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 的意思精辟70条

不足为训的翻译

1、不足为训翻译和造句

(1)、杨绛先生说:钱先生“在徐永煐同志领导下工作多年,从信赖的部下成为要好的朋友”(《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是对他俩关系的确切表述。

(2)、你对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了解多少?

(3)、朱光潜认为,“翻译比自著较难”,因为译者不仅要想作者之所想,同时还要将他的情感思想凝定于另一种语言。由此他断定,“只有文学家才能胜任翻译文学作品”。

(4)、中国人早翻译《伊索寓言》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伊索寓言》,翻译者为林纾、严培南、严璩。是书为铅活字本,前有林纾“《伊索寓言》叙”一篇,言《伊索寓言》的启蒙作用:“夫寓言之妙,莫吾蒙庄若也。特其书精深,于蒙学实未有裨。”赞其“余非黜华伸欧,盖欲求寓言之专作,能使童蒙闻而笑乐,渐悟乎人心之变幻、物理之岐出,实未有如伊索氏者也。”林纾等翻译的《伊索寓言》共收寓言298则,在当年也算是比较完整的。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至1913年已再版八次,1924年印行至十九版,可见其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5)、需要进行由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角色变迁教育,管理者是因人成事的,重要的是这个“人”,如果能将注意力放在人上,角色变迁就成功一半了。

(6)、袁筱一:好的翻译,是不是以维护母语的纯洁性为高标准?

(7)、当然,并不是说译者不必积累词汇、不必熟悉句式。恰恰相反,翻译实践要求译者像海绵一样,大量地吸收各种色彩的中文词汇,精心地储备适用于不同场合的中文句式。这些,都是另外的话题了。

(8)、慢藏诲盗,遂开门揖让,裂弃土疆,以苟延旦夕之命,久假不归,重以破弃。

(9)、他俩之间真“有说不完的话”,遗憾的是后人已不明具体内容了。这篇回忆文章又说:“他们谈话内容很丰富,天南地北。记得有一次,他们聊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父亲说,把‘绿’字当动词用,王安石不是第一人,从前就有人这样用过。钱叔叔很以为然,回去查了一下,在他的《宋诗选》注释里,加上了这个意思。”《宋诗选注》的确举过丘为、李白、常建的诗例,说明“绿”字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然后提了五个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倒颇似当年他俩交谈的口吻,很有现场感,姑且作这样的胡猜乱测,来弥补现场了解上的缺失吧。

(10)、至于他对旧“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为训。但《新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史料。

(11)、同为法文翻译大家,梁宗岱为何不如傅雷名气大?

(12)、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

(13)、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中国美学的历史沿革无疑也得益于翻译的滋养,而在此过程中,朱光潜的作用与地位应该说是无可争辩的。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经典美学名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与流派,并在吸收与批判的基础上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在他的一生中,翻译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翻译。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型翻译家,而作为翻译家,他又借此将自己造就成了一位风格独特的学者。至此我们不禁想起梁启超在《论中国之将强》中说过的一句话:“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的确,时至今日,每当仍属于“朱记”的黑格尔《美学》以及维柯的《新科学》等一部部巨著赫然入目时,人们依然会记起这位开先河者在我国西方经典美学译介史上所成就的“筚路蓝缕之功”:“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固然不取决于朱先生,而朱先生的功劳,尤其在翻译方面的贡献,在相当原则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面貌。”盖棺定论,此言应该可以服众了。

(14)、夏衍翻译高尔基的《母亲》,是时代的机缘。一部作品出世,便有了自己随时间起伏不易为人左右之路。或被封杀,或精美问世,或更名改姓,或堂堂正正……时代变迁,隐然其中。这也许是人们喜欢读历史的一个缘由。

(15)、世人沉迷五欲之泥潭,如小儿舔食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断舌之危。亦如火中取栗,被贪魔所使!

(16)、要能译出神韵,就要善于感觉、善于捕捉文字背后的东西。或者说,译者要有“善感”的气质。这样,他才能和作者“耳鬓厮磨”,同呼吸共感觉。

(17)、(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18)、未等对方说别的,朝鲜人接着表示:“如你没有别的事,我建议本次会晤到此结束。”

(19)、两年没去书店,阅读大部头书本对我已是明日黄花了。

(20)、听说山伢子带回来一个洋媳妇,观看的人万人空巷,那么宽的街道都已人满为患了。

2、不足为训 的意思

(1)、就整体而论,《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

(2)、翻译的标准,有名的提法是“信达雅”。其出处是严复在《天演论》弁例中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忠实;达,流畅。雅,是什么?小说中有粗人、俗人,难道要他们满口雅言吗?显然不是。我想,雅指的是“好的中文”(从法文bonfrançais生剥而来,意即合乎语言规范的、地道的中文)。如果能把粗人、俗人的语言译得声口毕肖,就像是中文好作家写出来似的,那就是“雅”。有位前辈翻译家认为,真正做到“信”了,达、雅自然也就有了。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3)、漫漫求学路,随着阅历增长,每每自己的思想与现实相左时,总会义无返顾地甩开羁绊,从容不迫地迎来新生

