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文学地位
1、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处于财政困境之中的英国政府,不得不想办法开拓新的税源。于是,在1764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格伦维尔(LordGrenville)提出了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直接征税的主张,而认为本来就对殖民地拥有管辖权的英国议会,也同意对北美人民征收印花税。印花税法的通过,造成了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第一次严重的宪政危机。因为按照英国宪政的一贯原则,“无代表权就不纳税”(NoTaxationwithoutRepresentation),那么在英国议会中并没有议员代表的北美殖民地,是不应该向英国政府纳税的,只有北美殖民地的议会才有向北美人民直接征收赋税的权力。这个原则也是辉格d人的政治主张。然而,“议会主权”的政治学说,却让英国的辉格d议会和政府认为,作为英国高主权的所有者,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收赋税,是他们固有的权力;相比而言,议会中有没有来自北美的议员代表,倒是一个可以灵活处理的问题,况且一直以来,北美各殖民地就不断地向英国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此时,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的富兰克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英国政府的举动,无异于直接剥夺了殖民地议会的权力。这不仅违背了英国宪政和辉格d人自己的政治原则,而且也意味着英国的议会取代了国王,成为大英帝国和高的主权者,而北美各殖民地实际上由平等的伙伴降格成一种被征服者的地位。
(2)、12月21日,该报告在皇家学会诵读,在《哲学快报》刊登。1767年,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其《电学历史与现状》中出版细则。富兰克林小心站在绝缘体上,在屋顶下避雨,以免遭到电击。俄国格奥尔格·里奇曼教授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击致命。
(3)、(TheArticlesofConfederation)
(4)、耶鲁大学坐落于美国康乃狄格州纽哈芬市,就在纽约和波士顿的中间,始创于1701年,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
(5)、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6)、哥伦比亚校友有5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校友包括: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两位罗斯福总统,8名高法院大法官和10位纽约州州长,艾森豪在当总统之前是哥大第13任校长。新闻系的校友也大多在美国三大电视网居要职。
(7)、第59天:《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的责任就是要找出书的骨架及《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8)、在印花税法引起北美与英国的政治纷争发生之前,富兰克林也是大英帝国坚定的拥护者;对英国的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富兰克林不仅给予舆论上的支持,撰写文章出谋划策,而且提出北美大陆是大英帝国的未来所在,始终积极参与帝国的扩张事业。不过,我们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富兰克林放弃了辉格d的政治原则;与之相反,富兰克林对大英帝国性质的理解,是完全基于他的辉格d政治立场的。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和特征;18世纪的大英帝国,特别在涉及与北美殖民地的关系方面,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情况有许多重要的差别。这一点尤其需要中国的读者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今天理解的西方殖民和帝国主义制度,基本依据了19世纪之后的情况,即西方国家以武装征服为手段,以掠取殖民地的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并且以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来统治亚非地区的人民和土地。
(9)、作者简介:毛亮,199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赴美留学,2006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中心,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
(10)、其次,把富兰克林定义为中产阶级的代表,或新兴资本主义的代表,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富兰克林去世时,是费城著名的富裕绅士(genteelmember)和公共领袖。他在遗嘱中称自己为“本·富兰克林,一个印刷匠”,应该是他因应时代而进行的又一次“个人表演”。他的确始终关心工匠阶层的福祉和上升空间,但这不等于他在文化和思想上认同这个阶层。况且,中产阶级的提法,放在18世纪的语境中,本身就是不恰当的。
(11)、《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12)、达特茅斯学院 ( DartmouthCollege )
