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七堇年
1、作家七堇年简介
(1)、原文: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2)、林培源:我硕士阶段研究的是英美文学,硕士论文题目是《苏珊·桑塔格历史元小说叙事研究》,擅长的是文本细读和叙事分析,那时对现当代文学是个门外汉,后来到清华跟着格非老师读博,专业兴趣和研究取向也慢慢转移到了现代文学,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蜕变”的过程,读博的第一和第二年基本上都是在疯狂的“补课”中度过的。其间读一些经典作品和相关的文学史、研究材料,然后动手写论文,这个训练过程回过头看,有价值,一点也不白费。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将现当代的经典摸个透,但喜欢的作家如鲁迅、施蛰存、汪曾祺等,都会潜移默化形成一个谱系和参照坐标。因为学业的关系,我专门去做了施蛰存的小说和文论研究,《黄心大师》写得好,同样是讲故事,但施蛰存那种“知识化”的写法,是和赵树理所代表的民间化、通俗化的“说书”的脉络不一样的,各有千秋,都值得揣摩与深思。
(3)、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要有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4)、谈及书写《晚风枕酒》的初衷,七堇年解释说想探讨一些不那么规则的人生。
(5)、我想,誓言之美,不在于它能对抗世事无常,而在于今生今世,有那么一瞬间,我们曾经愿意相信它能。
(6)、至少有句心声是我真想说的:“针对我们的考试已经够多了,该考试的,是你们。”
(7)、唐 棣 巴比伦斯的巫师与槲楪气味的沙漠
(8)、《晚风枕酒》没有撕心裂肺的呻吟与疼痛,也不作歇斯底里的嘲讽和颠覆。七堇年用自己独特的文笔,爱意中带着悲悯,温情里不乏沧桑,为笔下的每个角色呈现出他们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心理,这是七堇年笔下主人公心灵变迁的见证,同时也影射她自己的成长足迹。三十而立的七堇年又跨越了一级台阶,向着更真实、成熟的写作方向迈进。
(9)、一些事情渐渐变得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的存在过。
(10)、母亲节来临之际,七堇年给母亲写了下面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自己与母亲的纠葛,并希望通过一部作品与自己、与母亲以及与世界达成和解。
(11)、大爱无言,大言稀声。无论什么疼痛,那个你爱的善良的人,一如既往地守在你身边,给你以如此的照顾和关护。在这人情稀薄的世界,此生复有何求。
(12)、浅浅的睡眠,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
(13)、而新书《无梦之境》围绕主人公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了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
(14)、只是,若黄昏至,我可以和你同集;粥温脾胃,我可以叫你一句:粥已温。
(15)、从七堇年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悟。如《大地之灯》中再现小资化的西藏,《澜本嫁衣》中美丽的伊斯坦布尔,《远镇》中展示的美丽新疆等都是个人游历的基础;而在小说《澜本嫁衣》、《平生欢》中除了私人化的记忆也包含了众多80后的青春记忆和普世素材,巧妙地把握了文学与市场的关系。
(16)、不曾拥有某样东西,那所谓的缺失就无从谈起。你太淡了。原谅我,你只是在我的生命里太淡了。
(17)、七堇年:我觉得未来的文学世界,应该是不断消解,个人主义不断强化,小圈子文化越来越盛行的。经典这个东西可能真的很难再度建立,不是因为人们写不好了,或者写得好的人少了,而是因为在“原子社会”的后现代时期,个人主义导致判断标准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模糊,风格、类型也已经被细化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加之参与者(大众)和参与形式越来越多,科幻奇幻推理,等等,再不可能有一本书能创造“洛阳纸贵”这种事。但以上这些趋势,都促成了文学的隐性繁荣。
(18)、原来有些事真的是不经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象的命中注定。……无论上天给我怎样的去棵,我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欢,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那样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灵魂喷薄影子踯躅。只剩坚强无处不在。
(19)、有哪些作家对你的写作产生过深刻影响?请列举三位,具体说明原因。
(20)、空闲下来,七堇年喜欢去旅行,并形容自己是“黄昏收集者”,喜欢在不同的地方感受黄昏的时刻。她的旅行目的地多是自然之地,“我希望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和自己的渺小相处,写作者大多是是内向的,和自我交流更能充电。”
2、七堇年 les
(1)、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2)、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
(3)、但,检验是不是好父母的标准,大概就是问下他们的孩子,是否打心眼里觉得,很高兴来到这个世界。
(4)、你我之间如七律古诗,你挥笔定了首联,我得削砍了我的意志以求对仗你的平仄、意境,末了还要为你压韵。
(5)、如此多的人急于挤进你的生命,头破血流,我也曾如此。但而今只有我拼命退却,大约这样你会唯独记认我。
(6)、近日的梅雨下的绵长。黄昏时分,远近疏陈的长街短衢,湿透了一般瘫软。天色昏黄如同旧搪瓷杯里的一层茶垢。这就是我所生长的故乡。它暧昧,怯儒,平凡,向善却又丑恶。正如人性。我在这美丽而遗憾的世界里,生生如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7)、1986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大地之灯》《尘曲》《平生欢》《无梦之境》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具潜力新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8)、《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收录了七堇年后期零散见刊的精品散文,新创作的精彩游记,以及中篇小说《尘曲》。全书皆配以作者原创旅途摄影插图。
(9)、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你的写作?你的“理想读者”是谁?
