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和意思精辟103条

关于农作物的谚语有哪些

1、关于农作物的谚语有哪些四年级

(1)、“惊蛰冇过雷先响,四十五日暗天门”:如果惊蛰节气没有到来出现打雷,就会在几十天内出现下雨或阴天的天气,很难见到太阳。

(2)、我们从小听着父辈挂在嘴边的谚语长大,这些谚语朗朗上口、简单易记、通俗易懂,很快耳熟能详,都会说唱。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有趣,长大后才发现,这些既言语精当又富有哲理的谚语从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的父辈们口中说出来,堪称神奇。

(3)、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结桃(及时间苗)。

(4)、“初一亩地才收三四百斤小麦,但只要科学选种育种,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收成就会越来越高。”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徐淙祥不断钻研农作物的优质高效栽培,1996年,43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农民高级农技师。

(5)、后来,大妈当奶奶了,带着孙女,才切心的体会这谚语为什么春天天气比喻为孩儿脸了。

(6)、下雪天,那些害虫们还没有来得及产卵就被冻死了,来年庄稼的病虫害要少得多,连着下几场雪就等于天然的杀虫杀菌,来年农民们就坐等庄稼丰收了。

(7)、剜了心头肉。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8)、“一日赤膊,三日间角”:冬天,若天气阳光灿烂,温度很高,干活的人光着赤膊,以后几天就会温度骤降,出现寒冷,人们只能在家休息。

(9)、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在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是否降雨,如果十三同样没有降水的话,这一个冬天都不会有太多的降水了。这个冬季注定将是一个干燥的冬季了。

(10)、“白露水寒露风收米谷”:白露节气这天,天若下雨对稻禾生长不利;寒露节气当天或前后几天若刮大风,会把禾花吹掉,造成水稻减产。

(11)、再来看谷收十年晚,谷在这里指的是谷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米,在我们这里谷子也是常种植的作物之谷子一般在夏季种植,到了寒露前后时收获,谷收十年晚的意思是种植谷子可以适当晚一些丰收,一是因为谷子成熟以后不用担心谷粒会从谷穗上掉下来,二是因为寒露后早晚温差大,更有利于谷子的干物质积累。

(12)、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13)、立春寒不算寒,惊蛰寒了冷半年,过了惊蛰不停牛,是春耕春种开始了。

(14)、“冬至在月尾,做势阿哥唔知归”:若冬至在十一月下旬,这年冬天的天气会暖和,农民耕田不会辛苦。

(15)、所以总体来说,红薯的种植是宜早不宜迟。而“白露见湿泥,红薯一天长一皮”、“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就是提醒等到白露以后,红薯将开始快速生长。而在霜降的时候就是收获红薯的佳时节。

(16)、这一种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饱饱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一阵风吹来,高粱东摇西摆,像刚学步的孩子一样,互相碰撞的高梁叶子发出一片“沙沙”声。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要抖精神,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蹿!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谷子被饱满坚实的大穗儿压弯了腰,随着微风,一起一伏地荡漾着。满山坡长出了黄灿灿的谷子,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荡,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金光。那颜色紫红的蚕豆花,像害羞似的,深深地隐藏在浓绿的叶片下。绿莹莹的豌豆像翡翠一样,豆叶上的露水,好像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芸豆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秧架上,好像等着人们来采摘。路旁那片豆子,也都是棵棵秆壮叶旺,粒粒豆子把豆荚撑得像一个个胖小孩似的那么鼓。等待收割的庄稼,像宽阔的河面起伏不定。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庄稼,接连延续,像一匹美丽的彩锦,向那遥远的天际,慢慢展开。稻花有点像丹桂,只有半粒米那样大却异常精致,在“晾花”时期,向午间的太阳,开得像个小银铃,挂在穗上,颤颤巍巍,十分动人。

(17)、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释义:到了立春的时候,天气也要变暖和了,人就得准备干活了,指受苦的开始。

(18)、“上南晴下南雨”:若春季刮南风,就会天晴;若冬季刮南风就会下雨。

(19)、如果雨水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证明这一年回春早,春耕春种要提前一些,一旦完了收成就不好。

(20)、这个是农民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通常雪总是高山顶上比较多,而霜则是低矮的洼地多。这是因为自然气候形成的特殊现象,足可以看出广大农民的伟大智慧。

2、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和意思

(1)、这句谚语和前面的都不一样,其说的是收获的。意思是在白露的时候就要抓紧收稻谷了,而到寒冷湿乎乎要收大豆,花生的话则是在秋分时节。类似的还有“冬至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2)、“夏至水流秧”:到了立夏时节,稻秧已有一寸多长,由于气温高,不利于秧苗生长。农民们就在秧田里放水流着降温,保护秧苗生长。

(3)、大麻种得早,树小实又饱;大麻种得迟,树大实又秕。(河南)