(13)、耶鲁大学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这种重视在美国同类大学中实属少见。耶鲁学院(即耶鲁大学本科部)70个专业主要着力于通识教育,仅有极少的几个本科院系着眼于专业性的准备,甚至于耶鲁大学工程系也鼓励并且要求学生探索和学习工程学科以外的领域。耶鲁学院大约有20%的学生为自然科学专业,35%为社会科学专业,45%的学生则为人文艺术专业。耶鲁大学要求所有的教授均讲授本科课程,此外每年在耶鲁大学的课程目录中有超过2000门课程以供选择。
(14)、另外个人认为,写自传也不是人人可为,它对作者有很高的素养要求。比如,人都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若写自传,你何从知晓作者不会在一些关键之处、自己不堪之处有所隐瞒和粉饰?自传要求作者本人坦诚、坦然。
(15)、两人不仅立德、立功,更是立言雄存,曾国藩留有《曾国藩家书》,富兰克林著有《富兰克林自传》,在中美两国流传甚广,书中的名言警句脍炙人口,透漏出别样的人生智慧;不仅各有闪光之处,甚至两人的感悟,相通之处也甚多。
(16)、第50天:《蒋介石传》失去中国大陆的男人,他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17)、十七岁的本杰明面临人生的第一道坎儿,他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可以说众叛亲离。不过,富兰克林并不感到悲伤,他说“我可是巴不得离开波士顿的”。话虽这么说,离开的征程却不顺利。在海上漂泊了三天后,本杰明在纽约靠岸了,按他的话说就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既没有带给任何人的推荐信,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囊中又是十分羞涩”。 富兰克林的奋斗史充满了波折,也充满了激情。他从学徒做起,终成为成功的出版商,后又任邮政局局长,从邮政局走向殖民地的议会,再从议会走向费城独立大庭。富兰克林的一生波澜壮阔。
(18)、时间:2017年1月14日晚17:30~21:30
(19)、提起本杰明·富兰克林,想必大家都记得放风筝证明雷电就是电的故事,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也没关系,拿出一张百元美钞,看到的面相和善的老头儿,就是老Ben,对比下我们人民币上面印的是谁,可见老Ben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再搜下其大名,会发现老Ben的头衔一长串: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活脱脱的一个跨界有为青年啊!
(20)、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调节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2、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什么流派
(1)、第23天:《余罪》一个传奇警察和毒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锋实录
(2)、从宏观到微观,也便容易加深对历史这一时期的了解与理解。
(3)、节欲。少行房事,除非出于健康或传宗接代;切忌过度伤体,以免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荣誉。
(4)、中等阶层是一个相当模糊的社会概念,基本的成分包括大量的城市职业阶层(商人,律师和各种工匠和学徒),乡村中的自耕农和小农场主,甚至还包括一些境况不佳的底层绅士。中等阶层与其它两类人群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很严格,上升为绅士或下堕为贫困阶层都是常见的情形。与贫困阶层不同,中等阶层与绅士阶层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紧密。通过各种的依附关系(dependence),中等阶层可以借助绅士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可能;而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庇护和资助,绅士阶层也有意识地结识和帮助中等阶层之中的优秀分子。总体而言,中等阶层与绅士群体的关系是复杂和模棱的。一方面,他们愿意依附和托靠绅士阶层,认同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观念,乐于成为绅士群体中的一员;另一方面,他们也越来越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认识到他们与绅士阶层之间的矛盾,而且也时常感受到绅士阶层对他们的各种傲慢和偏见。在北美殖民地,由于等级意识一贯比较薄弱,中等阶层与绅士阶层之间的冲突要比英国更多,而中等阶层也更倾向于独立和自主。这是18是英美社会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
(5)、不过跟其他常春藤盟校相比,布朗大学算是个穷兄弟了。它每年的校友捐助率在盟校中虽然居中,金额却是少。布朗大学入学竞争极为激烈,录取率为11%。布朗大学是常春藤盟校中有8年制医学院,其录取率大约只有百分之3左右。
(6)、对于不经世事,依然在迷茫中徘徊的青年来讲,生活的困难就在眼前。读读经典不求受益匪浅,只要能有所感,就是收获。看看榜样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也是一种解决困难的方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走向社会前,调整好心态,用奋斗的勇气去面对每一次挑战,“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再大的挑战也能从容应对!
