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礼让的例子
1、生活中礼让的行为
(1)、而那些不懂礼让,缺乏教养的“野蛮”之人,遇事往往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常因一些生活琐屑而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就算自己终争到了“理”,也必将失去更宝贵的“情”。这种人,在一些蝇头小利面前,往往会昏了头脑,甚至于不择手段,必得之而后快。根本无视他人的感受。
(2)、文明礼仪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每个人都要有礼貌。
(3)、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山羊过河》 从前,有一只白山羊和一只黑山羊,它俩都要过独木桥。
(4)、做人需要讲礼仪,在与别人交谈时也要讲礼仪,礼貌用语,这样就可以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听的人也心情舒畅。
(5)、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
(6)、如果没有周到的待客礼仪,客人会感觉被冷落,没有存在感,导致关系淡化,下次可能就不来做客了。
(7)、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给人看的,更不是某种特定场合的礼仪行为,而要浸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8)、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你应该先开口说:“您好……”,要挂电话的时候,也应该等别人挂了电话之后,你再挂电话。
(9)、我请老师把刚才那愉快的场景拍了下来,现在请大家停止咀嚼,放下手里的东西,安静地观看视频,看看咱们刚才用餐时哪些的行为值得点赞?
(10)、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友好诚恳的态度待人,用热情大方的举止处事,给他人带来愉快和谐,让校园充满爱的温馨,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我们的校园竞相绽放吧!
(11)、所以,颜回因“叛逆期”与孔子对着干的时候,孔子不能打也不能骂啊!虽视如亲子但毕竟不是真亲子!所以只能“与回言终日”了;而颜回呢,也因为不是孔子亲生的,不能任性、不敢顶嘴啊!只能“不违如愚”“不贰过”了。这种无声的反抗很压抑,很可怕,伤害力很大的,很可能影响到人一辈子。也许,颜回的早死悲剧,不能简单的用一句“不幸”就说过去了。人孰能无过?!但这里可以说谁都没错,关键是事情错位了,错位的事情就是真错了。养子永远不可能像亲子一样,双方都做不到。就像现代社会儿媳口里喊着婆婆称“妈”,但其实永远不可能和“亲妈”一样。
(12)、近的一项研究对1000名英国人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些人平均每天大约会说8次“sorry”,且每8个人里就有一个说“sorry”的次数多达20次。
(13)、这次购物我不仅买到了明明需要的东西,而且从实际生活中知道了关于乘坐电梯的一些小常识,以后明明会按照有关要求乘坐电梯,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也希望同学们在乘坐电梯时按顺序靠右站立,人人争做文明小使者。
(14)、世界阅读日|柳斌、朱小蔓、朱永新等六位专家带你感受阅读的力量
(15)、知礼与知言是《论语》的主要内容,学完《论语》全篇,差不多已经懂得仁义礼,以及说话、交往等为人处事之道。讲得少的是知命。子贡也说,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焉。要靠悟。我们以后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可更好的理解“知命”。
(16)、当赵子龙冒着生命危险,单骑救主后,刘备感恩之情无以言表。他双手欲将爱子掷于地,并高声叫道:为了你这个孽障,险些折了我一员爱将!这些过人的礼让之举,凝聚着多少超人的豪情,义气和智慧。又怎能不让当事者和全军将士人心大振呢?
(17)、我快步跟上他。叫住他后,我严肃地问:“地上的包装是你扔的吗?”
(18)、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国会出现那么多祸国殃民的文官?
(19)、礼仪是礼节与仪式,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表现。从程度上来讲,礼仪的深度与礼貌相等要更深。
(20)、比如现代社会有人发现欧洲有些国家的人民很守规矩,闯红灯的很少,而中国国内很多闯红灯的,由此得出中国人道德水平低,外国人道德水平高的结论。但后来人们发现,国外闯红灯的少,是因为他们对闯红灯的惩罚很严厉,违规的代价很大,所以人们才那么守规矩。而且人们还发现,“守规矩”的外国人到了中国,也变得不守规矩了----因为违规代价很低。这是现代版的“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礼让的例子作文素材
(1)、族里的人虽然想抢回自己的土地,但更加希望和平,于是便让年轻人去了。
(2)、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家在点东西的时候请使用CouldIhave...或者Iwouldlike...,而不要直接用Iwantthis/that...
