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故事手抄报
1、陈景润手抄报简笔画
(1)、当时,孩子们爱玩的儿童游戏就是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的时候,方式有点特别,他往往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待别人来“捉”他。
(2)、当年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沈元讲课。当时沈元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这堂课让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他也有心向那个极为神秘的答案发起进攻。
(3)、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4)、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5)、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8=5+10=5+12=5+28=5+100=11+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6)、在遭受疾病折磨时,陈景润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7)、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8)、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9)、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10)、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d支部作了汇报,请求d的指示。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d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d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11)、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2+99=103+98=10……,49+52=1050+51=10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12)、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的伊利诺大学想要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承诺会给他优越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
(13)、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1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时的陈景润在一个不足6平米的小屋里,不屑于严寒酷暑的考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的他,只借着一盏煤油灯,一支笔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他把所以的精力都投入到对数学的研究上,终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陈景润把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中,论文一经发表就马上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一度震惊,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他们自己的数学书中,并称之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数论问题的成就,世界上至今无人超越,所以陈景润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15)、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16)、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7)、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18)、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19)、(3)锦鲤池的水中偏东是一尊雕塑,刻的是一个小男孩骑在一条大鲤鱼的背上。你瞧,那小男孩昂起头,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游人;那鲤鱼高高昂起头,嘴里吐着水,好似一条银链。我想,这大概象征着年年有余吧!
(20)、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五五数剩其七七数剩其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2、陈景润的故事简单
(1)、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良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2)、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先,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此刻,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日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3)、“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
(4)、果然华罗庚在看了陈景润的论文后,立即被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智慧和勇气震惊了。不久以后,陈景润就收到了华罗庚的邀请信。
(5)、一个锅里能同时放2张饼,烙一面要1分钟,现在要烙7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6)、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7)、毕业于厦门大学的他曾在北京四中任教时,因口齿不清而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来又被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再后来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8)、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9)、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陈景润在厦大图书馆专心研究数学难题,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文弱的学生,但是心中有着别人没有的斗志。他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都在废寝忘食的学习,专心研究数学难题。
(10)、 他的性格内向,是天然的秉赋,而较为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则为他内向的性格提供了好的庇护。他在家中排行老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都喜欢这个不大吭声的弟弟。
(11)、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12)、“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13)、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14)、一次,他去图书馆看书到晚上了,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这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15)、陈景润的家庭,曾经也度过一段殷实快乐的时光。他的大伯父曾任中国邮政总局考绩处处长。二伯父是高级邮政职员,曾任福建省邮政视察室主任。
(16)、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有影响的巨匠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17)、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8)、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19)、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20)、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3、陈景润的故事手抄报资料
(1)、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小素数》,将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2)、转眼间,暑假就过去了,又要开学了,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作业做完了吗?以下是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4)、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5)、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6)、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7)、“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8)、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9)、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10)、科学院的d组织认为应该尊重陈景润的个人意见,因此让他自己做主。经过慎重考虑,陈景润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这样写道:“第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惟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就这样,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放弃了扩张自己国际知名度的机会。
(11)、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12)、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13)、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14)、(2)一个数的平方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15)、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6)、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17)、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18)、 他的父亲职位小,只担任一个三等邮政局的局长。他的一家可称邮政之家。海关、邮政在当时是颇为吃香的。因此,陈景润的父亲住在福州南台,庭院式的楼房,清净、简洁,且焕发着浓郁的书卷气。
(19)、华罗庚高兴,把这则消息读了一遍又一遍,于是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这个决定不仅使在美国的华人惊讶,也使美国人惊讶。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什么也无法阻止华罗庚回国的热心。于是,他就这样离开了美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导语:我们的伟大数学家在我们的伟大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数学家故事手抄报,欢迎借鉴!
4、陈景润的故事手抄报内容
(1)、记得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景润拳打脚踢。陈景润流着泪回到家,要退学。妈妈劝他说:“儿子,只怨爸爸妈妈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儿学习,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2)、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公认的数学难题,对于数学甚至是对于数论都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基础猜想,简单来说,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不管对不对都无关重要,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也始终没有开创性地产生新的数学方法,所以导致整个数学界对他的兴趣以及热情都很低。不要说局外人,数学界除了真正正在做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之外,大概也没有几个人认真地了解陈景润的贡献。
(3)、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4)、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5)、黑板上写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张华和李玲两个人轮流划掉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张华划掉后李玲就没有数可以划了,张华有必胜的方法吗?
(6)、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7)、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8)、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9)、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10)、1973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11)、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12)、那个时候,华罗庚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到美国,他致力于数学领域太久太久,难得和家人一起能够过上优越安静的生活,但是国外安逸的生活是无法埋没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一九四九年,华罗庚看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
(13)、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虫,问我一个星期……”“吃了56只害虫”。燕子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子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青蛙让燕子画7个圈,然后按第一个圈放一只害虫,后面的圈比前一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加起来是青蛙在每一个圈外各放一只害虫,再用49+7=燕子赞青蛙真聪明。
(14)、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15)、他的性格内向,是天然的秉赋,而较为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则为他内向的性格提供了好的庇护。他在家中排行老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都喜欢这个不大吭声的弟弟。
(16)、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陈景润的故事简单精辟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