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农谚有哪些
1、农谚常见
(1)、这两句农谚还是很有道理的,正常情况说来霜降时节就要下霜,立冬时节杨树叶就要落光了,如果到了立冬还不下霜,杨树还不落叶的话,说明迟迟不降温,而气候反常必然会影响收成,毕竟老话说的好,“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2)、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这段时间不下雨,天气还晴朗,农民就比较担忧了,因为这样的气候,向来都会减产,只有往年一半的收成。如果,“处暑”节气禾苗急需雨水时不下雨,就算结了籽实也没有收成。
(3)、明白这点,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月中指的是“二月份”,意思是说二月份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如果,没有三个“卯日”,粮食可能会欠收。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延春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这里的“初一 ”指的是农历三月初风就是刮风,雨就是下雨的意思。 但是,这里的“瘟疫”可不是指疾病,而是指天气寒冷。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气,南起就是刮南风。
(4)、“小寒时处二三天寒地冻北风吼”,小寒预示寒冬来临,要开始采取御寒措施,有些年份小寒比大寒还冷,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5)、陕西方言中有句话和它的意思基本一样:“烧香呢!摆供呢!不磕头!可敲磬呢!”4 豁出破头撞金钟 拼命时说的狠话,也不一定拼命。矛盾双方相差很大,弱的一方以此提醒对方,放弃争斗,否则损失大的将是他。
(6)、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维吾尔族儿行千里母担忧。)
(7)、意思是麦子须进行精细管理,如多松土,多锄草,才有好收成。
(8)、虽然古老,但句句经典,句句有道理,才会流传至今。
(9)、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富,门口坐个胖媳妇,真真的是一句权当是打趣的农谚了。不过老一辈的人还是喜欢拿来唠嗑唠嗑。
(10)、这里的黄秧就是指的晚稻,可以直接种在田里。
(11)、如果农历六月初一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的收成就很好,家家户户都装满了谷囤。
(12)、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3)、 为了劝我们改掉不良的习惯,母亲对我们众多子女严加管教,常不惜动用严厉的责罚。母亲说“桑大从小入,长大入不直”,“刁儿不孝,刁狗上灶”。
(14)、俗语“桂花树门前,贵人立门内”是啥意思?院子里种桂花树好吗?
(15)、今年3月3日是“三月三上巳节”,3月4日是“寒食节”,3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有了假期安排。不过,目前疫情防控还是比较严格的,给出行带来少许阻碍。
(16)、人们常说“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对重水稻的人来说,是繁忙的时候,适时收割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水稻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
(17)、我喜欢气象谚语,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天气变化。比如“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可以作为我们出行的参考。我更喜欢生活谚语,如"出水才看两腿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
(18)、古代是农耕社会,并没有我们现代的这种天气预警信息,也没有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基本上就是靠老天赏饭吃。所以,每当重大节日来临时,都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保佑。
(19)、如果芒种时节刮西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较为充足,秋收作物的收成就比较好。
(20)、老祖宗留下来关于判断年景的农谚很多,分享几个给大家,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一下,看看有几个是您听过的!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一日晴,农夫不用力耕田。“岁朝”指的是农历新年交节,也就正月初这段时间。“蒙黑”好理解,指的是阴天或者雨雪天气,“四边天”就是四面八方,指的是天空四面八方的意思,也指天空被阴雨雪天。“立春”指的是立春节气。
2、常用的农谚
(1)、谷雨前后,冬小麦逐渐进入孕穗期,俗称“怀胎”;4月底抽穗杨花,5月上旬开始结实灌浆,麦穗上的芒逐渐炸开,称“长胡须”。谷雨前后有雨,土壤水分充足,利于棉籽发芽出苗,也是江淮地区种植棉花的季节,乡间流行“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谷雨前,可撒棉”之说。
(2)、通常,对于谚语中的天数,“八八”,我们可以直接读出就可以了,读做“八十八”,也就是指88天的时间。“无水”,就更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没有雨水。
(3)、意思:春天不播种的话,到了秋天就没有了收成。
(4)、母亲能听懂不会说话的孩子的语言。(柯尔克孜族)
(5)、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6)、在江淮之间较大范围区域,往往是到了清明时节已停止降雪;谷雨时节,晚霜基本绝迹。常见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花)点豆”,这一时期,江淮地区温度适宜,适宜瓜豆等作物田间播种及移栽棉花的播种育苗。
(7)、一个担里的果有酸有甜,一个娘养的孩子有好有坏。
(8)、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9)、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
(10)、八月初一天气晴朗,要旱88天,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那如果八月初一下一阵,又会有什么预兆呢?
