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历史功绩是春秋霸主吗精辟142条

晋文公的历史功绩

1、晋文公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三月上旬,晋军攻入曹国都城。这时,宋国国都被楚军包围,被迫再次向晋告急。晋文公想要与楚交战,却为身后的齐、秦两国态度不明而感到进退两难。

(2)、包庇一人,看似救人一命,但会失却人心;不因私废公,看似冷酷无情,却会赢得人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晋文公严惩二将,循的正是这个公道人心

(3)、晋文公叫赵衰为原城大夫,同时管理阳樊,叫郤溱为温城大夫,同时管理攒茅。晋文公虽然不能修条地道直通坟坑,可是得了四座城,再说这全是天子自已的城,这一份实惠可真不小。

(4)、跟随文公出亡的仆人壶叔就不满,直言于文公:你三次行赏,都没有我,请问我有什么罪过?这分明是有点急于邀功的意思

(5)、秦襄公时代,当时是周幽王在位,周幽王宠爱褒姒,于是便废掉了正室王后,也把太子宜臼赶出了家门。

(6)、霸业成于用人,晋国所以称霸久,恐怕又有其“独门秘诀”。用人之道,雄主各有侧重。而从历史记载来看,晋主的用人之道,其重者,窃以为正在于其赏其罚既公且明。

(7)、公元前638年,楚宋之间发生了泓水之战,楚国大败宋国。次年,公元前637年,流亡中的重耳特地选中了这样一个楚国,来与这样一位楚王相会。他们俩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再过四年,晋楚之间真个爆发了一场深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载入史册的城濮之战。

(8)、第八位,狐毛,狐偃的大哥,也就是重耳的大舅,一直担任狐偃的助手工作,也是个不错的参谋人才。

(9)、“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10)、晋文公退到城濮(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就驻扎下来,不再退了。晋、楚两军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11)、原来,重耳和他的弟弟夷吾逃出晋国后,过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还拖着病体想去秦桓公的葵丘之盟凑下热闹,却在半路被老爱坏人好事的周室上卿宰孔拉住一通劝,说什么齐桓公好大喜功,东边都顾不上,还能顾得上你西边?他乌云盖顶,必将有乱,你们晋国也会有乱,还不快回去稳定大局?不要去葵丘瞎掺和。

(12)、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

(13)、到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之会前,晋楚之间共有11场直接战争,其中晋国获胜9场。

(14)、他摆开盛宴,款待重耳。席间,重耳的从臣赵衰唱起了《诗经》中的《黍苗》:

(15)、西汉时期,有个孩子叫匡衡,家里没钱上学,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过了几年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晚上的时间来读书。但家里穷,实在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来一线亮光,于是想办法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大了一些,他就借着透过来的光,读了很多的书,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6)、宋、楚两国这样礼遇重耳,当然不乏对他个人魅力的青睐,但这绝不是主要的原因。

(17)、除了国内局势并不平稳外,晋国西、北、东三个方向还都是戎狄部落,相对于中原的膏腴之地,建国之路相对就比较艰难了。西周三百年,晋国的十一任国君都在努力站稳脚跟,固守周天子封给它的地盘,大多时候都默默无闻。转型重塑中的晋国:从恪守礼制到现代主义晋国发展的转折点,在于西周晚期的“宣王中兴”和春秋初期的“曲沃代翼”这两段时间,晋国干了三件大事。

(18)、南方的楚蛮势力不断北上侵略中原,使中原华夏文明受到严重的威胁,人民遭到大肆屠杀。在这战乱的时代中,能够保护住中原文化继续发展的人就是对当时社会以及历史做出大贡献的人。

(19)、但你楚国对我只不过一桌酒的恩惠,难道就想让晋国对楚国割地称臣吗?“金银玉帛,君王所余”——这句场面上的客套算是顾全了宾主双方的体面,你还非要蹬鼻子上脸!

(20)、晋国北部有太原——上d高地,东有太行阻隔,西有黄河天险,南部跨过崤山、中条山则直对辽阔的中原腹地,依托海拔高度,形成对中原列国高屋建瓴的地理优势,正所谓表里山河是也。

2、晋文公的历史功绩是春秋霸主吗

(1)、进入战国后,春秋时代的霸主政治彻底终结,由于众卿从内部的掏空,昔日的超级强国晋国也因为分崩离析而永久地被封存在历史中,但三晋文明却以崩溃的形式扩散开来,由秦国接过改革变法的接力棒,实现了比称霸更高级的目标:华夏大一统。