(7)、而个人读这些人物的自传目的之就是想以小观大,由一个人的个人事迹与命运,更切实的感受时代的主题与发展变迁。
(8)、了解富兰克林性格和经历中的这一阶段,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读懂富兰克林的《自传》,因为与别的作品不同,有时候《自传》里没有提到的东西,可能要比《自传》中大段描述的内容更加关键和重要。在富兰克林1784年和1788年分别完成《自传》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时候。英美已经决裂,而且美国也已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而在1788年,美国的新宪法已经通过,国家已经在联邦制的基础之上完成了重建的任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写作这几个部分的《自传》时,富兰克林开始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一番有意识的重构。在《自传》第二部分的开头,富兰克林附上了他的两位朋友写给他的信件,而这两封信的要旨都是希望富兰克林能够把他的人生记录下来,首先是让欧洲移民通过这样的记录,了解美国的风俗和伦理;同时,他们也希望富兰克林能够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榜样,激励这个新国家中的年轻一代,相信即使出身卑微,他们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经过自我砥砺和自我教育,成为具有美德和独立精神的共和国公民。
(9)、两难中的智者:本杰明·富兰克林与18世纪(下篇)
(10)、这个形象与后来广为流传的富兰克林形象之间的差异之大,令人咋舌。我们几乎难以想象,那个不带假发,身着一件普通的棉布外衣,露出和蔼甚至一丝狡黠微笑的富兰克林,居然还曾经有过这样的一面。然而,在1748年,这个形象却真实地表现了富兰克林的心境和思想。
(11)、第56天:《少有人走的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灵读物
(12)、美国的大学真的很多,四年制的正式大学就有2400多所,再加上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更多达3400多所,共超过7000所。当然可不是每所都称的上名校,而提到美国的名校,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常春藤盟校。常春藤盟校或常春藤联盟(IvyLeague)其实指的是1954年由美国东北部的8所大学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但时至今日常春藤八大名校已是名校的代名词。
(13)、富兰克林很早就不懈倡导殖民地团结,初以作者和发言人身份在伦敦呼吁,被誉为“美国第一人”。作为美国驻法国第一任大使,他成为新生国家榜样。富兰克林在美国民族精神上起奠基作用,倡导实用节俭、艰苦奋斗、教育明哲、团体精神、自治政府,反对政治和宗教威权主义,富有启蒙运动的科学和包容精神。历史学家亨利·斯蒂尔·康马格称:“富兰克林出清教徒精神而不染,濯启蒙运动光芒而不妖。”沃尔特·艾萨克森认为这让富兰克林:“成为当时美国成就之,在创立美国社会形式上影响深。”
(14)、广泛的看法则是将上帝与宇宙规律巧妙结合起来的自然神论,即宇宙是由上帝创造的,但对于宇宙后来的运行,上帝则把它交给了宇宙定律。因此尊崇上帝的好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和利用这些定律。
(15)、北美早期并不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相反它和当时的民主社会都相去甚远。大英帝国的皇帝为了开辟疆土,不遗余力的派军驻扎只有土著生活的不毛之地,这些来犯者打破古老而落后的民族所固有的生活方式,反客为主,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殖民者。
(16)、BenjaminFranklin.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YaleUniversityPress:200
(17)、哈佛大学拥有超过九十个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mega-library)」。哈佛大学学生有一万九千多人,教授约有两千名。哈佛大学更是非营利组织以外大的财政捐赠,资产雄厚,已达二百亿美元,年经费二十三亿美元。
(18)、位列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美国的88本书”系列丛书之一。这88部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遴选出来的书籍由美国作家所著、对美国社会具影响力,体现出的是一个“美国精神”的形成过程,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具有非凡意义,并且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被替代。
(19)、赫尔曼创作的《白鲸》则是对美国超验主义或是个人主义的极大反叛,他认为超灵的说法是一种极大的夸张。人类生活在宇宙间是无意义的,无望的。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只能听凭自然的主宰。
(20)、第24天:《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是感动了自己,还是真的努力了
3、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作品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要说明的是,提出这些富兰克林人生中也许不被中国的读者所了解的经历,我的目的并非要做一篇“翻案文章”,而是希望点明富兰克林这个历史人物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思想和人格。富兰克林从小便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天纵奇才,他才能卓越、野心勃勃且极富活力和实践力;历史的机遇又不断把他推到舞台的中央,先是费城,北美殖民地,而后是英国、欧洲和美国。他生活在一个大变化和大转折的时代,而他自身的多变和反复,有时是一种机谋,更多的则是他在一种两难相较的历史处境中,为自己和他所忠于的北美殖民地,以及后来的美国,进行着不断尝试和探索的结果。真正读懂富兰克林的人会发现,所谓持之以恒的自我奋斗,根本不是富兰克林人格中吸引人的地方。相反,恰恰是在这样的两难处境之中,在前途不明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富兰克林的智慧和才能,他的远见卓识和伟大人格才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理解富兰克林,首先需要我们回到他所经历其中的18世纪。
