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史精辟80条

徐志摩爱情史

1、徐志摩爱情史思维导图

(1)、可以想见,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并不幸福。徐志摩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维持这桩婚姻,勉为其难地苦熬着。此时他心中想着的还是林徽因。要不然也不会急匆匆去北京见她。

(2)、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顾佣人。

(3)、1931年11月18日飞机事故前夜,徐志摩在与朋友聊天时自嘲“Ialwayswanttofly(我总是要飞的)”“小曼说,我若死了,她做merrywidow(风流寡妇)”,令人唏嘘。

(4)、这时,总会一个娇美玲珑梳着长长小辫的女孩,象一只欢快的小鹿来回的为客人们端送茶点。她春山般的双眉,秋水般的眼睛,幽兰般的静谧,桃花般的梨涡……悄悄地走进了徐志摩心间。

(5)、然而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当代大才子,浪漫的情怀,遇到了诗一样的林徽因,试问有谁不动情??!请不要轻易的去指责谁??

(6)、林徽因许配给的正是恩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7)、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8)、真的吗?如果世间事如此顺理成章,又何来张幼仪的苦痛?

(9)、在嫁入徐家几年之后,张幼仪从仆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地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10)、她只能把志摩的信揣在怀里,用心告诉志摩:不是我没有来,只是我无缘留下。

(11)、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受到家人的反对,周围人的白眼,徐志摩的父亲更是看不惯陆小曼,他说如果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所有开支就会断掉。

(12)、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13)、徐志摩很早就因为包办婚姻结婚了,只不过在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前往美国读书,不久又转往英国伦敦。在徐志摩看来,这场包办婚姻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婚姻义务而已。据说他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一脸嫌弃的表情。即便是在婚后,徐志摩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自己的妻子张幼仪,很多时候对她都是不理不睬。

(14)、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15)、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前来敲门,说是带来徐志摩的口信。黄子美问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给出的离婚理由是:“小脚与西服不搭调。”黄子美离开后,张幼仪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张君劢在回信中劈头第一句却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然后告诉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16)、帮会大佬杜月笙之子亲身参与的海峡两岸秘密往来

(17)、林徽因在矛盾与纠结中给徐志摩留了一封信,提前回国。从信的内容来看,林徽因对徐志摩无疑是爱恋的,但她不愿意伤害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张幼仪,不愿意被当做破坏别人婚姻的女子:“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

(18)、那为什么就不允许徐志摩有那份神情驰往的精神恋爱呢?!你敢说你内心深处没有住着一个他、她吗!我们不去崇拜,但也无须诋毁!更无权指责!

(19)、徐志摩的诗词《再别康桥》著名,特别是其中那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这次分别时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信保存下来了:

2、徐志摩的爱情史

(1)、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

(2)、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她享年89岁。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3)、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的火热。徐志摩对此不满,夫妻经常吵架。

(4)、林徽因和梁思成郊游,徐志摩要陪同,林徽因和梁思成探讨建筑学,徐志摩插话进来,无论林徽因干什么,徐志摩都要凑过来,三个人形成一种特殊的组合。梁思成没有办法,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Loversneedtobestayedalone,翻译成中文就是:恋人需要单独在一起,徐志摩这才识趣的离开。

(5)、刚刚摆脱了政坛困扰林长民,很喜欢和青年人结交,相貌俊朗、风神潇散、才情四溢的徐志摩成了林长民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下午茶的谈论也成了他们大的乐趣。

(6)、 “康桥”和“林徽因”仿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见到美丽的林徽因,他开启了内心深处潜伏的爱的种子;而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回国,只留下徐志摩一个人孤独地徘徊在康桥(张幼仪也去了德国),康桥美丽的风光为他的爱情的忧郁疗伤:“那年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见’了康桥。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7)、音乐才子高晓松曾想拍《林徽因传》,林徽因女儿梁再冰警告说:片中不能出现徐志摩,徐志摩跟我妈没有任何关系。

(8)、徐志摩的诗写得好,这说明他足够感性。事物都有两面性,感性强大,必然会挤占理性的空间。在受到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后,徐志摩就百分百成了浪漫男神。男人要浪漫,当然离不开女人。

(9)、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

(10)、于是,这本书里,就出现了林徽因精神上与徐志摩、金岳霖劈腿的神情节;江湖上从此就出现了林徽因是个喜欢和男人玩暧昧的绿茶婊的传闻。

(11)、1925年3月19日,3岁生日刚过完不到1个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恋而闹得满城皆知,为躲避舆论,奔赴欧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准备到柏林,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抱怨说:“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12)、记载着徐志摩一生情感纠葛的文字,包括他在英国写就的《康桥日志》及向林徽因疯狂求爱的情书、他两次游历欧洲期间写给陆小曼的英文信札、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后都盛装在一只“八宝箱”中,交由凌叔华保管。坠机事件发生后,谁有资格继承这只“八宝箱”,一度引发林徽因、陆小曼、胡适这一干才女、名士的纷争,凌叔华成为众矢之的,承受的谴责中,既指责她私吞徐志摩遗物,亦少不了带着些针对“情敌”的妒意。