(2)、晋文公下了一道命令,吩咐将士儿郎们各人带着三天的粮草,要是再过三天还打不进去,就退兵。暗地里再派人把这信儿带进城里去,传给原城老百姓听。

(3)、秦献公上位之后,就把“人殉”这项规定给废掉了,但孝公上位还觉得不足,于是他便写了一个“招工启示”——《招贤令》。

(4)、重耳一行流亡期间,从狄国到齐国途中,路过卫国,饥饿难忍,随从介之推为给主人解难,悄悄把自己胯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让重耳吃。重耳喝完肉汤,问介之推从哪里得来的肉汤,介之推据实回答是用自己胯上的肉做的。重耳大受感动。后人用“割股啖君”颂扬介之推忠于主人的高风亮节。

(5)、行赏结束之后,又开始议罪。舟之侨本被安排备船渡师的,却开小差回家看望病妻,结果被斩。此前,还有祁瞒违命辱师被斩—先轸让祁瞒虚建大旗,守定中军不战,结果他见楚师小将挑战而忍不住一战,差点坏事。再加上更早前的颠颉被斩,文公这一次出军下来,就斩了三名宿将,可谓违令必诛,全不轻宥,结果让三将畏服、诸将用命。

(6)、如果非子回去继家业,那他的亲外甥“成”怎么办?于是申侯便阻止了周孝王。周孝王考虑了之后,便把非子封在了“秦邑”,并且把“赢”这个姓重新赐给了“非子”。

(7)、原来,当年文公流亡楚国,曾受楚国款待,因便对楚有“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的承诺,狐偃提醒的就是必须兑现当年的承诺。确然,失信于楚,必失信于天下,又如何能为一方霸主?以信立国,人必重之,又何敢欺?文公之赏,确实赏得在理。

(8)、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长的英国博物学家索尔比的传奇故事

(9)、第二个版本就是晋文公虽然知道介子推割肉救过自己,但他并不喜欢直来直往的介子推,因为介子推又犟又直,但在封赏了其他跟着流亡的随从后,介子推割肉的事情就被那些打抱不平的人传播了出去,晋文公为了自己的名声就说自己不知情,然后就去找介子推,找了几天都没找到,正好有人建议烧山,晋文公就答应了,他觉得介子推这时候出来可以治治介子推的硬骨头,打压一下,出不来烧死就算了,结果介子推真烧死了,晋文公就做了很多表面工作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在这个版本里介子推是因为晋文公过河拆桥觉得不能辅佐就选择了离开,在晋文公烧山的时候,介子推认为就算自己出去了,晋文公说不定还是会想办法弄死自己,因为晋文公来救命恩人都能忘记,就没有生命事情是做不出的。

(10)、此去前途未卜,重耳不想让自己的妻儿跟着自己一起逃亡,只有含泪和妻子季隗告别:“我要走了,等我一切都安定下来后,我就会来接你的,你愿意等我吗?”

(11)、楚成王听了倒没有说什么,但是楚国的大将成得臣却很生气,他偷偷对楚成王说:“重耳现在这样讲话,将来一定忘恩负义,我们现在不如就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12)、老秦人本身就是东夷的后裔,对华夏礼仪素无信仰。至于晋国,虽说是姬姓宗亲,但长期与戎狄杂处,婚恋观念上受胡俗浸染很深。

(13)、看楚国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其仗恃武力北进扩张的势头,不会轻易止歇。晋国作为诸夏传统大国,对此绝不会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于是,重耳料定,晋楚之间或有甚至是必有一战。尽管楚王高规格善待重耳,重耳仍坦诚直言:不会因此放弃原则,放任楚国霸凌诸夏。对于楚王的善待,重耳能够报答的,就是在两国一旦发生冲突战事,晋国先“退避三舍”。

(14)、晋国初封,没有赶上西周大封建的第一波红利。虽不得不远离中原,但反而却更方便向北部戎狄部族地区开拓,领土扩张空间大,又减少了与诸侯的直接摩擦,可谓一举两得。春秋时代,晋国相继消灭这一地区的骊戎、山戎、无终、赤狄、白狄等族,完成局部统一。

(15)、孔子所说的晋文公的谲道,根据郑玄的意见,还应该包括“践土之盟”中晋文公对待周襄王的做法。    在城濮之战获胜后,晋国实际上已经开始雄霸天下,但缺少的是周天子的册命。在当时,周天子虽然已经没有实权,但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宣传上占据优势,晋文公作为诸侯之“伯(霸)”的地位显然需要周天子的册命,但考虑到周天子的地位,晋文公又不能屈身到洛阳去朝拜求封。所以,晋国就在卫国的一个叫做践土的地方给周襄王建立一座临时的所谓行宫,要求周天子来践土给晋文公册命。然而,晋文公还不想担着逼迫周襄王来践土的名声,就对外宣布说,周天子是巡狩天下,顺便在践土册命了新的霸主。然而,孔子对此却是看得清清楚楚,他说:“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也就是说,实际情况是晋侯召王,而不是王召晋侯,这是个不合礼仪规范的先例,不是霸主的光明正大的行为。晋文公如此对待周天子的做法,与齐桓公时代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所以,孔子才拿齐桓公做晋文公的镜子。     

