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汤显祖
1、牡丹亭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2)、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3)、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4)、汤显祖借虚拟的人物(鬼神)叙述后面将发生的事情,以期告诉人们杜丽娘和杜丽娘的今生情和来生缘,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两人接下来爱情如何发展的期待和情感的共鸣。不过,虽然已经点明二人的姻缘,却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处于不同时空彼此陌生的设定,更加清晰地表明时空的相隔,这种构思使情节更加奇幻。小结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5)、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得意,影响大的当数《牡丹亭》。
(6)、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汤显祖,那就是“情”字。汤显祖一生为情作使,以情写情——写出了深情的戏剧作品《牡丹亭》。
(7)、但《牡丹亭》中的虚拟空间,不是现实中存在的,比如杜丽娘在府中园子里小憩和柳梦梅相遇的梦境,以及杜丽娘死后前往的阎罗殿的冥界。在剧作中,杜丽娘一人便经历了现实、梦境、冥府三种不同的虚实情境。
(8)、紧接着在第三曲(醉扶归)中,丽娘道出自己的真心话“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是正值青春年华,却无人赏识。
(9)、“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此时,杜丽娘还在妆楼上。她的妆台紧靠着窗子,窗外是小庭院。在这春日之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院落,徐徐的春风吹得蛛丝来回飘荡,是那样的恬静。丽娘此时的心儿也像那摇荡的晴丝一样在随风飘荡,似乎已飞到了那早已向往的花园。作者融情入景,恰当映衬了丽娘此时此地的心情。接着四句,写丽娘梳妆打扮时的神态。她沉思片刻,也许意识到该走了吧,于是走到妆台前细细地整理着头上的花钿,没在意眼波一转,镜子里现出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顿时羞得她低头掩面,镜子里彩云似的发卷也随着偏歪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让镜子来偷看丽娘的面容,从而从侧面进一步衬托了丽娘的美丽,把一个含情脉脉的美貌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羞之态,活灵活现地托了出来。她欣赏自己的美貌,又怕被人欣赏,她渴望游赏春天的美景,又怕封建礼教伤人。“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一句唱词,细腻地表现了她此时的心理。然而春光是那样的明媚,花园的美景是那样地吸引人,她终于轻移莲步,步出香闺,迈动了游园赏春的步子,也迈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第一步。
(10)、汤显祖为情作使,写情出神入化,而且抓住了一点来写“似曾相识”之情。记得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遇,两人重复说的一句话:“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我们再想一下,有些人或事,我们为什么会动情?是否有一点“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呢?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写作。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宝黛情感的支撑和这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大有关系,书里也写到两人前世的缘分。《牡丹亭》里的爱情是三生三世,从生到死,又死而复生,更遑论《红楼梦》里多次提及《牡丹亭》,可见曹翁也爱之深切。即便《红楼梦》里有如水的繁华,大观园里有如歌的青春,那绝美的凄凉也无处不在!
(11)、汤显祖以杜丽娘的视角为切入点,展开对梦境的叙述,并且她对梦境中的人与事物流连不已。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梦境中的爱情是那样刻骨铭心,甚至在回到现实后还因为不忘梦境郁郁寡欢,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这严重影响了女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致她因相思成疾,缠绵病榻。
(12)、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13)、一曲《牡丹亭》,道出人间真情,使千千万万的杜丽娘感奋觉醒。自此,作家与作品并传,汤显祖与《牡丹亭》齐辉。汤显祖无愧于“东方的莎士比亚”的美誉。(作者:李新)
(1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5)、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16)、杜丽娘出场的时候正值春天,一切都在苏醒,万物生长,包括她的春心。既然女儿无所事事,杜丽娘父母便请教书先生来教她读书。不要以为这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做派,他们的私心不过是让女儿知书识礼,他日婚姻“门当户对,父母生辉”。而请来的老学究陈良第一课教的就是《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香山㠗里打包来……五羊城一叶过南韶。(第二十二出《旅寄》)
(18)、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19)、几乎是一种直觉,又或者是一种敏感的本能,让她读到这句诗后,一己生命铺展开了一幅春光流连的画卷,及至后来她在梦中梦到折柳相赠的柳生,也都是从这幅画卷里荡漾出的各种丰富的情愫。
(20)、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2、牡丹亭汤显祖故事梗概
(1)、作者:穆欣欣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这三支曲子生动地把一个待在深闺之中的美丽女子的愁情、春思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玩味字里行间,我们对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慢慢读到丽娘的内心世界。
