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概况精辟148条

夏朝历史简介

1、夏朝概况

(1)、公元前2070年,大禹帝巡视南方,病逝于会稽郡(浙江绍兴),51岁的夏后启妫(gui)姓,执掌兵权而废除“禅让制”,在阳城(山西陶寺遗址)登基。“夏后启”在阳城宫廷和司天监举行登基盛宴,有扈氏及其一部分部族,认为“夏后启”违反“禅让制”,不承认“夏后启”为“帝”,两次没有参加“夏后启”登基盛宴,公元前2069年,夏后启作《甘誓》讨伐有扈氏。

(2)、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3)、夏人早生活在岷山、岷江流域,后向东沿着渭河—黄河一线迁徙,大约到关中西部地区后分为三支,一支向南迁徙到大西南云贵川地区,一支向东南迁徙至江浙地区,另一支径直向东,在今山西运城、河南西部、陕西渭南这个黄河“金三角”地区定居下来,与当地原住民进行了融合。

(4)、元朝的兴衰:公元12忽必烈将蒙古国的国号改为元,历史上的元朝从这时候开始。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南宋。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一共只有98年。

(5)、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6)、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7)、在那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普遍落后和财富的匮乏,原本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诸如黄帝、炎帝以及尧舜禹等,多是一种被集体选出的“贤者”,这些首领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奉献者、先行者甚至牺牲者,试想:仅以大禹治水为例,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风险和生命风险并存的工作,而且显然不会有什么物质、精神或者政治上的预期,也可能是对其父亲鲧治水不利的一种“父债子偿”呢。

(8)、陶寺这块地域,在有的古书上称之为“夏墟”,相传启承大禹位后迁都于此。

(9)、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10)、这是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王位世袭制、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朝割据的藩镇等爵位世袭制都是世袭的一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

(11)、而单单从文献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后世的文献记载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对于夏朝,1953年二里头文化遗址被发现,当时专家们通过碳十四科学测定之后,加之学术研讨会的结果,认为这个遗址很可能就是来自于夏朝。

(12)、夏桀,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力大无穷。据传说他能赤手空拳与虎熊搏斗,跳到水里斩杀蛟龙。这样一个能降龙伏虎的大力士,他的爱好并不是游猎,而是酒色。

(13)、这篇论文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有关这次堰塞湖溃坝的研究,不少国内学者认为,文章到此尚是严谨的自然科学考察,并且很有创见地提出了毁灭了喇家聚落(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并造成积石峡上游滑坡的很可能是同一场地震的观点。引起争议的是接下来的推论。对于这篇文章的推论,国内不少考古学者认为证据链不足,表示质疑。

(14)、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15)、太康失国后,逃到同姓部落斟(河南巩县西),羿灭斟,立仲康,仲康子相逃到商丘,被羿攻伐,又逃帝丘,依同姓昆吾部落。寒浞杀羿后,相成为寒浞的肘腋之患,日夜忧惧,于是派兵攻打在帝丘避难的相,相的妻子后缗已经怀孕,在忠诚的仆人帮助下慌忙从墙洞中逃归母家有仍氏部落,不久生少康。少康长大后,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派人追杀少康时,少康又逃到了有虞氏部落,作了有虞氏的庖正。舜的后人虞思听说少康贤正,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赠给大量的土地和奴隶作为陪嫁,少康才站住了脚。

(16)、作者简介:李晓鹏博士,主要著作有《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一卷、第二卷,《重现伟大中华史》、《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等书。

(17)、流传至今的历史文献中,成书越早的真实性就越低,比如《尚书》,清华大学发现的战国竹简上记载的《尚书》与留传下来的基本就是两套书。

(18)、历代君王: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19)、唐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唐尧去世前,把部落首领位置让于虞舜,虞舜传位于姒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20)、“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2、夏朝的概况