(16)、前632年,晋军借道不成之后绕路渡河,侵曹,伐卫。晋军用先轸的计谋,在几天内攻陷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

(17)、晋园位于曲沃县东城新区中心地带,公园景观主要包括“一心一湖两带八大景观”。一心,即集“五馆一中心”,包括城展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老年活动馆和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晋都文化会展中心;一湖,即水面约50亩的如意湖;两带,即沃水潆洄水景带和林间小溪水景带。沃水潆洄水景带全长600米,从公园的东北角开始,向西贯穿整个公园北侧,至假山处,折而向南注入如意湖;林间小溪水景带位于公园东侧,是在微地形和丛林绿篱中独辟蹊径打造的人与自然共融的亲水景观。八大景观分别为公园入口处的晋国风格仿古牌坊、晋水桥、沃水潆洄、文化中心两侧相呼应的戏院和晋宫、人工湖和湖内文公舫、湖东的晋国街。整个晋园景区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鱼翔浅底,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18)、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19)、如果说秦非子建立了一个“家庭小作坊”的话,那么秦襄公这就算是开始接到订单了。虽然周平王开的是一个空头支票,但是秦襄公还是率领着族人向关西发动反攻,与犬戎发生了激烈的大战。

(20)、因此,宣太后死了之后,秦昭襄王立即用范雎为集权推手,开始清除外戚,重新申明了律法,严明了制度。否则封地过多,就会尾大不掉,一旦这些封地坐大了之后,那秦国就有可能要分裂。

3、晋文公的历史生平

(1)、也有两个国君把他当做未来君王接待,楚成王和秦穆公。但这两个人都是想利用他从而控制中原,进而称霸天下。楚共王问他何以报答,秦穆公嫁女时一并把他侄子的妻子送给他,都是试探他,这种试探何尝不是一种视他为低贱。

(2)、晋国附近小国林立,他们或多或少的牵扯进了“曲沃代翼”,尤其是“唇亡齿寒”典故中的虢国、虞国。等到曲沃武公儿子晋献公继位后,逐一收拾外敌,并国三十余,成为诸侯国里的巨无霸。

(3)、晋文公愁眉苦脸地跟赵衰商量着,一个小小的原城打不下来,可真没脸了。要是不把原城弄到手就退兵回去,那也太不像话了。就算退兵吧,多少也得找个下台阶的说法,才不会叫别人笑话。他们商量了老半天,末了他们还真想出一个主意来了。

(4)、《左传》载:楚成王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5)、姜氏对重耳说回国是好事情,但重耳害怕所以就否认有这件事情,姜氏一再劝说,认为重耳待在齐国安逸享乐是没有出息的,但是重耳就是不肯走。没有办法,姜氏只能跟重耳的随从们商量了一个办法,把重耳灌醉,趁重耳未醒的时候带着重耳一起出了齐国。

(6)、《国家宝藏》第二季山西博物院专场,以创新的形式展示阐述了山西博物院的三件国宝——侯马盟书、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木板漆画。其中,由5000余片玉片组成的候马盟书,被列为解放以来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是山博的镇馆之宝;其他两件文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重宝)。三大宝藏,告诉我们一个需要铭记的事实:我们中国,无论什么地方,都是有宝的,这些宝贝,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通过文化创造形成的成果,也就是说,没有文化就没有这些宝贝,归根结底地说,珍贵的宝藏是什么?就是中华优秀文化!

(7)、应该是秦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8)、此外,由于晋国国内地盘有限,众卿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具有天然的扩张性,甚至不惜动用私家武装,打着晋国的旗号发动对外战争。众卿各有势力范围,一点一点蚕食小国和戎狄的土地。

(9)、根据这个理念,在先轸担任主要将领指挥大军之后,利用多方计策,联合秦、齐,大败楚军大将子玉,为晋国奠定了春秋霸主地位,这场晋楚之间的战争史称“城濮之战”。

(10)、地位低贱还更多地表现在流亡途中,不管经过的是大国还是小国,人们都把他当做是流亡公子而不是晋国公子。卫文公不礼、曹共公偷看他的裸体以验证是不是肋骨连在一起,都是视他为低贱。郑文公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各国流亡公子从这儿经过的多了,我接待的过来吗?