(10)、爱人应当理解这个序列,爱人是不争朝夕的。而我以为的序列,恰恰与她相反。老板,客户之类,没了就没了,还有下一个。
(11)、年轻时,爱是占有,爱是自私。永无止息的,占有和自私。无可回避地,嫉妒,自夸,张狂……必须,也必然经过这样一种爱,才能抵达终的衰老之爱。
(12)、张怡微:比较少了。因为教学研究任务太繁重。我关注比我年轻的人,比方我们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的学生,我的工作就是看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他们和我差别不大,但写作中更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性别、校园暴力、消费主义、宗教等等。
(13)、人总是会分开,为着我们不可妥协的前途,和所谓的明媚希望。生命若给我无数张脸,我永远选择疼痛的一张去触摸。
(14)、我见过你深情的面孔和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15)、少时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毕竟人终究会互相彻底了解。而待彼此渐渐剥去妆容与外衣,各自皮囊之下的真相昭然若揭,便会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要。伤害与被伤害,算计,抱怨,非要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将尽,方才知道大势已去。舍得或舍不得,挽留或不挽留,皆上演呼天抢地的闹剧。这样的故事,日日夜夜都在上演。
(16)、林培源:福克纳、马尔克斯和余华。早读的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时上初中,读完之后,被一种恍惚迷离的奇异感受所捕获。马尔克斯教会我释放想象力,当然,卡夫卡也一样。福克纳是高中开始迷上的,《喧哗与骚动》的结构好,傻子班吉的那种颠来倒去的叙述虽然读得缠绕,但顺藤摸瓜,后来又读了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致敬了这部小说)。当然,结构漂亮的是《野棕榈》(双线叙事),我还喜欢他的《八月之光》,福克纳对“恶”与人的自我身份的探究如此之深,那部小说就像一道灼热的阳光,会在皮肤上留下晒伤的痕迹;而余华如此凝练有力,他教给我的是语言的力度。读《活着》时我还不到十八岁,读完恍然大悟,像是开窍了,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可以说,余华是“手把手”领我入行的师傅。这些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域和时代,但他们彼此间有血缘关系,是文学家族里的宗亲。
(17)、七堇年自言是“避世”的人,早上写作,下午锻炼身体,晚上看书、看电影,“简单的老年人生活”。社交并非她所热衷的事情,“社交是群居生活的本能和陪伴,是生活必须品,但不是真正有所自我成长的东西”。
(18)、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尘曲》
(19)、而我说,在多年之后的大学课堂里,我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习惯,躲在世界的角落读七堇年。读她的文字,就像在某个冬日的下午。温暖,淡然。她的文字,就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点燃了一颗埋藏的火热的心。
(20)、若确知这是一个寂灭的过程,有去经历它的必要吗?就如同确知自己会死,那么有去活一遭的必要吗?我们总是承受不住生命的诘问。爱亦如此。盲目,偏可以换得长久。《大地之灯》
3、作家七堇年的微博
(1)、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犹如逆行之旅,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2)、七堇年:大约十五六岁,在高中时期开始的。那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就是“写作”,也许更多的是单纯的倾诉欲和少年时期的创造欲。如今对文学的理解当然有所变化,只是我仍然相信原初的倾诉欲和创造欲是绕不开的滥觞。
(3)、张怡微:我没有数据证明这种“足够”。我的小说主要还是通过文学杂志发表。专栏的话线上线下各一半,产生的影响力差不多。我并不是流量很大的作家,这和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关系不大。
(4)、因为我们都如此轻易的走到别人了的光环和阴影的笼罩下,愚蠢的聒噪,还坚信就是自己的有点和价值所在,而我淡然的坚持以苍白的语音尽我所能刻画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敌对,以及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冷漠与希望,决绝与妥协。真实真实再真实,青春,我可爱的青春。
(5)、张怡微:王安忆,当代女性写作标杆,女性写作女性、建构女性秩序方面,历史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长。我想王老师身体力行做出了贡献。影响过我的作家很多很多,深刻影响的话就没有别人了。
(6)、七堇年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过钢琴十级。她承认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却在小学时代想写本书,亦依然循规蹈矩地在母亲的教鞭下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中学时代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
(7)、霍艳:没有。我越来越看重作家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而这些的养成,我认为更基于社科类著作。
