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一生结过婚吗?精辟150条

木心有谈过恋爱吗

1、木心感情史

(1)、时间堆积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就像我刚才写的这句话,只用了秒。我和你的回忆,就像这秒,过去了就不再回来。

(2)、博学虽然可耻,但使人心宽。心宽而不体胖,希望大家尽量博学吧。

(3)、▲ 本段音频包含两部分内容,先是木心先生音乐遗稿原旋律,随后是高平先生以遗稿为基础改编后的乐曲。演奏为现场麦克风录制,有些许背景杂音,敬请谅解

(4)、你要得到它,先放弃它;你要**它,先拥护它。

(5)、下一段有好多的致敬了,“铜雀未见春又深,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诗。“江南再遇龟年日,二十四桥无箫声”,这时的木心是有无限的文本叠韵的状况,这里面讲了“距今廿七寒暑,去国离忧。”,感觉现在好多了。

(6)、以我的浅陋,卡夫卡的经历中尚未见有这样的个人体验,反倒是木心防空洞里的体验差可近似。那么,末节诗中的那个“我”,是卡夫卡,还是木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读者当然不必拘泥于诗所陈述的事实,况且我们面前的这位诗人,是一个善于隐退自己的行家里手。如此,读者权当卡夫卡笔下一桩荒诞的奥匈帝国发生的事件吧,这样的读解,也完全无妨。

(7)、我想有很多细节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来补充。明年4月在上海有木心的大型画展,会有他和一个法国诗人、画家、文学家两个人的联展,之后也会去巴黎做这样的展览,也会有相应的交流。明年的8月单向街会组织成“木心小旅行”,先在单向街聊一天,可能从下午聊到晚上,第二天就要邀请读者们,大家可以一起跟嘉宾们去到乌镇,到美术馆里面具体看每一幅作品的情况。

(8)、1933年,米修来到上海,陶醉于东方风情。这一年,木心6岁。

(9)、好看的皮囊,可能有个有趣的灵魂;丑的皮囊,灵魂可能更丑。皮囊和灵魂,从来都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柏拉图谈到恋爱观时,也从不隐藏对于的肉体的向往。

(10)、昨天再美好,终究压缩成今天的回忆,我们再无奈,也阻挡不了时间匆忙的步履;今天再精彩,也会拼凑成明天的历史,我们再执着,也拒绝不了岁月赋予的伤痕。我们想念昨天,因它融解一切美好向往,流逝了所有倾情的追求。过去已经定格,就让它尘封吧,努力书写今天,让明天的怀念多一些亮色。

(11)、在童年的日子里,我们走着混乱的步伐,带着自己刚开始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天很蓝,是童年纯真的心。我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的不,只有偶尔的伤心。我的童年在温暖的襁褓中平安地度过,在相册的回忆中,每张都是笑脸。回忆就这样带着我继续前进。

(12)、有个懂你的人,是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13)、但要注意的是,木心在写世界各个国家文化的时候,他用的是典雅的、漂亮的中文,他不像八十年代很多先锋作家,他们的形式与语言,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古典主义的素养和味道,所以这可能是残雪相对偏激的一点,这是我的看法。

(14)、6)遇事多与自己商量--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5)、已经渐渐养成不去解释的习惯,很多情绪也无从分享,干脆自我消化。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再多解释也有时差,有些故事只能说给懂的人听。

(16)、新诗的历史,不过一百年。近三十年来,新诗在中国文学内部,实际上是活跃的一个文体。其间,经过优秀的诗人群体的努力,新诗的技艺比过去无疑更成熟和完善了。但,当代诗的语言——诗的暗物质——不客气一点说,大多也就处于青春期的那个阶段。这样的一种现代汉语,用之于诗,我以为还不够成熟。

(17)、一个泛泛的常识,木心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追索木心的文学的底子,很有意思,也可见那个时代江南文化的深厚。木心外婆通《易》,祖母曾给他讲《大乘五蕴论》,母亲从小讲解杜诗作为启蒙。至于诗歌,孙家的男仆都会在墙壁上题题写写的。更不用说木心小时候受过的传统文化教育了。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精熟程度,木心可谓后一个对此有完整把握的文学家。单以他对《诗经》的熟知程度,诚如李春阳所言“当代唯木心先生”。对于一向讲究语言的中国文学,木心实是这时代的天外来客。中国古典文学的淹博素养,无疑成为他新诗创作中一个可以背靠的优势。不过,古典汉语试图在新诗中发挥特异的优势,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以对新诗文体甚有贡献的诗人、翻译家穆旦的言说为例,可知古典文学融入新诗之难。穆旦晚年在致忘年交郭保卫的信中如此抱怨:“我有时想从旧诗获得点什么,抱着这目的去读它,但总是失望而罢。它在使用文字上有魅力,可是陷在文言中,白话利用不上,或可能性不大。至于它的那些形象,我认为是太陈旧了。”穆旦的这个看法,曾长期被认为是新诗与旧诗无法调和的一个例证。更有甚者,穆旦的这一份证词此后成为当代诗坛弃绝旧诗以致整个古典文学的挡箭牌。

(18)、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19)、上帝的作品:将伟大的诗人弄瞎,使伟大的音乐家耳聋。

(20)、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没有什么感觉,这是什么?

2、木心先生一生结过婚吗?