(11)、由此可见,农谚还是有其参考价值,还是能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的。对此大家怎样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12)、“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用来记录日期的“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天干共有十个会和十二地支循环对应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我们可以查一下,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所以,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13)、初春又开始生长,对于雨水比较需要。正所谓:“春雨贵如油”,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14)、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15)、 夏夜乘凉,月亮四周起了一道云圈,母亲摇着蒲扇告诉我们,说“日晕子时雨,月晕子时风”。我问母亲,如果月亮周围没有圈,又被云朦朦胧胧覆盖着呢?母亲说,“月亮长毛,细雨飘飘”,明天多半会下小雨。
(16)、出自于《生绡剪》中:“总之,看我不重,看人不轻,一副水到渠成的肚肠,天理人心也肯多帮衬他几分。”
(17)、这都是要提醒农民要精耕细作,锄地3遍,谷粒收获后,在食用前,要进行脱粒,一般来说,谷粒变成小米,要产生2份的糠麸,也就是1斤谷粒,只能生产8两的小米。
(18)、意思:八月种的菜九月份就可以吃了,九月份种的菜十月份可以吃,但十月种菜就没的吃了,是说种菜不要超过十月。
(19)、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三百两银子的积攒。可是,他又为银子犯了愁。藏在这里不放心,藏在那里也不放心,深怕银子被别人偷去。总不能抱着银子不吃不睡吧?无奈之下,就找到一个小箱子,把三百两银子装在箱子里,然后埋在屋后的地下。
(20)、元宵节一过,很快就到雨水节气了,这里的雨(yu)读四声,是动词,也就是从天上落下来水的意思,如果读三声就是名词了。“雨水”顾名思义就是到了这个时候该下雨了,但是,我们知道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那个地区几乎每年都会春旱,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要把下雨很少的这段时间称为“雨水”呢?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3、常见农谚谚语
(1)、“夏至种、秋分收,玉米百日保丰收”,夏至种玉米秋分时节收获玉米,玉米生长期约100天左右,可以丰收。
(2)、如果农历三月初三刮大风的话,那么这一年桃、李等坐果率会很低,水果的收成自然也就不会好。
(3)、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怕此日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秋分指的是“秋分”时节,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秋分时节是丰收的时节,到处都是秋收劳作的农民,大家欢声笑语,热闹。但是,这个时候怕刮风下大雨,造成作物倒伏,影响收割,要是稻米被水浸泡,就会影响收成了,也会影响后期粮价。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飞霜就是下霜了,重阳就是我们说的“九九重阳节”,月中就是农历九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火色”指的是气温高,天气热。
(4)、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5)、所有春播种在清明全出土,俗话说,春子在清明期挂纸,风刮上坟纸即可挂住庄稼幼苗。
(6)、处暑时,一般棉花即开始裂铃吐絮。而处暑时节棉花新开的花蕾就不能正常结铃吐絮,“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时节,秋熟作物处于籽粒开始形成或充实期水稻一般处于孕穗期,对水分需求量大,此时降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获得丰收。
(7)、家乡这边春分前后都是没怎么刮西南风,照这种说法来看的话,地里的收成还是有指望的。
(8)、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您认为这些农谚还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
(9)、大寒顾名思义,是一年中冷的时刻。“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如果降大雪,积雪可以覆盖麦苗、油菜等年农作物予以保温,避免遭受冻害,并补充水分,冻死部分土传病菌与害虫,预示来年收获有望。反之“寒冬不寒,来年不丰”之说,如果冬天不寒冷,农作物生长过快过旺,提早拔节而易遭受低温冻害,来年减产。同时冬季气温高,病虫害高,来年容易加重发生病虫危害,恰如“腊月冻,来年丰”。(网络图片)
(10)、王大爷还说:这都是村里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据说还是比较精准的。虽说现在有农药帮忙,害虫已经不那么可怕了,但是如果庄稼害虫多的话,也增加了乡亲们的农活不是。但愿这些农谚都是准的,希望几年能够五谷丰登!
(11)、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12)、农村俗语:十月初一晴,割麦喂黄牛,为啥?暖冬对农业好吗?
(13)、意思:太阳落山的时候,西边一片红彤彤的,不是要下雨就是要刮风。
(14)、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维吾尔族)
(15)、当农历八月初一出现火烧云时,会影响麦子播种,看看应该何时种麦子呢?
