论文,因此丢失了评选机会;

(2)、“我认为哈米特和ChristopherK.Ingold可以共同获得一次诺奖,他们把有机化学变成是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科学,”Perrin说。Ingold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提出了物理有机化学的概念,比如SNSNEE2四种反应机理。

(3)、后来,莫瓦桑的遗孀终于良心发现,如实揭穿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莫瓦桑的人造金刚石是假的。导演这场闹剧的是莫瓦桑的助手。这是一个对科学研究缺乏毅力和信心的人,在无休止的、繁重的重复实验中,他感到极端的厌倦和烦恼,于是就偷偷地把过去实验剩下来的一颗天然金刚石颗粒混入实验材料中,而莫瓦桑还以为他真的以人工方法造出了钻石呢!

(4)、诺贝尔奖委员会只把奖章颁发给在世的人,门捷列夫去世后,也就永远失去获奖的机会了。

(5)、Perrin说:“如果哈米特和ChristopherK.Ingold共同分享诺贝尔奖的话再合理不过了,因为他们提出了将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系统性且具有逻辑性学科的想法。ChristopherK.Ingold是一位英国化学家,他孕育出物理有机化学的概念,比如说四种反应机制SNSNE1和E

(6)、说个简单的例子,“杨振宁”,知道他的是娶了翁帆的多,还是知道他诺奖内容地位的多?

(7)、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8)、去年三月,美国化学协会的化学史部在圣地亚哥举办的一场会议上,演讲嘉宾发布了一篇关于10个有关本应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故事,这些故事讲述了这些值得诺奖青睐的化学家抱憾而归的原因。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其中这几位与诺贝尔化学奖有缘无分且具有戏剧性的这几位化学家。

(9)、    当然,这很遗憾,但如果我们看看1906年、1907年和19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桑、比什纳和卢瑟福的成就,他们应该获得诺贝尔奖。以莫瓦桑为例,他的科学成就确实是当时世界上好的。他因“制造纯氟和发明高温电弧炉”获得1906年化学奖。他的科学成就比门捷列夫的更实际,这可能与是否获胜有关。当然,门捷列夫没有得奖无论如何,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大遗憾。对此我们深表歉意。法国物理学家庞加莱也有类似的遗憾。门捷列夫、庞加莱甚至爱因斯坦都没有获得相对论奖,这可能与作者所说的选拔委员会受到实验主义的影响,从而引起“对理论的恐惧”有直接关系。当然,这也与法官的偏见、私利等因素有关。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奖项“通过一个的程序,没有任何偏好或偏见”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10)、DmitriMendeleev(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11)、虽然19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未能将门捷列夫推到全球科学的聚光灯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评委在1906年以4比1的压倒性票数推荐门捷列夫应该成为该年度奖项的热门人选。实际上,幸运女神的橄榄枝掌握在瑞典皇家学院的手中,终谁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有皇家学院才能决定。这次,瑞典皇家学院反而又为评委会另外添加了4位新的评审委员,因此评委会不得不推翻之前的选票结果而重新进行投票,原来支持门捷列夫的票数因为新增的票数而被稀释,后致使亨利·莫瓦桑(HenriMoissan)以5比4的票数击败门捷列夫,瑞典皇家学院欣然接受了这个投票结果并将1906年的化学奖颁给了这位分离出元素氟并发明了电加热炉的巴黎化学家。

(12)、门捷列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化学家之也是化学史上顶顶重要的人物,由他创造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之一。尽管获得几次提名,但他却从未获得过诺奖。

(13)、诺贝尔奖获奖公布名单一般是在国庆节前后,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

(14)、诺奖可能会迟到,但他永远不会缺席,这无关年龄。

(15)、再者,人们可以从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比如:格林童话让我们见识到了真善美等。因此,一些经典的故事可以穿越时空的阻拦,传播到后世。

(16)、门捷列夫的支持者并没有放弃,1904年诺奖的主题与惰性气体有关,他们认为这与门捷列夫之前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工作有莫大关系,理应获得诺奖。于是,1905年门捷列夫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大牛并没有赢得奖项。