(1)、气息不合的人,要保持距离,靠近除了伤害彼此以外,没有任何好处。相反,保持距离,礼貌相待,反而能够相互欣赏。即使迈入陌生人社会,但我们身上仍然残留农业社会的潜意识。你会认识许多人,但不会和所有人都熟悉、相处以及度过一生的。不要抓住一个人,就把他纳入你人生的轨道当中,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判断气息的途径很多,外貌、饮食、知识量、兴趣,皆是判断之法。

(2)、编后语:那些看上去光鲜的人背后一定经历过万千烦恼,没有谁的成功都是一蹴而就的,你受的委屈,摔的伤痕,背的冷眼,别人都有过,他们身上有光,是因为扛下了黑暗。生活给了一个人多少磨难,日后必会还给他多少幸运,为梦想颠簸的人有很多,不差你一个,但如果坚持到后,你就是。

(3)、(主持人刘道一):感谢大家还留在这里,我们今天的交流会到此结束,预告一下21号陈丹青老师会来到这边,同时还会有其他的鼓楼西朗读会的朋友,仍旧是这么大的场地,谢谢大家。

(4)、再一个,今天在来之前也是有一点尴尬,虽然他这个片子结束的时候有一句话,“我以前看了那么多电影,现在我活在电影里面了”,但是就我个人,我还是把他当做一个电视纪录片来看。这个片子放在电视台播出是很标准的一个人物纪录片,但是木心在《文学回忆录》“后一课”里面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电视尽量少看,欧洲有教养的人家里边一般不放电视,电视是给小孩子看一看的,电视屏幕越来越大,人脑越来越小。

(5)、——你知道我为什么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吗?——因为道理你都懂,但你懒。

(6)、钱虽不多,自己挣的,所以珍惜;业虽不大,自己创的,所以自豪;屋虽简陋,自己买的,所以留恋;妻虽丑陋,自己找的,所以疼爱。岁月流逝,爱妻依旧。

(7)、木心中年去国,居美利坚二十五年(1982—2006),爱得热烈而抽象。中年以后的爱情诗,暗沉沉的,大多热写过往的情劫,细察冷却的爱灰。他诗行间的这种暧昧,如果非要比较,还真与希腊大诗人卡瓦菲斯同调。奥登《C·P·卡瓦菲斯》一文论及现代希腊的这位伟大诗人“出奇地诚实……爱情在那里无非是肉体的激情。当温柔的感情真的出现,那也几乎是单方面的”。木心与卡瓦菲斯一样,都是爱的灰烬的见证者和领受者——也是忏悔者。中西两位相隔千山万山的诗人,在精神的渊源上,都沉迷于古希腊。木心甚至说自己是“希腊绍兴人”。木心对诗歌职业所秉持的态度,也与卡瓦菲斯同,都是贵族式的。

(8)、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北岛、多多等为首的朦胧派诗人重启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一时之间,诗,再次成为民族启蒙的先声。朦胧诗用语高亢,意象密集,彰显个人英雄主义悲剧情怀。数年之后,朦胧诗的语境不再,很快被所谓的第三代诗人的平民化浪潮倾覆。北岛们带着悲剧意识的诗歌方式终被一种更加日常生活化的诗歌方式所取代。诗,由一种悲剧风格转入一种平民风格,诗的语言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诗歌平民意识的登场,意味着日常化叙事的开始,也意味着日常口语将大量地开始入诗。就此,整个八十年代诗歌浓郁、高调的抒情性就此被九十年诗人们不约而同的深沉的叙事性所取代。

(9)、木心后来出版的诗大抵不标创作年月,唯诗集《我纷纷的情欲》以及《巴珑》的小部分诗作标注年份。由此得知,这一首主题诗作于一九九〇年。这个诗题后来命名了一部诗集。木心诗集的名称都好。《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等等,令人叫绝。当代,我接触的诗集不算少,就命名的别致,体贴;就整部集子的收拢得体,无如木心那样让我会心。一缸酒须得有一个漂亮的收口,也必得有一只好的盖子,吧嗒一声,严丝密缝,一下子扣住芳香四溢的酒气。给诗集命名,就如为一缸美酒寻来一只好的扣子。

(10)、19)主义总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强词夺理,终归是自我扩张,排斥异己。--木心

(11)、大家如果对木心的作品有一个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木心有一本翻译的小说集,适合在今天放。我想这些内容都很直接地理解到,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选集,以及选了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木心自己选的。《散文一集》再次出现。《温莎墓园》台湾版1988年出版,当时还不叫《温莎墓园》。大家比较奇怪的是后一本《巴珑》。对木心的书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巴珑》是一本诗集,所以为什么会被放在故事集或者小说集的框架里面?这个是我们今天探究的,我们通过这个,在影片一开始大家看到了童明。在杭州师范大学有一个木心研究中心,童明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他也是木心在美国的朋友。他的一个特质是他没有参加木心《文学回忆录》讲习的过程,但是他是木心的音译者,同时他的翻译使得木心的文学进入了美国某些教科书中。

(12)、再往下看,这是木心设置的密码,我们已经看到了歌德,我们也看到了魏玛,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结构,这到底在做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被翻译成古诗。

(13)、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14)、 “音乐是我做了一个梦”——木心音乐演奏会

(15)、木心先生对未来是有期待的。但对于这个仍旧一无所知的未来,他留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许比他写在纸上的任何一行诗都重要,都具体可感。就像博尔赫斯想象美国作家爱伦·坡一样,未来也可以将木心先生放置在传说中甚至在一部虚构小说中。在本文的后,我终于可以模仿一下豪尔赫·博尔赫斯的语气了:

(16)、木心的文学生涯始于诗。一九八四年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时,木心毫不讳言初的文学记忆是写诗:“我自己则出身是‘小诗人’(成败不计)。少年时写诗倒不涉罗曼蒂克,中年时读诗呼吸畅通(好的诗),平时也写得正起劲。”当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以何种文字发表”诗时,木心答:

(17)、但是我又深深地知道很多人至今还不接受他,也不是说(前面)提到的几个机构的问题,这很难说。阅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如果生命不能对生命发生感应的话,就很难说服对方。我一开始买的先生的第一本书是《哥伦比亚的倒影》,我在书店里面犹豫了几次才买下来。买下来以后我也没有太能读得进去,后来的一本是《琼美卡随想录》,稍微好一点,但还是不得其门。我知道很多人认为木心太过阳春白雪,过于贵族气,还有说他太造作、刻意的,好像在一个象牙塔里面自娱自赏、孤芳自赏,所有这些感觉我当初都有,我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读进去的。而且当时阻碍我进去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从他的文字里面找不到他跟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关系,这个是我很苦恼的一件事情。