(13)、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

(14)、张幼仪再傻,也明白丈夫的意思——他要个性解放,他要寻找真爱,这桩包办婚姻注定要以悲剧收场。

(15)、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到北京出席林徽因的建筑史讲座,乘坐“济南号”飞机济南西南郊遇难。

(16)、对林徽因的爱让他的感情变得忧郁但感受力变得极其敏锐;剑桥充满自然风情的生活,又让他的这种气质得以深化。徐志摩称这段康桥的日子是他的“心灵革命”。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

(17)、1922年,徐志摩和林张幼仪正式离婚。但是离婚后的徐志摩却没能如愿把林徽因娶回家,因为林徽因是个太过聪明的人:他能对张幼仪做出那样的事情,怎能不让林徽因心寒呢?而且,这样一个多情的才子,与其做丈夫,不如做朋友。

(18)、“睁眼”只是一个比喻,《雨后虹》里他使用了另一个比喻,他天生近视,13岁时第一次戴上近视镜,看清了夜空中满天繁星,仿佛睁开了眼。而剑桥生活在心灵上教他睁开了眼、开了窍,“我今天才再能大声叫道,‘好天,今日才知道使用我生命的权利!’”什么是徐志摩的“生命的权利”?那是爱的权利——“‘爱窍’不通⋯⋯哪里能懂生命?”

(19)、她的心被梁思成所感动着,她不能让这个深爱自己的男人失望。

(20)、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

3、徐志摩爱情关系图

(1)、他理性知道自己是爱她的,并能大胆地说出来,但感情上已接受了远离这位灵魂伴侣。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谈到自由与爱情的关系,好像是说他这位表哥似的:“令狐冲当情意紧缠在岳灵珊身上之时,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纱帐外的大路上,他⋯⋯对岳灵珊的痴情终于消失了,他才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2)、可是,这些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有张幼仪的成全,有朱安的隐忍,更有于凤至的大度。

(3)、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

(4)、从民国诗人徐志摩的例子便可以知道,男女之间违犯道德的行为会给人生带来不幸的后果,甚至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5)、记载着徐志摩爱情轨迹的书信和日记,那些甜腻肉麻,几近“话剧腔”和“咆哮体”的表达,搁在上世纪30年代,能直接引起著名的“八宝箱公案”,令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三位“女神”撕到老死不相往来;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引得深受琼瑶阿姨浸染的纯真少女们涕泪连连;若搁在当下,估计难逃被做成表情包的命运。

(6)、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7)、1931年,林徐志摩在去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旅途中,飞机不幸坠毁,徐志摩也未能生还。

(8)、有一次徐志摩回上海看望陆小曼,俩人见面又吵架,没几天他就乘机返京了,飞机在济南上空突遇大雾,撞到山上机毁人亡,尸体烧焦,享年35岁。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没有生活来源,又和翁瑞午鬼混上了抽大烟,不过后来陆小曼痛改前非戒掉了鸦片,跟国画大师学画数载,解放后供职上海画院,是著名的国画家。1965年病逝于上海,享年62岁。生前的愿望是跟徐志摩葬到一块,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不同意,直到今天两个多情的灵魂天各一方。

(9)、          陆小曼那年29岁,心内也是痛的。从此,她变了一个人。

(10)、徐志摩去世后,成为银行家的前妻张幼仪开始编选《徐志摩文集》,每月放300元到陆小曼户头作为赡养费;成为建筑家的前女友林徽因将一片飞机残骸挂于房间,作为一生的怀念;而以艳丽、奢华著称的遗孀陆小曼,逐渐淡出社交圈,通过写文章、作画、整理诗稿来回忆亡夫。

(11)、卞之琳在《徐志摩诗歌重读志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这在徐志摩这一路诗人,一个景仰早夭的拜伦、雪莱、济慈的诗人,写诗的起步应说是晚了,想起来不由人感到意外。”徐志摩属于“热情洋溢”的诗人,这路的诗人通常在十几岁情感变得敏锐时就会写诗,而现在能够发现的徐志摩早的诗作写于1921年,那时徐已经24岁,难怪卞之琳认为他“起步晚”。

(12)、不要忘记,她和程应铨离婚是在1957年。1955年,她的身份还是程太太,而且,她和程应铨的第二个孩子也是这年才出生。

(13)、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14)、1920年徐志摩转转到了英国,结识了林徽因。为了给林纯正的感情,徐志摩不顾妻子怀胎两月坚持要离婚,后张幼仪到德国生子即使徐知道也从未过问,只是为办理离婚手续才去了德国。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

(15)、林徽因之所以跟徐志摩交往,是因为仰慕徐志摩的才华,林徽因之所以没有嫁给徐志摩,是因为徐志摩道德的卑下。

(16)、          这一时,胡适与陆小曼是师生关系,但在徐志摩离去,小陆曼精神空虚,胡适与曹诚英的婚外恋情也暂时划一个句点时,两人在一起,替代着情感上缺失的那一位,不免有点游戏人生的成分。与陆小曼这样一位迷人的女子交往,不动心都难。他们一起去听戏,在楼上软语。