(3)、汤显祖不但对澳门,对葡萄牙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诗中“尽头西海”道出葡萄牙的地理位置,地处欧洲西端,面对的是浩瀚大西洋。这一句,和葡萄牙文学之父贾梅士的千古绝唱诗作《葡国魂》的“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汤显祖是否读过贾梅士在澳门成诗的《葡国魂》?“尽头西海新生月”一句,透出时年四十一岁的汤显祖的孤寂。此时他心中已埋下对朝廷的失望,兼之对故乡的牵挂。
(4)、柳梦梅作为一个不得志的书生,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因而千方百计要去外面“闯荡闯荡”,借官家以自荐,以施展自己满腔抱负这些本无可厚非,却总觉得少了些许李白那般“抟摇直上九”的气干云霄的斗志,更缺乏一种少年郎的清爽。
(5)、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6)、与此同时,杜宝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7)、在梦中,自小在闺阁束缚中长大的杜丽娘第一次摆脱了一切束缚和拘束,汤显祖也紧跟在后面就又让杜丽娘到后花园寻梦,在后花园中,杜丽娘看到牡丹亭的美丽春景后,再一次把自己昨日在梦中看到的一景一物详细地描述了出来,一切都让人无比快乐。
(8)、《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9)、剧中人物也多是扁平式的。杜宝、陈良之流自是不消说的,都是“不讨喜的好人”。就连柳梦梅的出场,我也丝毫不觉得其人之可爱。他与韩秀才二人的会面,便尽显功利,自命不凡的“酸”仍在其次。二者各自与韩愈、柳宗元靠上亲戚的种种言行,皆非加分项,同时也从作者的这种调侃中觉察出他对这类行为的基本态度。
(10)、近重读《牡丹亭》。很多书过几年再读,会发现比之前所获大有不同,或许这正是个人精神成长的表征。我乐于从自己身上见到这种成长。《牡丹亭》说到底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这种中国式大团圆的结局,至少在我看来,总似缺乏一种宏大而细腻,悠远却具体的悲剧之美。
(11)、面对同样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陈良那样的迂腐儒生是永远读不出什么灵性的意义与价值的,这类人往往千方百计冠以教化,女德之名,禁锢自己的同时,也决不允许身边的人任凭个体精神的觉醒。所以当杜丽娘的丫鬟春香拿出画眉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这类闺阃之物,陈良直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精神生活之贫瘠可见一斑。
(12)、现在,我们无从得知汤显祖的澳门“自由行”为期多长,但应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文人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
(13)、《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14)、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5)、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16)、在审讯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宝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验明正身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剧本艺术特色从《牡丹亭》剧本来看,故事情节发展的依据主要还是空间转移,整出戏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在地点的切换过程中出现多个场景,甚至有一些情节直接用和地点有关的词来命名。
(17)、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18)、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9)、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20)、台湾本土的人脱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体,对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也就没有多少眷恋。人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文化遗民们无力去改变,便只有承认,而他们对昆曲的坚持和喜爱,仅仅是对故旧文化的怀念,也是作者文化乡愁的表现。
3、牡丹亭汤显祖拼音版
(1)、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2)、难怪春香都要说他是“村老牛”“好个老标儿”。在此,杜丽娘和陈良成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各自的灵魂质地近乎云泥。
(3)、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4)、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花神的台词:“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第二十三出《冥判》中判官的台词:“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天机不可泄漏。”
(5)、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第六出《怅眺》)
(6)、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于书香人家,早年即有文名,21岁中举,因其风骨遒劲,不肯腼颜事权贵并拒绝大学士张居正、宰相张四维、申时行的招揽。
(8)、在这短短的七句唱词里,环境气氛的描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那样逼真、和谐和富于动作性。作者继承我国古典诗词和戏剧中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写景、抒情、心理刻划于一炉,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汤显祖不愧是我国古典戏剧创作的杰出大师,从(步步娇)这支曲子,可以窥见他艺术风格的一斑。
(9)、柳梦梅和杜丽娘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1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12)、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13)、从柳梦梅的故事线来看,他从广州老家出发行至潮阳县拜访韩子才,后来得到资助前往临安考取功名,期间暂住在南安府的梅花观,在梅花观复活杜丽娘后双双前往临安并高中状元,随后又受到杜丽娘的请求前往淮扬。整个故事在地点的转移下发展,并且在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中展现了宏大的地域空间。
