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不是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1、以下不是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什么
(1)、(故事)荆王使人之秦,秦王甚礼之。王曰:“敌国有贤者,国之忧也。今荆王之使者甚贤,寡人患之。”群臣谏曰:“以王之贤圣与国之资厚,愿荆王之贤人,王何不深知之而阴有之?荆以为外用也,则必诛之。”
(2)、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教条主义是多么愚蠢。可今天,郑人的做法却是时髦的。你能证明你是你吗?错了,不能证明,谁能证明呢?一大堆各个部门开具的证明信件,才可以证明;某某的骨灰,坟墓能证明他死了吗?不能,公安的户籍证明才能证明;某某被纪检带走了,判刑了,可工资福利一样不拉下,为什么?证明他犯罪的,不是他被捕,而是上级下达的文件。没有文件,对不起。工资照发。谁说眼见为实?发票,介绍信才是佳的证明。
(3)、(故事)成欢谓齐王曰:“王太仁,太不忍人。”王曰:“太仁,太不忍人,非善名邪?”对曰:“此人臣之善也,非人主之所行也。夫人臣必仁,而后可与谋;不忍人,而后可近也;不仁,则不可与谋;忍人,则不可近也。”王曰:“然则寡人安所太仁?安不忍人?”对曰:“王太仁于薛公,而太不忍于诸田。太仁薛公,则大臣无重;太不忍诸田,则父兄犯法。大臣无重,则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则政乱于内。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4)、(故事)田恒相齐,阚止重于简公,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田恒因行私惠以取其国,遂杀简公而夺之政。
(5)、(故事)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
(6)、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围墙冲毁了一段。他儿子说道:“爸爸!快修好这堵墙,不然小偷会从这缺口进来。”邻家老头看到倒塌的围墙,也好心过来劝说:“你们的墙塌了,快修好它,不然会遭小偷的。”当晚,果然遭小偷,偷走了不少财物。
(7)、(小忠就是不顾后果、法度,一味的迎合,大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奉承,并当作忠。人治不行。)
(8)、(故事)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9)、(故事)魏有老儒而不善济阳君。客有与老儒私怨者,因攻老儒杀之,以德于济阳君,曰:“臣为其不善君也,故为君杀之。”济阳君因不察而赏之。
(10)、 当时,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11)、(点评)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12)、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3)、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14)、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调节。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15)、 在楚国荆山东南,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16)、(故事)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17)、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6
(18)、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19)、(从人性出发考虑问题,如果别人无利可图,又怎么会帮你呢。)
(20)、(故事)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蠡、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嚭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
2、以下不是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
(1)、(故事)韩昭侯使骑于县。使者报,昭侯问曰:“何见也?”对曰:“无所见也。”昭侯曰:“虽然,何见?”曰:“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昭侯谓使者:“毋敢泄吾所问于女。”乃下令曰:“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于是三乡举而上之。昭侯曰:“未尽也。”复往审之,乃得南门之外黄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而不敢为非。
(2)、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2
(3)、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4)、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6)、公孙仪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因此,那时我虽爱吃鱼,却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7)、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8)、(人性趋利避害,箕子也是如此,并且他深知人们还妒贤忌能,见不得有人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他意识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危险。)
(9)、(故事)一曰:韩昭侯曰:“吹竽者众,吾无以知其善者。”田严对曰:“一一而听之。”
(10)、(故事)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
(11)、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12)、(这是秦穆公东进失败后,采纳百里奚等的战略,向西戎寻求发展空间,西戎主比较幼稚,被美人计算计了。)
(13)、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8
(14)、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公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师涓鼓究之。
(15)、韩非子写的文章,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思想十分活跃,他的文章也有警策世人的意图。他所写的寓言文章都被收录在《韩非子》中,他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也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16)、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7)、(故事)叔向之谗苌弘也,为书曰:“苌弘谓叔向曰:‘子为我谓晋君,所与君期者,时可矣,何不亟以兵来?’”因佯遗其书周君之庭而急去行。周以苌弘为卖周也,乃诛苌弘而杀之。
(18)、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19)、 王于期回答说:“技术我全都教了,只是你把方法用错了。驾车重要的是,要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要让马与车子合而为而驾驶者的心与马的行动也要合车速才会快。你比赛时,一心想赶过我,只注意我的车子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以致你和马车的步调不一致,所以才会失败。”
(20)、(让人分散注意力到其他目标上去从而达到忽悠别人满足自己的利益的目的。)
3、不是韩非的著作
(1)、(高考)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2)、(与众人商议比刚愎自用好,公子的建议的高明之处是利用了自利的人性,以相同的说辞堵住了魏王之口。)
(3)、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1