(16)、互相信任才算好伙伴,互相关心才算幸福的家庭。(维吾尔族)
(17)、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18)、打小生长在农村,耳闻目染了农业生产整个过程,父母及乡邻们口授很多谚语依旧历历在心。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事不宜迟”“麦要浇芽、菜要浇花”“青蛙打鼓,豆子入土”“树不剪不成才,子不教不成器”“人勤地不懒”等等丰富多彩,富含人生哲理,揭示了农业生产对人生、社会的启迪与借鉴。
(19)、 一个夏秋的早晨,母亲欲出门到生产队上工时,抬头看见朝霞漫天红遍,忙叮嘱姐姐宝娇,要她今天不要把柴禾晒出来了。
(20)、看看农谚怎么说,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通常是公历的9月23日左右,农历大约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进入秋分节气,这时候正是播种小麦的时候。当然,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一般温度在16~18℃左右时,比较适合种植小麦。
4、常说的农谚有哪些名字
(1)、你想,晒在场地上的作物,上面的一层肯定干的快,而下面的干的慢,此时用杈子来常翻动它们,上下翻倒,干的不就更快了吗?所以有火,火即干的意思。
(2)、还有三头杈,四头杈等,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
(3)、为自己的狗护短的人,跟邻居合不来。(蒙古族)
(4)、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5)、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春耕开始,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地壤解冻,雨水渐多,蛰虫惊走,地气上升,所以要开犁松土通地气,做春耕为农事准备了。
(6)、陕西方言中有两句意思相同的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套子还怕和你油罐缠”(方言称旧棉絮为套子)5 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是非之地,陷入是非之中,尽管是清白的,但没法说清楚了。
(7)、 记忆中,第一次听母亲随口说出农谚时我大约六岁,是一个冬天黄昏,外面零星的飘着雪花。母亲坐在堂屋的火盆边给我们纳鞋底,我在母亲身边玩,看见墙角边上的猪睡在一块块的干土坷堆上,就好奇的问母亲,“妈,这猪怎么不怕挺呢?”
(8)、 儿时,在母亲身边长成的十多年里,对母亲记忆深的是她出口成章的农谚。母亲一生没进过学堂,到了五十岁时,才因为参加基督教而至识字千余。可是母亲却俨然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每逢身边琐事,母亲都能用一句简单的农谚予以概括和总结,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而又脍炙人口谚语,常常令我们这些自以为舞文弄墨的人也自愧不如。
(9)、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10)、然而在近几年的话,农民朋友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良,所以像吃饱喝足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了。加上现代年轻人娶媳妇的话,并不是很倾向于富态的女性,反之瘦瘦的更招人喜欢,毕竟如今时代是讲究以瘦为美的,审美大不一样了。
(11)、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2)、意思是说:积累钱财很不容易,但是败掉钱财却易如反掌。
(13)、 后来我问母亲怎么知道会下雨的。母亲说,做人一定要学会“进门观颜色,出门观天色”。出门观天色,就是要做到“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做好“未曾上船,先防落水”的准备;进门观颜色,去人家里办事或做客,开口说话要根据人家家中的气氛和心情,决定自己的某些话当讲不当讲,么时候讲为合宜,做人才叫有分寸。
(14)、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是“芒种”节气这天下雨打雷是好的象征,有雷的雨下一阵就停了,不会阴雨绵绵,既能给农作物补充水份,又不影响后期劳作。端阳节这天要是下雨,预示这年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会获得丰收。但是,如果初夏刮南风,可能后期雨水就比较多了,瓜果可能会出现病害减产。
(15)、意思是:自己不自大,也不看不起别人。太看重自己的人,就很容易看轻别人,不尊重他人,自己不尊重别人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16)、“春分一过是清明,清明前后添粪茔”,清明前后是缅怀亲人,祭奠亲人的好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是农民春耕劳作好的时节。在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结齐而清明矣。”的记载。
(17)、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莫把邻居当作盗贼。(维吾尔族)
(18)、四月:立春东风少病遭,时风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害虫成灾损稻禾。立春就是“立春”节气,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立春节气这天要是刮东风,作物就会少有病害,作物就会多结果实。如果,春雷响在“甲子日”或者“庚辰日”,那么这一年就会遭受虫害,庄稼受损,造成减产。五月:芒种闻雷意美然,端阳有雨是丰年,夏至风若从南起,瓜果院内受熬煎。端阳就是“端午节”,有雨就是下雨的意思,芒种就是芒种节气,闻雷就是听到雷声,夏至就是夏至节气。
(19)、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刮台风、闹虫灾的可能性就极大。
(20)、这是很常见的一句俗语: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才能成事,心不齐,做啥事都不行。
5、常见农谚大全
(1)、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三伏天应该是很热的,如果不太热,说明天气比较反常了,庄稼长势不好。如果,没出现灾害的情况,那么这年冬天就会降水比较多。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庄稼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尽管结实也难留。立秋指的是“立秋”节气,无雨就是不下雨,处暑指的是“处暑”节气。
(2)、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3)、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4)、要想富,门口坐个胖媳妇单单是从字面意思来看的话,这句农谚是简单的,那就是如果想让家里尽快的富起来,那么门口就要坐一个胖媳妇。这在以前的农村,还是流行的,很多人娶媳妇会选择“胖”一点的,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旺夫、旺家。其实,“要想富,门口坐个胖媳妇”这句农谚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