(14)、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15)、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多美啊。
(16)、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花神的台词:“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第二十三出《冥判》中判官的台词:“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天机不可泄漏。”
(17)、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
(18)、二〇一六年是汤显祖四百周年忌辰,他和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亮点是为人熟悉的《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得意处唯在《牡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生而死,死而生,决定了《牡丹亭》一波三折的戏剧性。《牡丹亭》是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是昆曲的代表作品,一折《游园》更是戏曲表演者的启蒙剧目,足见这部作品无论从文学性还是戏剧性来看都极具价值。
(19)、汤显祖生于一五五〇年,即明嘉靖二十九年。他既是莎士比亚的同行——剧作家,又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
(20)、杜丽娘到了花园,发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这是一个对美有深切领悟能力的女孩子,她看到“姹紫嫣红开遍”,想到“都付与断井颓垣”,是青春和生命的较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在是“美到,都有些凄凉”的情愫。
4、牡丹亭汤显祖名句
(1)、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2)、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3)、第五曲(好姐姐)写杜丽娘因这花鸟触景伤情,“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杜鹃和荼縻早就开放了,牡丹虽然美丽,却开放得太迟。杜丽娘以牡丹自喻,自己又何尝不像这牡丹呢,虽然姿容美丽,但是无人赏识。后面的成对的莺燕更是衬托出杜丽娘的孤寂,让杜丽娘不免更是起了伤春之意,心中涌起一番情丝。
(4)、汤显祖借虚拟的人物(鬼神)叙述后面将发生的事情,以期告诉人们杜丽娘和杜丽娘的今生情和来生缘,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两人接下来爱情如何发展的期待和情感的共鸣。不过,虽然已经点明二人的姻缘,却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处于不同时空彼此陌生的设定,更加清晰地表明时空的相隔,这种构思使情节更加奇幻。小结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5)、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6)、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
(7)、因此,汤显祖虽然描写的是冥界的事情,但人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人情味,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地把文本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了,从而把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表现手法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虽然一前一后在同一舞台空间上相继出场,但从各自的情节上来看,两人的实际时间却隔了三年之久。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游园进入梦境,与不同时空的柳梦梅相遇后回归现实,因为伤春病逝去了幽冥地府,又死而复生回归现实,和自己的心爱之人团圆,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之久。
(8)、她爱美而多情,对美的易逝与脆弱发自真心地体贴与爱怜。自她梦中相会于柳梦梅起,她因此而衣带渐宽,形容憔悴,几乎被镜中迅速葳蕤的自己吓了一跳。为了留住这易逝的青春,杜丽娘铺展丹青,为自己画了一幅画像。
(9)、汤显祖的官场生涯不曾辉煌过,但在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年)他的一个举动震惊朝野——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揭露钦差杨文举奉旨赈灾却一路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的罪证,将矛头指向宰相申时行和神宗皇帝。此举无异于时下的实名举报,而且是越级举报。当年汤显祖水中投下的这枚石头,泛起的何止是涟漪。结果,龙颜大怒,汤显祖获“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被贬到广东徐闻做典史。
(10)、那么,写出这么深情作品的汤显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11)、《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12)、从被贬官的一五九一年开始,汤显祖当了三年徐闻典史、五年浙江遂昌知县,一五九八年借去京述职之机,告归还乡。同年秋天,一部伟大的剧作《牡丹亭》问世。如果汤显祖一直恋栈,不曾归去来兮,中国就少了一位戏剧家,戏剧史上就少了一部扛鼎之作,澳门更少了这个“入戏”的机遇。
(13)、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14)、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15)、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挖开杜丽娘的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16)、《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创作的高水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17)、《牡丹亭》是汤显祖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18)、因为这种纯真,让她以为自己这朵娇花终于不再沦为孤芳自赏,那种有人珍惜与爱怜的体验,让杜丽娘原本被囚禁于闺中的单薄生命一下子变得饱满了,她千方百计要留住这种相伴。这种对生命坦诚的心性,甚至不惜为此抗争的决心,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是感人的。连阎罗王也因而许她重返阳间,助她有情人终成眷属。