(18)、Collection:ArchivesMichaux

(19)、我有一位同学,跟北京的男朋友相隔两地,两人的感情却好。

(20)、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3、木心有结婚吗

(1)、不久,王济诚的纸店也倒闭了,木心乃姐彩霞、姐夫王济诚从杭州迁至上海浦东高桥镇定居。安顿好以后,木心姐姐、姐夫立即邀请木心母子前往定居,好有个照顾。从此,木心母子在高桥镇落脚。木心也有了安心读书的机会。

(2)、我们在读下来的过程当中回想我们看到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我们看到了春寒的状态,看到花的命名的神圣的过程,或者下面关于一棵树,看到后面会发现它是洞庭湖的一棵树,跟这个题目叫做《魏玛早春》,以及他写的这些内容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大家面对木心的文本必须有特别的勇气和心情。

(3)、以上《甲行日注又》诗收入木心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该集收有两首关于《甲行日注》的诗,此第二首。标题添一个“又”字略作交代。实际上,经木心分行的这首诗,不过撷取了明季叶绍袁《甲行日注》卷二丙戌年(1646)三月初十日、卷六丁亥年(1647)七月十七日两段日记。读者感兴趣的是,皇皇八卷本的《甲行日注》,木心何以只截取了这两段?而且,还不是紧挨一块儿的两个段落。

(4)、Oiloncanvasmountedonboard

(5)、在开始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的观众以前已经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请举手。童导对木心是一个资深的读者,先请童导给大家分享一下您在看片子过程中的感受。

(6)、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而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或许就够了。

(7)、5)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木心《鱼丽之宴》

(8)、五  木心诗的第一人称形象以及木心晚年作为诗人的形象

(9)、(主持人刘道一):这篇叫做Weimarinearlyspring:温带每个季节之初,总有神圣气象恬漠地,剀切地透露在风中,冬天行将退尽,春寒嫩生生,料峭而滋润,漾起离合纷纷的私淑记忆,这就是刚才读的,这就是童明先生做的发明,我们可以把它读成,温带每个季节之初,总有神圣气象恬漠地,剀切地透露在风中,冬天行将退尽,春寒嫩生生,料峭而滋润,漾起离合纷纷的私淑记忆。

(10)、当然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可以回头想,现代文学通常讲的“鲁郭茅巴老曹”中,茅盾跟木心的关系比较紧。虽然他们是远亲,但是足够近。木心小的时候,有一篇《塔下读书处》就是讲的他是在茅盾书房里面获得他世界文学的视野的事情,那是奢侈的书房。所以我们得重新看一下茅盾,以及乌镇的状态。

(11)、好的事,莫过于时光流过去之后,你珍爱的旧人、旧物甚至旧时的感觉都还在;能够持久的东西一定有重量,一定经得起时间反复地冲刷和淘洗。在动荡的生活里兜兜转转,陪在身边的始终是那几个人,埋在心里的还是原来的那些念想,是难得的幸事。

(12)、IndiainkandwatercoloronBristolpaper

(13)、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雄辩的风带来洪水,胡同的逻辑深入人心,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14)、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15)、“沧海横流,举世滔滔,轩冕弃尽”就是他的当时的表达,“越明年,金师以私学音乐入罪,搜身得此手稿,旋下狱卒,贬为牧猪奴”当然这是不完整的,大家看的时候自己断出来效果不一样的,木心在古典词章里面要表达自己实际的真实的场景。

(16)、“人皆畏朽,予豈釋然。以近三十為憂悒。逾四十便置度外。或反增今是昨非之獨樂。覽盡荼靡雕壇空,人生有恨花始穠。頻年金屋常寂寂,老去玉樹尤臨風。雖然,亦有所悲。銅雀未见春又深,满城落花马难行。江南再遇龜年日,二十四橋無簫聲。己亥之詠,距今廿七寒暑,去國離憂,誠不知二十四橋為何物矣。”

(17)、Untitled(Michaux’shand) 

(18)、在你眼中,我是“很多人”,在我眼中,你是“这个人”。

(19)、(戴潍娜):周作人一直提倡“立人”思想,他后期的附逆,很大程度上也是跟他极端超越的彻底的个人主义有关,他的道德世界和审美世界里有一个雷区,超越了民族、国家、一时一地的道德。他用审美性的目光去生活,强调的是“艺术的生活”跟“生活的艺术”。悲剧的是,他把自己的这套审美理念运用到了自己的行为哲学,就像法西斯用一套审美理念指导了政治行动酿成悲祸。

(20)、Collection:MuXinArtFoundation

4、木心终身未娶因为谁

(1)、各造各的宝塔。不怕孤独,不怕单干,这是非黄金期的艺术家的特征。

(2)、诗人皈依诗,一如皈依了宗教。作为一名诗人,木心的仪式感大程度地饱含在他的诗歌语言里。诗——有关它的众多定义中的一个是——“佳语言的佳排列”。我以为,诗人以心灵的密码指挥的这种排列是极具仪式感的——通过诗人灵魂的召唤,词语在自动选择,轮岗,列队,分行……当它们领受了一种语调、恰到好处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并牢牢地站定在句子中间的时候,诗的高贵,诗的仪式感就出来了。此时,哪怕诗人退隐一边,他必然也是整个庄严仪式的一部分。

(3)、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4)、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5)、木心,一个流浪的旅人,一个行吟的诗人,与东西方先贤的精神对话。

(6)、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7)、其实是十分木心的一件事,“即使到了春寒料峭的今夜,写浮士德这个题材的欲望还在作祟”,“浮士德”这个词出现了,这才是木心要做的事情。第一个片断其实有一个手稿,而这是木心自己对于这两类文学家的交流,以及对他们的看法藏在整个诗的解构里的方式。