(3)、文明处处可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忽略。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4)、只要夫妻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了解,贫困生活中的不安也将能去除。夫妻双方必须了解并体会“知足常乐”的真正涵义。把所有的问题,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来对待,并携手承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体现出“婚姻合作伙伴”的真正精神。
(5)、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6)、已故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经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狭义文化,指的是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等;二是广义文化,说的是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而隐藏在五光十色文化现象背后的若干共同的东西,叫深义或深层文化。
(7)、“别小看我,我的视力可好了,”我瞧着他说,“这我肯定不会看花眼的”。
(8)、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天真无邪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礼仪,遇到认识的人或朋友并不会打招呼,是老师教会了我,当我遇到朋友的时候,我开始学会问好、打招呼了:星期天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遇到了一位朋友,我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她也微笑地向我招了招手,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9)、像这种礼让待人,先人后己之人,在一些蝇头小利面前,会跟别人去争吗?绿灯闪烁之际,会与别人去抢吗?
(10)、有人说英国人的这些礼貌行为很虚伪。小编觉得如果一个人是有礼貌有素质的,那么上面这些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做到。如果还需要刻意的做这些礼貌的行为,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本质上的礼貌素质还是需要提高的。
(11)、调查同一地点的小组,你们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学生汇报时,老师用课件相机出示不同场合的正确排队方式,板书:有序 安静 距离礼让)
(12)、三国时的刘备,就是一个宅心仁厚,礼让待人的典范。也正是这种阳光心态,才能使他礼贤下士,甚至“三顾茅庐”。像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奇才,都甘愿俯首称臣,追随左右,忠心耿耿。
(13)、《论语》讲的是人性,是为人处事之学。因此我们解读论语应该从人之常情角度来分析,而不能不顾人物和故事背景,牵强附会,处处拔高,句句不离“道德宣教”,那样就真成了“封建礼教”,给人以“道德绑架”的感觉,给谁都会烦。这也是导致很多人对儒家学说反感的原因。
(14)、孔子讲过“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于是有人提出了学微子“辟地”的建议。但孔子借用柳下惠的话说明,如果不愿枉道事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天下哪里有净土?如果放弃直道,在本国就多的是机会出仕。柳下惠的风格,直,他的这种正直其实不现实,与有没有“净土”无关。它不符合中庸之道,历代教训很深刻。
(15)、“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上了半年国学课后,老师自豪地说...
(16)、有一天,我来到学校,在整理完书包,准备去打扫卫生。突然看见一位同学在扔包装纸,而且扔完了还笑嘻嘻地溜之大吉。
(17)、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是金钱买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18)、“身体-主体”(body-subject)这个概念由梅洛-庞蒂引入。他在《知觉现象学》(PhenomenologyofPerception)一书中指出,知觉是描述人类经验的重要语词(梅洛-庞蒂,2001)。西蒙在本书中的许多部分都是从“身体-主体”为出发点,包括前文提到的被试小组成员对特定地方的描述,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对家乡的描述等。它们是皮肤感受到的阳光温暖、耳朵听到的鸟儿啼鸣、坐下感觉到的椅面硬度……“身体-主体”在《生活世界地理学》这本书中共出现了71次(详见表1),除了本书第一部分介绍背景、内容和方法外,其他各部分均有涉及。其中,在阐述“动”的部分出现的次数多。
(19)、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20)、两族之间几十年的矛盾被年轻人这样解决了,他从此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
3、日常生活中礼让的例子作文
(1)、复兴文化,不是重新供起僵尸,而是复兴先贤活思想
(2)、还有一种“圣母”心泛滥,就演变成了伪公知。
(3)、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4)、我们在近十年的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论语》等经典本身,而在于后世儒生,尤其是自诩为儒家代言人的“大儒”,对经典的解读和推行出现了偏差。
(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蓦然回首,先帝曾教导人们忠孝两全,踏实工作,孝敬长辈。这难道不是懂礼貌的行为吗?但是现代人总有人做不到。那是因为他们怕失去了所谓的面子。可谁知道,不懂礼貌,不尊重长辈,尊严何处?