(17)、就在他俩交往的时候,沙皇政府由于畏惧人民中的不满情绪,发布了这样一个命令:“一旦群众聚会,射击、打、刺。”

(18)、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金刚石之所以在高温下燃烧,就是因为它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消失的。科学家们还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只是结构不同。

(19)、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送给他未婚妻一枚钻石进行了真空加热实验,惊讶的发现金刚石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成了石墨。既然金刚石可以转变为石墨,那么石墨也应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此后的100多年中,众多科学家投身到这场“点石成金”的游戏之中,莫瓦桑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20)、③莫瓦桑引以为自豪的“创举”——用石墨制得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而正是这颗人造金刚石,使门捷列夫失去获奖的机会。

2、门捷列夫知乎

(1)、追光和镜头给到莫言老师,起立致敬,并上台领奖,发表获奖感言。

(2)、Credit:IvanNikolaevichKramskoi

(3)、鲍林是理论化学的泰斗,但是迪瓦尔对共振理论(一个由鲍林在1930年左右研发出的关于电子离域的理论)嗤之以鼻。迪瓦尔认为鲍林的这个理论充满了误导性,不仅没有让理论化学没有进步,反而让理论化学倒退了很多年。Healy说:“从赢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角度而言,迪瓦尔当时的言论已经慢慢将他剥离热门候选人的核心地带,但在那个时期,迪瓦尔的做法的确是为自己挖了一个又一个坟墓,直到他栽在了自己的手里。”

(4)、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5)、   门捷列夫旅行了很多。仅在法国,他就访问了33次。但首先科学家的利益是针对俄罗斯的:在他的科学活动过程中,他访问了100多个俄罗斯城市。并不总是他的旅行与工作完全相关。在他的朝圣瓦拉姆群岛和Konevsky修道院在拉多加湖的一个岛屿的日记中,他写道,他羡慕的僧侣,这是可以虔诚的孤独。在门捷列夫的生活周期有次,当他想从喧嚣转身离开:“我们有责任去执行,但力量还没有和没有时间。”职责是真的有很多:除了生活在门捷列夫工作Boblovo在他的庄园,在那里他试图包括向世界证明,在俄罗斯的非黑土收获并不比德国或荷兰的更糟。而在这里,在Boblovo。 

(6)、随着爱因斯坦的名气与日俱增,《相对论》越来越多的人士着迷,提名人数也越来越多,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7)、鲁迅表示:“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8)、那么请问:李普曼先生因为哪项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彩色玻璃干涉照相技术。

(9)、回复e0查看《大神探福尔摩斯电影中的化学问题》

(10)、①他用电解法制取了世界上活泼且毒性很大的非金属单质——氟。单质氟的获取过程充满艰辛,历经70余年,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生命,莫瓦桑也因此中毒,单质氟至少夺走了他10年的生命。

(11)、门捷列夫坚信自己是对的,回家后继续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 遇到什么地方接连不上时,他就断定还有新元素没被发现,暂时补一张空牌。就这样门捷列夫一口气预言了11种未知元素。

(12)、授予其一笔巨额奖金,一块金质奖牌以及证书。

(13)、无癫疯表演不影帝,这一点也可以说是金像奖影帝的重要得分环节吧?此类表演拿金像奖的不在少数吧?此类表演未得到影帝的我只不平吴镇宇一人。

(14)、门捷列夫在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6年获化学高等学位,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就在门捷列夫在化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的时候,门捷列夫的家人为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主题就是这个年幼的弟弟的终身大事。

(15)、大约是在1930年,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WallaceCarothers)发明了一种可以生成聚合物的缩聚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可以结合单体与反应性末端基团,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水。到了1935年,他使用这种方式制造出了尼龙,这种材料之后迎来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在圣地亚哥德州大学的E.ThomasStrom教授看来,缩聚反应应该成为诺贝尔化学奖的不二之选。

(16)、但Ingold在化学界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诺奖获得者有机化学家RobertRobinson,他对诺奖委员会有相当大的影响,Perrin说。Ingold没有获得诺奖,方向类似的哈米特也倒霉的作为池鱼被殃及,也没有获得诺奖。

(17)、小编也算了算,如果现今已经69岁的村上村树要想打破这个记录,如果从六十岁开始每年都被提名,一年提名10次,那少要活到76岁,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真的实现了呢?

