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造句和意思
1、邯郸学步造一句话
(1)、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2)、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3)、(辨析)“邯郸学步”和“数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数典忘祖”仅有此意;而“邯郸学步”还有“别的什么也没学到”的意思。
(4)、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5)、渴了,随便弄点水,喝了就继续练;饿了就抓一个馒头,吃了继续练;累了,一屁股坐地上休息,歇完就继续练。
(6)、首先,这则故事出现在《庄子·秋水》中,《秋水》是《庄子》一书的外篇十五篇之一般认为外篇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而庄子本人的生卒年大约为公元前369年至约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那么《秋水》中的故事,肯定发生在成书之前,约公元前250年之前。
(7)、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8)、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9)、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寿陵少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0)、(成语举例)、读英语是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邯郸学步,否则就会将口型和发音搞错,连英语句子的本意都会弄得颠三倒四。
(11)、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那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将成语粗略分类,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2)、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后他只好放弃。
(13)、多么单调乏味的讲话!他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14)、我用c本驾照的技术,驾驭着这个轻盈的小电动车,刹车、给电、鸣笛、闪转腾挪,很快就来到了一家土豆粉店。
(15)、(成语)邯郸学步(hándānxuébù)
(16)、我们学什么东西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然将会一事无成,自讨苦吃。
(17)、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8)、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19)、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20)、《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邯郸学步造句简单
(1)、 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2)、其中,有几个有一定难度,大家不妨猜一猜,如:图画上有四个按着辘轳的砖井口,每个井口趴着一只小白兔,猜一个四字成语;文字题“无米粥”“皇”各打一个四字成语。
(3)、“你不懂艺术!”寿陵小子收拾着准备带上的衣物,头也不抬地回答了父亲的质疑,这样的吵闹已经大大小小有过十来次了,但寿陵小子有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他的眼界已经远远高过了居住的低矮平房和简陋的围墙了。
(4)、(解释):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5)、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6)、“等我学成归来,我一定是整个寿陵,不,是整个燕国靓的仔!”
(7)、同时,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掂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成语的主人公家住燕国寿陵,虽然没能查到寿陵这个地方在哪里,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从寿陵到邯郸想必也是经历了一番车马颠簸。在车上,这个寿陵小子说不定还在捏着微薄的盘缠,心里在为几天前家人的极力反对而纠结。
(8)、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笑,只听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优雅。他一听,好奇,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9)、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0)、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但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11)、学步桥横跨沁河,为方便群众出行,赵国把“沁河木桥”这一项目列为了当年的民生实事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为广大赵国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两千年后的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五百年后新中国解放后,又历经了重建。
(12)、《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3)、学邯郸人走路。讽刺那些一味模仿别人,不但学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了的人。
(14)、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其实是要引出有关成语的大文章。
(15)、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他都照样学那些人走路。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了家。
(16)、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17)、毫无疑问,若是没有斯宾塞,他们那点鹦鹉学舌的知识也是没有的。
(18)、(解释): 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19)、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20)、有朋友问,我的文章怎么都用“燎斋”冠名?我说,就是瞎扯呗。当年蒲松龄就是瞎扯,结果扯出了《聊斋》。我也是借着谐音,把聊斋的“聊”换成了毕燎原的“燎”而已。算是邯郸学步吧。反正蒲松龄也是在崂山里写的,我如今也在崂山里写嘛。我的农宅就在崂山里,还不如干脆叫“燎宅”吧,意思就是燎原在农舍里闲得无聊,胡扯淡呗。
3、邯郸学步的造句怎么写
(1)、日久天长,亲朋好友与街坊邻居们、也都劝他不要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的学习和做事,要脚踏实地的…可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2)、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3)、 青岛市南干校汉语文学大专班开学第一课,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课,其实我一直把这堂课视为我人生的第一堂课。那是1978年吧,听说青岛市南干校经省教委批准,要办一个“汉语文学大专班”,心情好极了。因为招收学生的基本班底,还是我们这个刘纯瑶老师教的高中语文班,所以入学没有忧虑。那个年代,人人工资都是三十几元钱,人与人的质量高低之分,主要在文化水平上了。那时,学历在我心中没有知识重要,我们用业余时间读书,就是为了求知! 入学考试是象征性的,其中有一个题,用“啓示”造句。考试结束后,我们全班都进入了汉语文学大专班。
(4)、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5)、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6)、梦梦听了关于小精灵的故事后,也幻想自己成了个飞来飞去的小精灵,一会从沙发跳到椅子上,一会又从冰箱上窜到电视旁,“咚!”的一声,梦梦正因邯郸学步而摔了个鼻青脸肿。
(7)、《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我们不能像邯郸学步那样,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比如:写作文更不能邯郸学步,要有自己的特色。可老师说我懂得邯郸学步的道理,做得全是邯郸学步的事,说得我脸红。
(9)、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0)、退换说明:不接受非质量问题(不喜欢,不合适)的退换货,请谨慎下单。产品拆开塑封后,默认非质量问题不退不换。如遇外包装损坏,一定要拒收!快递途中很多不可控,签收时及时拆包验货,有问题及时拍照并联系我们的客服处理。如果介意,请慎拍!