(6)、单体舜,祖籍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沟村。现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中心卫生院工作。喜欢读书写字,喜欢择善而从,喜欢精益求精。现为省散文学会会员。
(7)、《增支部》(AnguttaraNikaya)记载着佛陀给待嫁少女的婚姻忠告。由于了解到与姻亲相处时,将可能会出现磨擦,因此佛陀便嘱咐做妻子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尊敬丈夫的父母亲,并将他们视为自己亲生父母般的对待,无时无刻孝顺与侍奉他们。不但如此,妻子也应该恭敬对待丈夫的亲戚、朋友们。这样一来,才能新建立的家庭关系会一团和气。
(8)、若夫妇俩能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承担、分享愉快与不愉快的事,他们将能够为彼此提供安慰与依靠,从而减轻生活中的烦恼与怨言。因此,无论丈夫或妻子,都不应该期盼只享有婚姻的愉悦,也必须随时准备面对伴随而来的婚姻问题。夫妻俩必须拥有坚韧的意志力,共同来面对、接受、解决、放下彼此之间的不满与误会。若双方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解决生活与感情上所出现的问题,这将能使他们往后更有信心地和睦共处一室。
(9)、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10)、友人或友人亲属丧事,不能穿红的、花的或色彩艳丽的衣裳
(11)、但是作为一个浸润传统文化领域近十年的老兵,予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文化复兴大势渐成,忧的是画虎类猫,泥沙俱下。
(12)、第探索人的意识中的现象构成。现象学突出的特点是它“构成”(德文Konstitution)。胡塞尔指出:“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乃是功能问题,或‘意识对象的构成’的问题”(胡塞尔,1986)。要理解现象学中讲的“现象”“本质”“直观”“明见性”“的所予物”和“意向性”等,只有用原发的表述中的“构成”,才能理解出新意。西蒙在书的开篇就引用了一位美国人自传体小说中的片段,透过主人公描述的一个日常生活片段,展示阳光下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午茶,听树上鸟儿啼鸣,沐浴温暖阳光,感受自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一部分(Coles,1973:6)。这些文字表述出来的“构成”,本身就直观地、明见地传递了主人公的地方感。还有什么科学的“指标”或“公式”比这些“构成”更能表现主人公自己的地方感呢?
(13)、“小朋友,对不起,饮料卖完,请到别处去买吧。”顿时间我才反应过来,手中的零钱已经被汗浸透,我气愤地转过身来,随口说了声:“这人真没素质。”然后又向别处的小卖铺方向走去。
(14)、这里有人把“先进”定义为先入孔门的人,这就变成了论资排辈。其实孔子的本意根本不是论资排辈。
(15)、现今世界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所以爱情是不能只靠温暖的阳光与新鲜的空气来维持。为了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良好的财务管理与经济预算是必要的,否则家庭就无法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有一种说法能很贴切地形容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当贫穷敲响你家的大门时,爱情立即飞出窗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必须很富裕,才能促使婚姻幸福美满。实际上,只要通过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周详的财务计划,生活就会有保障,婚姻中不必要的焦虑与烦恼也自然会消失。
(16)、而楚国对盗窃罪处罚没那么严格,举报就举报了,使之进入“征信档案”黑名单,能让亲人改邪归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对“直”的标准不能一刀切。“直”并非褒贬,面是中性词,此处无关道德价值判断,而是阐明辩证法。
(17)、像这种不懂与朋友或亲人分享的自私自利之人,又怎会“礼让待人”呢?得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失去了长远的人心。又有谁会与之交朋友呢?“一个好汉三个帮”,“孤掌难鸣”。总之,朋友少了路难走,他脚下的路,必将越走越窄。
(18)、 但丁射箭的诗句,博尔赫斯的录音带,还有尤瑟纳尔的红色围巾,让我们感到伟大作家所具有的卓越的洞察力。人们总是喜欢强调想象对于文学的重要,其实洞察也是同样的重要,当想象飞翔的时候,是洞察在把握着它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洞察帮助掌握其分寸的想象,往往是胡思乱想。只有当想象和洞察地结合起来时,才会有但丁射箭的诗句,博尔赫斯的录音带和尤瑟纳尔的红色围巾,才会有我这里所说的文学中的现实。
(19)、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20)、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了解,贫困生活中的不安也将能去除。夫妻双方必须了解并体会“知足常乐”的真正涵义。把将所有的问题,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来对待,并携手承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体现出“婚姻合作伙伴”的真正精神。
4、日常生活中礼让的例子简短
(1)、⑤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范葳:我的兴趣我的选择