(5)、昼夜守鱼塘,状况了指掌,发现新问题,处理但是晌。
(6)、如果农历十月十二刮东风的话,那么之后就是连续的阴雨天,麦子都要泡在水里了。
(7)、立春寒不算寒,惊蛰寒了冷半年,过了惊蛰不停牛,是春耕春种开始了。
(8)、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9)、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10)、如果芒种时节刮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比较少,对秋收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收成自然也就好不了了。
(11)、像以前生产队里,每当小麦,黄豆等作物上场后,都会摊晒在场地上,随着烈日的烘烤,作物内的水分会蒸发流失,无论是果实还是秸秆,逐渐趋于干燥。
(12)、而现今随着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机械化、集约化推广,农业生产已打破了季节的转化。往年农民在春节后,急于筹划忙于一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二十四节气”就是农民的生产的时间表。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业人口在逐渐减少,由季节变换而流行于乡村田间地头的农业谚语逐渐被人们遗忘。依据儿时生存环境和记忆,借鉴科普资料整理出巢北丘陵地区较为广泛的农时规律、适用农业生产的部分谚语。
(13)、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14)、老话讲:“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间”,这是通过八月初一的天气,来预测明年上半年的干旱情况,也是提醒人们做好抗旱准备,尤其是冬小麦面临过冬问题。
(15)、立冬气温过低,已不适宜于小麦的种植,要赶在立冬前种完麦子。但适合载油菜,容易培育壮苗。类似的农谚“立了冬,麦不生”“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16)、陕西方言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与之意思差不多。6 死了王屠户,吃带毛的猪不成。用来骂一个摆谱不合作的人,说离开你事情照样做得下去,你并没你想得那样重要。
(17)、如果,冬至节气这天阴天或者降水预示明年会风调雨水,不用担心庄稼长势,会有好的收成。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淌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次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发大财。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大概意思是说农历十二月初一这天要是刮东风,那么六畜容易生病折损。并且,这天如果下大雪,那么来年可能会出现旱情。倘若这天天气晴朗没有风,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农民就能获得好的收成。
(18)、农谚老话,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今年天旱?庄稼欠收?
(19)、如果农历五月十三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粮食的收成就很好,都赶上两年的产量了。
(20)、惊蛰节节气以后,气温回升,土壤多已解冻,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人畜不能停歇,比喻各种农活纷至沓来。
(1)、春耕深一寸,顶上一遍粪;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
(2)、农谚,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岀来的朴素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
(4)、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惊蛰”指的是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出现在每年的公历3月5-6日之间。到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下雨的时候时常也会听到雷声了,这个时候入土越冬的动物听到雷声而惊醒,已经到了春耕的季节了。
(5)、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三月初一这天刮风下雨,把行人的头都淋湿了,那么这天就会比较寒冷。三月份还比较寒冷,说明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农作物受到低温侵袭,可能会发生冻害,影响后期产量,所以农民很忧愁和担心。但是,如果“清明”节气这天刮南风,气候就会比较温暖,那么,就不用担心了,肯定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年景。
(6)、“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由于受纬度的影像,巢湖流域在霜降到立冬是小麦适宜播种期,这一时期农民都抓紧补种小麦。有“麦种霜降口,一颗收一斗”之说。
(7)、意思:春天瓜豆类蔬菜露地播种的宜时段在清明节前后几天,太早了不保险,太晚了又耽误农时,恰到好处才能种好。
(8)、 母亲仍专心地纳着她的鞋底,头也没抬的回答说,“猪儿不怕挺,鸭儿不怕冷”。
(9)、如果到了立冬时节杨树还不落叶的话,那么来年庄稼的收成就的不好,粮仓里几乎是颗粒不见,大人小孩都要饿肚子,只能靠吃糠咽菜度日。
(10)、芒种的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豆类等作物的播种。此外,芒种二字谐音忙种,指农忙季节进入高潮。忙种时节麦子成熟,是收割麦子的高峰时期,有“忙种到、无老少”之称。巢湖流域流行“立夏插秧一两家,忙种栽秧普天下”,意寓言芒种是插秧的好季节。
(11)、大地里的水分是通过土壤中的毛细管道往上走,在地表处随风吹,随日照而蒸发流失,用锄锄地时切断了这些运输水分的通道,就减少了蒸发,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可起到防旱的效果,这不就是有水吗?
(12)、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3)、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
(14)、刚才我们分析探讨了八月初一出现火烧云和霜降的现象,答案基本一样,都是说近半个月是雨水多发。接下来,再看看这天天气晴朗,会是一个什么预兆呢?
(15)、爸爸虽然是秃子,儿子仍然喊爸爸。(维吾尔族)
(16)、多指:陈年旧事或是陈年琐事,或无关紧要的事或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常用的农谚精辟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