(4)、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5)、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湿身上的衣服,淋湿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湿衣服的尴尬。

(6)、父辈们没有学过天文知识,但他们却能凭借掌握的谚语对天“察言观色”,从变幻多端的天象中找到“蛛丝马迹”,推测出接下来甚至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为惊人的例证,从八月十五云彩遮着月亮,就能判断出时隔五个月后的天气状况,且屡试不爽,不能不令人叹服。其他短时距的天象观察更是不胜枚举,如“云往东南长,下雨不过晌”“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雨后蛤蟆叫,还有雨要到”“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燕子钻天下满湾,燕子落地下一阵”“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西风不晴天”“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春刮东风夏刮北,秋刮西南不到黑”“先下毛毛无大雨,后下毛毛雨不停”“乌云接日半夜雨,乌云接月一日晴”“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先看闪后闻雷,大雨紧相随”“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瑞雪兆丰年”“早蛙阴,晚蛙晴,半夜里蛙叫不到明”“淋了伏芒,一天一场;打了伏尾,一场不场”“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西批蓑衣,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北一阵黑”,等等,这些谚语既朗朗上口,易背易诵,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说就很明了。为关键的是,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以地为生的劳动人民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简单易懂的谚语,掌握了自然规律,预知了天气变化,也就能在耕作劳动中趋利避害,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7)、“‘两米宽,打畦田,浇灌喷药方便’‘弱苗早灌旺苗晚,结合追肥利根盘’,这些谚语一说出来,大家很快记住了,农业技术推广起来,也就方便多了。”徐淙祥说。

(8)、关于双春年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每年的的双春年,不仅天气状况很好,同时也会出现暖冬的情况,但是暖冬对于农业还是有一点影响的,暖冬的出现容易在来年春季出现倒春寒。

(9)、“番薯淋子芋淋芽”:在番薯打了薯块的时候施肥、在芋子刚发芽的时候多施肥,它们就能高产丰收。

(10)、但是,为什么“六月连阴吃饱饭”呢?这是在农耕时代,劳动人民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因为到了六月份,农作物正是生长旺季,有的已经硕果累累,或者在结果时期,需要雨水的滋润。如果三伏天里太过大旱容易造成减产甚至枯死。当然,也不希望雨水太大,形成洪涝灾害,反而是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希望这时候出现阴雨天气,助力农作物健康茁壮成长。

(11)、“会收洒收禾花,唔会收洒收谷芽”:早稻成熟了七八成,若天气好就要收割。因为,这个时节雨水多。有些人这样做,收成的稻谷质量就好;有些人要等到稻谷全部成熟时才收割,如遇连续下雨,稻谷就会生芽,质量就不好。

(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3)、“立夏小满,江河都满”:立夏小满时节是雨季,经常都下暴雨,江河的水都涨起来。

(14)、其实,古人在这方面就总结了很多的谚语,为农民从事农业很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那你都听说过哪些呢?

(15)、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16)、先来看麦收十年早,麦收十年早的意思是种植小麦时要早一点种植,在收获时要早一点收获。之所以说种植小麦要早一点种植,这是因为在寒露时节种植的小麦都是越冬小麦,十月份种植的冬小麦在十一月下旬便停止生长开始进入休眠期,虽然小麦有着很强的耐寒性,但是小麦要想安全越冬,也和小麦的长势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小麦种植的太晚,在越冬前小麦的根系还不是很发达,在越冬时很容易冻死,相反如果小麦种植的早,在越冬前小麦土上部分已将养分向根系输送,不用担心在冬天被冻死。那么为什么小麦要早一点种植也要早一点收获呢?这是因为小麦到了收获期时没能及时收获,麦粒便会从麦穗上掉下来,所以要早一点收获小麦,以免麦粒掉到地上降低小麦产量。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18)、   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播种、施肥、管理,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是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不过,节气不变,但自然条件容易变,所以就要因地制宜,在同一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都不一样。

(19)、而单春年则属于正常的年份,一般十年就会出现8年的单春年,所以不管是对于农作物还是农民而言,这些都是见怪不怪的,毕竟单春年太普遍了。

(20)、“七月秋风渐渐凉”:七月立秋过后,逐渐会刮北风,天气会慢慢变凉。

3、关于农作物谚语的句子有哪些

(1)、这句谚语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在春分的时候种红薯还过早,而到谷雨的时候又有点晚了,好是在清明时节。其实,在谷雨的时候栽红薯并不算太晚,只要不晚于立夏就行。

(2)、“霜降降三朝,行路爱寻桥”:霜降节气过后,天气变冷,早晨的露水很大,气温更低。以前,人们赤脚走路,特别是在过溪河时感到寒冷,会选择从桥梁经过。

(3)、如果大寒时节不结冰的话,那么来年会倒春寒,早春庄稼会受灾,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4)、   又如芝麻的播种季节,北方是: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冬至种大黍。中部地区是: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南部地区是:头伏芝麻二伏瓜,三伏栗子老庄稼。