(2)、其实,还是“事在人为”。一个人倘若平时不注意检点自己,一味争强好胜,不懂礼让,不会反省,能有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吗?遇事必然会心浮气躁,患得患失,破绽百出,酿成悲剧。
(3)、但是,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4)、孔子原典的思想是很活泼很醇朴很经得起历史淬炼的。
(5)、这里还有一个启示,如果一味坐在书斋里读死书,就永远也体会不到大千世界里不一样的精彩,体会不到同一件事在不同地方的合理存在,也体会不到不同阶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孔子正是因为通过周游列国,读万卷书行路,见多识广、感同身受,才能总结出深刻而包容天下的中庸之道、人伦之道。千百年来,讲为人处世的书很多,但唯有《论语》才能系统性、完整性,“道”一以贯之地讲透人伦。顺天应人,知行合聚之成器,化之见道,唯有《论语》。
(6)、听了我的话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但马上抬起头微小的对我说:“我们还要阻止周围的人破坏环境,让大家都保护环境。”
(7)、不在墙上留一条伤痕,不在空气中留下一句脏话。
(8)、 赠送小礼物——重庆风光的冰箱贴。(师观察,预设:无人领取/一哄而上/有序)
(9)、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10)、知道了浸润之谮、肤受之愬的害处,我们就要擦亮眼睛,居安思危、不为其迷惑了。而且要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反过来用这种方法去迷惑别人,误人误己。无论是为人谋事,还是教育子女,都要避免老好人行为或娇宠太过。这才是真正的明智,有远见啊!
(11)、②武汉市吴家山三中高能英: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12)、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清醒过来了,发白的脸庞渐渐地恢复了红润,他的家人也正好赶到,并向那位大哥哥说了声“谢谢”。随后就带着小男孩向公园门口走去。
(13)、古往今来,太多的人,因为缺少这种辩证法,由初的社会的进步力量、人民的功臣,不知不觉变成了社会的绊脚石,人民公敌。这是遗憾的事!它导致一种现象,人们一谈起孔门经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迂腐、守旧、道德绑架。历代“大儒”解读出来的《论语》,只见“道统”,不见辩证法。为什么历代儒生,那么偏重孔子思想的“道统教化”,而忽略了孔子的辩证法和开创精神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尤其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论语》,对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
(14)、士燮说:“一般军队胜利归来,国内的人们必然热情欢迎。如果先回来,一定会特别引人注意,这岂不是要代替主帅领受殊荣吗?因此,我不敢先回来。”父亲对他的做法很赞赏。论功行赏时,晋景公对统帅郤克说:“这次我军大胜是你的功劳啊!”郤克回答:“这完全是君王的训教和几位将帅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劳呢?”
(15)、有一天,我来到学校,在整理完书包,准备去打扫卫生。突然看见一位同学在扔包装纸,而且扔完了还笑嘻嘻地溜之大吉。
(16)、“不,不是我扔的,是你看花眼了吧。”他不自在地望了望我说。
(17)、我快步跟上他。叫住他后,我严肃地问:“地上的包装是你扔的吗?”
(18)、“不,不是我扔的,是你看花眼了吧。”他不自在地望了望我说。
(19)、“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0)、古人云:欲伸者先屈,欲飞者先伏。同样的,欲“得”者也得先“予”。而“礼让待人”,其实就是高精神层面上的“予人”。因此,“礼让”待人者,也许会有眼前利益的“小失”,却必有日后难以想象的“大得”。“礼让”者,必然得人心,得天下。“野蛮”者,则会失人心,丢天下。
5、礼让事例
(1)、“Excuseme,CouldIhavethebillplease”
(2)、现代社会,情商低的人很多,在各种不良思潮冲击下,有的人把闷葫芦,不懂沟通当“沉默是金”;有的人把口无遮拦当直率;他们还都自以为这是“个性”。殊不知早已既失人又失言。年轻时候还尚可原谅,而立之后若还这般不懂人事,只有遭人嫌的份了。别说亨通发达,他能不四处碰壁就要谢天谢地了!
(3)、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婚姻问题的根源是来自双方相互猜疑和缺乏信任。其实婚姻是人的一种福气,但许多人因为缺乏对婚姻的认识和彼此的了解,致使美满的婚姻变了质,结果婚姻成了他们生命中的诅咒。
(5)、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不断被各种利益集团夹杂进私货,妄图借孔子之大同思想行私权之挟制……犹如在真金珠宝之上蒙上灰尘。
(6)、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恒的民族坐标。
(7)、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8)、总理亲自借书一次,总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自己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9)、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10)、试想当时若奥巴马和他的族人一起去和邻村的人争斗,那么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11)、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在鞍这个地方大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终晋军大败齐军。晋军凯旋时,上军副帅士燮后进入国都,他的父亲说:“你不知道我盼望你吗?为什么不能早点回来?”