(8)、我对于你,只是场意外;你对于我,却是一场爱情。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早已经忘记了。有些人的恋爱,仅仅是爱上了恋爱。专一不是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

(9)、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10)、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怕惧,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

(11)、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大家挤挤眼表个态:所谓作家——是大家能基本共识的“以写作为主的文学创作工作者,在具文学领域有盛名成就的人”。

(12)、我收藏有印刻文学出的木心专号,也是因为里面有一些对岸的文学家对他有一些回忆,当时我不大可以看得到,我就觉得很珍贵。我收集《伪所罗门书》的台版,是因为这是他所有的诗集里面我喜欢的,其他的诗集我也很喜欢,但是这个里面整体性强,完全践行了“我活在他人身上,他人活在我身上”这样的理念,有一个是完整的体系。另外先生当年不愿意在大陆出书的一个理由是,他不愿意让自己的书以简体版面世,所以我出于对他的尊重,我觉得应该收藏一个正体字版的他的诗集。

(13)、*无需告诉每个人,那艰难的日子是如何熬过来的。大多数人都看你飞得高不高,很少人在意你飞得累不累。所以,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不退缩,不动摇。无论多难,也要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别让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14)、13)使爱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那是种种畸恋,二流三流脚色。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木心《素履之往》

(15)、世间有一种人,老了,面容越来越好,博尔赫斯是,奥登和贝克特是,木心也是。这大概就是叶芝所谓“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的面容吧。

(16)、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回头把断了的议题接起来的时候,是用想象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说木心建构了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这样一个急速、不断逝去的世界中进行构建。但是又因为他的去语境化而可以在语境化的时代呈现他和当代的传播结合在一起的样子。待会我们会结合具体的文本,多说一些。

(17)、另一方面的失落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木心念念不忘这一点。他多次提到的那些名字,他强调的是“人”,我们现在的文学是从“五四”以后才提出来的,后来走到大众文学、革命文学,走到服务文学的路上去,后来受到商品化的冲击又变成另外一个面貌,但是“人学”的事情没有人再提了。现在一些年轻的读者可能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开始追求词章),但我没有看到“人学”。这是我的一个感触。

(18)、“木心的文章总是空袭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曾那样空袭过台湾不同世代即使挑剔的读者。一如叶公好龙,神龙骤临,让我们惊骇、感激、困惑、羞惭……像举手遮眉抬头望向天际,这些穿透二十世纪的文明幻灭或艺术心灵堕坏的灰色长空,如自在飞花,却又如旋风如光焰爆炸的诗句,究竟从何而来?我们阅读木心,他的散文、小说、诗、俳句、札记,如织如梭,难免被他那不可思议广阔的心灵幅展而颤栗。我们为其全景自由的洞见而激动而艳羡,为其风骨仪态而拜倒而自愧”。这是来自对岸的声音,我们在后会跟大家分享,当年木心发表了哪些文章,以什么样的方式发表,给了对岸这样的震撼。

(19)、11)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说说俏皮话。--木心《文学回忆录》

(20)、考察一下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读者只要稍稍注意一下,不难就会找来这些诗:《白香日注》《西湖》《杨子九记》《甲行日注》《明季乡试》《清嘉录》(其一其二)……它们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写成的。诗集中,还有一组诗,其实是对《知堂回想录》的改写。对知堂的汉语和知堂独有的语调,改写中,木心很是体贴。以上仅仅尚是有关中国文学的例子,其他,借一只洋酒瓶,来装绍兴花雕酒的,简直太多了。据陈丹青《杰克逊高地》一文回忆,木心曾计划写长篇小说,陈丹青借他《复活》,木心阅讫,一脸心悦诚服而万念俱灰。木心的长篇小说显然没有写成,但意外地交出了《帝俄的七月》《库兹明斯科一夜》两诗(均收入诗集《我纷纷的情欲》)。两诗(很可能还不止两首)取《复活》的有关段落,以木心方式分行成诗。木心以这一老招式“缓解嫉妒”(陈丹青语),实在是很有意思的。当然,以木心方式创作的这一类作品,举不胜举的《巴珑》,整本《伪所罗门书》……全是,只是很可惜,即使遇到训练有素的诗歌读者,由于他们与木心心智、阅读、体验的差异,可能很难对木心这些“二度创作”的诗歌登堂入室、条分缕析。不过,就木心来说,王季重也好,知堂也罢,甚至托尔斯泰、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木心心仪的作家、艺术家们,他以他们的文字,尊之以高贵的诗行,在焕然一新的新诗文体中,他与他们的灵魂相会并同为一体。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5、木心写过什么书

(1)、27)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木心《鱼丽之宴》

(2)、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总能让人的大脑里充满着想象,这想象又让内心充满了浪漫。

(3)、有人说,时间是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4)、2)借我初与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木心《借我》

(5)、         ——兼谈木心《文学回忆录》

(6)、那些“文字不够图片来凑”的明星出书汹涌澎湃,在这儿咱就不一一点名了,反正比上面列举的数量上多得多。中国的不少,国外的也大有人在……

(7)、*做一个很酷的人,汽水只喝一半,走了绝不回头,闹钟一响就起,连告别都是两手插兜,从来不会难过,流眼泪无所谓,前路怎样只是洒脱行走。

(8)、有人说:其他的我全懂,就只不懂幽默。我安慰道:不要紧,其他的全不懂也不要紧。

(9)、诗,终究是木心毕生牵挂的一桩大事。陈丹青记录了木心弥留之际的呓语:“……想象那些诗的价值,心里开心……”木心临终,不仅惦记“纲领性问题”,还不忘唠叨“诗的价值”。他清楚他那些诗的价值。诗当然是有价值的,比如,它如空气一般的无用之用,难道不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价值?世人对于诗,没有意识到它的无用是。这时代太讲究可用,须知中国“无用”的智慧,有两千五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