(2)、工匠与绅士之间的身份纠缠,文化、情感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对立,北美、英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两难处境,伴随了富兰克林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甚至直到他人生的尽头。后人赋予富兰克林的所谓“美国精神”和“民主主义者”的种种标签,其实都消解了他真实人生中所经历的巨大甚至残酷的转变与选择。代表美国本土意识的富兰克林形象,也同样是后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对富兰克林进行的改造和利用,也许富兰克林自己也乐见甚至配合了后人对他的“改头换面”。然而,当我们拨开这些面具,那个真实的富兰克林,他的情感、困境和选择,实际上才更能体现出他的智慧和远见。戈登·伍德在《富兰克林的美国化》中,对我们如何理解富兰克林,提出了一个有见地的观点。伍德认为,理解美国建国的“国父”中绝大多数的成员,我们都需要一种“化神为人”的态度。因为后人往往把他们“神化”了;唯独对待富兰克林,我们需要相反的处理方式,因为后人对富兰克林进行了一种“平民化”的改造,而学者的任务,反而是要恢复那个原非“普通人”的富兰克林。
(3)、自学校成立,其创始人就期待将康乃尔办成一所全科型的新式大学,教授内容从文学名著至自然科学,自理论研究扩及实际应用,无所不包。此外,康乃尔大学的体制是十分特殊的,为公私合营的体制,汇集了公立与私立学院的优点,在所拥有的7所学院当中,农业及生物学院,人类环境学院,工业及劳工关系学院属于公立学院,受纽约州政府管辖。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及规划学院,工程学院,旅馆管理学院则属于私立的。康乃尔大学为学子提供大约一百项学术研究及专业技术的领域,专业领域包括法学,商业管理,医学及兽医学等。在各学院中,康乃尔的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美首屈一指的,十分有特色。为了方便学生实习,学校还自己开办了酒店。农业学院在全国同类大学中也数一数从这里出来的学生很多都进了兽医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4)、布朗大学 ( BrownUniversity )
(5)、出于稳妥,我建议您也许可以选择李自修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先生是山东师大的老教授,山东作协成员。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是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都一定水准。
(6)、他说: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借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7)、一旦富兰克林也接受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自传》就开始超出个人经历的范畴,具有了某种超越个体的、政治和文化上的典范作用。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使得富兰克林在《自传》的后几部分,开始有目的地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大量的“剪辑”,甚至绕过他人生和思想中的两难处境和重大转变,以建构一种个人奋斗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传》中对后人影响大,也招致了多批评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就是典型的例子。第二部分着重讲的是富兰克林在道德上自我完善和自我规训的过程,而第三部分则主要描述了富兰克林如何在致富之后,开始从小处开始,逐步改良费城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条件。
(8)、第54天:《非暴力沟通》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入选港大50本必读书籍)
(9)、就绅士和贵族而言,作为主导18世纪英美世界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握有政治和经济的权力,也确立了自己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决定了18世纪英美文化的基本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对于其它阶层而言,吸收和模仿绅士与贵族的文化和趣味,成为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途径;换言之,其它的阶层在文化上另起炉灶,并非现实的选择。绅士与贵族阶层通过庇护和资助(patronageandsponsorship)的网络,掌握了社会的文化资源和其它阶层的上升途径。因此,对社会其它阶层的男性而言,成为一个绅士,不需通过生意和劳作来谋生,具有文雅的言谈举止和审美趣味,并在社会的公共事务中担当领袖的角色,不啻人生的高理想。与之相比,拥有财富虽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但绝非人生的高目标。
(10)、富兰克林的自传没有成功者的夸夸其谈,他不是站在讲台上自吹自擂,他没有吹嘘成功也没有夸大困难;他没有恃才傲物的自负气,讲起道理来也不故作高深,免去了学院派的晦涩精深;他是一个谦逊的成功者,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依然弯下腰来和我们促膝而谈。
(11)、目前康乃尔的校友逾240万名,康乃尔大学有1544位全职或兼职教员,另外医学院及医疗科学研究院分别有412位及302位全职或兼职教员。他们当中有很多国际和美国奖获得者先后有超过40位师生获颁诺贝尔奖。康乃尔本科学生有一万三千多人,研究所有学生四千多人,人数上遥遥领先于其它常春藤盟校。
(12)、第58天:《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桂冠诗人」的精品之作,世界文学史上的“之书”
(13)、“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柏拉图
(14)、然而,有趣的是,当我们阅读《自传》时,会发现富兰克林对自己得到绅士阶层庇护和帮助的具体情形,却很少提及;而且即使提到的几件事情,也多是一笔带过,甚至作为反例来说明依赖绅士阶层的青睐并不可靠(如他和宾夕法尼亚总督的交往经历)。在另一方面,富兰克林在《自传》中,着重地描写了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不服从长辈的叛逆性格,比如与他的父亲和兄长之间冲突的过程。这种文本中透露出来的、所谓“反父权”的心态,加上文本中其它地方对绅士阶层的负面描写,似乎都刻意遮蔽了自己对绅士阶层曾经有过的依赖和仰慕,凸显的是中等阶层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这足以说明《自传》与富兰克林真实的人生经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不过,富兰克林如此重新建构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原因和用意又究竟为何呢?