(12)、而他却用了“谦让”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13)、西蒙现为美国堪萨斯大学建筑系教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读博士时,师从布蒂默(Seamon,2015:35)。师徒二人都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本书素材主要来自他在克拉克开展的研究。西蒙透过现象学的视角,向读者生动而有序地展开人与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多彩画卷(Seamon,1979:15)。
(14)、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行举止来评价你的素质。
(15)、上一世纪诸多先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就是要烧掉那层层污垢。他们当然知道真金是不怕火炼的,而灰尘污垢烧光后,真正的孔子思想才能重放光芒。
(16)、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调节。
(17)、如果没有周到的待客礼仪,客人会感觉被冷落,没有存在感,导致关系淡化,下次可能就不来做客了。
(18)、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19)、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20)、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当然也学了不少文明道德、礼仪。像随手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爱护小草、走人行横等,这些也都是文明道德的表现。养育我们的父母从小就教我们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上学了,老师也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人,,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但我认为,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但我确信,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也是文明的好表现。
(1)、还有一次,老师让一个同学在班上说一件事,让我们安静,可是没有人听,依然吵吵闹闹的,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很安静的听完再发言,如火吵吵闹闹的,所有人都听不见,那么礼仪何在,文明又何在!下课不喧哗,不追逐,不打闹,尊重他人,这些才是我们理应做到的文明礼仪。
(2)、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我们要做到,并善于发现——文明道德、礼仪。
(3)、尽管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40多年,中国大陆地理学者中也有许多人使用“地方感”的概念,但是真正运用现象学的地理学家寥寥,更不用说用它来指导地理实践了。人文主义地理学创始人段义孚(1971)认为,现象学对地理学实践层面的影响甚微,可能有两个原因:第既有的科学分析框架貌似已经充分满足了地理学家认识世界的需要;第大部分欧陆现象学学者是用德文、法文撰写学术著作,且词句艰涩,不利于理解。而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一书,研究方法清晰且条理。作者创造性地将现象学的相关概念运用于地理学语境,其鲜明的辩证思维无疑有益于研究者思考现象学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意涵,并对二者之关系略窥一这无疑将对中国大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年刊》(现名《地理学家美国联合会会刊》)曾刊登一篇关于《生活世界地理学》的书评,该书评称,西蒙的这本书有益于地理学者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Relph,1980)。因此,这也是本文引介该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4)、晋景公称赞士燮的功劳与郤克同样大。士燮说是听从荀庚命令、接受郤克统帅的结果。景公称赞栾书,栾书说:“这次胜利有赖于士燮的指挥和士兵的奋力作战。”晋军将领互相谦让,推功及人的美德反映了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精神,这正是大败齐军的关键所在。几年以后,晋军主帅战死。晋侯检阅军队,派遣士丐率领中军,士丐辞谢了,他说:“荀偃比我强,请派荀偃吧。”于是,晋侯让荀偃率领中军,士丐辅佐。
(5)、第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了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6)、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7)、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一条河,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文明礼仪是一棵树,一棵永远高大的树。讲文明,懂礼仪,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8)、孔子只是说颜回好学“罢了”,并没推崇他那种笨笨的好学。数千年来,有人为了造就愚忠顺民,故意曲解了孔子思想,把颜回树立成道德楷模,我们今天重读论语,一定要正本清源,恢复孔子原本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一定是具有创新思维,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工作的人或单位。
(9)、礼仪是礼节与仪式,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表现。从程度上来讲,礼仪的深度与礼貌相等要更深。
