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牧的儿童古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3、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4、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7、小沟里的水流倒映着清晨的阳光,上学的小孩穿着短衣服。

8、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9、关于儿童放牧的古诗:

10、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11、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2、稚子就花拈蛱牒,人家依树系秋千。

13、胡婷婷唱古文:袁枚·所见

14、《题竹石牧牛》宋代:黄庭坚

15、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16、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8、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19、白话文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0、✦欲:想要。✦捕:捉。✦鸣:叫。

二、关于放牧的儿童古诗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经典的文章,可以抚慰我们日渐浮躁的心灵,陪我们去思考,去品味人生。让我们一起打开“清风漫语”,调低音乐,细细品读,把心平静下来。

3、▲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

4、儿童趁节欢如沸,父老伤春涕欲零。

5、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7、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8、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9、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10、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唐)白居易《池上》

13、相信总有与你产生共鸣的存在!

14、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5、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16、小孩们趁着节日愉快的玩耍,父老乡亲们因为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1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牧童

18、——(宋)黄庭坚《牧童诗》

19、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20、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三、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句有哪些

1、今天就一起来欣赏描写儿童的美古诗词,让夏花般绚烂的童年迷醉你的视线!

2、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3、小沟水縠漾晴晖,上学儿童短褐衣。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5、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6、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7、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8、童心是神圣的,它使孩子更加接近自然之道。

9、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10、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11、《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通过描写孩子们的举止神态,表达了对乡间孩子天真、顽皮、聪明和勤劳可爱的赞美.

12、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15、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6、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17、——(宋)杨《宿新市徐公店》

18、‍偷偷地驾一页小舟,去湖里采摘莲子,本以为大人没有发现呢,但哪知道被小船划开的浮萍泄露了踪迹;冻水成冰,拿冰当铮,还要敲出声响来,又怎么能不碎一地呢?两个“安仁小童”,拿把布伞张开在船头,不是为了遮太阳,也不是为避雨,是要当做风帆,推动小船行驶。一个个顽皮又聪明,可爱之极。

19、无论是久居客地的回乡老翁,还是初来乍到的外乡羁客,就连偶然路过的陌生路人,都无一例外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相迎,或友好关注。他们的彬彬有礼,而又好奇活泼,令人心生喜爱。

20、(赏析)“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词的下片充满生活气息。

四、关于儿童放牧的古诗词

1、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宿新市徐公店》

3、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

4、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5、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

6、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7、赏析: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小童看到了,以为是来了客人,急忙去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8、▲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卧”字确实使用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9、书斋外有青山绿水,为何不让我去亲近?先生假如让我去放牛才中了我的心意。

10、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

11、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13、夏天捕蝉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事。诗中知了的叫声,好象在故意引诱着牧童,使他一瞬间改变了神态和动作。

14、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15、赏析: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16、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17、赏析: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开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1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19、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鸣蝉:鸣叫的知了。

五、形容儿童放牧的古诗句

1、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

2、儿童画面的古诗《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作品原文如下:

3、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4、注释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⑷翁媪(ǎo):老翁、老妇。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⑻卧:趴。▲

5、——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8、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9、▲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开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10、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2、融合历史+地理两大内容

13、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14、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15、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清平乐·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16、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7、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9、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20、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并不多见,以上25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仿佛时光机器,让我们穿越到千百年前,让我们看到那时儿童的各种形态:悠闲地放牧,快乐地玩耍,辛勤地劳作,热情地待客,好奇地模仿,调皮地创想......一个个生动活泼,自得其乐,宛在眼前。并让我们心生向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放牧的儿童古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