(10)、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

(11)、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循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童年。

(12)、木心有本小册子,叫《即兴判断》,里边都是些隽永、深刻,甚至带些狡黠的句子。很多话,其实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多一个字都是多。因此,我也即兴判断一番,判断我人生中的现象。可惜我始终是个啰嗦的人,因此叫做《段落判断》吧。

(13)、23)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木心

(14)、时间会慢慢沉淀的。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15)、(戴潍娜):周作人形容自己身上有两个鬼,一个是“绅士鬼”,一个是“流氓鬼”,刚才片子里陈英德先生也说木心身上有个“音乐鬼”。这三个“鬼”在他身上也都是存在的。

(16)、诗三节,仅十二行。诗行不长,诗与思的味道却长。与其他木心诗略略不同的是,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木心一向紧缩的诗句此时相当从容。第二行还出现了木心的词汇表里绝无仅有的一个俗词——“学习”。这是时代的特定语汇,用乌镇方言转换出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大家熟知的“汰脑筋”——大凡坐过特别年代学习班的人,对此都不陌生,甚至会毛骨悚然。通过一个俗语,见证一段当代史,这是进入此诗的关键。读者可以从这条隙开的通道方便地进入短诗的阅读。

(17)、(主持人刘道一):这是木心专家一直在研究的状态,但是他提到了翻译,我们来翻译一下,是不是就好看一点了?“大杜沉郁,统体皆然,偶撷翠枝,亦苍劲异趣”,这个时候撷翠枝,大家就能够知道一些方向,因为前面已经给出了,如果大家读得更细致的话,我们应该知道木心对海涅比较有好感,对于《浮士德》、歌德没那么喜欢,而且这段明显是对海涅有利的,很可能木心读了海涅的文字之后重新重构了那样一篇,这一段所谓“怀古其二韵尤美,慨而步之”的意思就是,以这个方向向前推进,这确实是在纽约写的,我们后面会收录他不同的时期,更早的时期来写的。我们就感受到这个词章的力量,所谓“漂泊春秋不自悲,山川造化非吾师”。当然下面这一句,“月落蚕房作史时”,我们可以向下落实一下。

(18)、“周氏二傑同始而歧終豫才啟明初程各領風騷中道分駛志節判然昔啟明作雨書之際嘗自訴裴回於尼采托爾斯泰之間觀其後隳何足以攀躋前賢而作姿態浩浩陰陽本紀瀕末山高水落月小石出大哉豫才五四一人口劍腹蜜如火如荼雖然懷疑與信仰豈兩全要之終不免婦人之仁啟明垂暮有長壽多辱之歎蓋文心猶存觀照未息偶憶知堂五十自壽打油剝韻匡義亦成一律年來思家已无家半袭红恤做袈裟仁智異見鬼見鬼長短相吃蛇吃蛇逃禪反從蟬逃出修心便知心如麻多謝陳郎起清談又來蕭齋索苦茶陳郎者佛耳君也北美邂逅所共历历患難征逐間輒以痛挃聞道大笑者為樂事為養生之道紅恤者我朱孔陽T恤也”

(19)、你听说江河湖海更大更好,但你没有跳出去,后来的后来,喜庆话听厌了,蛤蟆不再有趣了,小鲫鱼也不再是女神了,一切熟悉又麻木。你跳出去了,后来的后来,记忆里的喜庆话更喜庆了,蛤蟆更有趣了,小鲫鱼永远都是女神了。——网络(出处不明,望指出)

(20)、我们又回到《文学回忆录》第二十一讲,他讲到李白,“神秘在安禄山乱时,浪漫主义全盛期过去了,完成了,李白可以退休了。”其实感觉他对李白没有那么认同。“杜甫的天性本是沉郁的,悲剧性的,正适合写忧伤离乱。如果杜甫一生富贵、繁华安乐,他的诗才发挥不到这样高”,感觉这也是一个自夸。尤其他讲“他的诗,一部分我作为艺术看,一部分作为史料看”,“月落蚕房作史时”而不是做“诗时”。

(1)、陈丹青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学者、研究者、读者成为木心活动的主力军。在互动环节,许多观众也印证了他的希望。我们似乎看到陈丹青的设想正在成为的现实。也许就在明年,我们将看到完全不同的木心文学周,邂逅不一样的木心和陈丹青。

(2)、木心二十三岁读完福楼拜,服膺福楼拜“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这一劝诫。强调美学大于政治学的诗人木心并非生活在象牙塔里,一个沸腾的时代照样也会来到他的诗歌文本。“避秦重振笔/抖擞三百篇”(《如偈》)。三百篇的《诗经演》就是这么来的。《西班牙三棵树》第三辑,附有十九则无标点的繁体短文,俨然是一则则精美的当代诗话。其中的内文,不少篇什直刺荒谬的十年“文革”。细心的读者当能揣摩到木心先生的苦心。至于他的四言体十四行诗,本来就是一种沉郁的入诗方式。此处,我愿意引木心的一段原话——由他自己来谈一谈他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3)、9)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便撑伞,无伞的照常地走,没见过耸缩脖子的狼狈相。在西方,道途两车相撞,双方出车,看清情况,打电话,警察来公断处理(从出事起到警察到达之前,双方不说一句话)。仅此两则,立地可做的事,在中国,一百年后也未必做得到。--木心《素履之往》