(18)、虽然在1908年不用染色就出现彩色照片的确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但广大群众们真的是万万没想到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居然给了这么个东西!  那个年代可是牛人辈出,在1908附近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前有伦琴,洛伦兹,居里夫人,汤姆森,马克尔逊,后有范德瓦尔斯,布劳恩,维恩等等等等,别的不说,这其他获奖者的维基百科介绍都比他长十倍!要说是缺重大发现随便找人充数那还真的说不过去。

(19)、莫瓦桑的助手却向他们讲了一个惊天秘密。莫瓦桑的“方案”并不,每一次的实验都毫无例外的失败了。助手认为很可能方案在理论就是错误的。但偏执的莫瓦桑根本不理睬。助手的耐心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消磨殆尽,他觉得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在被反复折磨之后,助手决定“帮一个小忙”。

(20)、诺贝尔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其实不然。诺贝尔奖从颁奖以来就和中国人无缘,诺贝尔奖的得主也从没对中国有过任何的贡献,就算是华裔得主,也好像没有。

3、门捷列夫有多牛

(1)、③莫瓦桑引以为自豪的“创举”——用石墨制得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而正是这颗人造金刚石,使门捷列夫失去获奖的机会。

(2)、两年后的一天,俄罗斯化学会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只有门捷列夫一言不发。主持人躬身说道:“门捷列夫先生,您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也不说话,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从口袋里取出一副纸牌,甩在桌面 上。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3)、大约1930年,卡罗瑟斯在杜邦公司发明了缩聚反应。1935年,利用该反应他成功制备了大名鼎鼎的材料——尼龙。在上个月的ACS圣地亚哥会议上,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E.ThomasStrom认为缩聚反应理应获得诺奖。

(4)、西蒙斯在杜邦公司度过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1954-1991),从1974年到1991年,他一直领导着杜邦公司的中心研究部门。那个部门在基础化学的大部分创新工作都是在西蒙斯的领导下完成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和列日大学的化学名誉教授PierreLaszlo说。

(5)、1893年2月,曾在氯化学以及发明和应用高温电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向科学界和新闻界报告了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他和助手共同努力,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终于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将平凡的石墨转化为昂贵的金刚石的夙愿,从而打通了“点石成金”的道路。

(6)、综上是本期的诺奖八卦大盘点,你有被这些潜藏的知识cure到吗?

(7)、就这个话题,十年前(2009年10月12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旧文重发,欢迎大家讨论——

(8)、尼龙这种材料终得到广泛的商业运用,并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当第一件女士尼龙袜子面世开始,这种材料就开始被热捧,直到今天它依旧应用广泛。不过,尼龙在全球范围内的名声鹊起,要到1939年之后。但卡罗瑟斯这位天才科学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且酗酒,1937年的时候他饮用了掺有氰化钾的柠檬汁而自杀身亡,这也终结了他获得诺奖的机会。

(9)、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但科学界不少人质问,为什么不颁发给尼克·赫伦亚克(NickHolonyak)呢,他在1962年就发现了发光二极管。当时尼克·赫伦亚克只是美国大厂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打造出了第一颗红光LED,而且他还认为未来能够发出其他波长的光,意味著LED将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光,未来白炽灯一定会被LED取代掉。

(10)、颁奖典礼开始,屏幕上依次播放候选人的个人VCR及亲人朋友的祝福。

(11)、以上三种是容易拿影帝的角色,但是,这些基本与成龙绝缘!成龙饰演的都是正派普通人,看起来庸庸碌碌的好像本色出演,所以那些评委挺埋汰成龙的表演的,还有一个就是周星驰。直到千禧年后香港电影开始在华人影响力开始缩减,周星驰凭少林足球拿了影帝,但是此时的成龙早已远走好莱坞大展拳脚。

