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惊艳的一句话精辟81条

哲学家尼采简介

1、尼采哲学视频讲解

(1)、作为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尼采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17岁的尼采阅读了席勒、荷尔德林、拜伦,在莱比锡,叔本华的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他震住让他折服,从此视叔本华为导师。《卡门》是尼采无比喜欢的给予他力量的歌剧……跟随着自己的思路,尼采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向世界发声——

(2)、因为受不了家中裁缝的聒噪且在多次劝阻无效下,他竟然将她推下楼梯,造成终生残疾。在女裁缝死后,叔本华还在日记中写到:“妇死,重负释”,给他留下了一个自私的名声。

(3)、尼采现代哲学第一个人,黑格尔是传统哲学后一个人。 

(4)、刘丰老师精彩解读:《奇异博士》中的生命真谛

(5)、 妇人的一切是迷,同时妇人的一切只有一个答语,这答语便是生育。

(6)、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世家。

(7)、人类的十大幻觉:第一个幻觉——需要的幻觉(严重推荐)

(8)、剩下的十年,尼采经常回忆起自己的作品,他说:“我没有写出过优秀的作品吗?”,有人给他看瓦格纳的肖像,“我热爱他”,尼采说。

(9)、第二部:《历史之用途与滥用》《不合时宜的考察》

(10)、斯特凡·格奥尔格、里尔克、穆齐尔、托马斯·曼、黑塞、茨威格、纪德、加缪、叶芝等欧洲作家深受尼采的启发,不仅如此,古斯塔夫·马勒、弗里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Delius)与理查·施特劳斯还将尼采的语言谱写进了他们的音乐作品之中,剧作家萧伯纳甚至早在1903年就将尼采笔下的“超人”形象搬上了伦敦的戏剧舞台。

(11)、得到有才华的妙龄公主赏识,笛卡尔也乐意之至,十分热衷与其探讨。1654年,长期的流亡生活让伊丽莎白公主得了抑郁症后,他还专门为她写了一本《论灵魂的激情》,希望帮公主渡过难关。

(12)、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13)、(单选)“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种观点属于(  )

(14)、少女的祈祷总是虔诚的,少女的梦想总是热烈的。莎乐美渴望什么?她渴望有朝一日能与伟大的心灵当面对话,从那口甘泉中舀取一瓢琼浆玉液。弗罗琳·冯·梅森伯格是莎乐美的知音,也是莎乐美的引导者,这位"女巫"仰眺璀璨的星空,犹豫的只是该让谁来下凡?她的目光被一颗闪亮的星,也是一颗孤独的星吸引了,他就是伟大而又可怜的弗莱德里希·尼采。

(15)、1900年8月25日,弗里德里希尼采在魏玛逝世。

(16)、到了后,康德对结婚也不再抱什么期望了。有人问他为何终生未娶,他这样解释道:“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供养她时,我却再也不需要她了……”

(17)、此外,他还在自己的著作中,把女人“黑”的体无完肤。尤其在《论女人》中,他把女人说成是“先天就有谲诈、虚伪的本能”,还有“不贞、背信、忘恩等毛病”,主张不能给女人过多权利的同时,还提倡一夫多妻制。

(18)、Itisnotalackoflove,butalackoffriendshipthatmakesunhappymarriages. 婚姻不幸福,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缺乏友谊。

(19)、在20世纪下半叶英美哲学的研究传统中,两本研究尼采的重要论著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局面。1950年,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瓦尔特·考夫曼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尼采:哲学家、心理学家、敌基督者》,他试图向全世界表明,尼采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尼采的思想观念所关切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民族的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哲学家,而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通过翔实细致的文本考证,考夫曼不仅力图证明,尼采并不是一个极端的反犹主义者,尼采不赞同那些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而且还致力于对尼采哲学的核心——强力意志做出一种非政治化的解读与诠释。考夫曼将强力意志作为个人在生存论意义上的“自我克服与自我超越”,并据此清除尼采与德国纳粹运动的诸多可疑的政治思想关联。不难看出,考夫曼主要是结合存在主义等欧陆哲学资源来澄清对尼采的种种误解。相较之下,阿瑟·丹托则积极运用分析哲学的技巧方法,还原尼采作为哲学家的身份。