(4)、更值得对比的一点是,两人身上都有一种“误读”。

(5)、他的代表作是:《地狱一季》、《醉舟》、《元音》、《彩画集》等等诗歌和散文。

(6)、诗集《伪所罗门书》所呈现的内容,相当丰富而有趣。如果允许诗集有一个副题,我想木心不会反对用“世界”这两个字。可以说,七十九首诗,就是这个世界角角落落里的七十九个地名,以及这具体的一个个地名展开的具体的一个个街角。它们都有名有姓,像煞有介事。也因此,它们显得特别的真实。但,谁知道呢?木心的狡黠也就在这里。你要是说每一次写作都是他的真实体验,他会暗笑。他其实一开始就跟读者讲明白了的:“以所罗门的名义,而留传的箴言和诗篇,想来都是假借。”“想来”一词,那是他客气的说法。但由此就断定这些诗完全就是假托,窃以为也不完全对。因为,一个诗人,当他在他的诗句上罗列出一大堆名词的时候,他其实是在狠狠地专注地表白自己的爱意。木心不光罗列名词,他更进一步,他罗列细节。这一刻那一刻,他目光如炬,放眼他的阅读,罗列出好玩而有意义的细节。而他自己,则抽身而出,以制造一种不在场的假象。这也是别有意味的一种木心方式。这些极具耐心的细节,我毫不怀疑,倾注了诗人的头脑、才能和心肠。木心作为一名语言的魔术师,这会儿他的分身或化身,终于显现于这各色各样各个语种各个民族的细节里了。只是在《伪所罗门书》这样的一部诗集里,正如布罗茨基所说“诗人不再是他自己,而只是风景画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是汗斯酒店前骑马奔驰的“我”,也可以是荷兰画派接受一名寡妇订货的画家;可以是世操古老职业的一名刽子手,也可以是一名围观火刑的邻家女孩,甚至可以是一个“满以为自己往家里走,匆匆地,结果闯进了前妻的花园”的那个家伙……满满一部诗集,如一场化装舞会,人影幢幢,仿佛听到屏风后木心的一脸坏笑——他还要跟你悄悄地说:“我习惯于幸灾乐祸地看自己。”(木心句)然而,当戏子上场大戏开演直至高潮的时刻,我们却看不见导演了这一出好戏的魔术师——木心本人。他退隐了自我。他躲在一个僻静的地方,专注于舞台中央,正掐着表呢。

(7)、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

(8)、哲学很容易战胜过去和未来的恶,但现在的恶却很容易战胜哲学。

(9)、思想不必被**拖住。让思想归思想,**归**,这样生命才富丽。

(10)、7)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木心《少年朝食》

(11)、“我觉得他们俩都建立在对另一种文明的误读。他们读的都是译本,一定有误解,但他们会因为误解而成为他们自身文化的一个异数。”陈丹青说,“木心像他(米修)那样向往西方文化,在大量的诗里,将自己写成没有国籍的人,周游列国,对西方熟悉得一塌糊涂,一会儿丹麦,一会儿西班牙,一会儿俄罗斯,一会儿伦敦,在这个过程中,木心写出了中国,不是民族意义上中国,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12)、或许还应该提及一下《伪所罗门书》中形象的虚构问题。木心对于诗中人物命运的虚构,是分身到德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希腊人、黎巴嫩人、匈牙利人、埃及人、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雅典人、马来亚人、中国人、泰米尔人、孟加拉人、日本人、英国人、吉普赛人、犹太人、波兰人、立陶宛人、瑞士人、西班牙人、罗马人、意大利都灵人……几乎整个世界广阔的人种身上去的。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虚构。与此相连,这部诗集,延伸着一个广阔的地图世界。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伪所罗门书》通过分身的创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地名,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占有了空间。

(13)、《伪所罗门书》的眼光是世界性的,也因此,木心殚精竭虑,在全世界范围内搜索可以入诗的细节。早在身居小镇的少年时期,木心的阅读已经放眼世界,去国之后,他对于世界广阔性的认识,除了用眼的阅读,还有实实在在地用脚的丈量。这一切,都综合在这部诗集中了。

(14)、1)冰是睡熟了的水--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5)、夜晚的时候突然发现找不到一个人说晚安,我的床边少了一个人关于你的照片我存了又删,删了又存;关于你的回忆我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我想,记性太好的人,也许都不怎么快乐。我会假装忘了你,也会假装忘了我们的过去。

(16)、当思念太过积聚,深沉的有如负赘,会使一些遥远记忆中的说话浮到嘴边,让人忍不住想再听一遍。因为没人堪寄,所以只能借一双耳朵说给自己听。

(17)、17)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木心《即兴判断》

(18)、就诗歌这个文体,木心的忆旧之作不算少,《少年朝食》《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修船的声音》《河边楼》《春舲》《号声》《蚕歌》《晚声》《中国的床帐Ⅰ》《中国的床帐Ⅱ》《春雷》……大抵可以提供给读者关于少年、青年木心的生活点滴(这还不包括他的那些旧情之作,稍后谈)。《修船的声音》一诗,描述抗战结束前夕、江南小镇常有的小景:大晴天,一群裸背的成年男子,在运河对岸“又铲又打”,中空的木船起了共鸣。而木心笔下那“船底朝天,很开心的样子”的木船,一看就是一个难忘的意象。也正是这么一条正在修补的空船,“口诵着《公羊传》《战国策》”的诗人,受着修船的敲打声的蛊惑,已经有了航向远方的向往——“我自己硬想,人要走就走得远”。木心的这个远方,连接着爱琴海和地中海。此刻,它们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远方,探究后来成就木心辽阔的知识谱系,无疑地,它们更是木心精神意义上的远方。《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一诗,也是相当纪实的一首诗作。此诗所记,已不是前一首诗的小镇生活,诗的背景是二战结束后的上海——木心很熟悉的一个城市。正是这个西化的大都会,在物质和精神上,木心开始了一个大量物质进补的时期——“高帮结带的皮靴/是我一时之爱”,这是穿戴方面的西化;食品呢,是小罐的什锦起司、巧克力。当然,还有“俄罗斯悲天悯人的长篇小说”,精神的进补。木心曾回忆,二十世纪初的江南小镇就已经相当富有和西化,不用说他身在此刻的魔都上海了。这是木心短暂的“青春”时期。诗歌提供给后世的,是这样一个即将献身艺术的形象:“八年离乱熬过去了/人躺着,两脚高搁床档上/满脑子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印象派。”这是木心这一辈的青春记忆,才情,得意,也极见他们的艺术志向。在这些纪实性的忆旧之作里,木心写下了他那个时代的意象,那么一种氛围,也顺带着换来了一个自己的青春形象——只是纪实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可信。只不过,他不像其他抒情诗人,过分地专注于自己的形象。在我看来,木心这些忆旧之作的背景,其明亮与耀眼,甚于背景前他自己的形象。套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在高的意义上,木心还是一名现实主义诗人呢。需要指出的是,此时身处现代大都市上海的木心,不提小镇时期口诵的《公羊传》和《战国策》了。他那时满脑子是俄罗斯小说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印象派。显然,木心的艺术以及阅读,是合着时代的脚步的——他有过一个他自己的“先锋”时期,就像任何一名身处叛逆期的青年诗人和艺术家一样。

