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简介100字
1、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正确答案
(1)、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吴周文《现代抒情美文100篇》中说到:巴金在创作中一贯追求水清沙净、澄明透澈的境界,其散文也是如此。不装门面,不拿架子,不事藻饰与形容,创作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此文可窥其风格之一斑。”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3)、(美文与成就)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题记)
(4)、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碎片”,并将这些片段一一串联起来,历史和当下、悲天悯人和轻柔婉约,均成为可以书写的对象。在《莫高窟》、《道士塔》中,在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柔美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江南文化的婉约,又同时将世情表现得深刻入里。书中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的生动描述,也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文人墨客的仰慕。纵观《文化苦旅》,尽管纷繁庞杂,但余秋雨总能找出他们的文化品格,并能在历史的真实中品味人世间的悲喜和沧桑。
(5)、作品《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6)、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7)、总的来说,我处理任何事情,都顾到各个方面。校样从头至尾要亲自看,为的是求文字更少毛病,也为的是求书版形式更合理美观,要在上海排,为的是求手续简便,节省时间,也免除与排字房的隔膜。
(8)、2060年地球将没有人类的一席之地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趋势在人类自己的手上不断地向前推进,或许不会到2060年, 2050年这样的时代就会来临。霍金在世时,他是极其反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他认为如果不大加限 制人工智能的话,那么未来的某一天这些产品可能就是人类大的阻碍。从趋势来看,人工智能产 品越来越先进,而且有资料显示,在和人工智能对话时,机器人曾经透露过要毁灭人类的目标。但 是人类目前还没有重视这样的存在,反而有的国家还给了机器人公民的身份,可以说是十分的滑稽 了。
(9)、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百强大道10号B座311室
(10)、巴金与冰心有着60余年的交往与友情。早年巴金就从冰心的小诗中得到温暖和安慰,他曾说:“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在北京相识,冰心第一次见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为人的真诚,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上世纪40年代初,巴金为困难中的冰心编辑出版《冰心著作集》,两人从此成为患难中的朋友。此后即使是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两人依旧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这段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愈久愈厚,愈久愈香。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升华,一对文学界的老友,成为人生难得的知己。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巴金在题字中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11)、巴金多次说过,不少人劝他关起门来安度晚年,不要再写文章,再说话,享受由“相安”取得的好处。可是这办不到,即使每天只能艰难地写一两百个字,而且字越写越小,可是怎样也不肯放下笔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啊! 1983年的秋天他在西湖边上住了一段日子。虽然行动不便,不能有太多的活动,更多的时间只是留在旅馆的房间里,可是看得出他的精神是松弛下来了,飓风已经过去,天空出现了暂时的平静。他还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去过一次,他有一张百草园中的照片,拄着杖的老人脸上浮出的是欣快的笑。在游禹陵时,他还拖着病腿挣扎着爬到竖有“大禹陵”的碑亭前面。这是几年来难得的一段平静舒心的日子。可就在杭州的旅馆里又吹来了风,接着就是隐隐的雷声。一场大风暴眼看着就要起来了。
(12)、感谢容洁、容仪两位老师授权,感谢吕浩兄帮忙校对书稿。时间过得真快,2019年,黄裳先生一百周岁了,就把这本书当作一束鲜花,替我还上当年的那份心债吧。
(13)、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4)、巴金和冰心这段跨越世纪的友情也成为了文坛的一段佳话。
(15)、张可的美丽、温柔、才情让王元化怦然心动。1938年,王元化说他喜欢张可,可当时张可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质问王元化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八年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婚恋。1947年,张可的一个追求者问张可她到底喜欢谁,张可此时坦然回答:“王元化。”
(16)、沈从文的文笔是的,给人心底温暖的。他的独特的湘西乡土文学也是一大亮点,土地,乡亲,大爱。