(15)、20世纪后半叶的富兰克林研究,已经跳出了劳伦斯和韦伯的藩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越来越注意把富兰克林置于他生活的时代中,去解读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这是富兰克林研究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趋势。同时,学界对富兰克林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自2000年以来,美国就先后有8部主要的富兰克林传记出版,而这些作品也帮助我们进一步“还原”18世纪中的富兰克林的面貌,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他的激情、野心、理想和困惑,而不是把他当成某种抽象的“符号”。本文对富兰克林的研究和论述,也同样依循历史的维度,努力在18世纪的语境之中,去讨论这位伟大历史人物在现实处境中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尤其对于中国的读者,首先需要摆脱的,就是那个“励志”版的、或“成功学”的富兰克林,因为真实的富兰克林实在要复杂和有趣得多。
(16)、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要想在尸骨已朽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这句话的前半句或者后半句而奋斗,富兰克林却践行了整句话。富兰克林,一方面不忘为自己著书立说。《穷查理年鉴》是富兰克林的另一部著作,收录了富兰克林引以为荣,又百般推崇的人生哲学。该书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改变美国价值观的著述”。他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是当仁不让的伟人。
(17)、除了讨厌懒,两人都讨厌傲。曾国藩说“越自尊大,越见器小”,“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富兰克林说得耐人琢磨,他说“Tobeproudofvirtueistopoisononeselfwiththeantidote”,以自己的美德为傲,就是用解毒药来毒死自己;他还说“Mediocrepersonbiggestdrawbackisoftenfeelbetterthanothers”,平庸的人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可见,骄傲的人在两位眼里,对应的词语是器小、致败、讨人嫌、毒药、平庸。
(18)、于是,《自传》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在全书中自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因为富兰克林利用这两个部分,构建了一个由个人奋斗、到道德的自我完善、再到公共服务的人生轨迹,与中国文化中“修齐治平”和“内圣外王”的传统,倒颇有几分神似之处。不过,对自己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特别是进阶为绅士阶层的一员的野心和动机,富兰克林则鲜有提及。在叙述自己担任北美邮政长官并改进邮政系统时,富兰克林也有意略去了这个职位是由英国国王任命,以酬劳富兰克林对大英帝国尽心服务的事实;他在文中说自己是“被雇佣”(employed)担任此职,而这样的说法明显与事实有偏差,甚至也没有提到自己按照18世纪庇护制度的惯例,将所分管的各个职务安排给自己的亲属好友一事。
(19)、首先,认为富兰克林以追求财富为人生和高的目标,就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富兰克林17岁到费城,开始从事印刷匠的工作;在他42岁时,已经十分富有、而且生意蒸蒸日上的富兰克林却把自己的印刷业务全盘托付给合伙人霍尔,而他自己从此彻底退出赚钱的营生,转而积极投身北美殖民地的公共和政治事务,而后又深度介入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纠纷,直到84岁病逝。富兰克林一生中,用于个人致富的时间是25年,而投身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时间则长达42年。这样的人生经历,显然不能用追求财富来简单化地概括和定义。
(20)、从这些例子来看,富兰克林对绅士文化的效仿,是用心和彻底的。少年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中等阶层的成员,虽然缺乏出身和财富,但他一直努力通过文化能力的获得,使自己能具备一个绅士的素质和修养。事实上,这种文化能力的获得,也的确在日后为富兰克林带来了许多机会。在《自传》中,富兰克林就提到,当时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总督,就是偶然读到了这个未满20岁少年的一封书信,对他产生了特别的注意和好感。在富兰克林有一次离开波士顿去费城的路上,纽约殖民地的总督,也是听说这个少年带了许多书籍,便立刻请他来相见,两人愉快地谈论了各自对书籍和作家的爱好,他还邀请少年富兰克林参观了自己的藏书。这是一次令富兰克林“颇为自得”的经历。在费城的时候,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少费城当地和外地的绅士和官员,发现这个年轻学徒的学识谈吐都卓异于其它的工匠,因而对富兰克林多有眷顾和关照。这样的机缘,是当时一般的学徒和工匠所难以想象的。时代的变化,让18世纪的绅士阶层更加关注文化和修养,而日益壮大的中等阶层,也使得这些绅士愿意与其中的优秀分子来往,并提供机会让这些人得到发展和上升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少年学徒富兰克林得以崭露头角,实现自己向上流动并成为绅士阶层一员的梦想。
