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1)、(1)“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并且加以区分。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政权更替;亡天下则是指道德衰颓,人相争斗,社会风气败坏,动乱不安。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3班刘姝含:我把学习当作爱国,为实现祖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4)、为人要坚持“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有所不为。“行己有耻”出自于《论语·子路》,意思是人要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顾炎武把“行己有耻”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他看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明耻”为重要。人有廉耻之心,国家才能形成知荣辱的道德风尚。他还特别指出,廉耻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尤为重要,并强调“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认为,“有耻”是个人行为的底线。因为知耻才能自觉羞愧,自觉羞愧才能恪守礼义,恪守礼义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基础所在。
(5)、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6)、地址:延吉市公园路1188号大学城E入口4楼
(7)、明崇祯十七年,朱明王朝正处在岌岌可危之地,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三月攻破京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煤山吊死。一时朝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相互勾结,更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怒为红颜与清兵开战,五月清兵占领京师,后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兵中原。于是大好河山满目苍夷,百姓流离失所,承受着战乱之苦。
(8)、《汉书·王陵传》讲述了王陵秉承母亲的遗愿,跟随刘邦平定天下的故事。楚汉相争时王陵之母被项羽质留军中,陵母告诉使者:“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说罢,“遂伏剑而死”。在母亲的激励下,王陵跟随汉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后位至丞相,获封安国侯。王陵母亲的高义不止影响王陵一生,对后世也有影响。
(9)、| 星 | 月 | 日 | 本 | 标 |
(10)、责,无论是从甲骨文还是金文的字形来看,都是从贝朿声。《说文解字》言“求也”,索取、求取是其本义,所索求的是“负家偿物”,也就是欠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债”。而其引申出来的责任、本职之意,则成为责为常用的意思。
(11)、45岁之后,六谒明孝陵,以寄故国之思;变卖家产,云游四海凭吊古战场。期间屡次拒绝清朝的征召,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意外上马失足,初九呕吐不止,后卒,享年七十。据万年历推算,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为(阳历2月15),后世以每年的这天为其祭日,昆山故居与北京报国寺故居“昭忠祠”飨祭不断。
(12)、为学要坚持“博学于文”的道德准则,有所作为。“博学于文”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约束自己,就不至于离经叛道。顾炎武继承了这种治学方法,但他提倡的“文”,范围更为宽泛,既指文章、文字,更指待人接物、立身处世之道,既指自然科学知识,更包括实践知识。在他看来,治学的终目的就是经世致用。只有认真学习“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的知识,才能做“有益于天下”的有为之事。
(13)、“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驾驭国家的赶车人的马匹优劣(用人)有直接责任。
(14)、成公热线:1317914250433-202084302222
(15)、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16)、这就意味着亡国之后不仅换了一个统治阶级,还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统治思想,甚至要原来的政治统治观念都需要改变,否则终会亡天下。顾炎武的思想在经过了朝代国运的变迁下,家族的盛衰中形成,他在结合了明朝的盛衰史,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安邦治国之道,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17)、儒家对于文化的高度自觉的担当精神,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过许多曲折,有过多次易姓改号,改朝换代;有过周边族群入主中原;有过列强入侵,面临瓜分亡国危险等等。而我们民族能够度过这一切,屹立在东方,几千年古老文明未曾中断,绵延发展。儒家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重要的精神力量。
(18)、A.陈后主迷恋后宫,终于在“王睿楼船下益州”后,“一片降幡出石头”
(19)、天下兴亡,“匹夫”怎样才能“担责”?在顾炎武看来,明朝亡国教训在于先“亡天下”然后“亡国”,而“亡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士大夫寡廉鲜耻,丧失德行气节,导致士风世风败坏。因此,他提出“风俗者,天下之大事”,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在他看来,维持世道人心既需要经济基础和制度支撑,更需要道德引领与规范。因此,“保天下”就要净化整个社会的风俗道德。他认为,培养良风美俗,既要培养孝悌忠信,又要注重礼义廉耻,还要崇名节、尚厚重。而改变社会道德风气人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为此,他大声疾呼,个人立身处世要坚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准则。
(20)、他发挥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学校“心语合唱团”,并担任高声部声部长。他积极参与学校阅读节、运动会、艺术节、数科节、开学典礼等活动,并多次担任活动主持人;他还参与了2022年春重庆市开学第一课录制,传播科技强国知识;他不吝分享、积极宣讲红色故事,还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加烈士墓祭英烈的活动。他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少先队员当然要释放正能量!”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1)、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2)、沐浴书香的少年,必然对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怀着深沉的爱。
(3)、颂曰:漆室之女,计虑甚妙,维鲁且乱,倚柱而啸,君老嗣幼,愚悖奸生,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4)、梁启超(18023——19019),字卓bai如,一字任甫,号du任公,又号饮冰室zhi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5)、后来,人们才又赞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顾老师的原句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6)、只有每个小家美满幸福,和谐安定,才能为国家的宏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力。《大学》有言:“家齐而后国治。”家国情怀将家庭与国家的荣辱紧密相连,让家与国同呼吸、共命运。
(7)、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孔子却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天下有道,百姓就不要去议论国家的事了。一个说:天下不管有道无道,我们都有责任。一个说:天下有道的时候连议论都不必了。请问:矛盾吗?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 )的名言。
(9)、知史明理的少年,必然对家国天下有着别样厚重的情愫。
(10)、不要紧!空想没用的,今天小萌就陪大家一起,从头梳理一遍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11)、中华五千年文化长廊中浸润着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随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单元的开启,我们用了7个课时进行推进,从不同角度回归学生真实生活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学生从历史传承和当下时局解读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认识和理解不同时代下践行爱国责任的不同表现,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明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立下自己的强国志。
(12)、| 督 | 监 | 青 | 冬 | 黄 |
(13)、典故《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郑伯如晋,子大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献子惧,而与宣子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14)、如今多数学者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代大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见于其《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但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这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长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的呢?
