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分析
1、论语名句解释及现实感悟
(1)、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
(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4)、名字取自《论语》:“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释义:此句中的“文章”是指经天纬地的事功,而“焕”字是指焕然,意思是尧以无为天道治天下,天道无以名,只有功业文章,巍然焕然而已,也代表着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热爱学习。名字解析:「焕」用作人名意指光明,亮丽,热情之义,「文」用作人名意指文采,智慧,文静,文质彬彬之义。名字引申寓意:光明正大、热情洋溢、学识渊博、文静内敛。
(5)、(译)孔子说:“到了一年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8)、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0)、(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1)、(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2)、(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3)、(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5)、(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6)、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 穿过大门,跟我来到九思桥吧!九思桥的九个洞分别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和“见得思义”。九思桥将湖水分成两半,前面是美丽的喷泉。喷泉一会儿呈莲花状,一会儿像云朵一样轻柔,一会儿出现一颗颗爱心。动听的音乐与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结合,给喷泉增添了一番风味。九思桥后面是一片小湖。小湖像一片明镜,它看见凉亭里小朋友在嬉戏,脸上布满微笑;它看见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翅膀上裹着阳光;它看见柳树梳理着长发,长发在风中飘动。小湖上还有一座白色雕像。玉石做的莲花上有一位拿着水晶瓶的女子,这就是观音菩萨。她似乎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一定要牢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道理。
(19)、《论语》中的精句,是对我们语文学习的指引,更是对我们人生方向的指引,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20)、(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论语名句解析68句
(1)、(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5)、(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6)、(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7)、(译语)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8)、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9)、(译)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10)、(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3)、(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4)、(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5)、(译语)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6)、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17)、(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8)、(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9)、(原)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2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论语名句分析的重要性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念,常思也。——《说文》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
(4)、(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6)、(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7)、以直报怨: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9)、(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0)、(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11)、(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2)、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3)、(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 哦,古树要讲故事了,“传说啊!这北湖是七仙女的彩锦变成的,七仙女下凡游玩,眷恋这人间山水,便将彩锦留了下来,走的时候将《论语》洒在北湖的每个角落。这就变成了如今的北湖。
(18)、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0)、(译语)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再相互商议谋划了。
4、论语名句及解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天,至高无上。——《说文》乘云陵霄。——《淮南子·原道》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9)、(译语)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0)、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2)、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4)、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15)、(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6)、(译语)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17)、 夜幕降临,广场上灯火辉煌,璀璨的灯火映在湖面上,分不清哪里是真的广场,哪里是假的广场,哪里是平地上的广场,哪里是水上的广场。总之,这里变成了影子的世界。这可把小朋友们高兴坏了!他们一会儿“变”出蝴蝶,一会儿“变”出小狗,一会儿“变”出小白兔……
(18)、(译语)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19)、(译语)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5、论语名句解析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3)、(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7)、能近取譬: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譬,打比方。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8)、(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因材施教。现代科学认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个人智力迸发的领域的广狭、时间的早晚、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弟子的受教时间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各人情况相异。但是,孔子都了解他们。弟子们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学业进展与特点、个性(辟、卤莽)、天赋(愚、鲁)、经济状况,乃至居处(陋巷)、饮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习惯(昼寝)等。《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思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思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只有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具体情况具体指导,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进而全面提高智力水平,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充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力,不能作统一的要求,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10)、(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1)、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12)、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13)、(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14)、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15)、(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16)、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17)、(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9)、这话不是咱们讲大道理,是实践已证明了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假想。否则,给国家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声誉和损失。下面举例;
(20)、用作人名:意指明亮、耀眼、出众之义。雲,山川气也。——《说文》
(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7)、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0)、(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11)、(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2)、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13)、(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14)、因此我们开设(21天搞定高考必考名著)免费学习班,《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西游记》、《水浒传》,以上14本名著,21天帮你搞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6)、投稿需知:请以word形式发送至邮箱,yilin@kvip;
(17)、(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译语)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19)、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20)、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名句解析68句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