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有三到原文
1、
(1)、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2)、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5)、 孩子们,读书吧!“读书”令我们更加坚韧、聪慧、自信、博大,让我们共浴书卷的馨香,让心灵在阅读中成长!
(6)、这三到中,心到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7)、朱熹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强调阅读必须与自身和实践相联系,所学的理论要转化为行动。这种观点是可取的。
(8)、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9)、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0)、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11)、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栻。《东归乱稿》成。
(12)、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13)、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
(14)、理气论: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
(15)、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儒学的集大成者。
(16)、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17)、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然后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一样,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后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慢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18)、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19)、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20)、 婺源熹园曾是朱熹祖辈生活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灵蕴地方。东临星江水,北靠锦屏山。虽位于城郭内,但自然环境优越。各类珍贵的飞鸟,在这儿繁衍生息,在园内时常出现它们的身影。进入熹园不仅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从中找寻先辈留下历史遗迹。藏书楼——尊经阁;以理明志——朱家庄;弘扬大道——紫阳书院;八百余年——朱熹手植树;历史文脉——龙尾宝砚(歙砚)。亭台、楼阁、水榭,当您慢慢的深入,会感受到那永恒的历史文化魅力。在悠扬的古筝曲中慢慢沉醉,也许能听到穿越时空的对话。
2、
(1)、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 本文的作者是朱熹,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人中。朱熹是做过大官的,甚至为宋宁宗皇帝讲过学。他著作甚多,有名的一部叫《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书”。
(4)、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5)、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6)、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清楚明白,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7)、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9)、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10)、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2)、元代许有壬《南乡子》:尘梦黍方炊。白鹤空中漫诵诗。饮啄适时争得似,山鸡。敢效妖狐更假威。曾与老仙期。卫国遭逢彼一时。千六百年才不食,无饥。我欲推穷
(13)、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15)、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并且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地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死记硬背,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地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16)、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8)、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9)、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20)、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3、
(1)、 美丽校园中,那一届届“澜星读书节”还历历在目,我们在书页中旅行,争做“观澜小书虫”!
(2)、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3)、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4)、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5)、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6)、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真正的智慧。
(7)、 ——《三国志》
(8)、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10)、还特指诗篇,《诗·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1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12)、原文: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3)、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14)、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基本精神。
(1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16)、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17)、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18)、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9)、(1)心到,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基本精神。
(20)、宋代朱熹《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
(1)、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15种)
(2)、(3)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3)、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者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4)、朱熹主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5)、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6)、 ——颜真卿
(7)、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1)、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2)、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3)、 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鲁宾斯坦
(1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15)、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6)、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18)、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19)、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20)、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5、
(1)、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此,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读,永远记不住。即使记得,也不会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重要的。既然思想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3)、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5)、这三到中,心到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6)、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7)、 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训学斋规》,专讲读书做人的规矩,是专门写给刚刚启蒙的孩子的,《读书有三到》就出自于此。
(8)、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朱熹读书有三到原文【文案8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