(12)、如果我们严肃认真地考虑一下,我们会发现,如果将卡罗瑟斯提名为杰出化学家的话会更符合他当时的身份,当时他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主要是因为存在另外一名强劲的对手——欧文·朗缪尔(IrvingLangmuir),他在1932年因表面化学赢得诺贝尔化学奖,那时候他在通用电气担任工业化学家一职。

(13)、而其他人之所以名气不大,并不是他们能力不突出,而是他们没有流传的故事被人们记住。化学家为什么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其实诺贝尔也有出名的科学家,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然而人们熟悉他也是因为他设立的奖项以及他的故事。

(14)、“所以1936年是卡罗瑟斯顺风顺水的一年,”Strom说。卡罗瑟斯终究没有得到诺贝尔基金会的赏识,直到1937年,该有的机遇也就这样乘风西去了。之后卡罗瑟斯患上了忧郁症,并酗酒成瘾。Strom回忆说:“他当时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化学家失败,1937年4月29日在美国费城一家饭店的房间里,他饮用了掺有氰化钾的柠檬汁而自杀身亡。为了纪念卡罗瑟斯的功绩,杜邦公司在1946年将乌米尔特工厂的尼龙研究室改名为卡罗瑟斯研究室。

(15)、Credit: PureAppl.Chem. 1995,DOI:1351/pac199567050835

(16)、问题是:1922年居然还有人继续提名他,比1921年还多?

(17)、尽管半经验理论具有伟大的应用,杜瓦却未能获得诺奖,很多人认为这要归咎于他争强好斗的个性以及太过“毒舌”,Healy说。

(18)、1919年,爱因斯坦提名了普朗克,普朗克获奖了。

(19)、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0)、但是很遗憾,却没有数学家的名分。据说诺贝尔先生有个数学家情敌,于是不设此奖了。

4、门捷列夫有没有获得诺贝尔

(1)、Twelve Collegia建筑物在门捷列夫的时代是师范学院,现在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中心,有一个门捷列夫纪念博物馆,前面的街也因此命名为门捷列夫街。

(2)、爱因斯坦1932年的提名也是第一志愿海森堡,第二志愿薛定谔,第三志愿两人平分……

(3)、http://cen.acs.org/articles/94/i15/Five-chemists-should-won-Nobel.html

(4)、1862年,门捷列夫和列谢娃举行了婚礼。婚礼上门捷列夫没有新郎的欢乐,他甚至不敢设想今后的家庭生活。

(5)、他认为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只有运用文字来行动。

(6)、文学评价可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评委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但即便是各科学奖项,在诺贝尔奖历史上,也有不少错误甚至灾难性的选择,比如颁给了错误研究成果和微不足道的小发明、遗漏了伟大发现的真正英雄、科研成果危害人类、性别歧视⋯⋯而这些事情,直到现在还在发生。

(7)、经过几个月的交往,门捷列夫对列谢娃失望极了,他觉得他们俩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交融。他不知道该怎样处理眼前的事。

(8)、发展进步,靠的是什么?难道依靠一部分或者几个的科学家吗?想想建国初的“两弹一星”,这不是仅仅靠着几位留学归来的科学家搞出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恐怕是做不到的。

(9)、原标题:NotablechemistswhoshouldhavewontheNobel

(10)、Ⅰ.他从1910年到1922年一共被提名了62次!