(19)、我的一位朋友,家在小城,男朋友在小城读书,她在距离小城十公里的市区上学。

(20)、另一方面,我发现也有一个问题,他们有些人也会有意无意地学木心的风格,但是学的恰恰都是那些在我看来有一些肤表的东西:很精致,或者有一点唯美,或者是有一点刻意跟别人不同的感觉,只热衷于在一个很狭小的尺度里面把这个修辞弄得的讲究。这个我觉得是新文学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传统的词章之美大范围地失落了。过去我们看鲁迅的文章、周作人的文章,他们都是懂得文章学的。木心和陈丹青讲起鲁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就像这样(十指交叉握住,左右扭动)他说鲁迅会“白相句子”,就是说懂得游戏这个句子的结构。后来我们在当代作家里面很少看到这种对文章学、修辞学有这么深感悟和追求的人,很多小说你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好,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想重读的欲望。有时候词章本身也是一种美(但是现在很少能见到这种美了)。

(1)、我对木心的阅读早是从《文学回忆录》开始,到现在没读完,读木心跟读别的作家不太一样,有些好作家让你忍不住狼吞虎咽不睡觉也要读到后一页。但木心让人真舍不得,读上几页就舍不得多往下翻,这么好的东西得留着一点儿一点儿品。

(2)、这两张画,右边是老木心,左边就是这个家伙的,现在还有机会拍卖到米修的画,还在市面上,不很贵,我们馆里决定收藏一件。米修这幅画是铅笔躺下来在上面划。希望台下不会画画的人说:啊,我也能画出来,谁要是这样想,今晚回去不妨试试看。

(3)、木心用莎士比亚打动青年,那青年点点头,并小声说道:我要对她说的。木心用诗意对青年说着爱的要义,青年和木心的互动是从念诗到赞赏后又到青年的会心会意,又到青年的爱人,回到标题《火车中的情诗》,想到“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木心和青年何尝不是如此呢!诗的意境就是木心的梦境,他虚拟了现代罗马爱情故事来抒写他的愿梦,他想要用“然后生命才是爱”的寓意告诉罗密欧与朱丽叶,他想罗密欧懂了,罗密欧会去对朱丽叶说。

(4)、*不管你在深夜有多么抑郁,有多少负能量,早晨醒来生活还要继续,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然后独当一面。

(5)、Privatecollection,France

(6)、1946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7)、而木心的另一个身份散文家,在台湾文坛,很早就有共识。《温故: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刊出了一篇刘道一采访《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曾与木心有交往的杨泽的长文,诗人杨泽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木心在文学上面的贡献,当然主要是在散文,在台湾的文坛,我们看他都已经三十多年,这个方面是已经有了定论。”杨泽的“定论”,也是两岸目前对于木心文学身份的一个基本认定。

(8)、(提问2):在阅读木心的过程中,我发现和当代很多中国作家的区别就是他是世界性的写作,想问戴老师,世界性的写作是不是对我们中国当下的写作来说是一种启示?

(9)、他的形象对我来讲,就像麦克白斯或哈姆雷特一样生动。

(10)、(童凯思):刚才有读者提到残雪,残雪的小说早期我读过一些,后期的没有读过了。她的书挺难读的,因为用的意象很晦涩,但是我看了她的一些访谈,她的访谈有价值的。访谈有价值的地方恰恰是她坚守了个人主义的立场,她反感中国文学坛上互相抱团,你吹捧我一下,我再写一篇文章再把你抬举一下,这样大家互相都知名了,(但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11)、(童凯思):先不说断句的问题,因为他刚才那首诗等于说是借用了杜甫诗的韵律,做出了自己的重构,这个又对《古诗十九首》提出这样的理解,其实还是木心的理念,他要活在不同的人身上,那些他所亲近的那些古人,但他又在想象如果古人面临今天这个时代,他会有什么新的说法,他替那个古人说了出来,像一种致敬。因为我们看古诗只看到它当时的面貌,怎么把它延续下来,其实他是用这种方式做了精神上的延续。

(12)、感慨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心情说说(篇二)

(13)、我如何对我的日子说:我住在你那里,却未曾抚摸你,我周游了你的疆域,却未曾见过你。——博尔赫斯

(14)、流逝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可已逝的记忆却会因你而复现,却因为你而变得清澈透明,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魔力。

(15)、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木心生于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四日。曾为《诗经演》作注的木心晚年友人李春阳在《注后记》中说:“……《伪所罗门书》,每首二十七行,对应《诗经演》十四行,两相并置,正与诗人的生年和生日暗合。”此说,姑妄言之。其实,但凡稍具新诗创作经验的诗人都明白,一首诗,写到三十行,几乎就是一个小小的极限了。《伪所罗门书》一集,其诗大抵近三十行,超三十行七首,其中后一首《山茱萸农场》,长度猛增至六十三行。诗,当然不是统计学。但,透过这些数目字,木心很明显是在为自己的诗歌创作设定一个难度。