(1)、启在建立了夏朝以后,和历史上许多国君一样,饮酒、打猎、歌舞无度。到晚年更是怠于政事,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启死后,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不过是一个庸才,终日沉溺于酒色,比启更荒淫,带着家属到洛水北岸打猎,接连几个月不回朝。贵族首领后羿(即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月宫里嫦娥的夫君)利用夏民的怨恨,逐走太康,夺取了夏室的统治权力。后羿是东夷有穷氏部落的首领,传说他是当时善射的人,但却是一个荒.唐的统治者。他自负,自恃箭术过人,对政事不闻不问,终日沉溺于田猎游乐之中。对于敢谏争的几个贤臣,不是疏远就是流放。他任用奸诈狡猾的寒浞主持朝政,寒浞是有史以来,有记载的第一佞臣。他善于谄媚逢迎,深得后羿的信任,同时又用各种小恩小惠愚弄百姓。他暗中培植d羽,等待时机企图取后羿而代之。一次,后羿从外打猎回来,寒浞收买后羿的亲信联手设伏将后羿杀死,寒浞夺得了高统治权。

(2)、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发达。西周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地区,而且发展成为一个比商朝疆域更加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 

(4)、禹去世后,虽然伯益荣登大位,但是百姓并不买账,他们说“启是帝禹的儿子,他才是我们的君主”,于是伯益不得不让位于启。

(5)、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6)、他们模拟重建了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的改道和绵延的洪灾事件。文章分析称,这次溃堤与中原地带大规模的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贴合,似乎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不谋而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史籍、考古证据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佐证。

(7)、三国鼎立:公元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主要控制黄河领域及北方一带;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控制湖北、湖南和四川一带;公元220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两晋南北朝:三国连年征战,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立晋(称西晋),280年晋灭吴,全国复归统一。316年匈奴贵族建立的政权灭西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战乱时期,前后出现20个割据政权。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族政权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方获近百年的相对稳定。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继之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81年隋代北周。在南方,公元317年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市)称帝建立偏安江南的政权,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以后又历经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四朝更迭。此四朝与北魏以降的北方政权相对峙,是为南北朝,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才再次结束割据局面,使全国重归统一。

(8)、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9)、陈淳、龚辛《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一文指出,二里头遗址发掘至今还未发表一张比较完整的遗址布局图,这样的操作要让国内外学者了解遗址的规模、重要性及其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认可其“夏墟”的都邑地位显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即便我们确认二里头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的分界,但无法认定这就是夏朝的开始;我国学者的推理: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夏民族=一批有特色的器物分布=夏国=夏国的疆域这种推理方式有问题。

(10)、对于中国而言,夏朝屡见于记载却无夏朝的文字;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哈拉帕文明没有任何记载,如同横空出世一般发掘了大量图符文字。一个缺文字,一个缺记载,王教授的论述如同榫卯一样正好契合在其中,甚至连神秘的三星堆都解释清楚了。

(1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12)、有一次孔甲偶然得到两条“大龙”,认为是祥兆,希望有人可以驯服它们可以为自己拉车护驾。有人推荐李累,说他神通广大。李累见到两条“大龙”,顿时目瞪口呆,这明明是两条鳄鱼,要驯服它们为孔甲拉车,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啊。李累不敢明说,怕孔甲降罪与他,便谎称要驯服两条“大龙”为人拉车有两个条件,而后杀了鳄鱼将他的肉谎称大鱼的精肉,以滋补身体。等到第四天的时候,鱼肉没有送来。孔甲派人打探情况,得到消息称李累带着金银钱宝已经跑了,而自己吃的鱼肉就是“大龙”的肉。孔甲从此以后更加信奉鬼神,脾气更加暴躁,而且欺压百性,导致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这便是孔甲乱政的故事。而夏朝经过孔甲乱政,政治开始混乱,国家也日渐衰落。

(13)、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

(14)、(扃(jiong))在位21年,公元前1708年至1687年。

(15)、大禹确定了君主的称号——国王,还给国家定了一个国号:夏。大禹也就成了夏国王。这标志着炎黄古国的终结和夏王朝的建立,以部族联盟为主要特点的上古国家也就被以国王世袭和分封上贡体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所取代了。这是一次巨大的政治进步,强化了国家的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历史意义跟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样的。

(16)、作为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国家,夏朝立国的四五百年间,充满了奴隶主或者部落酋长们对广大努力的残酷剥削和奴役,对于自耕农和庶人(即非奴隶身份的劳动者)的征税也较为苛刻。少康复国后一段时间里,总结经验教训注重爱惜民力,出现了繁荣中兴的景象。

