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阅读【小学语文阅读】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2、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3、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4、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5、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6、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7、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8、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9、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10、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11、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12、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13、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14、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15、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16、有的词语稍作比较。

17、学生就理解了。

18、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19、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20、”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

21、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22、”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23、”……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24、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25、如《精彩的马戏》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

26、”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27、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28、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

29、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

30、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

31、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32、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33、”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

34、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35、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36、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7、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

38、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

39、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

40、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进行教学。

41、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

42、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

43、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

44、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45、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46、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

47、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48、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9、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50、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51、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2、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53、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

54、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55、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

56、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

57、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

58、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

59、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60、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61、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62、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63、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64、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65、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66、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67、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

68、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

69、”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

70、”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

71、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72、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73、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

74、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75、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76、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77、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1、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四、怎样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1、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五、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老师示范阅读,然后,学生跟读,学生再独立阅读。

2、然后,老师讲解文章的中迅首心思想枣手,写作技巧等凳昌嫌再让学生谈感想,写出读后感。

六、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如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

2、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3、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对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5、加强阅读指导学生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学生就会筛选出书本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在练习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八、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九、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五大实用技巧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

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的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 。

4、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我们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无误。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现举4例:  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

5、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

6、 。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小学语文如何阅读【小学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