(8)、因为我们都如此轻易地走到了别人的光环和阴影的笼罩下,愚蠢地聒噪,还坚信这就是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所在。而我淡然地坚持以苍白的语言尽我所能刻画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敌对,以及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冷漠与希望,决绝与妥协。真实真实再真实。青春,我可爱的青春。
(9)、生命若给我无数张面孔,我永远选择疼痛的一张去触摸。
(10)、七堇年:史铁生,余华,黄碧云;其实受到影响的作家很多,这三位是在年少时就种下种子,开枝散叶,到今天仍然觉得深受鼓舞。
(11)、夏木南生《如今,她明白了生活的滚烫和污脏》 |065
(12)、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你的写作?你的“理想读者”是谁?
(13)、这一成长的模式在她的其他小说如《澜本嫁衣》和《尘曲》中都有延续。《大地之灯》围绕主人公简生展开了对一家三代人各自不同的成长过程的叙述。虽然说三代人的经历各异,但在对孤独和创痛的感受方面彼此相似;所不同的是,因为三代人身处不同的背景,其具体形态和表现不一样。
(14)、七堇年说,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首写出无处倾诉的话。
(15)、心里有个人放在那里,是件收藏,如此才填充了生命的空白。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16)、我的信仰就是能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走到尽头再看到底错到哪里。
(17)、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18)、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一份有名的文学杂志叫做《巴黎评论》,几十年来采访了许多文学大师,这些采访都结集出版了。我读完之后就发现,其实从海明威到村上春树,这些作家都共享着相似的写作习惯:都是早上写作,而且大部分起地早,因为早上的注意力是佳的,在中午的时候午休,下午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运动或者是社交。
(19)、当然这和她自己的健康心态分不开,但确实也能说明,当你在从事一件自己认可、有意义感、有价值感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感受是不同的。我就问她,以前打卡的时候你起床这么困难,现在你怎么毫无压力啊,没有人要你迟到扣钱了?她说:这个床我是为自己而起的啊!其实我觉得挺燃的。
(20)、图文源自大河报(原标题:七堇年:比起迎合潮流,我更享受关门写作)
4、作家七堇年拼音
(1)、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判断力,也在跟朋友不停地交流,修正自己。也去聆听他人的不同想法,启发自己。总之,经验这种东西,是独特的,却不能是封闭的。
(2)、作家。黄昏收集者。认为人生苦短,甜长。沿途只想多看风景,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3)、七堇年尝试与过去的影子告别,但并不是决绝的方式。对于新作,她坦言:“青春成长的特色一脉相承,站在三十而立的关口,我会对成长有新的反思。”
(4)、我的信仰就是能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走到尽头再看到底错到哪里。
(5)、七堇年:我没有独特个人经验。我相信不一定非要经历过二战、核爆炸、大屠杀、古拉格,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我相信不是经历,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敏感和创造欲造就一个作家。按数学语言来说,经验固然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6)、北京人,青年作家、学者。小说代表作《无人之境》、《离弦之箭》等。
(7)、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具潜力新人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8)、我庆幸,他因为信任我,使我成为他内心秘密的第一个知情者。他是一个喜欢男孩的男孩,那些年当我在寂寞而伤感地想念着他的时候,他也同样,甚至更为艰苦卓绝地,想念着另一个无法企及的人。
(9)、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深刻的阐释。——《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0)、一个人要举重若轻并且诚恳无欺地棉队自己的过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怀念是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情,并且卑微。
(11)、那些执念,那样的旧时光,一晃就过去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2)、新书中,七堇年也探讨了自然消失后,每个人只能通过被注入梦境得到疗愈,“人与自然的剥离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是书中的主题之一”。
(13)、《无梦之境》将人物设置在未来时空,借以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
(14)、张怡微:影响不大。但抽象语言对我有吸引力。我不希望自己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用我们过度使用的日常语言所表达。
(15)、你学习的专业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它能够给写作提供滋养吗?是否希望成为职业作家?