4、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了哪些书
(1)、当然他的父母是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一代。以他父亲而言,在该地有领袖般的地位,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智慧应高明于当时移民去北美的多数人。后富兰克林的轨迹在这方面跟他父亲一脉相承。但富兰克林10岁左右便已经成为社会人士,当学童,再加上青少年时期的自主读书、未受到系统的教育使得他在尚且年幼(不到18岁)对于宗教充满质疑,决定了其后的人生未花费过多时间在宗教上,同时对于真理(理性、科学)有自己的追求。
(2)、《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以朴素、平淡的语言,讲述了富兰克林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为人敬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总结出了十一种美德,旨在指导儿子们少走“弯路”。本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自此自传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裁。书中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3)、诚信。不害人,不欺诈。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4)、第55天:《时代》解读当代中国,读懂这段历史,读懂“仍然生活在时代”的我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5)、第37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及升级版让《我留在你身边》
(6)、本杰明·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伟大和出色的人。他出生贫寒,却通过自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深受美国及世界人民的爱戴。他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被美国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7)、《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史上“之书”,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疯狂迷恋。
(8)、宾州大学拥有超过4,500名的教职员工,他们当中有许多美国和国际学术奖项获得者,其中包括三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五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七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三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9)、耶鲁大学 ( YaleUniversity )
(10)、康乃尔大学 ( CornellUniversity )
(11)、这时,作为对抗“虚假”的浪漫主义和感伤论调的潮流——现实主义,蜂拥而至。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关注一个个普通人的世界,关注生活在底层的人。他们要写他们看到的世界,他们要写现实的人生实相。
(12)、印花税法的通过,自然立刻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激烈反抗和对英国贸易的抵制。1766年,被招到英国议会参加听证的富兰克林,表明了自己的辉格d信仰,他表示自己“能够理解英国国王的主权者身份,但是完全不能理解议会的主权者身份”。换言之,在富兰克林看来,议会主权理论的后果是对北美殖民地自治地位的取消,而大英帝国若要在政治上站得住脚,只有严格执行辉格d人自己的政治主张,让大英帝国的各个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的议会和自治权力。在富兰克林看来,北美殖民地之前向英国提供的金钱,只是一种自愿的“捐赠”(grant),而且是由殖民地议会投票决定的,并非一种向北美人民征收的赋税(tax),因为英国议会里并没有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自传》中,对这段历史罕有记录的富兰克林,却详细记录了他与后来任英国首相的格伦维尔勋爵的一次当面交涉。在1757年,刚刚抵达英国的富兰克林,就与时任英国枢密院主席的格伦维尔见面。在会见中,格伦维尔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训诫口吻告诉富兰克林,北美人民“对自己的宪政法则有着一种错谬的认识”,他们以为“国王对殖民地总督发出的指令不是法律,而你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是否接受”,但是,格伦维尔强调,“这些指令,对你们来说,就是法律,因为国王就是殖民地的立法者”。
(13)、People:150+PennAlumniandGuest
(14)、曾国藩一生跌宕起伏。曾经三次身陷绝境而自杀:靖港兵败、湖口惨败和祁门被困,然三次皆不同因,是因败失志,二次是走投无路,三次是视死如归。可见,曾国藩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正如其所言:“大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得福!”