(17)、这是一个热闹的活动,不过很多人游离在热闹之外,他(她)们是尽心尽力的张罗者。就拿《嘉兴日报》副刊“江南周末”的主编沈秀红来说,着一袭浆果色长衫的她的身影,无论哪里都能看到,却总是不言不语。我看她日夜处理会务,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睡眠严重不足让她双眼肿胀,眼神迷离,在半夜离开宾馆的时候一一叮嘱好司机第二天的行程。嘉兴日报客户端的报道简直快到变态,晚上10点结束的活动,12点血肉丰满的报道就出来了,我看责任编辑的后面,署着她的名字。无耻地上前聊了几句,她只淡淡地说“用心做,哪有做不好的。”如果说内容生产是她这名责编的责任,那么上下左右联络,丰富活动的内容又是谁的责任呢?秀红说,都是我去跑各地方要钱,太累了,不过嘉兴对巴金纪念不够,应该办这个活动。我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好在孩子大了。
(18)、张爱玲遗稿《重访边城》首度发表,这是张爱玲生平描写台湾的散文。
(19)、在那里逗留了10天,巴金与小鸟天堂结缘可说是天作之合。一个傍晚吃过晚饭,巴金被邀请划船绕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说的那样,当晚并见不到鸟,让他有点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去探访梁启超旧居,此时再经过“雀墩”,令他惊喜地见到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跃,停船观赏鸟飞鸟落,出入于大榕树之中,让他久久不愿离去。
(20)、1938年,风华正茂的两人在上海相遇了。著名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这样写道:
2、巴金简介100字左右
(1)、——《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的叙述及其他文字
(2)、叶永烈逝世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一家独尊,迅速攀升,但其内容也仅仅是一位有影响的科普作家而已。叶永烈早年参与写作的《十万个为什么》,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无论如何,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把它当作叶永烈个人的代表作显然不适合。而著名的“红色传记文学作家”的叶永烈却被消失了,被腰折了。不知是记者的确实无知,还是媒体的敏感回避。
(3)、《动物凶猛》、《顽主》、《过把瘾就死》,等。
(4)、梁实秋认为文学是天才的创造,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5)、我还看到嘉兴的作协主席杨自强,家里等着他主持晚辈的婚礼,他还是坚持到晚上才回去喝喜酒;看到嘉兴文学院院长陈双虎拖着中风后遗症的病腿,跑前跑后协调;看到巴金故居的周立民馆长对巴金所有资料的熟稔和深情的发言以及18号清晨5点多就挥一挥衣袖踏上了去天津的高铁,只留下一个宽阔的背影;听到嘉兴图书馆许大文副馆长恳切的发言,想见了这位致力于嘉兴民众爱上书香、一年举办5000场活动的当家人的付出;从嘉善赶来的子仪是民间读书会的核心成员,朗诵会的朗读者们基本由她组织,她的工作是当地国税局……
(6)、1955年,王元化因为胡风案被关押,张可带着儿子也离开了武康路100弄,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回到那里。1957年2月,被释放后的王元化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出现幻听幻觉,靠着张可慢慢调养,一年后才基本恢复。
(7)、巴金.怀念萧珊(J).中文自修(中学版),2006(Z1):100-10
(8)、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到农村去住过很长一段时期,很久没有到他家里去访问。1961年一个秋天的下午,偶然在淮海路的国泰戏院门口遇见他。他从很远的地方发现了我,赶过来对我讲了几句话,我记得其中有一句的大意是,“今后一切都会和过去一样的。”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感谢了他的好意。看得出,他对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是有些迷惘的,不过他还是有着充足的信心。他所说的“和过去一样”,自然是指过去那样地生活和工作,他不喜欢人们陷于绝望,不,他受不了这个,这就是他要说那句话的原因。他绝不会猜到,在几年以后,这句话会被某些人解释为“复辟”、“复旧”的同义语。我只有为他的善良、天真、激情而感动、惭愧。
(9)、王元化的家虽然已搬到了简陋的工房,但在张可的打理下家里依旧干净整洁。那段日子,王元化和张可一同在莎比亚的艺术世界里遨游,两人还一起翻译了20余万字的西方莎士比亚评论文章。对于横遭厄运的王元化,这无疑是一剂良药,慰藉了他被抛弃在荒野中的灵魂。
(10)、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1)、校样本人需看初校二校两遍(过去前后四校均由本人亲自,今在北京排,为节省时间起计,减为二遍),但有数点声明:
(12)、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13)、当我竟然听到旁边听众的肚子里传出咕咕叫的声音后,讲座结束了,吃了点东西,一干人等有的坐大巴有的步行(大巴坐不下了)来到了塘汇街道的塘西街,寻访巴金祖籍的祠堂。一块明媚的足球场赫然眼前,午后的暖阳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们在里面猛劲地追着球跑,河畔的微风吹来阵阵叫喊声。讲解员是一位漂亮的姐姐,她说街坊里有一位百岁老人还保存着十五年前来此寻访过的一位学者的签名字条,名为周立民。这让周馆长大吃一惊!临走前,他请当年陪他一起寻踪的子仪姐姐给他跟足球场合了张影。他说,我想起巴老的一句话。巴老说“我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4)、《家》主要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
