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句赏析
1、道德经名句解读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3)、我们走着走着走到侧面的太岁殿,那里供奉着所有的太岁将军。
(4)、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5)、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6)、后人总误会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
(7)、(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8)、(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9)、(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11)、(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1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3)、(名句赏析):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4)、(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5)、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16)、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17)、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18)、(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9)、我这一辈子就只看这一本书。年轻的时候看了一些道书但都放下了,自从拿起了《道德经》之后,我就再也放不下了。
(20)、朋友说,这道观至少都有1000年了。现在基本上没什么特别的香火,都是本地人,初一过去上上香,平时没事过去抽个签拜个太岁。里面也就三四个道士。
2、道德经著名句子
(1)、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4)、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5)、(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后,谁笑得好。
(6)、所以一个国家厉害的国防不是到处去打人家,而是把自己都守好,守的牢固,固若金汤。因为你按兵不动,你一动人家不知道你要怎么动。根本搞不清你的威力到哪一地步。
(7)、(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8)、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9)、(名句赏析)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0)、(名句赏析)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能像开始时那样认真,那么,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1)、第2个原因是你所说的修身治国,用兵,养生。其实就都属于老子说的众妙。这些都是万物之妙。即使修道说道,也不可丢弃。因为都是通达的,把道理搞清楚了,用在很多地方都能够通达。
(12)、人的欲望和野心永远也难以满足,所以才会有“欲壑.难填”、“得寸进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现象。而当人心不足时,富有也就没有了限度,很多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子总结人生的这些经验教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并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知足者富”,认为人如果能够“知足”,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和应该有的,就会感到富有了。既然富有了,贪欲和野心得到收敛,便远离了灾难和祸患。
(13)、(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4)、另外,老子很慷慨,把修行的方法,全部明明白白写出来。你看: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段话就是道德经中写的明白的修行方法。致虚极,守静笃。这6个字搞清楚了,一辈子得道有余。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6)、(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8)、(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19)、(名句赏析):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20)、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3、道德经名句解析
(1)、(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名句赏析):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4)、(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6)、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7)、(翻译讲解):天下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坚硬的东西之中。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9)、解释;知道什么是雄壮,要能够安心于雌柔的状态,甘心处于小溪流水那样的地位。甘守溪谷,人就不会背离道德,从而回归到赤子一样的天真无邪。
(10)、(名句赏析)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1)、(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2)、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拥戴和支持。
(13)、(名句赏析):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7)、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18)、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19)、(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0)、点评:天道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时间跨度很长、空间跨度很广,但从来不会漏掉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坏人。
4、道德经名句解释及感悟
(1)、为什么呢?因为无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才是万物之母。从无到有是世界万物发生演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切的万物变化产生。都来自于那个天地之始的无名。
(2)、有为者对内当明察秋毫,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5)、(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6)、“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7)、(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8)、(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9)、(名句赏析):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10)、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高评价。
(11)、用我们中国话讲就是圣人了。圣人和贤人还不同,圣人是已经悟道得道的人。所以圣人说的话,就是道语,就是大道的流露。
(12)、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3)、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气势磅礴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14)、(感悟)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6)、(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7)、(名句赏析)堵塞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8)、(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9)、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20)、(名句赏析):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5、《道德经》的名句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3)、我倾向于这样的解读;传说,老子骑着青牛要过函谷关,函谷关管事的不让过说,你必须在这儿,给我著一书才让你过去,老子于是手书五千言,也就是后来的《道德经》,然后骑着青牛走了。后来《道德经》发展成了中国道家的经典著作。“知荣守辱,为天下谷”这段话,就是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老子《道德经》
(5)、(名句赏析):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应及早动手解决。
(8)、比如,我们在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跟人家辩解,要平静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到事情平静下来,再论是非。
(9)、(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名句赏析)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1)、(名句赏析)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感悟)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5)、(名句赏析)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6)、旁边的楹联依稀可见,写的是: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1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18)、(名句赏析):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19)、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它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爱它,也不恨它,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20)、(名句赏析):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夫物芸芸就是万事万物都在轮回生灭当中不停的轮转。
(2)、(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大丈夫应当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5)、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6)、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
(7)、“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8)、比如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这也是说的修道方法。用佛家的话讲就是不执著于眼根和耳根,或者说六根清净。怎么清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却不执着于物相、听见却不执着于声音。
(9)、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0)、当一个部队按兵不动的时候,是有无限可能的。这种按兵不动的部队是让人害怕的部队。
(11)、(名句赏析):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2)、(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3)、香火虽然不是很旺,但也不影响这个道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5)、(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6)、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们不研究,按照老子的文句看,应该是指道的境界,是那一种似有似无,似是而非,捉摸不定、确定不了、无法定义、不可思议的境界,恍惚,其实就是不可思议不可定义。
(17)、(名句赏析):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9)、(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0)、(名句赏析)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2)、(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3)、所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个空色都是同一个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是众妙之门。
(4)、(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七十三章》
(6)、(名句赏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7)、(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8)、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0)、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11)、二生三阴阳开天辟地,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沉为地,而人居天地之间,连接天地,承接阴阳。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八十一章》
(13)、《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15)、这本书的开篇很重要:道可道、道;名可名、名。首先就用这句话堵住我们的嘴了,你不要妄图用一句什么话来定义我所说的道。
(16)、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7)、(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18)、(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19)、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20)、(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2)、(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著名句子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