(11)、先轸提出建议:可以指使宋国贿赂齐国、秦国,让齐、秦替宋求情,劝楚撤兵;同时晋国再扣住曹国国君,将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宋国,以此激怒楚国,迫使其拒绝齐、秦的调停。这样齐、秦二国既接受宋国贿赂,又被楚国驳了面子,必定会与晋国合作,共同讨伐楚国。文公很高兴,采纳实行了先轸的建议。

(12)、及至复国,晋文公便大会群臣论功行赏。他分赏为三等,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还下诏悬于国门:若有遗漏功劳者,请直言。如此分明,当是文公过人处。如果说,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重要的用人导向,那么赏什么罚什么则是重要的治人之道。赏得分明,罚得在理,则人才各安其位,各尽其才。反之,人才就都会不得安生。

(13)、晋献公推行“士蒍之法”,弑杀诸公子,加强君权。晋惠公时期,推行“爰田“和“州兵”制度,鼓励异姓大臣发展生产和创建民兵。晋文公时,“晋人之教,因材授官”,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至此,卿大夫们中的有才之人,皆有机会进入朝堂。

(14)、为报晋襄公不罚之恩,以死谢罪,为“箕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晋襄公并未因为先轸的不尊而生气,也没有惩罚他。等先轸冷静下来后,他为刚才的不冷静感到很羞愧,也为晋襄公的大肚感激涕零。

(15)、那么,为什么在这个秦穆公、越王勾践等人花费一生时间才能成为霸主的时代,晋文公重耳仅用了九年时间就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中原大陆上的第二位霸主呢?

(16)、晋文公重耳年少时就爱结交贤士,在外流亡19年,从者有赵衰、狐偃、先轸等贤士,还有数十位不知名的人。在未入位时,身无长物,而追随者如云,亦是历史上少有的气象。贤才追慕雄主也如是,雄主吸引贤才也如是。

(17)、于是在晋襄公的支持下,发动“崤之战”,全歼借道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

(18)、众所周知,晋国的国君重耳死后其谥号是“晋文公”。晋文公,何以谓之“文”?

(19)、到晋平公八年(前550年),众卿经过争斗,仅剩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范氏、中行氏被灭,六卿变为四卿。

(20)、文公之说,史家记载细节各有差别。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写的:“导我以仁义”,用德惠来防范我的过失,受上赏。以善行辅佐我,终于使我得以成就功业,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复次赏。至于奔走之劳、匹夫之力,又在其次。“三赏之后,故且及子。”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则评价说“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这可说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自古至今,也是合乎历史演进的大逻辑的。

4、晋文公的贡献

(1)、这一趟从齐国出来,重耳一路上途经曹国、宋国、郑国和楚国,这些国家都位于当时中原争霸的核心区域之中。一路的游历见闻让重耳对中原争霸的国际形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预测。

(2)、在坚定打击楚国的同时,晋国还不断发起诸侯会盟,广泛争取同盟。

(3)、原伯贯对手下人说:“晋国人一进来就会屠城。听说阳樊的老百姓就是这么给杀光的。”他带领着人马和老百姓日日夜夜地守着城。晋国人干瞧着打不进去。

(4)、周公对这位侄子寄予期望很深,命人写了《唐诰》,对他说“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封在夏朝的故地,你要沿用夏朝的办法,用戎人的制度来管理你的疆土和臣民。

(5)、志远亭,取名文公年轻时“志在四方”的励志故事。志在四方是指,春秋时期,重耳逃到齐国,齐桓公把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生活7年,日子过得很逍遥,他的属下十分着急,商量要他回国争王位。齐姜也认为男子汉要志在四方成就大业,就与重耳的部下用计送其出齐国。

(6)、(结论)晋国虽是“四战之国”,却没有四面出击,而是“四方进取”,这是战略上的正确。晋国大限度地发挥了天时、地理、人和方面的有利因素,利用了周王室光环的剩余价值,稳固姬姓同盟的主导地位,内立法度、外联亲信,在王朝兴替、体制嬗改、时局异变、征战杀伐、权臣起落的春秋大潮中,实现百年霸业。

(7)、将军死战哀宁武——明末山西总兵周遇吉与《别母乱箭》

(8)、如果重耳拒绝这桩婚事,那么他想和秦穆公达成政治默契就会变得困难起来。

(9)、晋国因与中原远隔太行山,从前不爱掺和中原的盟会,这次晋献公特意去参加,是想探听一下齐国的虚实,毕竟他逼死的太子申生,也是齐桓公的外孙,不知道人家对此有没有意见,不过听宰孔这么一说,齐桓公自顾不暇,我不去,他能把我咋地,于是立刻掉头回家。结果一回家就死了。他心爱的小儿子奚齐即位。