(20)、巴夏《神圣回路》连接高我和潜意识的方法

2、尼采惊艳的一句话

(1)、艺术家如此热烈地响应尼采播撒下的思想火种,个中缘由或许不难理解,恰如布莱恩·麦基(BryanMagee)所评述的,“尼采是哲学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在许多德国人看来,他是伟大的德国散文家。尼采之所以能够影响如此众多的创造性艺术家,原因之一在于,他本人就是哲学家中的艺术家”。

(2)、当然,为了更好地向分析哲学家介绍尼采的哲学,尽管丹托对尼采抱有热情的态度,但他研究尼采的文字是颇为理性节制的。丹托认为,阻碍严肃的职业哲学家将尼采作为哲学家来对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尼采总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对相同的语词或概念赋予不同的意义,甚至在相同的语句中也含蓄地将不同的意义赋予相同的语词或概念,由此虽然经常可以造成戏剧性的修辞效果,但也让他的诸多哲学表述看起来缺乏融贯性乃至自相矛盾。第二个原因是初看起来,尼采的哲学缺乏正规哲学理论的系统性。尼采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他对体系哲学的反感:“一个体系学者,一个哲学家,他再也不愿对自己的精神承认:他活着,他犹如一棵枝茂叶盛的树,贪婪地蔓延,不知道休止,直到他从自己身上切掉了某种无生命的东西,某种木质的东西,一个方方正正的枯枝,一个‘体系’。”作为一位强调生成与自我克服的哲学家,尼采在创作过程中不希望将自己的哲学思想限定于某个体系的愿望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恰如丹托所指出的,哲学学科的一大特征是,并不存在对孤立问题的孤立解答,诸多哲学问题的关联是如此紧密,以至于哲学家在解决一个哲学问题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将他自己含蓄地承诺于其他许多问题的解答。事实上,根据丹托的考证,在尼采晚年写给勃兰兑斯的一封信中,尼采也或多或少承认了他的哲学的系统性,尼采表示,他思考的诸多哲学观念位于一个具备清晰轮廓的巨大构想之中,这个构想将把他的哲学思想“全部连贯起来”,不过,尼采就像海狸筑巢那样零敲碎打地建造他的哲学,而“一个就像海狸那样建造他的哲学的人,必然并不了解他自己的哲学”。

(3)、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4)、基督教的“教”字只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只有一个基督徒,而他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

(5)、40多岁时,尼采到瓦隆布罗萨,懂得美和如何享受生活的朋友塞利兹令他羡慕,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表示“或许你该帮我找个妻子了”,尼采希望是一个年轻漂亮勇敢可爱的人,像塞利兹年轻而迷人的妻子一样。

(6)、尽管他觉得妹妹粗鲁,也反对妹妹在婚姻上的选择——和一个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相爱、结婚,过程中也有争吵和矛盾,但陪着尼采走过后时光的,也是他的妹妹。

(7)、斯特凡·格奥尔格、里尔克、穆齐尔、托马斯·曼、黑塞、茨威格、纪德、加缪、叶芝等欧洲作家深受尼采的启发,不仅如此,古斯塔夫·马勒、弗里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Delius)与理查·施特劳斯还将尼采的语言谱写进了他们的音乐作品之中,剧作家萧伯纳甚至早在1903年就将尼采笔下的“超人”形象搬上了伦敦的戏剧舞台。

(8)、奥修珍贵视频:“自私”的做你自己(经典至极,强烈推荐)

(9)、丹托绕道当代艺术揭示出了哲学与生活的深刻关联,“哲学不是增加实际知识,而是提高人生境界。这种意义上的哲学,就已经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生活艺术”,依循这条思路,“艺术将由客体艺术,转变成为生活艺术;哲学将由知识哲学,转变为生活哲学”。

(10)、在拜洛特,瓦格纳给他机会朗读他自己写的《告德意志人民书》,被认为太严肃不够礼貌,只有瓦格纳一人支持。看到瓦格纳筹款失败,尼采感到绝望,为了瓦格纳的事业尼采自己四处请求帮助也都遭到拒绝,令他备受焦虑和怀疑的折磨。

(11)、除非透过一个在世明师,否则你不可能认识上帝

(12)、凡是不愿意看别人长处的人,总是一眼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之处。

(13)、透过人眼穿越宇宙,原来宇宙就在你之内,每个人都是宇宙。

(14)、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15)、然而,丹托呈现了一幅极为不同的画像,他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融贯的哲学,这种哲学超前思考了众多界定当代哲学的问题。丹托清晰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评述,有助于将尼采正式当作一位哲学家,并进而阐明尼采作品中的精妙之处,以及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巨大贡献。