(16)、(罗湖区南湖街道人民南路2028号金光华广场2楼(国贸地铁站A出口))
(17)、遇到你时,我尚是一张白纸。你不过在纸上写了第一个字,我不过给了一生的情动,心底有了波澜。但我知道波澜总归平静。
(18)、我错过了你的童年、少年。你已成了有故事的女子,泅渡而去,心里这样衰老。我们的生命相隔了整整一条长河。我只想给你一副昭然若揭的干净怀抱,但这亦成了幻念。
(19)、如果我们能真正地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20)、成名十年,笔名只是一个旅行箱。在写作之旅中,被贴上各种托运标签。撕去“青春”“畅销”之类种种,留下痕迹难免。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程,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不同的灵魂行李。如今我只描述自己为,写作者,黄昏收集者,正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5、作家七堇年经典语录
(1)、七堇年原名赵勤,笔名七堇年、山荆,1986年10月5日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国当代青年家。代表作:《大地之灯》、《澜本嫁衣》等。
(2)、我们在电影里看着别人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看着他们替我们爱,替我们死,动容之时流下眼泪——擦干之后,那不过是灰飞烟灭的幻象,生活仍然一无所有。
(3)、成长和青春不仅仅是表现的主题,也是审美的对象。而事实上,成长之痛在七堇年这里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她看来,成长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矫情和想象虚构的一面:它虽非虚妄,但往往在无意间被青少年夸大,因而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疼痛的自恋和终扬弃的过程。
(4)、如今,她纵身扑入生活这滩烂泥,明白了生活的滚烫和脏污,容不得另一面的自己来感情用事,因为对生活来说,那一面毫无作用。
(5)、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6)、只有记忆成了身外之物,我们才可以在这陵园一样的人间,走得远些。
(7)、小说讲述了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
(8)、林培源:有这样的倾向,但这并非这一代写作者的错误,时代、社会变迁,思潮的转换,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会裹挟着人变成漂在历史和现实之上的浮萍。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写作者是有自觉的,而且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下的现实经验被挖得差不多了,总会有人掉转矛头,去开采历史的矿洞的。我个人的经验和其他同龄写作者大同小异,也是从乡镇出来,到大城市里求学、写作,如果要谈“独特”的个人经验,恐怕还是自己潮汕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有整个地域文化带给我的滋养,这是不可转嫁的,也不会消弭。
(9)、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世俗,竟起了走掉的心念。他们的热情,让我惭愧。我知道所有喜欢你的人,都冀图自己是你众多读者中特别的那一个。或爱得深切,或关注甚密,或在你的博客里留下众多的痕迹。
(10)、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梦之境》,故事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时代,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在线社交的为典型特征。
(11)、说实话,直到快三十岁,我都没有办法原谅你。
(12)、如果我们不想对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13)、《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映刻)
(14)、我们是水瓶座。我们爱读书。这段友情始于《平生欢》,如同序言所说,“平生欢,喻素来交好。”从开始便注定了永久。这也许是命数。
(15)、但同时,他又强调了个体的能动性,意即个体后天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原始自卑,创造并追求卓越感。
(16)、那一刻,世界即将安然入眠,寂静得像我未曾遇见你之前的生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七堇年 les精辟9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