(10)、晋国争霸中原,有两个始终不改的目标:不遗余力地大限度打击楚国,不遗余力地大程度争取列国。

(11)、而周王室内部,也立了一个周携王与之对抗。无奈之下,周平王东迁雒阳,当时秦襄公派兵护送。

(12)、晋国的第一波发展红利,就是跟随周王室得来的,周宣王、周平王对晋国鼎力支持,这才有晋国快速发展的机会。

(13)、晋文公称霸的过程,史籍中有许多记载。尽管在细节上不乏夸张之处,但还是从各方面记载了这个艰难的历程。晋文公的称霸既然主要是由“尊王”和“攘夷”两大历史任务组成,而此时的周天子已近乎形同虚设,所以,当晋文公像模像样地率领诸侯朝拜周天子之后,周天子无论是出于传统礼节,还是个人的感激,都要对晋文公的功绩有一些实际的表彰和感谢。其中的一项,就是把属于周天子的地盘,一个叫做“原”的地方赏赐给了晋文公。但是,出乎晋文公预料的是,原地的人们却不愿意接受晋国的统治,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不能接受由天子之民降为诸侯之民,二是认为周天子被逼无奈才让出了原地。

(14)、秦昭襄王上位之后,前四十一的,都是他老妈宣太后在管理的,宣太后执政也是厉害,魏冉和白起打仗也是十分了得。当时几个大战役打了下来,邻居的老赵家、赵楚家、赵韩家、老魏家,都给打趴下了。

(15)、回头看看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大的特征其实就是一直胸有大志,坚韧,有耐心,有情有义身边团结了一批人,这些都是保障晋文公后成就霸业的基础!

(16)、当初文公流亡于曹国时,曹共公无礼,而独有其大夫僖负羁送食物和玉璧给他。及至文公伐曹,便下令不许惊动僖负羁一家,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却偏偏有魏准、颠颉二人挟功骄恣,酒后竟然烧了僖负羁的家。这两人都有从亡19年之劳,又新立大功,但文公决意论罪,终诛颠颉而革魏准职。将士们一看,这两人有从亡大功,一违君命便或诛或革,况他人乎?于是知国法无私,三军肃然知畏。如此公道处置,确是晋文公的远见卓识。

(17)、到春秋中后期,晋国一卿的实力往往堪比中原一小国。如赵氏就多次以一族之军队与卫、齐交战,魏氏侵占秦国河西大片土地,以一族之实力差点灭亡了整个秦国。但强大的晋国也由此撕开了一条内部裂缝,埋下了晋国分裂的祸根。晋国“成也卿族,败也卿族”。卿族强盛,则晋公室日衰。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此为后话。法治保驾护航

(18)、其唯周王室马首是瞻。周宣王继位后,为了重拾天子,多次讨伐叛乱的诸侯和四方的蛮夷。但周室此时力不从心,因此倚重离周王畿不远的晋国。

(19)、弭兵之会后,两国达成和平40余年。前506年,憋不住的晋国率19国诸侯联军侵楚,晋国的盟友吴国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晋国在晋楚争霸中已完全占据了上风。

(20)、晋国再次进入领土扩张和影响力扩张的阶段,政治地位达到了高峰。

5、晋文公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1)、可是,面对重耳哭丧着的脸,季隗却笑了:“我已经二十五了,再等二十五年,恐怕都行将就木了。公子放心走吧,哪怕白头如雪,哪怕黄泉再会,我也一定会等着你的。”

(2)、进入春秋时代,晋国虽然不断做大,但在形式上仍然尊奉周天子,维护周王室的神圣尊严,将其高高供起,而自己则利用这一招牌“挟天子而令诸侯”,“尊王攘夷”,闷声发大财。

(3)、晋献公尽灭“桓庄之族”,稳定晋国国内局势,首开“晋无公族”(晋国没有君主的亲族,所有的公子公孙除了一人继位,全部驱逐到国外,防止篡夺君位)之局面,“并国服国三十八”,使晋国疆域扩张一倍以上。

(4)、█2012年电视连续剧《春秋祭》剧照,罗嘉良饰演晋文公

(5)、晋文公是一个古代明君,为政清廉,促进了晋国富足强大,为晋国百年大业做出了贡献,在位期间,百姓富足安康,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是一个了不起的君主。

(6)、由此,晋文公的赏罚之道内蕴的道理在于:赏,立起了高线,树起了标杆,让人才争相报国立功;而罚,则是划出了底线,设定了边界,让人才知敬畏而不敢越雷池。其赏公、其罚明,则各色人等自入其道,竭力而尽才,何愁国之不治?