(16)、在孤独中,孤独者将自己吃得一干二净,而在群体中,他被众人吃掉。现在,你选择吧。

(17)、在“认识论转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双重影响下,分析哲学家通常以知识论为主要的理论关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命题与理论进行逻辑分析与语言分析是他们哲学活动的核心主题,艺术与历史往往并不是分析哲学家特别重视的主题。

(18)、有人说,尼采便是古罗马暴君尼禄精神上的兄弟。关于尼禄,普鲁东有一个精辟的论断:"尼禄是一位艺术家,一位抒情戏剧的崇拜者、奖章的收集家、旅游家、剑客;他是唐璜,也是登徒子;他还是一位充满机智、幻想和同情心的高尚的人,在他身上洋溢着对生活和享乐的热爱。这就是为什么他成为尼禄的原因。"应该说,尼禄的某些特性尼采并不具有,但某些特性则在他身上得以强化,内心的风暴肯定是一致的,即尼禄擅长于破坏,尼采则除此之外,还擅长于创造。能与这位伟大的创造者结为知己,莎乐美感到十分欣慰,1882年8月14日,她在尼采的居处陶顿堡写信给保尔·李,即表明了这一点:

(19)、弗罗琳待人接物的技巧颇为圆熟,她先给莎乐美寄去尼采的新著《悲剧的诞生》,然后又写了一封长信讲述这位哲人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尼采的精神屹立不倒,人格独立不羁,他剑锋所指,竟迫得尊崇已久的恩师瓦格纳无地自容,大有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和憨劲。然而,这位思想的巨人,偏偏又是生活的弱者,他年近却萍踪浪迹,孤身漂泊,而且与病魔长年周旋。

(20)、也许,在尼采的脑海中,有一首歌的词曲仍如佛殿的长明灯一样闪烁不灭。词作者是莎乐美,曲作者是尼采,《赞美生活》是他们的"私生子":

3、尼采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1)、我是太阳,因为我只想给予,不想获得,所以我有无限的能量。

(2)、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3)、可是,和很多思想、艺术家一样,在他的世代,他是不被理解的。

(4)、眼睛是有象征性的。它们是你身体的一部份,但是它们也是你的灵魂之窗。当你的灵魂变得宁静、和平、喜悦时,你的眼睛就有一种深度、清澈、纯洁、天真。它们变得如此透明,以至于你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灵魂。

(5)、尼采不会独享欢乐,渴望倾诉和友情,当朋友的选择和他的思想背道而驰,当朋友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学说,尼采的孤独是巨大的。

(6)、短片|史上震撼视频《觉醒》,短短几天被疯点了数亿次!

(7)、对《查》充满希冀的尼采受打击后,再次来到恩加丁,开始写信,抱怨朋友们的背叛和自己的单身,然而他也回不去了,德国没有一所大学会接受一个无神论者,尼采公开宣布反基督的行为不能得到理解。

(8)、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途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

(9)、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10)、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11)、寂静法师开示——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觉醒!醒过来!

(12)、阿瑟·丹托(ArthurC.Danto,1924—2013)是美国当代的著名分析哲学家与文艺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丹托曾经担任美国哲学学会的主席、美国美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哲学杂志》编委会主席,并曾多次获得学术嘉奖和图书奖励。

(13)、强烈推荐一部电视剧《老子传奇》: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阿瑟·丹托(ArthurC.Danto,1924—2013)是美国当代的著名分析哲学家与文艺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丹托曾经担任美国哲学学会的主席、美国美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哲学杂志》编委会主席,并曾多次获得学术嘉奖和图书奖励。过去十余年来,丹托的重要作品《艺术的终结》《艺术的终结之后》《美的滥用》《寻常物的嬗变》《叙述与认识》《何谓艺术?》等被陆续翻译为中文,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也激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讨论。可以认为,中国学术界与文化界对阿瑟·丹托这位哲学家已经不再陌生,因此在这里就没有必要对丹托众所周知的生平与学术背景进行赘述。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丹托研究尼采的智识背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丹托在韦恩大学学习历史与艺术之前曾在军队服役,而按照尼采的独到理解:“没有一个能干的学者身上不具有一个能干的军人的本能……服从严格的秩序,但任何时候都能走在前面;宁愿冒险而不要舒适;并不斤斤计较于允许的和不允许的;仇视偏狭、狡诈、阿谀奉承之辈甚于仇视恶人……”丹托的这段从军经历在他的智识生涯中或许并非无足轻重,而是在他身上潜移默化地孕育了一种不拘泥于学派的既定教条,敢于在智识领域冒险的精神品质。而正是这种精神品质,让丹托的整个智识生涯都展现出了有别于一般分析哲学家的鲜明特色。