(11)、在睡梦中,他的脑海里突然显示出一张他日思夜想的元素表:每一行、每一列都那么有规律;原子量依次递增,元素性质相互类似,中间没有任何的空缺,元素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之间有种周期性的关系。

(12)、当1975年,诺贝尔基金会公开那些50年前以上的颁奖文献时,后人发现评委会对如何界定化学与物理等的范畴也意见相左。

(13)、门捷列夫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算是诺贝尔奖史的一个遗憾!这样的例子不止他一个,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彭加莱对相对论和天文学的贡献等等,但是科学都记住了这些伟人。

(14)、现在的学者们认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重要成员SvanteArrhenius可能是这一事件背后的“推手”,俄罗斯人长期公开批评他的粒子解离理论,这可能让他十分不爽。不过,也可能是Arrhenius觉得门捷列夫的贡献太久远了。

(15)、此波尔不是乒乓球打得好的波尔,而是物理学上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16)、当时,虽然人们已经知道,金刚石是在地壳深部高温高压下,由无定形碳变化而成,但许多人试验合成金刚石都未获得成功。这回听说莫瓦桑合成了人造金刚石,无不震惊。这一“成果”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人们为之振奋,莫瓦桑本人更是兴高采烈,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17)、Ⅲ.那么多年前的诺奖的提名者信息就这样石沉大海了吗?

(18)、那我们就先说一说莫瓦桑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过程,这里面的故事曲折离奇,让人惊叹不已。一定一定一定要读完!

(19)、其中一位便是因为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而名震欧洲科学界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当时瑞典皇家科学会中有10名委员具有投票资格,其中有4人投给了门捷列夫,1人弃权,而其余5人则投给了另外一名候选人。

(20)、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诺贝尔奖史上的乌龙事件吧~

5、门捷列夫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其中一位便是因为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而名震欧洲科学界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当时瑞典皇家科学会中有10名委员具有投票资格,其中有4人投给了门捷列夫,1人弃权,而其余5人则投给了另外一名候选人。

(2)、这在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算放在现在也是呵呵呵。但莫瓦桑不管,他就是要钻石!

(3)、其实不仅是化学界,在其他学科中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名人,一旦跨越领域则很少被人们熟知,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可帮助人们记忆的故事,以至于人们并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

(4)、虽然各位科学大大们之间都相互吹捧,相互提名,但是(泡利)就是一个立场坚定、态度决绝的人,即便得到了众多大佬的提名,但是他很少提名回去,这也许就是“泡利不相容”的原因吧。

(5)、哈米特是物理有机化学的先驱,并在该领域编写了著名的教材。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CharlesL.Perrin认为哈米特在1937年发现的哈米特方程(Hammettequation)足以让他获得诺奖。

(6)、乙:我觉得是和平奖,因为罗素老爷子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还是很不错的,他常年反战,还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和平奖倒也还是名正言顺。

(7)、不过,对于这些科学家本身而言,无论是被人铭记还是遗忘,都阻挡不了他们的光辉,在他们研究的领域内,后辈学者们早已经将他们当作楷模,当作是偶像,人生的导师。

(8)、总结的讲:在一个人做研究的道路上,突然一天因为它发表著作的文笔好,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问我是该哭还是该笑。

(9)、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10)、这是他的提名记录,从1950年开始,他疯狂提名一名叫MariettaBlau的奥地利女核物理学家,在1957年中,他同时提名MariettaBlau得物理学和化学奖。

(11)、2008年,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FrancoiseBarre-Sinoussi)和蒙塔尼(Luc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使许多科学家感到有点意外。意外的不是两位法国科学家的获奖,而是另一位为“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盖洛(RobertGallo)未在授奖名单里。发现艾滋病病原之争是科学史上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典型案例,盖洛是人类逆转录病毒研究的先驱,他第一个分离出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T细胞的方法,这是研究人T细胞逆转录病毒的基础。超过100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反对意见,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以抗议盖洛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忽视。

(12)、门捷列夫的支持者认为,根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所给出的解释,惰性气体元素应该成为1904年化学和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热门话题。支持者们认为门捷列夫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所发现的新元素足以让他有资格成为下一届诺贝尔化学奖的大赢家,因此诺贝尔基金会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在1905年提名门捷列夫为候选人。

