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有哪些呢精辟142条

孔子的语录有哪些

1、孔子语录经典语录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鲁哀公二年(公元前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5)、(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6)、·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下等的人。)

(10)、(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14)、(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5)、·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1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17)、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18)、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2、孔子的语录有哪些呢

(1)、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2)、(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3)、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6)、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7)、·君子周急不济富。(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8)、(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0)、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8)、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3、孔子语录10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3)、(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年月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10)、·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1)、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12)、(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4)、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6)、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

4、孔子的经典语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2)、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使文脉延续,不绝若缕。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4)、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5)、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6)、鲁哀公五年(公元前年),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国。叶国君主叶公向孔子问政,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离开叶国返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隐者。

(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8)、·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9)、(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1)、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6)、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年),孔子已经岁了,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20)、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5、孔子语录名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4)、(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孔子先生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先生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先生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先生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先生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先生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先生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8)、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9)、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3)、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这一年,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15)、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6)、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垮了。

(4)、(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5)、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爱的弟子。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8)、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10)、(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6)、·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一孔子《论语》。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9)、(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2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 www.lzcn)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

(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2)、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13)、·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8)、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的语录有哪些呢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