(7)、重耳被逼无奈,只好勉为其难予以作答。我们能够看出,重耳的回答,得体。既有外交辞令的客套礼貌,又有对两国未来关系的准确判断,还有极其鲜明的立场和十分坦诚的态度。

(8)、晋楚之间的这场战役被称为城濮之战,先轸为晋国打败了大国楚,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9)、“成”,生下来之后,就变成了嫡子。而非子从此之后,就变成了庶子,不可能有继承大骆家业的机会了。于是非子便离开了西戎,来到了“赵城”,投靠了赵造父这一系,自称为赵氏。

(10)、将士们干着急地说:“只要多留一天功夫,咱们一定能够把这座城弄到手,怎么也不能退兵。”

(11)、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12)、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从小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公元前673年)时就有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先轸就是其中一个。

(13)、叔侄同妻,这不是乱伦吗?但秦穆公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安排的。

(14)、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

(15)、而在那厢,重耳入秦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晋国,申生的太子d纷纷暗中传话,表示愿意做重耳返国的内应。

(16)、齐桓公薨逝之后,诸子夺嫡,内斗激烈。太子昭正是在宋襄公的保驾护航之下才终登基为君,成为齐孝公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旧文《连齐国都能打败的宋襄公,为什么却没能如愿坐上春秋霸主的宝座?》)

(17)、晋文公重耳,首先是励志的,也是有耐心的,流浪了十七年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己的志向,要回到晋国使得晋国真正的强大起来!可谓矢志不渝!虽然中间在北狄和齐国的时候有过温柔乡,尤其在齐国的时候,都不想继续流浪了,后在他的夫人和狐偃的谋略下,他离开了齐国,重新拾起自己的志向,就像刘备在东吴娶得孙夫人的时候,几乎要忘记了自己的大志!在离开了齐国之后,他又再次的拾起了自己的大志,继续流浪,这也让我们看到,他是个真实的人,是个可爱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这点我觉得很重要,这也真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镜子,重耳在流浪十七年后,回国成为国君后以快的速度使得晋国成为春秋时期为强大的国家!

(18)、晋文公重耳流亡外国19年之久,遍览各国局势,这在其霸业建立过程中都是无形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重耳在诸国包括楚都受到厚待,这说明春秋时期的周礼至此仍然有约束作用,道德的感召力仍然是各国十分看重的内容。晋文公如果没有通过勤王取信天下,必然不会有城濮一战时各国的支持。但是也该看到,晋文公通过解决西秦之患,驱秦吞楚,强取郑卫,这都是霸道的践行。

(19)、晋国风云幻化为一个山水园林———晋园。伫立晋园门前,顷刻间让你的思绪飞越千年。耳畔响起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呐喊;眼前闪过桐叶封唐、晋献嘉禾、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等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漫步园内,如意湖音乐喷泉可喷出天仙起舞、晋国战鼓等40多种炫丽多彩的造型。湖边有亭台、栈道、游船、荷塘。沃水潆洄、林间小溪水景带、仿古牌坊、晋水桥、晋国街,极具晋国风情。晋园,得万顷沃野之厚泽,钟一城灵秀于此地,如城区之“绿肺”,县邑之“客厅”,成造化之神秀,树拔群之茂功。

(20)、秦非子,是大骆的儿子,大骆住在西戎地区,是西戎部族的首领之一。周孝王时期,为了安抚西部的安宁,申侯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下了儿子“成”。

(1)、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耳一行抵达楚国。关于这个情况,值得一说。

(2)、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兵马打败了狄人,杀了太叔带、隗后、桃子等一班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3)、有时,爱情不是朝朝暮暮的执子之手,而是彼此在时空交错中的牵挂。二十五年,这是一个女子好的青春,也是一个女人对爱情质朴的宣言。

(4)、原来,当年文公流亡楚国,曾受楚国款待,因便对楚有“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的承诺,狐偃提醒的就是必须兑现当年的承诺。确然,失信于楚,必失信于天下,又如何能为一方霸主?以信立国,人必重之,又何敢欺?文公之赏,确实赏得在理。

(5)、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也只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跟着他不远去取经,还老是有人不听话;可重耳却有九大牛人相助,形成春秋牛流亡政治团队。大家患难相从,甘苦与共,一同流亡江湖十九载,一直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可以说,重耳比唐僧牛多了,也幸运多了,而且,重耳不仅有好的男人,还有好的女人。

(6)、从此,中央集权、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一直用到了今天。新中国建立了之后,为了减少国家运营的成本,还推行了一项秦始皇没有干的的事情,那就是言同音——大力推广普通话。