(15)、1936年,32岁的巴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了长篇小说《家》,因此在文坛名声大噪。当时的巴金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萧珊就是其中一员。有一天,巴金像往常一样拆信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女孩梳着短发,头上戴着花边草帽,嘴角俏皮地上翘,目光凝神地望着远处。照片背面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这个女孩的出现这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朱自清的散文,也是很不错的,但是,不耐读,看一遍大致就可以了,没有嚼头,不如余光中。
(17)、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18)、方世忠、欧晓川:《海上遗珍——武康路》,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241-244页。
(19)、杨必(1922—1968)是杨绛的妹妹,在她们家姐妹中行后曾在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傅雷曾请她教过傅聪英文,很赏识她的才华,在傅雷和钱锺书夫妇的鼓励下,她开始涉足文学翻译,信中提到的《剥削世家》是一部小书,她后来还译过萨克雷的那部大书《名利场》,很受推重。虽说初涉译坛,杨必的“师傅”却非同一般:姐夫钱锺书、姐姐杨绛“代为校阅”,一代译宗傅雷“通篇浏览一过”,《剥削世家》译文质量大有,傅雷给出的判断是“译文标准够得上列入‘文学译林’”。他甚至用红笔把排版格式都在原稿上批注出来了,如此推重和为其尽心,令人叹服。傅雷还向巴金提出一个要求:“又译者希望能早出,因与其本人将来出处有关(详情容面陈)。”共和国初立,百废待兴,私营出版社(排字房、印刷所)的排书能力很低。这一点,傅雷在1951年给宋奇的信中谈到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篇幅太大,私人出版社资力和能力都有限,他暂时不转到平明社。我在平明社1952年9月初版、1953年2月再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后一页还看到一则声明,也谈到工厂繁忙,排印不及:“本书第二册原定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出版,因排印工厂工作繁忙,致脱期甚久,劳读者悬望,甚为抱歉。第三第四两册决定于本年六月份同时印出,特此预告。”按照傅雷“一手包办”的说法,我怀疑这则声明出自他之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巴金完全按照傅雷的要求以尽快的速度出书。《剥削世家》,平明社1953年5月初版,印5000册,也就是说在傅雷把稿子寄给巴金之后三个多月就印出了。该书在当年8月再版,增印3500册;1954年1月第三版,增印4500册,总印数达13000册,看来挺受欢迎。
(20)、集体投稿:由各级文联、各级各类学校、文学社团组织集体,文稿(20篇以上)和报名表打包成压缩包上传至官方投稿平台。
3、巴金的资料简介80字
(1)、总之,余秋雨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试图去探究历史本源,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虽寄情于山水风物,却让读者从中发掘人生的真谛和不断对文化灵魂的探索。
(2)、你爱世界吗?你爱美吗?如果爱,那你就一定会喜欢《边城》。
(3)、显而易见,限于条件,平明社的精装本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平明社的工作作风却给傅雷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他对人文社的领导说:“将来倘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而印精装本的话,希望注意一点:就是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国营的出版社成绩,决不能低于几年以前的私营出版社。这是有关原则性的问题,务盼赐予注意为幸。”他对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直接提出硬性要求,第一条就是要保留平明社印本的“旧样式”:“封面装帧、题字、排印字体、书脊题字式样、各册颜色,希望全部维持原样,只改动出版社名称一项理由:倘没有充分理由肯定旧样式不美观,即无改头换面之必要;同时也可节约人力物力。”他甚至放出狠话,倘若达不到要求,宁可不印精装本,“希望郑重考虑承装工厂的技术水平;希望不要花了钱得不到效果,我们更不能忘了原来是私营出版社做过的工作,国营机构不能做得比他们差。倘无适当技术水平的装订,宁可不印精装本,以求节约。”
(4)、原名容鼎昌,山东益都人。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194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并熟于版本目录之学。结集出版有《锦帆集》《锦帆集外》《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榆下杂说》《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清代版刻一隅》等三十余种,辑有《黄裳文集》六卷,译有《猎人日记》等。
(5)、林语堂也是个学贯中西的人物了,他的文化视野、角度,很有意思,他的文笔亦庄亦谐,半雅半俗。他是站在一个边上看风景的人,洞透世事,幽默诙谐,从浅显着手,也不加工笔修饰,拒绝刻意“苦吟”如贾岛这类笔法,文笔自然流畅,诙谐而不荒唐,实在是有意思得很。
(6)、《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白落梅
(7)、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8)、散佚作品《人间小札》《编辑之痒》《张看附记》收录
(9)、只要你认为好就不必问读者,巴金他们这一个丛书,根本即是以“不问读者”为原则的。要顾到这点,恐怕JaneAusten的小说也不会有多少读者。我个人是认为Austen的作品太偏重家常琐屑,对国内读者也不一定有什么益处。以我们对art的眼光来说,也不一定如何了不起。西禾我这两天约他谈,还想当面与巴金一谈。因西禾此人不能负什么责任。
