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经典语录精辟131条

文言文精辟句子及其译文

1、文言文经典句子翻译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树木的影子。

(2)、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3)、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4)、这首词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5)、(《论语》)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③色彩鲜明,变化多姿。

(7)、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8)、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比如,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夫晋,何厌之有”、④“均之二策”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①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③中“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作用。④中“均”是动词,作“权衡”解,“二策”是名词,由此断定“之”与“二策”一起为“均”的宾语,作代词“这样”解。可见,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

(9)、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              ,              ,                ?

(10)、(《礼记·中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1)、例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1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14)、“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5)、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16)、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17)、翻译: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

(18)、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19)、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

(20)、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以下八法,谨供参考。

2、文言文句子经典语录

(1)、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突然遇到狂风大作,船将翻沉。僧、道十分恐慌。急忙把经书抛入江中,求神救助。

(2)、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何:通“呵”,喝问。

(3)、“如……何?”“若……何?”“奈……何?”(“如太行、王屋何?”);

(4)、Haughtinessinvitesdisaster,humilityreceivesbenefit.时来运转百事顺。Hedanceswelltowhomfortunepipes.人人都有缺点。

(5)、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8)、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9)、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0)、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1)、①一棵树中学语文教师群号:721150613

(12)、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14)、E.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15)、俗话说:“家中不和睦,就会被邻居欺负。”生病因为有个病魔,病魔可不是一个好东西,它就像一个钻洞爬墙的盗贼,就像一个引起官司结成怨仇的人哪。

(16)、“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7)、德才兼备人的品行,依靠内心恬淡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18)、Everymanhasashareofresponsibilityforthefateofhiscountry.每一个人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Everymanhasthedefectsofhisownvirtues.人各有所好。

(19)、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

(20)、(《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3、文言文精辟句子及其译文摘抄

(1)、一般来说,题目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

(2)、(《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4)、又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

(5)、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6)、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7)、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9)、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

(10)、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

(11)、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12)、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                。

(13)、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1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15)、词中“太守”指      ,“孙郎”这里借指      。

(16)、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

(17)、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18)、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19)、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Healthisbetterthanwealth.心有灵犀一点通。Heartswhichbeatinunisonarelinked.历史总在重演。

4、文言文经典短句翻译

(1)、(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2)、(《战国策·赵策))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4)、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8)、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

(9)、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10)、长达一千里的堤坝,常常会被一个蚂蚁洞弄决堤。

(1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2)、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4)、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15)、“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16)、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7)、--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1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19)、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20)、《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5、文言文精辟句子及其译文大全

(1)、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4)、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的。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      。

(10)、为善乐,为恶难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筛选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学生会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事件,善于在复杂的信息区域内,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情理分清主次,排除干扰,正确答题。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2)、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

(13)、译:太过于显露自己聪明的人,品德浅薄;才华太过于外露的人,福分浅薄。

(14)、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1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16)、Extremejoybegetssorrow.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心有余而力不足(贪多嚼不烂)。

(17)、0瑏琐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无法全面照顾。

(18)、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0)、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2)、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相信大家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是不少同学的答题技巧还是很欠缺。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

(7)、②“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表陈述);

(8)、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9)、①逐层递进,声情激荡;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

(10)、他人碌碌,不涉你足。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11)、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2)、(《孙子兵法·谋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3)、他日挑粪过危桥,复连打数嚏几乎失足,乃骂曰:“骚花娘,就是思量我,也须看什么所在!”

(14)、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15)、(《诗经·大雅·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如:

(17)、(答案)B C(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C.“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概括不当)

(18)、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19)、(学静志的关系)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20)、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1)、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2)、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4)、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诗经·小雅·鹤鸣》)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6)、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抒发了词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上阕忆旧。一二句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也曾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接下来三句写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杏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以初春的树林、明月的清辉、花影下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反映了词人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下阕感怀。开首二句,是写词人曾遭谪贬后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国破家亡的痛苦。在残酷的现实与往昔对照中,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闲登小阁看新晴”这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后两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7)、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8)、《乐府诗集》   音乐   乐府所采用的配乐的诗

(9)、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0)、这首曲借咏喇叭,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喇叭”和“唢呐”虽然吹不出长的曲调,声音却被放大得特别响亮。它们专门为“官船”抬高身价。“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直到“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吹干了民脂民膏才算作罢。“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11)、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文言文句子经典语录精辟1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