(4)、只为争抢分秒的时间,而冒险乱闯马路,这中行为无异于火中取栗。

(5)、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正在和同伙弹冠相庆,不料一把刀突然刺进他的心窝。

(6)、朱光潜,笔名孟实,1897年9月生于安徽桐城一书香世家。祖父善长八股文章,父亲终生为私塾先生,于是他得以幼承庭训,6岁起即已开始接受正统的“蒙学”教育。十几年的旧式教育使他深受“国故”浸润,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他之所以始终未曾放弃“旧学”,而且在吸纳“新学”时始终采取一种理性的融合态度,这一切都离不开早期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7)、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8)、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11)、准备停当,我们就出发了。走在路上,我心里仍有点不踏实,也觉得好笑。闯一闯吧!

(12)、朝鲜停战谈判桌上,不论大、小会,仅使用3种语言:朝语、英语和汉语。朝鲜方面发言时讲朝语,美方发言时用英语,中方一般不发言,必要时讲汉语。3个方面的人,讲3种语言,又不通晓彼此的话,坐在一起开会时,翻译的安排就比较费事。一般地讲,正式会议上只用朝、英两种通用语言,并作对译。美国人或朝鲜人讲话时,由中国代表团人员低声为中国代表翻译。

(13)、到了会议帐篷,双方见面。虽已停战,敌意犹在,互不握手,也不致意,说话开门见山。

(14)、子曰:“由也!女(rú)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r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16)、对于翻译出版《伊索寓言》的过程,周作人在其晚年写的《知堂回想录》中,有所回忆:“一九五O年一月承蒙出板总署署长叶圣陶君和秘书长金灿然君的过访,叶君是本来认识的,他这回是来叫我翻译书,没有说定什么书,就是说译希腊文罢了。过了几天郑西谛君替我从中法大学图书馆借来一册《伊索寓言》,差人送了来,那是希腊文和法文译本,我便根据了这个翻译。这就是我给公家译书的开始……这本商伯利(Chambry)本的《伊索寓言》共计三百五十八则,自三月十三日起至五月八日止,共计两个月弱,译的不怎么仔细,但是加有注释六十四条,可以说是还可满意的。”(周作人《我的工作三》)

(17)、信义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种种刑罚则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的,又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意苟且贪生,而视死如归,这在君子中也是很难做到的。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时,把判处**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记在册,放他们回家,约定好到期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坏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难。到了规定的时间,那些囚犯自动回来而没有延误。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而小人却很容易地做到了。这难道近于人情吗?

(18)、除非你自己否定自己,要不然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19)、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望洋兴叹了。

(20)、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人,老是认为本人说的话是不刊之论,实在已被良多人所嘲笑了。

3、不足为训的翻译英文

(1)、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

(3)、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多年布满的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4)、然而如何才能做到适宜程度的欧化呢?下面让我们看一个句子:“我写白话文,常尽量采用西文的文法和语句组织,虽然同时我也顾到中国文字的特性,不要文章露出生吞活剥的痕迹。”这句话显然就是主从倒装的欧化汉语,但在朱光潜看来它倒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属于上述两种他极力反对的过分欧化现象。

(5)、“是啊,这一切已是明日黄花!……”他说道,他脸上自然流露着幸福的童稚的微笑,这个年轻人于是酣然入睡了。

(6)、▶这篇文章经作者 姚一鸣  授权,由废纸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喜欢的话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如有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7)、林纾的《伊索寓言》翻译,译名上比较准确,这和严培南、严璩兄弟精通英文翻译有关,如“伊索”这个译名就是林译本而来,之前利马窦译为“阨琐伯”,汤姆译为“意拾”,张赤山译为“伊所布”,到林译本才正名为“伊索”。林译本《伊索寓言》之所以在近代翻译中具有代表性,一方面是林纾的翻译,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即加强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启蒙性;“伊索氏之书,阅历有淂之书也,言多诡托草木禽兽之相酬答,味之弥有至理。欧人启蒙,类多摭拾其说,以益童慧。”(《伊索寓言》叙)另一方面,林译本《伊索寓言》大的贡献在于,不仅把伊索寓言这部伟大的作品介绍给中国的读者,而且把伊索寓言中的寓意,结合中国古代文化、爱国情绪等,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8)、见到他识趣,曾平也就不为已甚,重重哼了一声,走过来在案板上放下了猪肉,再次对着那二牛道:“给我切三斤好肉!”。

(9)、这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点傻。但做译者,也许就要有点傻气。

(10)、翻译人名、地名,有个原则叫“名从主人”,也就是说,哪国的地方和人,要按该国的读音习惯来译。例如Confucius,不是孔菲修斯,而是“孔子”。法文中,末尾的辅音一般不发音,所以Vincent是“凡桑”(若是英美人,则是“文森特”),《基督山伯爵》中法老号的会计是“当格拉尔”而非“邓格拉斯”。但是,麻烦有时由“一般”而生,上书主角应是“当戴斯”,后的s要发音。女作家杜拉斯(而非“杜拉”)、作曲家圣桑斯(而非“圣桑”)名字中后那个s都要发音。若问为什么?法国人会回答C’estcommeça(就是这样的啦)。为难的译者只有一个办法:问可靠的法国人。

