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播放悯农【100句简单文案】

一、《悯农》完整版

1、lìlìjiēxīnkǔ

2、这两首诗都是押仄韵,体裁都是“古体诗”。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5、诗题之所以既叫《悯农》又叫《古风》,是因为前者是根据“题材”命名的,后者则是根据“体裁”命名的。

6、吟诵,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是汉诗文传统的诵读方式,也是三千年来中国人学习自己文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在学堂里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古诗文,不仅可以恢复它本来的美妙动听的声音,而且可以拾回声音的涵义,对于深化理解、体会神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白话文释义: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8、《悯农》据查共三首,都是李绅写的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三首里都没有“扰”字

9、李绅 〔唐代〕

10、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2、节约粮食说得好听,可是许多人却心口不一;节约粮食说的容易,可是许多人却力不从心。有些人可能会说:“节约粮食?开什么玩笑,超市里一袋又一袋,吃完再买不就成了”。这种庸俗的答案简直令人寒心。要知道:在一个个烈日炎炎的酷暑,农民伯伯次弯腰流汗,从选种到耕种,再到培育以及丰收,这一道道工序,农民伯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实属不易呐!

13、谁知盘中餐(shuízhīpánzhōngcān),

14、让孩子们通过读懂一首首经典的诗词,循序渐渐提升语感和文学素养。

15、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6、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17、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8、《我爱古诗词》是一档致力于帮助孩子们了解古诗词、读懂古诗词、爱上古诗词的音频栏目。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悯农二首唐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悯农(mǐnnóng)

20、《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悯农播放悯农

1、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2、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3、这首诗出自于唐代的诗人李绅。李绅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4、写作背景:李绅成长于唐代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的农耕经济受到极大打击,农业人口损失严重,大片的农田荒废,农民陷入赤贫的状态,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赋税。唐德宗时期,户税更成为两税法两项内容之一。两税法规定纳钱部分就是户税,而且也是按户等高下征收的。此外这个时期的“朋党之争”也相当严重,李绅曾受连累。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

5、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6、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7、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8、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9、总而言之,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将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我国,我国面临着空前的温饱危机。作为青少年,节约粮食马虎不得。首先,“光盘行动”,人人有责,不让一粒米逃离你的虎口。其次,“定量盛装”,根据自己所需,不让一粒米进入不了你的胃,成为粮食的士兵,尽忠职守。

10、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1、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果。

12、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13、《悯农》是李绅所作古诗的题目,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怜悯农民。全诗通过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景象,表现出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批判,抒发了作者对劳动农民深切的同情。

14、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5、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17、喜马拉雅、优听radio:郑老师的话

18、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19、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20、欢迎点按“点赞”或“在看”,底部还可以“留言”。谢谢!

三、悯农新版

1、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子:植物的籽实。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犹:还,仍然。

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是李绅的代表作。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3、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4、汗滴禾下土(hàndīhéxiàtǔ)。

5、《悯农》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悯农》是宋代杨的诗,具体原文如下: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6、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想知道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7、《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一原文如下:

8、作者:李绅( lǐ shēn)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悯农》诗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悯农二首 / 创作年代:中唐。

10、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1、悯农”,即怜悯农民之意。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的《悯农》诗。都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1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13、其一的首句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互相补充,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14、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15、shuízhīpánzhōngcān

16、锄禾日当午(chúhérìdāngwǔ),

17、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18、第二句中,“万颗子”的“子”,是指作物结出的果实颗粒。万颗当然是一种虚指,表示数量很多。

19、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20、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四、悯农全诗2

1、想开拓精神世界,提升文学修养的你

2、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

3、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5、麒麟山書院诗词基础学习群,工作日分享诗词相关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文字+语音),双休日自由复习+小测验。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9、我觉得悯农农业的肥料不错的啊,不贵,很平价,主要的就是他们家肥料的果很好,我已经连着好几年都是从他们家买的肥料了,真心推荐。

10、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2、《悯农二首》(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白话译文其一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其二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悯农》(唐)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3、《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14、有人可能会说:“他们都是为了维持生计,除了种庄稼什么也不会,一点出息也没有,我们现在以学习为重,节约粮食什么的是、社会、大人的事,关我们何事呢?”这种让我痛彻心扉的回答不堪入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人人赞之,临近九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我们百姓的温饱问题。籼型杂交水稻,在中国水稻种植方面起着里程碑的作用。袁爷爷功不可没,他的事迹家喻户晓。

15、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16、首句里,“粟”是中国特有的粮食作物,今天我们一般叫它小米。粟是古时候北方重要的食物,在诗里,粟代指所有粮食。

17、数十位诗人的快意人生,数百年唐宋元家国事:小到字词意象,大到创作背景、诗人故事,了解完整人生图谱和世事变迁。

18、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情。但是,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19、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20、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若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将其设为“好评”,谢谢!

五、悯农的完整版

1、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4、李绅写《悯农》是为了提醒人们珍惜粮食,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可以看出李绅同情劳苦大众的情怀。

5、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局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6、唐诗《锄禾》本就是唐代宰相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因此教材改版是有史可考的,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9、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0、其二的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11、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12、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3、对诗词感兴趣,希望完整了解中国诗词知识

14、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15、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6、hàndīhéxiàtǔ

17、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耕作的耗时、不易,并且产生与农人的共情:那便是对收成的渴望。

18、原价99元,领券后只需49元,即可畅享100期经典古诗词的学习。

19、小学课本上只选取了“锄禾日当午”这一首,我们这里为了结构完整,将“春种一粒粟”这一首也补充了进来。

20、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悯农播放悯农【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