(10)、达摩难陀长老,1919年出生在斯里兰卡南部(锡兰),7岁时就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位出家的舅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12岁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达摩难陀”,意为“通过佛法得到幸福的人”;他一面接受寺院的训练,一面专心学习世俗学科,直到29岁受具足比丘戒。为了深入了解佛法,法师曾进入哥伦布维也华丹那佛学院及其它著名佛学府深造。随后七年,他专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经典,并学习一切对弘法工作有所裨益的世俗学问,26岁考获学院语言、哲学和巴利文经典研究文凭。这一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对达摩难陀长老日后对受西方教育信徒的弘法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法师也曾获印度兴都大学奖学金,到该大学深造。他主修梵文、兴都文和印度哲学。经过四年的专精研读,获得大学颁发印度哲学硕士学位。完成正规的学习后,他回返锡兰实现他说法度众的心愿,包括出版佛教月刊给村民阅读。1953年,达摩难陀前往马来西亚宣扬佛法,数十年来接引无数人深入法海。1962年,创立大马佛教弘法会,被誉为马来西亚南传佛教之父。达摩难陀法师一生广开佛教教育,培养信众对佛教的认识与信心,进而将佛学信仰转化成为佛学教育,以多层次的修行实践,来达到慈悲和智慧的生命开启和人生感悟。作为新马南传佛教传统的前宗教领袖,法师是佛教社群受尊重的长老之一。他著述了近70本佛法书籍,被翻译成16种文字。法师以讲法闻名,经常受邀前往美国、澳洲、英国、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说法。法师于2006年8月31日安然圆寂,享年87岁。
(11)、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炙烤着大地,泥土都干渴地“咯咯”作响。我刚打完了乒乓球,全身上下都是汗,好像刚从水里浸过,衣服紧贴着每寸皮肤。我渴得受不了,迫不及待地掏出衣袋中的零钱,向公园门口的小卖铺飞奔而去。
(12)、西蒙批评传统地理学的机械主义特征。他认为行为主义地理学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将人的“动”理解为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以一例解释之,行为主义认为,司机一当看到道路车辆行驶速度慢,就会更换到不拥堵的车道。但是这种简单的因果解释忽视了身体经验。有的司机对堵车的反感情绪小,有的司机驾驶技能好,这些司机都不会仅仅由于看到道路拥堵就马上更换行车线路。这个观点与另一位人文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雷尔夫(EdwardRelph)类似。雷尔夫指出,针对同一个空间,人所产生的地方感的界线不是截然的内与外的二分,而是模糊的,是随着我们意向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他据此提出或有七个可能的内在层次(Relph,1976:51-55)。而在本书中,我们总结西蒙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具有三个特点:第在众多生活经验中,仅仅通过机械因果的方法探索“普遍实质”是不充分的,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说明现象是多样的、变化的;第探索人的意识中的现象构成。
(13)、在西蒙的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地方芭蕾的例子。地方芭蕾是个体的身体芭蕾在时间和空间里有韵律地交织、变换的时空惯常。西蒙用历史人类学著作中描述的密歇根湖畔印第安村落故事,展现那里的地方芭蕾(Seamon,1979:57):清早,妇女起床后就马上挑水、生火,为男人准备早餐,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则协助大人做事……地方芭蕾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围绕它会不断产生新的地方(意义)(Lewicka,2011)。西蒙引用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的一段叙述,呈现哈德逊街的地方芭蕾的混杂和交融(雅各布斯,2005:52,53)。用“地方芭蕾”表达特定地方的地理,既能体现该地方的规律性,也能体现多样性和其动态之变化。西蒙的这本书,从“身体-主体”出发,深入到“情感-主体”(feeling-subject)。地方芭蕾不仅是身体与环境的互动结果,也体现了人的情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与情感地理、儿童地理、性别地理的话题有交叉(Meier,20Boseovskietal.,2016)。
(14)、当问其究竟,他说:“这很简单,我对那里的族长说我们愿意送给你们一些土地,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再抢我们的粮食了。
(15)、颜回死后,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孔鲤那样简单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安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
(16)、从地球的视角来说,标准的北方就是北极星位置了。它明显易辩而几乎“亘古不变”,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北极星作为地球北方的定位标志。还记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1)”吗?古人以有德者居其位,比喻为北极星,稳坐极北之巅,傲视南面,众星拱卫。所以,与其说“南面”是做官,不如说南面之人是有德之人,可以“居其北”。“南面”其实是坐北朝南,是“坐北”更委婉的说法、谦虚一点的说法。因为“有德”不是自封的,君子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德居北而坐。
(17)、这里有人说“沉默是金”,不免有点牵强附会。若是在众人高谈阔论之时,你保持安静,可以形容为“沉默是金”。但这里是两人之间的沟通,而且是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之时,若一味保持沉默,要么情商低,要么就有“反抗”的意味了。如果是正常成年人这么做,那对立情绪就严重了;若是孩子还可以理解。正好颜回13岁时开始跟随孔子求学,前几年里恰好处于“青春叛逆期”,难免跟孔子闹情绪。孔子也不在意,还小心呵护着颜回这个外甥,视其如子,说他“亦足以发”。父母心,天地可鉴啊!