(7)、文公阁,以晋文公之文公二字命名,站在亭上眺望远方,抒悠悠怀古之情,俯视四周,尽赏沃国美景。

(8)、狐突之子狐毛、狐偃追随重耳在秦,然狐突不肯奉诏,怀公怒,囚之。狐突说:“臣子侍奉重耳多年,现召回,是令其背弃主上。我怎能如此教育子嗣呢?”终狐突被怀公处死。

(9)、退避三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晋文公重耳流浪在楚国的时候,楚成王盛情的招待重耳,然后就问重耳,说你假如回到晋国之后成为国君你怎么报答我,开始重耳一再推脱,但是楚成王抓住不放,后重耳就说假如我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又有幸和大王你在战场上相见的话,我一定让我的军队退避三舍,来报答你今天的大恩!晋文公重耳的表现真的是太好了,不卑不亢,楚成王听了也是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重耳!

(10)、晋文公还没下葬,晋国的霸权便遭重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先轸当机立断,率先主张阻击秦军。

(11)、兴师动众地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一向是兵家大忌。而且从人家的地盘经过,搞得偷偷摸摸的,相当于是背弃了彼此的信任,眼光太短浅了。

(12)、赶巧了,也就在重耳滞留楚国的这段时间,晋惠公薨逝,太子子圉从秦国潜逃回国,即位为君。怨恨子圉的秦穆公向身在楚国的重耳发出了召唤。

(13)、前636年,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方帮助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重用先轸与狐毛、狐偃、赵衰等人,一时之间晋国国势强盛,贤臣良将蔚然于晋室。

(14)、晋献公死后,继任者重耳的弟弟夷吾(晋惠公)、夷吾的儿子子圉(晋怀公),皆治国无方,无所作为。而贤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多年,回国上位志向不改,惠公、怀公为之寝食难安。重耳的存在,重耳立志回国上位,成为当时天下共知的事实。大家甚或认为重耳回国上位,只是个时间问题。

(15)、怀公即位后令追随重耳流亡在外者,必限期归国,如期尽不归,则诛灭其族。

(16)、站在齐国的角度看,那时的宋襄公曾经一度收编了原本附属于齐国的诸多小邦,而且还组成联军在砖击败了齐国军队,俨然是齐桓公的霸业继承人。

(17)、《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重耳之及难也,晋人伐诸蒲城。”重耳为公子时,曾两次遇到危难。一次是骊姬谗他是太子申生同谋,其父献公信以为真,派人到蒲地刺杀他;另一次是在狄国避难,晋怀公派人刺杀他。后人便把重耳两次遇难浓缩为“重耳及难”。

(18)、有一天,楚成王开玩笑似的对公子重耳说:“公子如果返回晋国,将来怎么报答我呀?”重耳说:“金银玉石、美女锦帛,贵国有的是;禽羽兽毛、象牙犀革,你的土地就生产。晋国所产的东西哪能和楚国比呢?只不过是楚国的剩余罢了,我能有什么东西报答你呢?”

(19)、由此,晋文公的赏罚之道内蕴的道理在于:赏,立起了高线,树起了标杆,让人才争相报国立功;而罚,则是划出了底线,设定了边界,让人才知敬畏而不敢越雷池。其赏公、其罚明,则各色人等自入其道,竭力而尽才,何愁国之不治?

(20)、重耳在外流亡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在卫国饿得向农妇乞食,在曹国被曹共公羞辱,在郑国差点被人杀死。

(1)、这些都可以说都是晋文公重耳的功劳!晋文公根据管仲的改革方案也做了改革,同时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三军六卿制度,保障了晋国的强大!虽然后由于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有了三家分晋!但是这个制度保障了晋国强大了一百多年!

(2)、在另一则有关晋文公持守忠信原则的记载中,同样有孔子的评论。这一则记载说,在晋国和楚国“城濮之战”的决战前夜,就如何打败楚国的策略问题,晋文公向大臣舅犯和雍季问出了相同的问题,即:“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晋人对楚人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舅犯主张,虽然一般来说君子应该持守忠信,但在两军阵前的特殊场合,采取诈伪之道也是允许的,所以,他主张以诈道对付楚人。但雍季却认为,以诈道应对,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而想持续获利就不可能了。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策略主张,晋文公后采用了舅犯的诈伪之谋与楚人决战,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归国后论功行赏时,晋文公却优先奖励了雍季。对此,群臣都很疑惑,认为城濮之战完全是遵照舅犯的谋略取胜的,为什么舅犯的功劳却在雍季之下?对此,晋文公首先批评了众人的短浅见识,接着进一步解释道,舅犯的主张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而雍季的主张却能够为晋国带来长久的利益。    

(3)、赵衰等人都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大家便分头回家,收拾的收拾,辞行的辞行。