(16)、诗的后一句“他点点头,小声道:我要对她说的。“纵揽全诗不过是十一行,叙述了一个动人的罗马爱情故事,想象空间无限,从佩鲁迦,西西里,巴勒莫到罗马,恋人间美丽恋情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爱的意义是久远的莎士比亚原意,那就是”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17)、童导谈到“贵族化”的问题,我们现在不可能再“生”出来了贵族、要“养”出贵族也难,周作人给出过一个方案——贫民的“贵族化”。木心文字里的贵族气,今天可以渗透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当中,其实也是在培养贫民的“贵族化”。

(18)、更难的是第四段的开头。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诗?一首很长的诗被翻译成了散文,被赋予说它是一个故事,但是结果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一八三二年冬末,春寒阵阵,三月十五日歌德出了一次门后感冒了。从不管是整个节奏,断句的方式,叙事的语气,都跟前三个段是不同的。

(19)、而这一类别的新诗创作,在木心,并非一个孤立的个案,在他已出版的诗集中,已经是一种大规模的文本存在。木心的很多诗,完全借来了一只别人的酒瓶,装自己的块垒。如此方式,用木心自己的话,是“用假口袋,装真东西”。此种木心方式,突出的运用,无过于诗集《巴珑》中的长制《洛阳伽蓝赋》(副题“撰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文与史并杂,世之名篇。木心敏锐地意识到,杨氏实有鉴于东都洛阳的被毁,心存黍离之悲,其书乃是为“他(杨衒之)所处的前后代作见证”。中国文明史上的这一段废墟,令木心惊心,以至动心。际此写作的一九九一年,木心已定居纽约。隔着苍茫辽阔的太平洋,诗人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中原大地那一片远古的荒凉之地。作为汉语的绝顶高手,木心无法忘却杨衒之的那一大段绝妙好辞,于是,索性以洛阳伽蓝中的永宁寺、瑶光寺、景明寺、高阳王寺、法云寺……为顺序,一一铺叙成诗,诗人“节删之”,“诗淬之”,“润色而强化之”,以独特的方式分行入诗,以寄托他的文化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木心隔岸观望中的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乡愁。

(20)、Untitled(Michaux’shand) 

(1)、在某种意义上,《伪所罗门书》是永无尽头的一个整体,换言之,它可以无边无际地写下去,只要木心愿意。在的意义上,它没有也不可能写讫。但是,它已足够地完整。它是一次有相当难度的诗集写作。在这部诗集面前,我们何不把它当做地图世界的一首长诗来读呢?为什么不!这样一首“长诗”呈现出来的所有可以触摸的分身形象——尽管它们都是虚构的——总有一天,也终究将汇聚到木心自己的形象上来。

(2)、《谑庵片简》一诗所有的文字,都非木心原创,而是王季重的小品文里头拣选出来的。换句话说,木心只是以分行的方式排列了王季重《上黄蔡阳老师》一文的部分文句(详见《谑庵文饭小品》)。但很奇怪,经木心审慎地采摘,剪去明季小品文固有的枝蔓、融入木心内敛的情感、糅合成诗之后,诗的聚焦更加集中、典雅。至此,这一段分行的文字,我以为不全是王季重的。至少,一半王季重,一半木心。当木心铺排这首诗的时候,他自己的情感与明季王谑庵的情感忽然合榫了。这大概就是文学创作中的移情,或者干脆说,是当代邂逅古代的一次灵魂附体。这样一种作者自由进出古代诗文的入诗方式,当代不多见。套用一个后现代的托辞,木心倒真有那么一点儿后现代的作诗方式。

(3)、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4)、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5)、每当我厌烦你的臭脾气和你拉开距离一段时间,却又因为你一句讨好的话又和你厮混在一起时,我真觉得有病的那个是我。

(6)、回忆是件很累的事情,就像失眠时怎么躺都不对的样子。

(7)、如果大家想读下去的话就会发现有玄机,“八年前,春天将来未来之时,歌德以素有的优雅风度接见海涅,谈了每个季节之初的神圣气象,谈了神祗们亢奋的竞技,谈了洞庭湖南边的一棵树”。所以到这里的时候,细心的读者才会发现,他在用整首诗模拟这次会面,他第一段讲的是两个人,一开始说天气怎么样,整个状况是什么,为什么会谈到那么细致的关于花的命名,里面充满了拉丁文,一下子又回转到一棵树,我们知道木心对树的理解是特别的,尤其对歌德和树的关系有一种比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提供的一种感受。

(8)、陈丹青答:“第我想梦见他,九年过去了,我只梦见他两次。第是时候了,我应该在所有木心活动中退开,离他远一点,回到我跟他老哥们儿那样的状态,也就是说,全世界不知道木心,只有一小撮人听过他的课,其中我和他特别熟,明白吗,我想回到那种关系。其实回不去的,我知道,但我不想进入目前这样的状态:我坐在这儿夸夸其谈,老是木心、木心、木心——我不喜欢这样。刚开始站台,不得已,我得出来说他,找到多一点读者,因为他渴望读者。但这几年我早就在想:不行,我得走开。我并不享受这种场合,有时候会很感动,但并不享受。木心是另一个人。我熟悉的木心只有我知道,我无法形容给你听,就是这样。”

(9)、2015年,木心美术馆建馆以后,档案上了网,从此世界知道有一个木心美术馆,有一个人叫木心,又画画又写作。这时候法国市立现代美术馆有一个策展人叫米修(与亨利·米修同姓),大概40多岁的样子,他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你们那儿有一个人叫木心,又画画又写诗,我们这儿有一个米修,我觉得他们俩应该在一起办个展览。”

(10)、Collection:ArchivesMichaux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木心先生一生结过婚吗?精辟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