(5)、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6)、   有些谚语告诉我们怎么栽种,有些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虫害,该什么时候施肥......例如: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这里的“千担肥”就是有机肥,这是告诉大家让作物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产品品质更好。

(7)、译文:干低旱地不能下种子,插秧的话就得需要水里面补充一些营养肥料才行。

(8)、“六月天公,冇闲阿公”: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9)、“雷打秋项项有”:如果,立秋那天打雷下雨,气温下降,农作物能获得丰收。

(10)、”白露秋分,日夜平分”:到了白露和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11)、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从喜鹊的窝就能判断这一年的风向。厉害不厉害,说真的,真的佩服咱老祖宗的智慧。

(12)、因为“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谷雨前后栽地瓜,好不要过立夏”。而古人之所以这样说,那是由于“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13)、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14)、蕴含丰富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经验的谚语,徐淙祥至今已经总结了60首。

(15)、“一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耕田洒(人)”:正月里的天气很冷,农村经常有耕牛被冷死;陆河等地没有马,这是形容二月天气比较冷;三月,天气还是比较冷,刮风下雨,农民都要去耕田,形容农民十分辛苦。

(16)、随着秋天的到来,各种庄稼开始陆续成熟。收了南瓜收玉米,收了玉米收芝麻,收了芝麻收花生……一样接一样。此时不管已采收、待采收或者是已播种、待播种,都不适宜多雨。已经采收回来的粮食需要晾晒,晾晒不及时容易发霉变质。还在地里干浆了的大豆、稻谷等,遇到多雨会导致发芽落果等而减产。秋分前后也有需要种植的作物,如果雨水多,土壤容易板结等,不利农作物生长。

(17)、“秋分早,立冬迟,寒露霜降正当时。六天早,九天迟,七天出苗正合适。”

(18)、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各地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形成了很多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这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其大多数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这些谚语,其实都是经过许多年不断的提炼而总结出来的经典,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19)、父辈们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却通过教给孩子们这些谚语、歌谣,给了孩子们关于天气、节气、农业、劳动的好启蒙,这是每个乡下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学会了这些谚语,也就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

(20)、在掌握好技术的同时,徐淙祥又想带动更多农民科学种田,但在推广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大家知道科学种田有好处,却记不住技术细节。怎么办?徐淙祥想到了谚语。

4、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和俗语

(1)、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2)、“立秋处暑,便墙着裤”:到了立秋前后时节,农民们经过三夏大忙的干活,累得连穿裤子都站立不稳,要靠着墙头穿。形容人十分疲劳。

(3)、如果清明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陈年旧债就能还上了。

(4)、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5)、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6)、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今年寒露节气的时间为10月8日,这个日子相信很多北方的农村人都不陌生,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收获夏玉米,种植冬小麦的时候。在我们河北省主要种植两季农作物,分别是冬小麦和夏玉米,每年的寒露节气是秋收春播的重要时期。那么为什么会说“春麦十年早,谷收十年晚”的俗语呢?

(7)、“芒种夏至,有吃懒去”:到了芒种夏至这个时节,天气炎热,人疲劳,外面有饭可吃都不去,宁愿在家里休息睡觉。

(8)、大家都知道,人们虽然不喜欢洪水暴雨,但是还是喜欢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不是喜欢干旱少雨的天气。那为什么喜欢农历五月干旱呢?个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9)、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农业亦如此。愿未来的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高效、精准、创新。

(10)、所有春播种在清明全出土,俗话说,春子在清明期挂纸,风刮上坟纸即可挂住庄稼幼苗。

(11)、   农业生产的经验,得靠天时、地利、人事的有效配合。

(12)、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源于清朝潘的《帝京岁时纪胜》中的记载,其中,记录说:“五月喜旱,六月喜雨”。可见,适当的干旱天气,反而有利于农作物扎根生长;到了六月份,农作物生长加速,如果能够出现阴雨绵绵,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和丰收。

(13)、立秋时节下雨的话,庄稼收成较好;立秋时节不下雨的话,农民就忧愁收成。

(14)、   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15)、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适宜种植

(16)、译文:在路上你看到了成群的蚂蚁搬家、看到大白天的蛇出洞在路上游走,那么可能过不来多久就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动物对自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应。

(17)、油菜:土肥地平,光热较好的亚热带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8)、一是“有钱难买五月旱”的寓意。到了农历五月份,人们渴望天气适当干旱少雨一些,这可是用钱都是难买的,可见,农历五月天气干旱一点是珍贵的。大家可能要问为什么五月干旱好呢?后面我们单独进行探讨。

(19)、这是小时候、冬天里,和伙伴们常常哼唱的一段谚语,清脆的童音、顿挫的节奏、呼出的白气、结冰的河面,成为记忆深处随时复苏的片段。

(20)、秋分的“分”可以理解为“半”的意思,这里的“分”,将24小时一分为昼夜时间等长;将气温一分为由热转凉;将秋季一分为秋分的到来表示已经过去半年秋季。书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5、关于农作物的谚语有哪些?