(13)、半经验理论其实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妥协。因为这个理论并不像从头计算理论(abinitiotheory)那样严谨。这让半经验方法比从头计算方法实用的多,因为人们只需要花费相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得出自己想要的研究结果。但从头计算理论却是一个用于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Healy教授说:“尽管从头计算方法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但当你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你可以明确地知道你的下一步将会走到哪里。”

(14)、莫瓦桑是氟方面的专家,他想先利用单质氟与石墨反应,使之转变为氟碳化物,再利用方法除去氟,但这种实验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莫瓦桑又设计了第二种实验方案:将石墨投入熔化的铁水之中,再将掺有石墨的铁水倒入冷水之中,让之急速冷却,让石墨结晶成金刚石,然后再用酸溶去多余的铁。

(15)、莫瓦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多少个日夜的奋斗,在这一刻都变得非同寻常。他立刻将实验成果汇报给了法国科学院。由于莫瓦桑是成名已久的著名科学家,法国科学院在没有再次验证的情况下直接向外界宣布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16)、诺奖组委会每年会接收到上千个提名,而且这些提名也是十分严密的,只在每年的十月份公布获奖者,而且不公布其他候选人的信息。

(17)、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送给他未婚妻一枚钻石进行了真空加热实验,惊讶的发现金刚石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成了石墨。既然金刚石可以转变为石墨,那么石墨也应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此后的100多年中,众多科学家投身到这场“点石成金”的游戏之中,莫瓦桑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18)、1893年,在又一次失败的实验之后,趁莫瓦桑不注意,助手将他买的那颗小钻石扔到了实验残渣中。。。

(19)、只见门捷列夫三两下便将乱糟糟的牌整理好,大家这才发现那并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每张牌上写着一种化学元素的名称、性质、原子量等,共63张,代表着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更怪的是,这副牌中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20)、Strom教授推测说,如果当年朗缪尔与施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及卡罗瑟斯同时被提名为高分子材料先驱者的话,“他们胜算的几率会更大”。Strom解释说,施陶丁格作为加聚反应的创造者,从1931年到1935年期间共被提名九次,但是他没有获得弄诺贝尔奖。并且,当美国国家科学院(U.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在1936年任命卡罗瑟斯为工业有机化学家时,他已经红得发紫。

(1)、追光再次给到村上村树,脸上挂着落寞的微笑,“恭喜恭喜!”

(2)、 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种规律,让已经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能够有序地分门别类、各得其所呢?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已经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也不例外。

(3)、诺贝尔奖对甘地来说当然当之无愧,因为他利用非暴力手段把英国殖民者赶出了印度,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阿尔伯特·卢图利都认为甘地是他们的导师。在20世纪,如果有一个人是和平与非暴力的化身,那一定是圣雄甘地。诺贝尔委员会承认甘地在1937年、1938年、1939年、1947年被提名诺贝尔奖,后在1948年1月遇刺前几天被提名。圣雄甘地在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离当年的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日期还有两天。但是根据当时有效的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在某些情况下,诺贝尔奖可以在人死后颁发,因此,甘地有可能获奖。然而,甘地不属于任何组织,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也没有留下任何意愿;谁应该获得奖金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任August Schou询问了另一个委员会的顾问律师Ole Torleif Røed考虑委员会若在死后颁发该奖的实际后果。Røed提出了一些可能的通用性解决方案。随后,他征求了瑞典颁奖机构的意见,但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除非获奖者在委员会做出决定后去世,否则不应该举行追授仪式。因此1948年,诺贝尔委员会没有颁发和平奖,理由是那年“没有合适的在世候选人”,因此,有理由假设如果甘地再活一年,他就会被授予诺贝尔奖。

(4)、Firstchoice:W.Heisenberg

(5)、俗话说的一点不俗:优秀的人总带有优秀的血统。

(6)、但休伊什曾一度认为脉冲星的脉冲信号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而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名为乔斯林·贝尔(JocelynBell)的研究生,她在更早的时候就推断出信号源是一颗旋转的恒星。但因她仅仅是一名研究生,成果被“窃取”了。