(17)、据章太炎先生研究:“黄帝系来于氐羌,其中包括禹,亦出自西羌”。可见,禹及其夏部落从西北地区发源,然后沿着河水逐渐迁徙到中原地区。

(18)、周武王伐商纣:商朝在以后的3百年中,搬了五次都城,王位也不断更替。商朝后一个君王叫纣,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而且是个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大军,无往不胜,并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这是商纣王值得称颂的地方。但在长期征战中,军备和人民的消耗、负担无疑都是很大的,纣王不顾人民死活,一味贪图享乐。纣王的寻欢作乐、欺压百姓、杀害忠臣的行为加速了朝政的腐败和商朝的灭亡。西部有一个部落周,部落首领为周文王,决定讨伐商纣,死后周武王即位。周武王与姜太公精心策划,会同各路都侯,兴兵伐纣,大获全胜,灭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

(19)、秦皇汉武认为,埃夏论也好、西南说也罢,均没有形成证据闭环,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上古时期考古发现显示,夏朝并未脱离华夏。

(20)、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3、夏朝简介秒懂百科

(1)、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2)、在美国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夏朝的历史介绍的少,更多的笔墨是在介绍商朝:“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750年至1045年)的中国是一个主要由贵族统治的农业社会,贵族主要关心的是战争。

(3)、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4)、在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有些草拌泥中夹杂有黍壳和稻壳的遗存,说明夏代已有黍和稻等粮食作物。

(5)、二让天下,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6)、明末混乱不堪,清朝取而代之——明和清前期(公元1368年---1840年)

(7)、隋朝的兴衰: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攻克了南朝的都城,陈兵溃败近300年的南北政权被消灭了,中国南北统一了。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即为荒淫亡国的隋炀帝。公元617年右屯卫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丝带勒死了隋炀帝,隋朝也随着灭亡了。

(8)、然而,水患被成功治理以后,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部落财富也大大增加了,禹越来越被人们称颂和拥戴。按照之前的惯例,晚年的禹应该考虑接班人问题。

(9)、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10)、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11)、 经炎黄华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尧舜禹时期。当时部落联盟,继承人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推荐的。尧年老时,将位置传给了有德行的舜。舜年老时,又根据部落意见,让治水有功的禹成为继承人。可见。我们的祖先当时还处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后期,做酋长的并没有将职位和权力当成自己的特权。

(12)、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今河南省部分地区)

(13)、宋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初,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一下子结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把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金,终遭奸臣迫害致死,宋王朝加速了灭亡。

(14)、夏朝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15)、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九个州相应委派“九牧”去管理。

(16)、当时的人饮食用陶器,鼎、双鼻壶、大罐、刻纹陶罐,器型规整漂亮,显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准和审美水平,有些鼎和罐上还有因用火烧而留下的黑色烟灰,留下了人间烟火的痕迹。

(17)、涂山氏图腾尚“狐”,男为“涂山氏”,女为“狐”姓,后世有令狐、狐堰之姓氏。九尾白狐并非狐仙一族,涂山氏郡主女娇见大禹之时,扎着八条辫子,脖子上戴着一条“白狐围脖”。女孩的辫子俗称“尾巴”,八条辫子加上一条白狐尾巴,正好是九条尾巴,大禹的第一印象就是“九尾白狐”,30岁的大禹震惊于“女娇”的美貌,一拍大腿说:“我都三十岁了,九尾白狐我娶定了。”公元前2121年,九尾白狐生子曰:“启”,启明星的“启”。

(18)、经过少康中兴,夏王朝蒸蒸日上。内有伊河平原、洛河平原、汝河平原、沁阳平原四大粮仓作支柱,外有天下万国岁岁进贡,到夏朝后期,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这就为夏朝后一个君王桀的任意挥霍,创造了条件。

(19)、商朝五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20)、边境战乱,九州统一——宋元(公元960—1368年)

4、夏朝的史实

(1)、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暴发,奴隶社会走向没落。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