(15)、但“清教思想”依然像美国思想的原生家庭一样,深深地烙印在美国的文化和文学中。对个体力量的崇尚,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在后续的文学作品中早已屡见不鲜。
(16)、每当有人说起富兰克林,我就想到那个牵着风筝把雷电引向实验室的科学家。他是一个穷鬼,一个遗腹子,一个全才。
(17)、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说: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都唤起人们对你(富兰克林)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18)、第8天:《追风筝的人》让千万人感动的史诗温情小说
(19)、但是,少年时的富兰克林对书籍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例如,他有意避开了诗歌,因为在他看来,掌握写一手流畅准确的英文散文(Prose)的能力,要更有用处。早慧的富兰克林,在哥哥的印刷店里当学徒期间,就已经注意到散文的写作,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因为散文的受众要比诗歌大得多。此外,虽然当时的绅士都要接受古典语言的教育,特别是拉丁文的学习,但富兰克林却认为,英语的能力要重要得多。拉丁文当然也值得学习,但是他应该“自下而上”地把握知识,因此首先要学好英文的写作。显然,富兰克林并没有原样照搬当时绅士教育的基本内容,他大概清楚地意识到,一种新的“文雅有礼”的文化,其面对的是当时广大的、试图向上流动的中等阶层,因此学好与他们交流的语言才是有实际效果的。因此,富兰克林选择了18世纪公共事务和社会交往都更加依赖的语言媒介,而非古典语言。这样有意识的选择,显示出少年富兰克林的非凡见识。
(20)、主办:欧美同学会宾大校友会+沃顿上海俱乐部
5、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两本著作
(1)、自然主义者则在这个时期希望用客观现实的口吻,用科学的态度而非宿命论的语调来描写美国现状。
(2)、对个人的启示而言,多数人对于此书的推崇,或许也在于富兰克林提出的“美德名目及其规戒”。摘抄如下:
(3)、不过,身份选择上的两难处境,并没有因为富兰克林进入绅士阶层而就此消弭。在那些当时的“世家子弟”们看来,这个出身“皮围裙”的印刷匠,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绅士;而在他以往的工匠朋友们看来,富兰克林却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富兰克林自己也能意识到所处的尴尬处境,而在情感方面,他似乎又刻意保留了一份对中等阶层和手工匠人的认同。西蒙·纽曼在他的文章中,就提醒读者注意富兰克林在跻身绅士阶层之后,似乎也一直维系着对“皮围裙”工匠的身份认同。他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孙儿时,特意要求他学会印刷的手艺,并教诲他要信仰手工劳动的尊严。在担任法国公使的岁月里,当富兰克林周旋于法国宫廷的时候,他也不忘在自己的住所中设置一套印刷工具。在他的遗嘱中,富兰克林特别给波士顿和费城各留下1000英镑作为低息,资助年纪在25岁以下、勤勉尽职的学徒工。这些行为,不能完全归因于富兰克林在独立革命之后,对自己绅士身份的有意背弃。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一直游移和纠结于这两种身份之间。
(4)、第48天:《沧浪之水》人只有一辈子!就这样过一生吗?无数年轻人喜爱的一本书及《活着之上》
(5)、"关注每日讀本書"回复"关键词"均可查看内容
(6)、“如果时间是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大的浪费”——本杰明·富兰克林
(7)、北美殖民地、大英帝国和美国:富兰克林的政治两难与选择
(8)、普林斯顿大学分为大学生部和研究生部,共有4个学院:新泽西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院,建筑和城市设计学院,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在全美大学都是名列前茅,它的数学,哲学和物理系尤其知名。历史,英语,政治和经济系也在学术界备受推崇。规模巨大的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心,自50年代以来一直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拥有近400名世界的研究人员和近4000万美元的固定经费。为吸收优秀的学生,普林斯顿录取学生时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普林斯顿用收到的捐款把贫困学生无法支付的学费都减免。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完全没有学生的大学,以不要偿还的经济援助代替。有接近60%的有收入学生都接受某种形式的经济援助。因为学校广为提供学费补助,普林斯顿申请人数也暴增许多。
(9)、相比而言,富兰克林属于开疆拓土的那一类人。其代表着典型的美国精神,这一点我也表示赞同。
(10)、耶鲁大学拥有众多杰出校友,其中有多位美国总统例如乔治布什及比尔克林顿,因此耶鲁大学被称为“总统的摇篮”。此外著名影星茱迪弗斯特及梅丽史翠普都是耶鲁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什么流派精辟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