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分析
1、关于物候的农谚大全
(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2)、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4)、针对目标3:品读课文,找出体现本文说明语言特点的语段加以赏析,体会严谨的科学精神。
(5)、由于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当时的农民只能借助于这些大自然的语言来安排农事,古代农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为什么呢?——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6)、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7)、师:从作者生动的描绘中,我们知道无论是春日的桃红柳绿还是冬夜的冰天封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些奇妙的语言吧。
(8)、因为一般人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都比内陆暖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此时举一个例子,存在偶然性,说服力不强,举两个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9)、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10)、 (出示图片)(新吐绿芽的柳枝、亭亭玉立的荷花、翻飞如火的枫叶、傲雪独开的梅花)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特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子燕翩舞、落叶翻飞,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1)、 第五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12)、精读一节 品一品 (生动语言)
(13)、(1)小学阶段,教师已经讲了各种说明方法;
(14)、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15)、古代五天一候,全年七十二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
(16)、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晴空里,天空的艳阳高照,告知了天气的语言。银色的大地,凋零的枯树,告知了季节的语言。蝴蝶的展翅飞舞,黃莺的出谷清唱,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17)、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层次清晰的说明思路?
(18)、“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表现,即一些“症候”,所以,“物候”中的“候”应该是“事物变化”的义项。
(19)、默读课文,请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课文中与物候相关的信息:
(20)、通过再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关于物候的农俗谚语
(1)、作文|作文押题:“我不相信眼泪”(范文6篇,可打印)
(2)、以“摘录卡”的形式摘录本文的有关内容,如说明方法、农谚、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等。
(3)、导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图文解读
(4)、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5)、过渡:明确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聚焦题目。
(6)、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7)、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8)、“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9)、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
(10)、 提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哪个因素?能说明这种影响的是哪句话?(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包含着物候知识?你搜集的农谚有哪些?
(11)、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秋天的落叶片片,春天的百花盛开,告知了天气的语言。炎热的太阳,闪亮的星星,诉说着时间的流失。蜜蜂的轻点水面,小鸟的高声歌唱,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12)、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13)、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的作用还有:增强了趣味性和性;如果 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14)、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15)、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16)、 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17)、(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
(18)、本单元的写作专题就是“说明顺序”,因此,各篇课文的教学要突出“说明顺序”的梳理。四篇课文的说明顺序,简单说,依次为逻辑的、逻辑的、时间的、逻辑的。其实,事理说明文,基本上都要采用逻辑顺序。本单元的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哪种顺序,而是要深入探究“具体是哪种逻辑顺序、为什么是这种顺序”。
(19)、课件展示:1.不能,“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0)、从结果到原因 从次要到主要 从部分到整体
3、有关物候的农谚及其包含的物候知识
(1)、以春夏秋冬优美的画面导入本课。自古以来,是谁告诉人们这就是春夏秋冬呢?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2)、“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4)、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5)、积累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出示:
(6)、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性、科学性。
(7)、那么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之间能不能调换位置?
(8)、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训练“提取与整合信息”的技能。(为了读懂课文,必须进行“提取整合信息”)
(9)、师过渡:由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的结构如下,那这些内容能调换说明顺序吗?
(10)、学生找出中国地图,或者自己勾勒一幅简图,把课文中提到的地名标划出来。根据地图显示的纬度、经度位置,解说课文中的例子。
(11)、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这些自然现象”看似直接指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其实不然,综合看第二自然段,应该指那些同气候有密切关系,可以预报农时的自然现象。)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农谚和物候关系密切,“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很多与物候规律有关,但不是所有都包含物候知识,“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介绍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介绍物候学的研究内容:记录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2)、(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3)、(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14)、好处: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5)、物候学研究的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6)、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总结全文,点题并照应开头,进一步说明物候学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7)、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晚上的风冷呼呼,天空的云黑漆漆,诉说着天气的语言。蓝色的天空,变红的小花,诉说着季节的语言。蝉的音乐变好听,蝴蝶的翅膀变颜色,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18)、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19)、其他各条,有的是短期的天气变化(如下雨),不是气候变化;有的仅仅点出节气的名字(如“谷雨”),没有显示气象特点;有的没有“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仅仅是气象本身的前后征兆,或者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有的和农业生产无关。
(20)、综合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
4、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分析作文
(1)、出现这种云,表明该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转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2)、生活在水里的鱼同样是需要呼吸的,呼吸需要氧气,而要下雨的时候水里面就会形成低气压,氧气就会减少,为了呼吸,水里的鱼当然就要跳出水面呼吸呀。蚂蚁是生活在土里的同样需要呼吸,雨来临前土里的氧气就会减少。蚂蚁为了呼吸只能破土而出。
(3)、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4)、文章原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教材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改得好不好?学生抓阄分成两派,找到各自的理由(能找几个算几个,看哪一方找得多;注意:理由之间在逻辑上不能重复),展开小型辩论。
(5)、举例子,拟人 列举三个例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6)、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7)、飞,北风呼啸,白草断折的自然现象。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
(8)、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9)、《大自然的语言》全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包括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这篇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结构的梳理。)
(10)、过渡段,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列举描述的物候现象,引起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
(11)、总结全文。既点题又照应开头,进一步说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12)、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13)、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内含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14)、从原因到结果 从主要到次要 从整体到部分
(15)、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16)、 不能。解释(或定性)在哪些方面进行限制(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等)如果删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过渡: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将要完成哪些目标呢?
(18)、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语句,试说明理由。
(19)、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2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0)、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语文辅导》栏目的方向
5、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1)、(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2)、作文|期末作文押题:“____,我的青春旋律”范文3篇
(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4)、物候知识: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5)、下雨前的空气中湿度是比较大的,形成了许多小水滴,一些会飞的昆虫、鸟类的翅膀就被这些小水滴给弄湿了,为了防止雨点、冰雹和雷电伤害到自己,本能地在下雨前降低了飞行高度。
(6)、方法点拨:掌握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规范)
(7)、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8)、作文|期末作文押题:“平凡”话题作文(范文8篇,可打印)
(9)、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10)、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一位老师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首长诗,请大家欣赏。
(12)、(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
(13)、明确: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物候的农俗谚语精辟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