(15)、人类毒死了苏格拉底,也许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存在让他们为难,苏格拉底的高度、透彻、聪明,他在各方面的优越性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他使得许多人都觉得自卑。你突然会觉得自己像个侏儒。

(16)、这个时代的特性是——分裂——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真实感了。人们再也无法找到自信以立足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在明天里,然而这些人再也没有明天。

(17)、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18)、莱布尼茨的感情经历近乎一张白纸,他一生都没有结婚,平时也从不进教堂,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横跨多领域的天才。他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他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语言学、法学、哲学和外交,还遍及数学、物理学、逻辑学、化学、解剖学、航海学等。

(19)、1886年,尼采的抑郁症好些了,发表了《善恶的彼岸》,此时他已不再为了发表作品感到快乐和自信,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读自己的书,然而实际上,这次连愿意出版的出版商都找不到了。

(20)、一个人需要朋友是因为他无法单独。只要一个人需要朋友,他就不太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因为这种需求把别人贬为一种对象。只有能够单独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友谊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他的喜悦;那不是他的饥渴,而是他想要分享的丰富之爱。

4、尼采哲学家百度百科

(1)、《人》续篇《杂乱无章的观点和箴言》出版,引起的是人们的回避而非抨击——可以看做是对尼采的同情,因为尼采健康恶化。

(2)、研究哲学一定要有怀疑精神,而怀疑来怀疑去就难免怀疑到宗教上,这对于宗教来说肯定是无法忍受的。于是,早期哲学的发展史几乎就成了宗教对哲学家的迫害史。斯宾诺赛就因为太有怀疑精神,24岁时为了搞哲学就被教会剥夺了教籍,众叛亲离。

(3)、第⼆境界:狮⼦,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责任;

(4)、但是我选择谈论他,是为了一个特别的理由:从东方到西方,他都是至少思考过人类意识高度的哲学家。

(5)、同期,尼采也在失去他的老师瓦格纳,从年轻时候的愿望——帮助瓦格纳取得成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周都去瓦格纳家中做客,到后来,尼采意识到瓦格纳的理论和基督教义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跟随的只是幻象。再到瓦格纳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这些,让尼采感到“心的信仰已经不存在了”——对现代人的这种懦弱而退回到基督教的不自信和欢乐表示轻视,并且绝望。后,尼采推倒自己之前的思想,让瓦格纳感到愤怒,终决裂。

(6)、与一般哲学家刻板、无趣的生活不同,康德几乎是社交场合的灵魂。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双眼炯炯有神,谈话也风趣幽默,很受哥尼斯堡年轻女士们的青睐。但他与女性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管哪个女孩狂热地追求他,他都不会越雷池半步。

(7)、事实上,康德心里一直暗恋着一位中年丧偶的凯塞林克伯爵夫人。因为是伯爵儿子私人教师的身份,他认识了这位端庄美丽、气质洒脱的女性,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每天都去凯塞林克伯爵夫人家上课,就为了多看心上人一眼。而伯爵夫人对康德也有爱慕之情,据说在伯爵夫人的私人沙龙上,她都会在自己的座位旁一直为康德保留一个空位子。

(8)、他深爱父亲,从小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在1881年曾说“不管我怎么谈论基督教的事情,我也不能去否定它带给我的精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经验,我希望自己永远也不会对它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但他在此前、在之后都是一个传统基督教的批判者。

(9)、Hopeistheworstofallevils,foritprolongsthetormentofman.希望是万恶之首,它不断延长着人们的痛苦。

(10)、艺术家如此热烈地响应尼采播撒下的思想火种,个中缘由或许不难理解,恰如布莱恩·麦基(BryanMagee)所评述的,“尼采是哲学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在许多德国人看来,他是伟大的德国散文家。尼采之所以能够影响如此众多的创造性艺术家,原因之一在于,他本人就是哲学家中的艺术家”。