(11)、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2)、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3)、“别人都去学纵横捭阖、为官通达之术,你却要去赵国邯郸学习什么广场舞?!”
(14)、寿陵少年爬回了老家,父母看见后心疼得不得了,他们要教会少年家乡走路的姿势。
(15)、既然称其为改革,就必然是要触动旧有体制和部分人的利益,这个时候,一个强力的领袖就显得重要了。
(16)、就像忒休斯之船,眼前的学步桥,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学步桥了,毕竟它已经被新的石料重新翻修过,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现在的学步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栏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三个大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狮头。
(17)、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优美。
(18)、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能力,这不是和邯郸学步一样?
(19)、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20)、父母生气归生气,但它们还得教儿子走路呀!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4、邯郸学步这个成语造句
(1)、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敝帚千金”“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产生于宋朝或者元朝,甚至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2)、(失步人)唐·胡曾:“青娥莫怪频含笑,记得当年失步人。”
(3)、李白据此写诗说“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又为这一故事浓墨重彩添上一笔。多少年来一说“邯郸学步”,人们都会想起那个愚蠢可笑的寿陵少年,都以他为戒力避再出此类洋相。
(4)、见他“花拳绣腿”的学习和做事的毛病,家里的人就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可他以为这是家里人不理解他和管得太多了…
(5)、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6)、 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己的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7)、此人学成后回到燕国成了燕王舞师。据说荆轲刺秦王告别于易水,太子丹给他送行时高渐离为他击筑,宋玉为他唱歌。这位从邯郸学成归来的少年舞师激动得一步跨到酒桌上,跳了一曲激昂慷慨的“踮屣”舞。只见他金鸡独立一只脚尖在酒桌上飞速旋转,看得壮士荆轲都目瞪口呆拼命鼓掌。
(8)、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9)、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的一位小伙子觉得自已平时走路的姿势摇摇晃晃很难看,他听人家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就千里迢迢赶到邯郸想把走路的姿势学好。赵国首都邯郸城市里果然繁华,人来人往的热闹。小伙子每天早上都站在街道上看着来来去去的行人走路。邯郸人走路姿势果然优雅,举手投足间都显出高贵的风度。小伙子开始按图索骥模仿起行人的样子走起路来,几天以后小伙子发现越来越不是味道,邯郸人走路虽然好看,但是却也各有各的特点,小伙子乐此不疲一会学这个一会学那个,学到后谁的样子也没有学会。小伙子心想自已应该从头开始学走路,把过去不好的习惯完全抛弃掉。结果他从新开始以后每走一步都很吃力,近连自已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忘记了。在邯郸呆了几个月也没有把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学会,终于他的银子都快花光了,他无可奈何地回到寿陵去,但是这时侯他已经不知道怎么走路,只能爬着回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应该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不仅会失去自己的真本色,后还会变得一无是处。
(10)、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邯郸学步造句简单精辟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