(11)、1916年冬,朱光潜中学毕业后进武昌高等师范,越明年,入香港大学并就读于中文系。其后5年是他生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此,一扇通往另一崭新世界的大门向他豁然洞开。于是他开始漫步于西方文学及哲学的殿堂,并忘情于生物学、心理学等闻所未闻的科学新知。这是他接触到西方现代思想,而这次由懵懂及至沉醉的洗礼也使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狂喜,并决定了他将于异国他乡做出的终选择。

(12)、我的译文是七改八改改出来的。不仅交稿前改,有时出书后还改。《小王子》就趁再版的机会修改了好几个地方。有读者发问,已经买了先前的译本,现在又改了,那是再买呀还是不买呀。我深感抱歉。但是,想把自己的译文改得更好些,已然成了一种习惯,改(改习惯)也难了。

(13)、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

(14)、徐永煐(左),江西龙南人。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d,1946年转入中国共产d。1925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福大学学习,曾任美共旧金山市委委员,美共中央中国局委员、书记。1946年回国。后任中央军委外事组编译处处长,天津市、上海市外事处副处长。195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美澳司司长,外交部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

(15)、不止一次遇到年轻朋友问:“我可以尝试翻译吗?”或者,“学翻译,是不是先要看翻译教程啊?”

(16)、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17)、有很多成语在我们自己意识中认为的简单,以不足为训举个例子。

(18)、《毛选》的编辑,据说是毛主席访苏时,斯大林向他提出的建议。其前三卷的英译工作与中文版《毛选》同步完成,时在1950年至1953年。参加翻译和审订的有钱锺书、金岳霖、王佐良、郑儒箴、浦寿昌等。译稿完成后交英共中央,1954年由英国Lawrence&Wishart出版社出版了《选集》前三卷的英文版。国内前三卷的中文版,则分别出版于1951年、1952年、1953年,时间稍前。这个英国出版的英译版本被称为“初版稿”。围绕这个“初版稿”,与英共之间颇有一些周折。在出版前,1954年3月29日,时任英共总书记的波立特给中共中央来信,提出他们准备将《战争和战略问题》(《毛选》第二卷)一文的第第二两节从英译本中删去。5月,中共中宣部起草了给波立特的复信稿,认为可以同意波立特的意见。这封复信稿送中央审阅时,受到的批评。他在8月13日给陆定一的信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宣部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同意英国d的错误提议———应当注意。”同月,由中联部重新替中央起草了复波立特的信,明确表示不同意删去该文的头两节内容,“因为同志在该文件中所说到的原则,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不因为国际形势变化,而须要作什么修正”。以上情况均见《建国以来文稿》第四册,《关于不同意英译本〈选集〉第二卷所作删节的批语》一文及注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公开出版,颇易寻读。《战争和战略问题》开篇即云:“革命的中心任务和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第二节中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而波立特的来信引述他们的“纲领”———《英国到社会主义之路》,认为“鉴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苏联夺取政权的方式并不适用于英国”。经历过1960年代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人们,很容易发现这是往后“反修”斗争的前兆。

(19)、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20)、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公元633年,李世民下令让将近400人囚犯回乡一年,等到来年秋收后再回到狱中受刑。这些犯人感激不已,等到第二年秋收后,所有犯人一个不差地全部归狱。李世民很是高兴,当场赦免了所有犯人。这就是著名的“四百囚徒归狱案”。

4、不足为训的翻译成英文

(1)、一册《草色遥看集》,也是一本“一个人的法语文学翻译史”。下文即摘自《草色遥看集》,题为《文学翻译十二题》,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得周克希老师的翻译观。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两年后,他来到法国巴黎,“换个口味研究法国文学和继续心理学的研究”,次年又转到德国拉斯堡大学。据朱光潜后来回忆,留欧8年期间,他并没有在听课上花去很多工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英博物馆和学校图书馆度过的,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就这样,通过广泛的阅读,他全面认识了康德、尼采和克罗齐的唯心主义哲学与美学,而再把这种认识付诸笔端,于是就有了《变态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学派》两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介绍性论著。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他的研究兴趣几经转向终定位于美学,并且完成了《文艺心理学》和《诗论》两部美学专著,此外还翻译了作为我国美学初来源的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一书。由此可见,几乎与所有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前期的朱光潜也经历了由“国故”走向西学这一复杂的融合过程。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6)、(纪念民革成立七十年)李济深在香港创建民革始末

(7)、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

(8)、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

(9)、谈判初在开城举行,后因美方破坏而中断。经过战场上的较量,改在板门店进行。双方在板门店共同保持了一个中立区,派有安全军负责维持秩序,一般事务性联系也在板门店进行。停战后,双方派出值班军官常驻板门店,负责联络事宜,我就是这样被派到会场区工作的。

(10)、美国传统基金会建“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他们弹冠相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不足为训 的意思精辟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