(17)、离婚是不道德的。因为张幼仪和他虽是包办婚姻,受父母之命在一起的,但是两人的夫妻感情尚可,张幼仪也无过错。只为自己的私欲而猝然将妻子弃之道旁,非大男子所为。何况当时张幼仪还怀有身孕。

(18)、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了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于是被迫签字离了婚。

(19)、          “你怎么又发烧了?难道你又不小心感冒了?今天体温多少?我真是焦急,真希望我能这就去看你,真可惜我不可能去看你。我真真很不开心。”

(20)、什么事情让他如此“忧郁”,以至于让他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呢?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林徽因知道这份“忧郁”的来由,也明白忧郁的意义,她在1932年1月1日致胡适的信中写道:“我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为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这件不幸的事是徐志摩在英国时爱上林徽因却没有得到感情回报。林徽因在信中坦陈:“实说,我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

4、徐志摩爱情史简介

(1)、《人间四月天》中的林徽因(周迅饰)与徐志摩(黄磊饰)。

(2)、由于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徐志摩目睹了他们的无耻和暴力,感受到时局的黑暗,就想寻找光明。于是就来到美国学习。在美国待了两年,受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兴趣从政治转向文学,因此又去欧洲找罗素。结果到了欧洲,罗素不在,他经英国作家狄更生的帮助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林长民。

(3)、在张幼仪的记忆里,袁昌英头发剪得短短的,擦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在穿着丝袜的两条腿下,竟是一双穿着绣花鞋的小脚。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后,张幼仪评价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徐志摩身子一转,失态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4)、在1924年4月,泰戈尔到访中国,林徽因与徐志摩全程陪同。林徽因艳如桃花、徐志摩郊寒岛瘦与长裙白面的泰戈尔老人相映生辉,仿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印着这幅三友图的报纸传遍了京城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的美谈。

(5)、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在儿子附近。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6)、就是要挑逗,就是要逆反:《大众电影》封面女星审美史

(7)、徐志摩后来归国,又喜欢上了一个有夫之妇、交际花陆小曼。他父亲坚决不同意,后请胡适当媒人,梁启超当证婚人,这才勉强答应他们俩成婚。结婚当天,本是证婚人的梁启超,对于徐志摩、陆小曼这一对新人没一句祝福的话,反而把徐志摩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俩一个抛弃发妻,一个背弃丈夫,都不是良善之辈,不配得到幸福。此事轰动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由于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不会经营家庭。徐志摩虽然工资很高,也不得不在外省找了一份兼职,来往奔波两地,以补贴家用。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搭乘一辆邮政的飞机前往北平参加林徽因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飞机飞到济南上空,突遇大雾天气,撞上一座山峰,而后坠入山谷。机上一共3人,包括徐志摩和两位机师,全部遇难。

(8)、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但徐志摩依然故我。这事传到了国内,林徽因的几个姑姑听说之后,都给林长民写信,言辞十分激烈,要求林长民看管好自己的女儿。她们决不能容忍自己家族的姑娘嫁给一个有妇之夫,玷辱门庭。

(9)、          陆小曼不是不知道胡适元配太太的厉害,也知道胡适心内有一个曹诚英,却依然给胡适用英文写信。这用英文便是怕胡适的太太看见,连字的写法,陆小曼都心细到写得又粗又大,像个男人。

(10)、          胡适劝陆小曼的信如此写:希望戒除嗜好;远离翁瑞午;速来南京,由胡适安排新的生活。陆小曼一条也没听,继续与翁瑞午过着芙蓉对枕,吸食鸦片的生活。

(11)、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

(12)、一个多月后,他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他要全力去争取自己的爱。只要徽因没有正式走进林家,一切都还有希望。

(13)、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吾侪当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忧悒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矣,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能自拔,呜呼志摩,无可惧耶!无可惧耶!”

(14)、我第一次见到林是在G5精英大学组织的伦敦国际联盟。当时,徐志摩正在剑桥大学学习,剑桥大学也叫剑桥。因此,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实际上是描述他离开剑桥大学时的回忆。

(15)、为了促成王庚和陆小曼离婚,徐志摩央求好友刘海粟帮忙。刘海粟组织了一次近代史上著名的“尴尬的一个饭局”,邀请的是唐瑛、杨杏佛、李祖法与陆小曼、徐志摩、王赓这两对著名的“三角恋”。在此提一句,杨杏佛暗恋唐瑛,但唐瑛与李祖法有婚约。

(16)、王庚性情刚烈,专注于工作和军事,对于情爱之事并不擅长,因而有点不解陆小曼的柔情,加上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调到了哈尔滨,与陆小曼的感情逐渐变淡。

(17)、五年后,徐志摩在回忆那段难忘岁月时,曾如此写道:“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也是我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18)、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

(19)、话说,1957年,程应铨因为提出保护古建筑被定为右派。林洙为了划清界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

(20)、“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徐志摩的爱情史精辟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