(15)、1班李米萝:我把友善当作爱国,让世界充满爱意。
(16)、从区分保国和保天下,进而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见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人人有责,是文化和道德的担当。这一点对于了解儒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认识,认为儒家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为实现此志,只有依附于当时之统治者,出仕为官。这是一种误解。儒家入世,关心时事和民族、国家安危,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并非一意追求做官。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志在使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周游列国。说“我待贾者也”,“苟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迫切期望有出仕为政的机会。然在不得诸侯信用时,他回答“子奚不为政?”的问题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并非只认出仕为官一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其精神在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在追求官位。顾炎武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则是说明谋政保国需要有条件。在位,才有机会参与,即所谓“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则人人有责。突出表现了儒者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担当精神。
(17)、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8)、A项“王睿楼船下益州”说的是西晋灭吴的历史,与陈后主无关,故错误;
(19)、C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里的斗是指北斗星,牛是指牛郎星。另一种认为:斗是指中国28星宿中的斗宿,而牛是指28星宿中的牛宿。此选项与天文有关。
(20)、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简化的
(1)、《老年文摘》分为标准版和大字版,内容一样。
(2)、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后汉书·马援传》中马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誓言表现了其爱国情怀;唐代诗人戴叙伦的《塞上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现了为国捐躯的豪情;令狐楚《年少行四首》“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展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宋代强敌环绕,靖康之变后,国土沦丧,无数仁人志士为此忧心忡忡,据《宋史·李纲传》载:宰相李纲面对金人入侵,痛心疾首,声称“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据《放翁家训》载,陆游生于仕宦之家,家教讲究“廉直忠孝、世载令闻”,从小受其家风影响,一生心系失地,梦想早日恢复中原。他勉励子孙迁往边疆驻防:“南北会当老我悲不遇。子孙勉西迁,俗厚吾所慕……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去世前所作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为千古绝唱。这些穿越了历史风云的诗句,记载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历久弥新。
(4)、2020年是完成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这不仅仅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建设,谋划乡村全面振兴……每一个议题、每一项新政,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国为民想,国为民谋,当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民众的奋斗目标协调一致时,国家实现了富强,全体百姓就能富足安康。上下同心开新局,击鼓催征再出发。新时代的家与国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谋发展、奔赴康庄同偕行的美好关系。
(5)、刘向《列女传》: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6)、对于民国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梁启超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在唤醒百姓振兴中华,而他这里的天下单独指国家,匹夫指士大夫,责任是特指政治。1898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持续了共103天。这场变法由梁启超带头,在光绪的支持下的一场政治变革。虽然后失败了,但在我国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它在唤醒民族救亡,反对压迫的思想上进行了一场启蒙。
(7)、从古至今,爱国是浸润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传统,爱祖国就像爱妈妈一样是人的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朴素情感。在新时代里爱国榜样更是层出不穷,配合视频,黎云畅老师满怀深情地讲述了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爱国故事。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9)、典故《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郑伯如晋,子大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献子惧,而与宣子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10)、活泼阳光的少年,必然有开阔的视野,有勇于扛起责任的担当。
(11)、 标准版
(12)、祖国是一棵常青树,我是树上的一片叶,树壮则叶茂。
(13)、B.甲送者分店开幕;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14)、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5)、顾炎武一生辗转,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16)、C.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发起并推动了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
(17)、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此一二人之心嚮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之心嚮利,则众人与之赴利。……然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曾国藩)
(18)、D.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19)、祖国是一片蔚蓝天,我是天空里一只鸟,天高任鸟飞。
(20)、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尽忠,而为国尽忠是在家尽孝的延展和深化。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的
(1)、此词句出自1956年写的词作《水调歌头·游泳》,写此词时正值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期间,并在武汉畅游长江。故正确答案为D。