(18)、由于德国冬季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19)、复兴文化,不是重新供起僵尸,而是复兴先贤活思想。
(20)、电子邮箱:uspace@sjtu.edu.cn
(1)、痛定思痛,原因何在?从表面上看,只是因为那些人一时心存侥幸所致。难道其侥幸心理真是偶然吗?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妨留心观察一下,那些平时毛手毛脚,心浮气躁之人,大多做事心存侥幸,因而总是危机四伏,祸患百出。
(2)、“Waiter!Iwanttoorderfood”
(3)、古代礼仪讲的东西全都是尊敬长辈为主,孟子说:“养老贤,俊杰在位,则有庆。”看见长辈要说“您好”,要让座给长辈,要扶长辈过马路,要给长辈拎东西。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例如我们班的一班之长钟迅每天放学时都会对班主任说声“再见”呢。还有,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每次遇见老师都会打招呼。
(4)、文明礼仪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每个人都要有礼貌。
(5)、还有一点,在餐厅请不要直接喊waiter或者服务员。如果你需要服务,请眼神示意或者招招手。或者在服务员经过的时候说一下Excuseme。直接大喊是没礼貌的一件事情。以前小编在中餐厅打工,每次有刚来的同学远远的大喊:“服务员!”的时候,心里都会默默的扔一个白眼过去。
(6)、建议:一是排队的教育放在五年级,是不是晚了一点。二是老师对孩子们介绍国外排队要有一臂的距离。我在国外看到的,没有看到很多外国人排队有一臂距离。因此教育孩子也要从实际出发。三是调查出不仅是发现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好现象,自觉排队的现象。
(7)、刘备临终前,嘱咐儿子要言听计从,视诸葛亮如父。这高度尊重的同时,无疑也是在给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吃下一颗终生保驾护航的定心丸。由此可见,礼让待人,其实是何等高明的用人智慧!
(8)、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9)、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10)、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伟人名人才具备,应当每个人都具备。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可影响国家荣誉。
(11)、百多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过许多归纳,其中,礼,应该是其核心。我们今天需要传承的礼是演化到现代社会的一种做人的原则,比如尊重别人、以人为本、讲求修身。我们今天倡导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已经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12)、论语里说来说去,颜回很“好学”。这个“好学”却对孔子“非助”的人,不幸早死了。据考证,是41岁死的,生前没什么成就。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几千年来,不断被无限拔高,树为道德楷模,只是因为孔子早年说过“安贫乐道”和对孔子“不违如愚”、“无所不悦”,是很值得商榷和反思的。
(13)、我在中国的小报上读到过两个真实的事件,我把它们举例出来,也许可以说明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两个事件都是令人不安的,一个是两辆卡车在国家公路上迎面相撞,另一个是一个人从二十多层的高楼上跳下来,这样的事件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已经成为记者笔下的陈词滥调,可是它们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是因为两辆卡车相撞时,发出巨大的响声将公路两旁树木上的麻雀纷纷震落在地;而那个从高楼跳下来自杀身亡的人,由于剧烈的冲击使他的牛仔裤都繃裂了。麻雀被震落下来和牛仔裤的繃裂,使这两个事件一下子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触目惊心,变得令人难忘,我的意思是说让我们一下子读到了文学中的现实。如果没有那些昏迷或者死亡的麻雀铺满了公路的描写,没有牛仔裤繃裂的描写,那么两辆卡车相撞和一个人从高楼跳下来的情景,即便是进入了文学,也是很容易被阅读遗忘,因为它们没有产生文学中的现实,它们仅仅是让现实事件进入了语言的叙述系统而已。而满地的麻雀和牛仔裤的繃裂的描写,可以让文学在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里脱颖而出,文学的现实应该由这样的表达来建立,如果没有这样的表达,叙述就会沦落为生活和事件的简单图解。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和事件总是转瞬即逝,而文学却是历久弥新。
(14)、差异性。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运用要受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首先表现为民族差异性,不同民族的礼仪各不相同,并且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5)、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礼让的例子作文素材精辟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