(3)、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4)、鉴于夏朝历史痕迹的匮乏,不少学者另辟蹊径,提出了很多迥异的观点:如疑夏论(认为夏朝是虚构的)、埃夏论(认为夏朝其实是古埃及)、以及西南论(夏朝不在中原,而在亚洲西南)。

(5)、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6)、通过对著名的山西陶寺城邑遗址(距今4500年,即公元前2500年左右,属于龙山文化)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居民之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与今天汉人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在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

(7)、大禹继位以后,为了防止君主的位置再次被黄帝家族以外的部落领袖篡夺,决定改变传承数百年的部族推举制。

(8)、(太康)在位29年,公元前2051年至前2022年。中间失政10年,后羿摄政。

(9)、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10)、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就是君主世袭制和分封制,这三个朝代总共存在了大约两千年。关于夏朝和商朝的情况今天保留下来的史料已经很少了,我们只是知道它的帝王世系以及建立和灭亡的大概时间。

(11)、一方面,孙教授对出土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进行了碳十四检测,发现其放射性和中国国产的矿石的放射性相差甚远、匹配度很低,却与埃及的青铜的特性相似。

(12)、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13)、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14)、大禹曾经想将王位禅让给另一部落首领皋陶,谁知皋陶福薄,先禹而去。为表对禅让制的尊重,大禹又将东方部落的伯益作为继承人。大禹去世后,大伙守孝三年,谁知期满后,民众们却拥立大禹的儿子“启”上位。从此社会形态发生改变,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由部族公有制进入私有制。

(15)、所谓夏朝,其实是夜郎系民族建立的天竺大鳛帝国,他们在如今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创建了哈拉帕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文明是夏朝亚洲部分,古埃及则是夏王朝的北非部分。

(16)、凭借此两点,孙教授认为夏朝就是当时古埃及,而由于国内动荡等客观原因,许多古埃及人向东迁徙来到中华大地,才有了后面的商朝等。

(17)、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吴越之争时,勾践在吴国服役三年,为了不忘记耻辱,天天尝胆,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越国,由于他卧薪尝胆兢兢业业越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公元前478年发动了灭亡吴国的战争,经过三之久的围困,吴王终被迫自杀。

(18)、在那个时代,先民们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事情,而要解决生存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人类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水和粮食。那时的粮食生产,既没有今天的优质良种,也没有各种化肥农药,人们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更需要“靠天吃饭”,靠风调雨顺,其中水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一个区域、一个部落先民的生息繁衍。

(19)、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20)、尽管如此,甲骨文中的记载还是与《国语》、《史记》等传世文献中的记录可以互相印证。证明了古代文献记录中有关商朝中期以后历史的可靠性。中国历史也就自此从半信史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未完待续)

5、夏朝资料大全及简介

(1)、夏朝以前社会形态多是原始部落联盟,部落首领也是通过民主选拔举荐,象我们耳熟能详的至圣贤王尧舜禹就是通过自身的修身养性、积功累德而被举贤任能与禅位让贤的。

(2)、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宣布继位。禹的执政官——相当于总理、同样来自黄帝家族的伯益反对这种未经部族领袖们推举就直接世袭的做法,举兵造反,被夏启镇压了下去。伯益被杀。君主世袭制遂终确立。

(3)、但是,这些文献成书时间远远晚于夏,成书早的《礼记》是在周朝之后。

(4)、蜀山氏蚕丛和有缗氏商议对策,以古蜀国和有缗氏的军事实力,对抗夏桀派出的军队肯定是不行的,地方没法和中央对抗。有缗氏和蜀山氏蚕丛,就把两个蜀国美女“琬”和“琰”,献给了夏桀,夏桀很喜欢这两个年轻的美女,就在夏宫修建“瑶台”而居,冷淡疏远了王后“妹喜”,把“妹喜“扔”在洛芮。受到冷落的“妹喜”,很是愤愤不平,就开始给诸侯国“殷商”出卖情报。

(5)、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6)、大禹治水的神话、禅让制世袭制的由来以及许多文献和民间传说等都让后世之人从中学习并深受其影响,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提供了一个让后世人不懈努力研究的方向。

(7)、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8)、舜帝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政通人和。《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以孝立德,以德为先,重视教化,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9)、这些文献一般人是见不到的,只有太史令才能接触,司马迁对夏商历史的认知,基本都来自于这些文献,如《史记》中关于三皇五帝夏商的记录,基本就是《尚书》中的原话!