(2)、清朝乃异族所建,非汉人政权,这时候的明朝皇族迁都南京,成为了南明,而异族占领京师惹恼了民间士子阶层,明朝遗老遗少甚为不愤,一些报国爱国之士往投南明弘光小朝廷,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大儒——顾炎武唱明“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日知录》正始一节)”。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黄怀,一个知史明理,深植家国情怀的少年;一个沐浴书香,崇尚科学的少年;一个积极阳光,立德明志的少年。12岁的他,是渝北区巴蜀小学六(1)中队副中队长、副班长,校主持人,“心语合唱团”高声部声部长。他连续六年被评为校“新三好学生”,先后获得“勤奋好学好少年”等多项荣誉。曾获得第三十二届、第三十五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重庆市第三十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渝北区庆祝建d100周年深化“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之“红色故事云端晒”一等奖;渝北区“红岩少年”阅读大赛少儿诵读比赛二等奖;渝北区“d旗引领我成长”主题朗诵比赛一等奖;重庆市第十六届才艺大赛声乐类二等奖;重庆市第二届小梅花戏曲展演美术类(绘画类)一等奖;并与爸爸妈妈一起参加重庆市《阅读新时代,书香润万家》朗诵比赛,获重庆市二等奖等。
(4)、2015年新春,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5)、1班王筱涵:小学六年里,我在自律中越来越优秀,我希望成为祖国新时代的好少年,这就是我的爱国音。
(6)、地址: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南200米2020教育
(7)、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论述,提炼出大家都能听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名言,号召国人救亡图存。自此,这一口号成为唤起国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强武器。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也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8)、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9)、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10)、一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从事不同的工作,就有不同的责任与担当,就要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将天与人分开,认为自然界与人各有其不同的职责,天地各司其职,人们也应当恪尽职守,所强调的正是要做好自身的职责、担好自己的担子。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2)、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13)、南明小朝廷形成后,他为朝廷出谋划策,并针对南明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然而明朝天命所不归,在其准备启程往赴南京之时,南明又被清兵所灭,此时江南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投笔从戎,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的战斗中,终阻挡不了清八旗精锐,江南之地一再陷落;无奈回老家昆山,与友守城拒敌,城破两个弟弟被杀,生母手臂被砍断,嗣母绝食殉国;后因家仆之罪被捕入狱,又引出了一段“钱谦益白书收徒”的文坛异闻,体现了顾炎武光明磊落之胸怀。
(14)、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15)、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16)、从《短歌行》到《蜀道难》、《出师表》,他熟读成诵、反复吟哦;从《城南旧事》到《神奇图书馆》《封神演义》,他都潜心阅读,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他主动参加“巴蜀红领巾微讲堂”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中秋节,深刻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积极向他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小伙伴们的心里。他常常和妈妈一起学习诗词,朗读诗词,并反复吟诵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他积极参加诗词“飞花令”活动,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飞花令”比赛,还获得了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17)、D.姜夔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反映了在金兵洗劫之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18)、句子中的“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按字义为服侍马匹的马夫,意指:用人是否恰当,是否驾驭千里马有必然的关系。
(19)、我们身边也有践行爱国责任担当的大榜样,3班小记者团队采访了班级同学的爸爸妈妈,带来了爸爸妈妈的爱国心语。
(20)、B项: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此选项与天文有关。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写的名言
(1)、“正始”是三国时期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年间,正处于魏晋易代之际,朝政黑暗腐败。为逃避灾祸,魏晋士人只好消极避世,“清议”逐渐转为“清谈”,玄学开始兴盛,史称“正始之音”。顾炎武认为,魏晋风流名士崇尚清谈,“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儒家主流价值观崩溃,从而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他深感明末心学空谈误国,明朝灭亡与社会各阶层未尽到道德伦理责任有关,因而借谈正始之风,反思明朝灭亡原因,发出了“亡国与亡天下奚辨”之问。
(2)、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
(3)、| 秋 | 雨 | 夏 | 风 | 春 |
(4)、顾炎武之后,清代一些儒士发挥“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说:
(5)、家国情怀在历代文人志士的诗歌中层出不穷。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樽前岂解愁家国”;元稹《遣兴十首》“用人如用己,理国如理家”;冯时行《和王祖文》“忧国忧家连梦寐,端知不复有他肠”;洪咨夔《送兴元聂帅》“忧国如忧家,申旦抱耿耿”;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邢侗《送方胥成之蓟门塞》“纷纷家国堪垂涕,君去并州又几年”。
(6)、1班朱益民:我把诚信当作爱国,做诚实的巴蜀娃。
(7)、这里的“天下”其实在现代即是代表祖国,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8)、当前坐标:古代历史-明清(前期)时期(1368—1840)
(9)、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
(10)、“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驾驭国家的赶车人的马匹优劣(用人)有直接责任。
(11)、在理论上家国一体同构,在现实中“忠孝两难全”;面临如此两难,究竟如何取舍?我们不妨回望历史。