(7)、在1953年,经过多年的等待之后,施陶丁格终于如愿或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如果卡罗瑟斯可以继续坚持等待下去的话,也许他真的会迎来这期待已久的一天,但有时候真的是事与愿违。

(8)、一是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和平奖受之有愧;二是各界质疑为什么袁隆平没有获奖;三是为华人科学家高锟等三人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高兴;四是期盼中国人有朝一日也能分得一瓢羹。

(9)、虽然莫瓦桑掌握了“点石成金”的秘密,但对金钱并不感兴趣,当钻石经销商向他购买实验手稿时,他拒绝了。

(10)、同时,没有合理的评定标准,谁该得这个奖项,理由并不让人信服,比如和平奖的设立,本来应该授予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可是评定出来的终人选,令人失望。今年的和平奖为什么许多人嗤之以鼻,无需说更多了。 

(11)、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没有元素周期表就不会有现代化学的今天;没有元素周期表,化学就不可能成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支柱学科;没有元素周期表,化学仍然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缺少系统性和理论性。既然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编制周期表做出过决定性贡献的门捷列夫理应获得化学界的高荣誉,究竟是谁“夺走”了属于门捷列夫的诺贝尔奖呢?

(12)、卡罗瑟斯在杜邦公司的中央研究部开展了他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工作,该部门类似一个学术科研机构,在1927年由杜邦公司的化学家查尔斯·斯坦(CharlesStine)创办。斯坦的想法就是接纳那些在胶态材料、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方面有建树的全球科研人员并让他们在公开文献资料当中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国际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之后杜邦会充分地利用它认为有价值的研发项目的成果。当陶氏化学与杜邦公司合并之后,中央研究部在规模上大大缩水。

(13)、据大多文献提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门捷列夫和另外一位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存在恩怨,导致门捷列夫错失1906年诺贝尔奖。

(14)、二是不公正。人们对诺贝尔奖评委会的评审会议记录及细节须到颁奖的50年后才能公布之规定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此属“半黑箱作业”,50年后各评委多半已归西,谁还负得了责?

(15)、学过化学的朋友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发现新元素方面都有指导意义。既然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为编制该表做出过决定性贡献的门捷列夫理应获得化学界的高荣誉,究竟是谁“夺走”了属于门捷列夫的诺贝尔奖呢?

(16)、或者在大众文化的翘楚(广告)中也是完全的体现,比如这个由以色列的ShalmorAvnonAmichay/Y&RInteractiveTelAviv梅赛德斯奔驰的广告。

(17)、   正如没有什么是的一样,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奖一直令人振奋和振奋,但也有疏漏、遗憾和激烈的争论。很多人不知道,在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疏漏,包括评选错误的奖项项目、评选错误的获奖者等等。也有一些科学家虽然承认重大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8)、莫瓦桑脑子里面的炼金术思想使他坚信:只要功夫深,石墨也能炼成钻石!只要用他发明的高温电炉以铁作为介质把石墨塞进去然后电弧那么一轰就能搞出个高温高压的环境那么里面饱和的碳就能变成钻石了!(可以堪比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可以练出火眼金睛)

(19)、有许多的地名或事物的名称和门捷列夫的名字有关。

(20)、诺贝尔奖重要吗?当然重要!诺贝尔奖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看未必!

(1)、塔姆(1895-1971)理论物理学家,主要创立了快速电子的作用和各种物质发光现象的理论,撰写了有关可控热核聚变问题的著作,1958年与弗兰克、切连科夫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对于他们而言,自己所做的贡献能够揭开自然客观规律,自己所做的贡献能够帮助全人类往前前进一小步,已经足够令他们欣慰,至于会不会被世人所知,则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3)、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偏差,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容易记住的并不是某个人的贡献,而是他的故事。故事的传播能力在石器时代时,人类社会经历过一次原始富饶社会,在当时所有的人们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依靠采集和捕猎。由于当时人类人口不多,所以人们每天只用花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获取足够的食物,所以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聊天,尤其是种群内部的故事。

(4)、1964年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拒绝领文学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门捷列夫知乎精辟1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