(10)、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11)、可是98个铭文字里没有出现一个“夏”字,并且对大禹的描述过于神化,这篇铭文也不能看作是夏朝大禹确实存在的例证。

(12)、事还没完,夏除了大部分人仍留原处居住,余下的分为南北两支迁移,其中向北那支,由桀带领进入蒙古高原,与当地人融合,重点来了,《史记-匈奴本纪》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意即匈奴的先祖名叫淳维,是来自夏族的子孙。

(13)、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14)、有的国外网民甚至自己去研究了一下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发现它们并没有相似之处,而青铜器很有可能是贸易交流的结果,并不能够确定什么。孙教授个人提供的两点证据并不足以说明任何,更何况他抛出这么大的一个观点,从各个方面都足以驳斥。

(15)、回复“209”,个人主义与共同体(对个人主义的理性分析,重新理解爱国主义的意义)

(16)、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及长子继位,庶子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长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17)、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5000年前的田园生活并不如想象得那般美好。据统计,230座墓葬中,未满18岁而夭折的约占20%,每5个死者中就有一个是未成年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

(18)、夏桀为满足他的酒欲,在宫中造了一个可以荡舟的酒池。他在舟上狂饮,宫中男女都得陪饮。看到大家醉的不成人样,他就开怀大笑。一旦夏桀酒醉,他身边的人可就倒霉了,夏桀把他们当成马骑。夏桀骑在人背上,被骑的人被压得爬不动了,夏桀就再换一个,直到自己躺在床上休息,身边的人才释去重负。夏桀尤其喜爱美女,美女是各国献给他的首要贡品。他听说哪国有美女就下令送交,不从者,就发兵征讨。他为美女造瑶台,内有美女数千,金银财宝成堆。东方有个施部落,被迫送来了一个绝色美女妹喜。妹喜一入瑶台,数千美女顿时失色。为讨妹喜喜欢,夏桀专门造了长夜宫,二人在内昼夜娱乐。妹喜爱听丝绸撕裂之声,夏桀就令众人专门为她撕,日久天长,撕碎的丝绸堆如山。夏桀挥霍的财富,许多来自四方部落。夏桀征收的贡赋没有定制,他要什么就得送什么,因此激起岷山氏的不满,岷山氏停止了向他进贡。夏桀大怒,兴师征讨,岷山氏为避免灭氏之祸,只好献出财宝和美女。美女中有两名具倾城倾国之貌,一个叫琬,一个叫琰,体态轻盈,音如鸟语,行若游仙。夏桀一见,心花怒放,回到斟寻,昼夜福地洞天,妹喜也被忘到了九霄云外,政事自然不值得一提。大臣关龙逢直言上谏,劝他改邪归正,遭受了他的炮烙之刑;东方商部落首领汤劝他收敛劣行,被他囚禁在监狱---夏台。

(19)、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氏族图腾的象形字。

(20)、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在美国中学历史教材GlencoeWorldHistory(世界历史)当中是这样介绍夏朝:“中国的历史学家传统上将中华文明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对于这个王朝了解的少,第二个王朝进入了商朝”。

(2)、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3)、夏代农业生产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兼有一部分骨器与蚌器。出土的石制农业生产工具中,石铲和石刀的数量为多。石铲皆为扁长方形,多在中部钻有一个或两个圆孔。这种带孔石铲安上直柄可作掘地翻土的石锸,绑在前端带有钩状的木柄上,就可作为松地锄草的石锄。锄耕用于农业生产,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大变革与改进。用于收割农作物使用的工具中,以石刀数量多,石刀较以前的改进之处也是在石刀中部钻出一个或两个系绑木柄用的圆孔。工具的改进,使夏代的农业生产得到明显的提高。

(4)、秦朝(公元前221年—206年):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他把统一的国家定为秦,国都定于咸阳,他认为他的功绩很大,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个皇帝,自称是始皇帝。他在位时的功绩: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长城等;他的暴政:焚书坑儒,修建奢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陵墓。