(12)、《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13)、更有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的号召下,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畏艰险、矢志不渝,为担起国家民族的重担而不断努力。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先后五次率兵北伐,追求着蜀国的光荣与梦想,担负起兴复汉室的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却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内含着文人对于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的关切,担负着让诗歌发挥更大社会作用的责任……
(14)、答案D(解析)时间“1933年”是解题信息,罗斯福在上任演说中提到要用“新政”来“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15)、为尽“保天下”之责,顾炎武壮年投笔从戎反清,中年骑马北游续道统。1644年5月,南京的明朝残余力量拥护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顾炎武把恢复山河的希望依托于这个朝廷,受昆山县令举荐任兵部主事。并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文章,提出一整套复兴大计。只是他还未及上任,清军已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为了表明抗清的决心,顾炎武决定改名。他原名绛,字忠清。因敬仰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改名炎武。作为一介书生,他还在家乡积极参加苏州、昆山保卫战。家乡被攻占后,他以精卫填海的精神自勉,立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誓言,奔走于太湖流域,积极开展抗清斗争,其间几经磨难,甚至险遭不测。
(16)、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7)、| 清 | 白 | 红 | 山 | 水 |
(18)、“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19)、C.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20)、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朝代,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1)、近现代有谭嗣同《戊戌入都别友人》“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秋瑾《七律》“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郁达夫《秋兴》“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名言,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其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列女传》。
(4)、随着清朝政权的不断巩固,武装反清复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顾炎武并未气馁,为了坚守理想,他决定北游,寻找“保天下”的治国良策。1657年秋,45岁的顾炎武开始了长达25年的“北漂”生涯。因崇尚儒学,他北上首站直奔山东,游崂山,登泰山,拜孔庙,寻觅名胜典籍,抄录墓志铭,查阅地方志,真正做到“行路,读万卷书”。他走遍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一边考察山川民情,结交志同道合的学者,徐图复国大计;一边探求学问,著书立说,寻求经世致用的救国救民之道。把实现民富国强的殷殷期盼写进《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日知录》等巨著中,以期“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5)、老王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
(6)、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7)、《掌控人生主动权——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出了“增补本”啦~~
(8)、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变,必从一二人开始;影响世人,移风易俗,并非只靠位居高位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根据地位不同,在位的可以通过政教;不在位的可以通过学术;就是家居独处,也可以影响身边一二人;这一二人又可以影响更多人闻风而起;即使身遭不幸,也还是在自己身上保存下了文化的一丝脉络,可以成为将来文化复兴的种子。
(9)、欲挽回天下之无耻,必视乎一二人之有耻。权足以有为,则挽回以政教;权不足以有为,则挽回以学术。即伏处一隅,足不出里闬,但使声气应求,能成此一二人;即此一二人,亦各有所成就;将必有闻风兴起者。纵不幸而载胥及溺,犹将存斯理于一线,以为来复之机。(吴廷栋)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来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1)、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在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与个体谋发展、寻幸福的人生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国家的发展强盛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时代机会。
(12)、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顾炎武一生辗转,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13)、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该演说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
(14)、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15)、6班周圣哲:校运动会上我能破2个校纪录,都来自于坚持和努力。时光不负少年,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我的爱国音。
(16)、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17)、C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对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韩愈的赞颂之词,C项中对应错误,且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包括韩愈与柳宗元两个;
(18)、祖国是一片碧蓝海,我是海里的一滴水,海阔则水蓝。
(19)、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0)、进入21世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时,据说专门对这八字名言做了一番考证:早在梁启超之前,梁氏好友、维新派另一位思想家麦孟华于1900年就提出这八字名言是顾炎武的话,这就比梁启超早了整整15年。然而,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清初署名“空空主人”写的《岂有此理》一书,作者据说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迟至嘉庆四年才出版。该书开篇第一句话竟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这样看来,“空空主人”才是第一个将顾炎武名言浓缩为八字成语的人!但是,这“空空主人”姓甚名谁,像《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一样,就无人知晓了。(《老年文摘》第2430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