(1)、双春年在我们农村是一个好的年份,古人们遵循着好事成双的道理,所以在每年的双春年,必然有很多人会摆喜宴和结婚,这是我们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而且双春年对农业也有大的影响,双春年的天气状况是好的,所以对农民来说,双春年注定是一个丰收年。

(2)、“耕田冇师傅,只爱粪来度”:耕田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术,只要在作物里施些肥就行,就会有收成。

(3)、“朝霞暮雨”:早晨,特别是下雨后的早晨,出现了红霞,旁晚时就会下雨。

(4)、另外,天气适当干旱,有利于正在生长的农作物产生趋水性。它们的根系往土壤深处扎根生长。使根系扎的更深,更好的获得水分。并利于根系变得更加粗壮,打牢庄稼抗旱、抗倒伏等等能力,为实现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5)、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到了大雪节气还没有下雪封冻土地的话,那么到了惊蛰节气土地也不会解冻。对于农民种植庄稼来说,如果在大雪节气里能下雪,对土地农作物都是有益处的。

(6)、“壮苗越冬,才能打下丰收的基础。”11月17日,星期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一块挂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的农田里,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基地负责人、种粮大户徐淙祥向记者介绍小麦的生长情况。

(7)、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一带

(8)、因此,老百姓常说:“有钱难买五月旱”,这是粮食作物收割和生长的需要。正如另外的农谚说:“五月干,六月涝,五谷丰登乐陶陶”。正是同样的道理,希望农历五月旱一旱。

(9)、你知道在什么季节种植什么农作物吗?虽然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再以种地来谋生了,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自己动手种植一些蔬菜、瓜果来吃。不过,就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在什么季节种植何种蔬菜。

(10)、在农村里,这样的民谚还有很多,像“玉米地里带绿豆,一亩多收好几斗”说的是玉米地里可以套种绿豆,这样可以增收。而“深种玉米,浅种麻,辣子种上扫帚拉”、“萝卜是根,种提要深”则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特点。

(11)、这是农谚的下半句,也是农谚生长和丰收与否的预测,大家探讨交流一下,为什么“六月连阴吃饱饭”呢?

(12)、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13)、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角洲地带。

(14)、“秋临夜雨赢担粪”:临近立秋时插下去的秧苗如遇到晚上下雨,气温下降,会生长得好,赢过冇下雨时施一次肥。

(15)、所以胶东农民的小麦产量,现在来看没有什么不收。那我们再看一下秋庄家长势如何,现在不敢确定秋收的时候肯定会丰收,但是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今年雨水比较充沛,地里的各种庄稼都不缺水,去山里看一下花生玉米大豆,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可以说长势很旺盛。就眼下地里庄稼的长势而言,秋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16)、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的意思是如果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前,那么今年的收获粮食和种植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很多田地都在荒废。

(17)、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徐淙祥不断用谚语总结农作物栽培技术,言简意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读又好记,很快就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见到了效果。

(18)、现在已经是大暑了,按照正常情况,大暑是三伏天热的时候,也是一年当中闷热的季节。其实准确来说,从小暑开始天气就应该高温,因为向来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也就是说小暑以后,就进入了夏季的暑期,这个季节气温升高,各种农作物到了生长旺期。

(19)、其次,收割完小麦,人们接着忙着种植夏季作物。老话:芒种芒种,忙收芒种,五月里,农作物进入插秧和种植阶段,而且会很快发芽和生长阶段。这时候,一些杂草也随着庄稼生长,我们要进行除草,天气炎热,容易让除掉的杂草枯死。

(2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释义:如果早晨起来看到天边有朝霞的话,今天的天气可能会不好,要引起重视,若是傍晚看到天边的晚霞,第二天很有可能有一个好天气。

(1)、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阜阳更是安徽的农业大市、粮食大市,粮食总产常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

(2)、译文:麦子要产的多,主要是年前的管理重要;而稻谷要收获的多,就是在插秧后的一个月内的管理重要。

(3)、对于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劳动人民也总结出了一套千年不移的规律。如“要想多吃苹果梨,惊蛰过后刮树皮”“惊蛰栽树要栽全,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枣树发芽种棉花”“立夏三日正锄田,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家庭富不富,先看宅院树”“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除虫没有巧,只有动手早”“种庄稼,不改土,一辈子,白受苦”“三分钟,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正是靠着这些谚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教育后人,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不误农时,别误庄稼。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和意思精辟10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