(5)、没想到桀一看到妹喜变不可自拔。据《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又据《帝王世纪》记载,妺喜喜欢听“裂缯之声”,夏桀就把缯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欢笑。

(6)、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7)、《夏书》载,“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夏后向四处巡征诗歌和意见的官员称作“遒人”、“瞀”、“啬夫”应该都属于“工”级的小吏。夏后可能还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占”。

(8)、商朝时,奴隶制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很发达,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如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大的青铜器。

(9)、到了夏桀这一代,暴戾好色,经常攻打各部落,直到部落商强大起来,于公元前1600年打败了桀,夏亡。

(10)、(癸)在位32年,公元前1632年至前1600年。癸就是夏桀。

(11)、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对内实行残酷暴政,对外软弱无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12)、此外,陈淳、龚辛的文章还指出,在夏文化研究和断代工程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中,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观点的异同,而是这项研究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规范。比如,论证夏的存在明显与确立华夏5000年文明史、宏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自豪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又被列为“凝聚力工程”,这种带有预设倾向的研究,很难科学家在做判断时的中立性。正是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使得本属正常的学术讨论夹杂了反常的情绪。比如,一些西方学者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批评被视为“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言论严加痛斥。

(13)、《史记》更是由汉朝的司马迁所作,文献的作者都不是夏王朝的见证者,对于夏王朝的记载也是在前人文献或者历史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14)、文学史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秦朝之前的众多文献或是伪作或是变作,而且每经过一次朝代变迁、社会动荡,都会有大量的文献失传。

(15)、呼吁美对华政策回归理性,敦促美方做到三个“放弃”

(16)、作者:冷清先生,个人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17)、从基因遗传来讲,若中华源起于埃及,那么中国人的DNA应该与埃及人的DNA有极大的相似,但是并没有共同的特点,是两个不同的种族。

(18)、在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少数靠近山区的遗址中,有较多的石器成品出土。而在远离山区的地方半成品和打下来的石片则不多见。说明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是由制造石器的地方交换而来;还说明当时石器的专门加工和交换已经出现。

(19)、夏朝的建立,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彻底瓦解,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20)、就从直观感受便可以体现,国外网友直接发出质问,中国人与埃及人长得像吗?看来国外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是有一定深入的了解的,也说明中华历史文化对世界有一定的影响。

(1)、我们对夏朝掌握到的信息的稀珍,有关夏朝的存在和源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那段时期的了解处于中国古代史的模糊地带。

(2)、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3)、夏朝设置太史令。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

(4)、《礼记·缁衣》、《尚书·太甲》、《清华简·尹诰》及《清华简·尹至》,称夏朝为“西邑夏”或“西邑”,有学者据此考证,甲骨卜辞中“西邑”即代指“夏”,也就是说,“西邑”是商朝人对“夏”的称谓。

(5)、“舜”字甲骨文中前面往往会加上“高祖”二字,是甲骨文中地位高的祖宗神。甲骨文中黄帝被称为“黄”或“黄尹”,尹字就是古君字。“帝”的称号在商朝还没有出现,五帝都是后来的周人追封的。商人对“黄尹”的祭祀规格也很高,超过了国王。除舜和黄帝外的其它炎黄古国时期的上古人物,都没有在甲骨文中被发现,虽然有尧字,但不是作为人的代称出现的。

(6)、而据古籍记载:尧的部落也生活在这附近,尧帝称为陶唐氏,而陶寺的得名显而易见与尧有关,这一地名几千年从来没有变过,且附近还有大量带有“陶”、“尧”、“唐”的村名、地名,加之陶寺遗址发掘出规模宏大的城郭遗址,不由得让人产生更多联想。 

(7)、第认真负责,力求精准。当然司马迁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比较研究,实地考察!