(4)、一方面,在戎狄包围中,晋人需时刻保持尚武精神,平时务农,战时举国为兵,随时准备讨伐、抵御和出征,晋国朝野也就有了“上下合纪律严明”的军事作风。晋国无论百姓,还是公室,都与狄人长期通婚混血,吸收了戎狄的彪悍好勇的血性,造就了晋人野蛮粗犷的躯体,颇具“军国主义”气质。

(5)、当此之时,晋国鼎盛拥有六军,兵多将广,天下无出其右。通观晋文公一生,其之所以能后成为一方霸主,必有其雄才大略而令贤才追随臣服,非独赏罚分明之力。但其在位短短8年,就能令国治而四方服,成就一番丰功,赏罚分明又确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冯梦龙评价说:正所谓“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分明,四方可行”,此文公所以能伯诸候也。此评可谓恰如其分。

(6)、看来,翟国是呆不下去了,毕竟这里也是夷吾的母国,翟君虽然对重耳很好,但恐怕也难以对抗晋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事已至此,也为了不给人家添麻烦,重耳和他的一干手下只能选择继续流亡了,可天下虽大,哪里是他们的容身之地呢?

(7)、重耳投奔他,很可能是憧憬着宋襄公能像扶立齐孝公那样助自己一臂之力。

(8)、春秋时代,众多人物登上历史舞台。记述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史书,同时记录了那个时代所诞生的许多成语。众多成语的诞生,极大地丰富充实了汉语文化。

(9)、这十个人有文有武,每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英雄豪杰,可是这些人个个都对重耳忠心耿耿,放弃了在晋国的优渥生活跟着落魄的重耳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尽管受尽磨难,却仍紧紧地团结在重耳的周围,为什么?除了重耳自幼谦恭下士,交游广阔之外,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晋国内乱,政治环境太差,简直可以跟解放前国民d的白色恐怖媲美,所以他们才会紧随重耳,以争取大的政治利益。

(10)、这堪称千古一憾,虽然这与介子推的清高品格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晋文公善赏之白璧微瑕。司马迁就大为感慨地写道:“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确然,行赏能做到者,古今有几?其为雄主者,唯尽力为之,有错即改而已。

(11)、晋襄公的嫡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请求将俘获的三名秦将释放回国,让秦国去惩罚、杀死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答应了,随即将三人释放。

(12)、“会,不管多久,我都会等你回来的。”季隗坚定地说。

(13)、几天后,晋军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率先攻击楚军战力较弱的右军,右军溃败退却。同时晋上军将狐毛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下军将栾枝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造出撤退的假象。

(14)、楚成王的后这句话多半激怒了重耳。重耳当然知道,楚成王口口声声的所谓“报答”,是要求他回国之后出卖晋国的政治利益给楚国。

(15)、█2010年电影《孔子》海报,周润发饰演孔子

(16)、这堪称千古一憾,虽然这与介子推的清高品格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晋文公善赏之白璧微瑕。司马迁就大为感慨地写道:“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确然,行赏能做到者,古今有几?其为雄主者,唯尽力为之,有错即改而已。

(17)、按照传统,前636年应该是怀公元年,如果称为文公元年,太子圉就不应该有谥号,但人们仍然给这个当国君很短时间的人谥号,也等于把同情和历史都给了他。怀公者,值得同情和怀念之公。这是在说,论辈分你是叔叔,说国君你重耳是后任。

(18)、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公子重耳的五位朋友追随他逃到了狄国。

(19)、于是,没有人愿意去帮秦国打工了,帮秦国赚到了大钱,后面却被拉去陪葬,这谁都不愿意干啊!秦人也不愿意秦国公室干活了,而关东诸国的人才更是畏之如虎。

(20)、第一个版本是晋文公不知道介子推曾割肉救过自己,就没有封赏介子推,而其他人就为介子推打抱不平,但介子推气节高尚,害怕晋文公会认为自己是个想以功讨封赏的阿谀之人,就直接带着母亲躲进山里,晋文公后来知道后羞愧不已,就进山找介子推,但找了好多天都没找到,然后就有人献计三面烧山,留一面等介子推自己出来,大火烧了几天,介子推也没出来,晋文公后来在一颗大树下找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而介子推宁死不出来的原因也是为了自己的气节,他认为自己这时候出去就等于和那些邀功献媚的小人一样,他为了名声宁愿被烧死

(1)、经过二十一年努力,晋文侯亲率大军杀死周携王,晋国对东周有再造之功。周平王为表彰晋文侯功绩,特做《文候之命》以表褒奖,后被收录进《尚书》。

(2)、二月,晋国中军主将郤縠去世,文公任命先轸为新的中军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晋文公的历史功绩是春秋霸主吗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