(4)、公孙仪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因此,那时我虽爱吃鱼,却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5)、还有三人成虎、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出于韩非子,可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治理,凭它自身的思想价值流传后世。
(6)、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7)、(故事)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
(8)、明旦,二主又朝而出,复见智过于辕门。智过入见曰:“君以臣之言告二主乎?”君曰:“何以知之?”曰:“今日二主朝而出,见臣而其色动,而视属臣。此必有变,君不如杀之。”君曰:“子置勿复言。”智过曰:“不可!必杀之。若不能杀,遂亲之。”君曰:“亲之奈何?”智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此皆能移其君之计。君与其二君约:破赵国,因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以无变矣。”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其言之不听也,出,因更其族为辅氏。
(9)、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10)、▶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不用苛责卫君喜新厌旧,这是人性的本质,换了谁可能都会这样,只是处置的方式不同而已。隋代王通早就说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对方喜好和关系远近的变化,如果有疏远了,从前能说能做的,可就不能说或者做了。
(1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12)、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13)、(点评)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14)、(点评)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
(15)、(点评)故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亡国之祸也。
(16)、(故事)戴欢为宋太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
(17)、(点评)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8)、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2
(19)、曾从子善于鉴别剑,而卫君和吴王结怨,于是曾从子给卫君说:我请求您让我到吴国去,装作帮吴王鉴别剑,顺势杀了吴王,给您解气。卫君说,你这么做,是为了利,不是为了义。你到了吴国,一定会用对付吴国的办法对付我的。于是没有采纳曾从子看法,把他驱逐出卫国。
(20)、 韩非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此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密。
4、以下不是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
(2)、比喻形势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3)、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4)、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5)、这还不算完,所有人的待遇,细致到穿什么衣服、能雇多少个佣人、死后墓前种几棵树,都与功劳、爵位严格挂钩。
(6)、(故事)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7)、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8)、至于期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而决其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之军而擒知伯。知伯身死军破,国分为为天下笑。
(9)、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的,功用恰恰相反
(10)、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1)、赵简主出税者,吏请轻重,简主曰:“勿轻勿重。重则利入于上,若轻则利归于民,吏无私利而正矣。”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12)、(点评)似类之事,人主之所以失诛,而大臣之所以成私也。
(13)、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1
(14)、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5)、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6)、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17)、(故事)严遂不善周君,患之。冯沮曰:“严遂相,而韩傀贵于君。不如行贼于韩傀,则君必以为严氏也。”
(18)、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3
(19)、(臣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和敌军演戏,消极避战。)
(20)、(大臣权力过大必然威胁君主的地位。开弓没有回头箭,既已露了獠牙,就不能再妇人之仁了。)
5、什么不属于韩非子的变法主张
(1)、(故事)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而又欲置公子职。商臣作乱,遂攻杀成王。
(2)、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3)、这样一来一往,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4)、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5)、二君以约遣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智过于辕门之外。智过怪其色,因入见知伯,曰:“二君貌将有变。”君曰:“何如?”“其行矜而意高,非他时之节也。君不如先之。”君曰:“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而三分其地,寡人所以亲之,必不侵欺。兵之著于晋阳三年,今旦暮将拔之而向其利,何乃将有他心?必不然。子释,勿忧,勿出于口。”
(6)、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7)、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8)、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9)、(国家交往凭实力说话,关键还是要自力更生,不能太依靠别国的力量。)
(10)、(故事)白圭谓宋令尹曰:“君长自知政,公无事矣。今君少主也而务名,不如令荆贺君之孝也,则君不夺公位,而大敬重公,则公常用宋矣。”
(11)、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
(12)、(点评)故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赏在水也;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又况据法而进贤,其助甚此矣。
(1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一种长远的目光,能见微知著。可今天,你要敢给曾从子说这番话,曾从子会说,有证据吗?没有证据,就是诽谤,我要告你的。你是不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人?你不要我也罢,你不要污蔑我的人格,别忘了,今天是法治社会。于是,你的第六感觉是站不住脚的.