(8)、但是此遗址的规模比较小,里面没有包含陵墓、宫殿、文字等能够证明来自夏朝的依据,所以证据不足,这个解读终没有获得国际的认可。

(9)、无论是已释读的甲骨文还是出土的商朝青铜器铭文,均未提及夏朝的存在。当然,由于甲骨文仅是占卜所用,并非历史记载,其中没有提及前朝,也说得过去(有网友戏称,商朝甲骨初被发现时是当做药材入药的,关于夏朝的内容可能刚好被吃掉了)。

(10)、有关夏和夏之前的历史,终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再由后人整理成文的,因此不能称之为信史,但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神话传说,只能称之为半信史。不管怎样,甲骨文和当前的考古都表明,在文献记录中的夏朝存在的年代,中原大地上确实有发达的文明活动。夏朝的情况与《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在多大程度上相符,不影响我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追溯。

(11)、一直以来国外都有许多声音质疑中华文化的起源,如今像孙卫东这样的国内学者竟也开始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一说法,也直接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本土性,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12)、一个叫“商”的东夷人部落联盟在其首领成汤率领下崛起。其间,妹喜因为桀另有新欢而心生怨恨,于是私底下向成汤通风报信。

(13)、 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为夏朝第一国君。

(14)、但蜂拥而至的洪水一次次将他们辛辛苦苦筑好的堤坝冲垮,并且随着堤坝越建越多、越建越高,水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堵愈涨,水势较之以前反而更大了。

(15)、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他手托天,脚踏地,将天地支撑起来。临死时,身体的各个部位化成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矿藏宝物,一个美好的世界诞生了。过了几万年,天神女娲来到大地,随手拾起一块湿泥巴,仿造自己模样捏了泥人,他们居然活了,于是天地就有了人类,这就是女娲造人的动人神话。

(16)、为了寻找夏朝,考古学家们先后耗费了数十年时间,却依然没有大的进展。即使是被猜测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二里头遗址,也无法为我们提供直接的夏朝证据链条,就连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都提出了二里头可能是商朝早期都邑的假说。

(17)、禹遂召集众人商议后,决定将东夷族的伯益作为接班人选。

(18)、 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王权的稳定。

(19)、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写定于1918年,出版于1919年,他在导言中说“以现在中国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胡适认为唐虞夏商的事实,今所根据,只有一部《尚书》,但《尚书》是不是真的,很难确定,没有信史价值。其后,胡适在《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中又说:“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可靠的。据我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上地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我们总要有疑古的态度才好!”

(20)、在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后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如在临汝县煤山龙山文化中晚期遣址中,出土了炼铜坩埚残块,其中大的一块长宽厚2厘米,上面保存有六层冶铜痕迹。郑州牛砦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特别是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残高约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其器形有可能是青铜鬶,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

(1)、夏商周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都具有以分封制为主的政治体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色。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周末期,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经济,而中央王朝主要还是以接受诸侯供奉及税赋。到了东周,中央的势力开始急剧衰落,造成了诸侯分争的局面。

(2)、继启而立的是其子太康,因骄奢淫欲、游田百日不归,引起百姓众怒,五个兄弟也发生内乱,世仇东夷族首领后羿遂趁机起兵攻取夏都赶走太康,夏朝王统中断,史称“太康失国”。但后羿没有比太康好到哪儿去,很快也贪恋游乐,政事皆托付给寒浞(音“hanzhuo”,黄帝之车正哀的后裔,先前在后羿的东夷政权中为宰相一类的官员),没想到寒浞突然发动政变将后羿杀死在后宫的床上,霸占了后羿的财产与妻子(名叫玄妻),还生下两个强壮但品行名誉极为低劣的儿子寒浇和寒戏,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正史中一般不予承认),寒浞有国40余年。

(3)、无独有偶,笔名亚布的学者也发表专著,称破译了部分哈拉帕图符印章上的文字,证实图符文字与甲骨文呈继承关系,并且文字内容与史书记载的夏王朝世系吻合。

(4)、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5)、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6)、夏朝并不是中国早的朝代,中国早的城邦制国家诞生于公元前28世纪,是神农炎帝建立的“象朝”,距今4800年,这就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来历。但是,今天给你介绍的是“夏朝”,或许是你不完全了解的“夏朝”。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夏朝是大禹建立的,错了,夏朝是大禹之子启建立的。大禹是“象朝”的后一位“帝”,大禹治水的第11年,途径安徽巢湖涂山氏,遇涂山氏郡主“九尾白狐”而婚。

(7)、夏朝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划分,《尚书·禹贡》中记载夏朝已经分天下为九州,即:

(8)、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夏朝的概况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