(11)、不管怎么说,尼采和莎乐美的旅行还是愉快的,另一护花使者(保尔·李)则未必有此同感。这无疑是全新的体验,尼采仿佛扮演着疯骑士堂吉诃德的角色,护卫着自己的心上人杜尔西内娅。更妙的是,他与莎乐美单独去了一趟海滨城市蒙特卡洛(现为摩纳哥的赌城)。在那里,尼采是否把握了机遇?仅作哲学的玄谈?仅有思想的共鸣?莎乐美透出的口风是:"至于尼采在蒙特卡洛是否吻过我,我已经不记得了。"恐怕连傻瓜都能猜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保尔·李见到尼采的"震颤"和莎乐美的神采飞扬,不由得大吃其醋。而尼采胜券在握,便假装大方,怂恿自己的道友去娶莎乐美。保尔·李很清楚自己处在下风,便再次摆出高姿态:"我是一个厌世者,一想到生儿育女的世俗生活就心存厌恶。还是你娶她吧,她正是你孜孜以求的伴侣。"其实,在尼采早先的想法中,恋爱时的近视只需一副眼镜就可豁然而愈,婚姻则是慢性疾病,不可能妙手回春,世间没有那样的神医和良药。然而莎乐美该是一个例外,世间还哪有这样秀色可餐的解语花?她善于倾听,无论尼采谈到多么玄奥的问题,她全都听得懂。又岂止听得懂,她还能恰如其分地补充几句,仿佛画龙点睛。为这样的女子动心,为这样的女子销魂,尼采一点也不感到可羞可愧。他竟决意为莎乐美而改变自己对女性不甚乐观的看法。幸福本来是可以这样成全尼采的,将他身上屡屡抬头的那股愤愤不平的戾气化为无形,如此一来,作为哲人的尼采也许会受损,然而作为常人的尼采则必定会受益。但尼采打的是理想的算盘:"莎乐美具备高贵而睿智的心灵,而且有鹰的视觉,有狮子的勇气,她一定愿与我一道肩负起人类精神的十字架,走一条上升之路!"他反复思虑,居然找不到否定的可能性。那么,事不宜迟,他决定向莎乐美求婚,毕其功于一役。可怜的哲人,在思想领域他敢于冲锋陷阵,在感情的后花园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懦夫,他让道友和情敌保尔·李相机行事,代为操持,自己则一溜烟逃回了瑞士的巴塞尔,静候远方的佳音。

(12)、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13)、所有的人际关系在某方面来说都是束缚——它们使你成为奴隶,也让别人成为奴隶。友善只是分享的喜悦,它不带有任何的制约、期待,它没有要求回报的欲望——甚至连感激都不必有。友善是纯粹的一种爱。

(14)、莎乐美读了尼采的著作,不禁为他横空绝地的智慧所震撼,读了弗罗琳的长信,又不禁为哲人孤苦悲凉的身世而感伤。震撼加感伤这难道还不够吗?她直觉自己已被征服了,是的,尼采具有伟大的心灵,她渴望尽快见到他。

(15)、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16)、而另一个对感情不开窍的笛卡尔,也错过了恋爱的佳时机。与众所周知的他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狗血爱情不同,真实历史上,真正与笛卡尔差点擦出爱情火花的是普鲁士公主伊丽莎白。

(17)、尼采的思想颠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雅斯贝尔斯说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18)、《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19)、与尼采相比,莎乐美则要冷静得多,在她眼中,尼采的形象显然不是什么白马王子的形象,与那些自己常见的华服盛装丰神秀貌的贵族青年相比,尼采简直无异于山野狂夫。她在回忆录中用了以下这些词去形容尼采:孤僻--尼采的性格几乎一目了然;平凡--尼采的外表没什么惊人之处;朴素--尼采的衣着十分整洁;慎重--尼采的言行节制而略显拘谨;优美--尼采的双手吸引人;半盲--尼采的眼睛高度近视;笨拙--尼采的客套仿佛是一个假面具。

(20)、Hewhohasastrongenoughwhycanbearalmostanyhow.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5、哲学家尼采的著作

(1)、奥修谈马哈维亚、摩西、穆罕默德、克里虚纳、耶稣、佛陀、老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尼采惊艳的一句话精辟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