(14)、店主也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怀里揣着钱,提着酒壶、抱起酒坛,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龇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还有多少人敢来买呢?所以,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15)、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
(16)、可今天的人们绝不这么认为。没有用处的能力,可能有大用处。某女在地铁里吐瓜子,面对人们的责备,还骂骂咧咧。后来被人将视频发到网上,可招来的不是唾弃,而是某瓜子公司招聘该女子,作形象代言人。冯小刚导演拍了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却招来了一位女子的状告,因为该女子名叫潘金莲,冯小刚侵犯了他的名誉权。这位女子,未必不知道自己一点胜诉的机会都没有,可她还那么做,为什么?因为她知道,骂也可以让人出名。所以,不能名垂千古,就要遗臭万年。不合适自己生存的地方,才可能让自己生长的更加奇葩。就如同编草鞋织生绢的两口子,他们到了越国,完全可以挂出这个牌子:哥卖的不是商品,而是寂寞。我不用开新闻发布会,这么往微博上一晒,保准红火。
(17)、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18)、 卫国国君有一位宠臣,叫弥子瑕,他很得君主喜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有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夸奖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
(19)、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20)、出处《韩非子》卷三十过第十5;《韩非子》卷七说林上第二十二8
(1)、(前面的刖跪制造的假象是实物,还可以检验,这济阳君的诬陷是无法检验的,所以人言可畏。好在现在这种无根的证据,在法庭上不采信了。)
(2)、(故事)一曰:僖侯浴,汤中有砾。僖侯曰:“尚浴免,则有当代者乎?”左右对曰:“有。”僖侯曰:“召而来。”谯之曰:“何为置砾汤中?”对曰:“尚浴免,则臣得代之,是以置砾汤中。”
(3)、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10
(4)、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7
(5)、 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6)、(利用令人意外的对信息的掌握,制造一种君主掌握很多信息的假象,从而让臣下畏惧而卖力工作。)
(7)、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8)、(故事)昭奚恤之用荆也,有烧仓窌者,而不知其人。昭奚恤令吏执贩茅者而问之,果烧也。
(9)、(故事)司马喜,中山君之臣也,而善于赵,尝以中山之谋微告赵王。
(10)、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11)、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12)、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40年来,数以亿计的青年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13)、(故事)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14)、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3
(15)、(故事)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豭,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
(16)、(故事)荆王伐吴,吴使沮卫、蹷融犒于荆师,而将军曰:“缚之,杀以衅鼓。”问之曰:“女来,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曰:“吉。”荆人曰:“今荆将欲女衅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吉也。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今也将军杀臣,则吴必警守矣。且国之卜,非为一臣卜。夫杀一臣而存一国,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无知,则以臣衅鼓无益也;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荆人因不杀也。
(17)、(故事)一曰:楚成王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商臣闻之,未察也,乃为其傅潘崇曰:“奈何察之也?”潘崇曰:“飨江芈而勿敬也。”太子听之。江芈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废女而立职也。”商臣曰:“信矣。”潘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为之诸侯乎?”曰:“不能。”“能举大事乎?”曰:“能。”于是乃起宿营之甲而攻成王。成王请食熊膰而死,不许,遂自杀。
(18)、(点评)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19)、 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仍制止不了继续有人违法采金。
(20)、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有了成倍的增加。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现在国家大臣做官的(做法),都是这种样子。
(1)、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3 3
(2)、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4)、〖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5)、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6)、出处《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4
(7)、(故事)韩宣王谓樛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两用田成、阚止而简公杀,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树其d,寡力者借外权。群臣有内树d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以下不是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精辟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