(10)、四十多个春秋夫妻俩恩爱有加,他们每天都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他们一同出去郊游、赏花、赏月、踏青……夫妻二人就这样相互扶持,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11)、这次见面让萧珊对巴金的感情更加强烈了,书信往来也更加频繁。虽然巴金也对萧珊有好感,但碍于两人年龄的差异(相差13岁),他一直把萧珊当成自己的忘年交。此时巴金工作异常繁忙,萧珊常常去看望巴金,她的到来让巴金沉闷、紧张的生活多了些明亮的色彩。在萧珊真诚、执着的追求下,巴金终于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接受了萧珊的爱。1944年5月1日,历经8年的爱情长跑后,巴金与萧珊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12)、本书包括的散记有: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岩、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老伴、虎雏再遇记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13)、余光中是英文系教授,却写得一首好诗,好散文。
(14)、三十一年前上海解放的那一天下午,我陪他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去看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然后就走到大马路上去看解放军入城;后来,又到过山东、苏北的老根据地进行慰问;1952年,他从朝鲜前方回国度假,萧珊从上海赶到北京去看他。在这几次不同场合我都留心观察过他,发现他开始变了,话开始多起来,有时会唠叨地反复地说着什么,就像一个大孩子似地。这段时期他写了不少散文,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志愿军英雄……他的感情是真诚的。他在《爝火集》的序里在提到这些文字时表示了他的信心:“我至少比有些人更爱我们的时代,更爱我们的生活,更爱我们的国家。”这是他1978年底说的话,是经过了严峻的锻炼、考验以后说的,也是合乎事实的。
(15)、《点滴》是巴金故居内刊,每年出版六期,内容与巴金及其著作有关,也旁及巴金同时代的人和事。欢迎读者投稿,诸如书评书话,读书札记,忆人论事,行旅所见等,惟求文章有点史料有点故事有点趣味;要朴素,不要流俗、滥调,更不要庸俗;那些短小精悍、大刊物上不发的文章,只要是率性之作,也欢迎来稿欢迎。
(16)、在上海,有这样一条浪漫的街道,它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许多名人曾经在此居住,在这里也发生过许多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17)、综上,我觉得这次活动是个大场面,作为在东北边疆农村度过童年和少年的我来说,对文化和精神资源匮乏的痛苦有切身体会,那是彻底的贫穷。这次活动中,无论座上宾、主人家、办事的还是帮忙的,他们的致辞、发言和朗诵,没有应付和厌烦,都是认真准备、诚实回答。读书和写作,里面的快乐和痛苦,都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品味后认为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有知识,更有对人性和道德合理性的探寻。在好多瞬间,我被那些单纯与丰饶打动,体会到一点美美与共的意思。在这样真诚的活动中,哪怕消灭掉一个毫无文化思想简单的脑残,也就为高原与高峰的出现增加了一点可能性吧。
(18)、● 分享|温故而知新——2020年巴金故居员工工作总结集锦
(19)、要说巴金人生中情绪波动大的时候应当就是在萧珊去世的时候,此时的巴金肝胆俱裂,但就在所有人担心巴金的时候,他却带着萧珊以乐观的心态度过了余生。
(20)、冰心文学征稿(作文类):习作、散文、诗歌、小说、童话、故事、微视频、剧本等。
4、巴金的简介资料70字
(1)、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288-299页。
(2)、张可辞世后,王元化曾对记者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她给予我很大帮助,我们相伴在一起,我的一切与她的奉献分不开。”
(3)、杨绛的《小癞子》初版印3000册,两年后已经一册难求了。在傅雷的建议下,平明社重新排版重印,于1953年10月出了重排一版,印4000册;1954年5月又印重排第二版,增印2000册。傅雷对杨氏姐妹的译笔很是推崇,也曾感叹自己的文字“太死板”,不如杨氏姐妹那么灵活:“这几日开始看服尔德的作品,他的故事性不强,全靠文章内若有若无的讽喻。我看了真是栗栗危惧,觉得没能力表达出来。那种风格好要必姨、钱伯母那一套。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实’,不够俏皮,不够轻灵。”傅雷曾对杨绛说过“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看来他是真心喜欢杨氏姐妹的译文。
(4)、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同时充满情趣和韵味。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抒发着一颗宁静悠远的心,使人读了有一种感情上的解放。就像上面谈到的三十年代初,当时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人们都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哗,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突出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心境
(5)、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发表时(1875年),年仅14岁。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出版的八部孟加拉文诗集和八部英文诗集,其中就包括《园丁集》。
(6)、王朔作品的价值是:他的作品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般的文风,而是俯身看众生,平等对话,而不是说教,以教育别人的口吻写小说,会越来越没市场。假大空,读着不买账。
(7)、雅舍”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简介100字左右精辟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