(1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0)、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良,陈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5、牡丹亭汤显祖白话文全文阅读
(1)、这对镜自画的画面真是动人,很显然杜丽娘是一个心地健康的女孩子,这一刻,她不只是在欣赏自己的如花美眷,而是单纯地欣赏“美”的本身,年轻的生命在她此刻的眼中是一个审美的客体。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她是懂得这种与青春作伴的珍贵的。
(2)、《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3)、《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4)、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5)、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6)、 《牡丹亭》的试演成功,开创了在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
(7)、典史是相当于文书,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秘书一类的职位,没有品秩,其地位随着他们依附的官员的品级升降。这个官属于未入流,比九品还低,说白了不算官。汤显祖被一贬到底,还被远远地踢到岭南。自古岭南是瘴疠之地,不少人来了就无法再回去,病死异乡。面对这样的遭遇,汤显祖没有一蹶不振,反倒将之视为人生难得的“出走”。
(8)、“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9)、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10)、正如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使得杜丽娘这一灵性逼人的美丽形象从浩如烟海的传奇创作中脱颖而出,活现于昆剧舞台三百余年。
(11)、在《惊梦》和《寻梦》中,汤显祖用了十分快速的节奏描写了杜丽娘游园的故事情节,从杜丽娘情思初开,到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前去游园,被满园春色惊叹,心中情思无法倾诉,又到在园中入梦初遇柳梦梅一见倾心,梦醒之后怅然若失。
(12)、附: 牡丹亭·惊梦·步步娇
(13)、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4)、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当时人眼中,还是在现世人看来,不是疯癫便是狂魔。他们觉得这大抵只发生于文艺作品中,而文艺于他们而言是假的,不过消遣闲淡之心罢了。但几百年前的汤显祖发出“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这类振聋发聩的呼声,这正是他的可贵与伟大处。我想,正是因为有杜丽娘这类人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才不乏有“奇迹”降临。
(15)、《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16)、我们也许熟悉《牡丹亭》,熟悉澳门,但很少见到将两者联系起来共谈的文字。《牡丹亭》与澳门有何联系?汤显祖为何去澳门?他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又是怎样写澳门的?
(17)、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18)、那年,相同的问题我被问了数次:“为何《牡丹亭》能成为经典,并且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一样有粉丝?”我想,没有人会拒绝爱情,古今中外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爱情故事。《牡丹亭》这个爱情故事很美丽——是对青春和美的留恋。杜丽娘明明已经死去,但情的力量使其复生,这是现实人生中无法实现的事,而四百年前汤显祖大胆地设想,而且写出来令其传世。今天,文艺作品除了讲故事之外,还需要观众认同故事传递出的价值观,才算成功。《牡丹亭》故事的价值观在于,情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一切。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深情、浪漫的作品。
(19)、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0)、这里说的多宝寺,就是初始的“大三巴”,原是“番鬼”们——葡萄牙天主教徒来华传教所建。番鬼,在澳门至今还有人偶尔如此称呼外国人。看来汤显祖在澳门听到了真实的华人民间语言,目睹过“大三巴”遭遇火灾前的原貌。而钦差苗老爷,虽然在《牡丹亭》里不是主要人物,却起了关键作用。男主人公柳梦梅是岭南书生,是柳宗元的后代,到澳门寻找钦差苗老爷,得到资助,才得以北上赶考。
(1)、因此,汤显祖虽然描写的是冥界的事情,但人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人情味,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地把文本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了,从而把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表现手法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虽然一前一后在同一舞台空间上相继出场,但从各自的情节上来看,两人的实际时间却隔了三年之久。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游园进入梦境,与不同时空的柳梦梅相遇后回归现实,因为伤春病逝去了幽冥地府,又死而复生回归现实,和自己的心爱之人团圆,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之久。
(2)、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3)、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4)、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5)、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6)、为了较好地体现这一点,汤显祖为杜丽娘安排了“梦境”,这是一个与现实空间后花园并行的虚拟空间,柳梦梅出现在这个梦境里,抚慰了杜丽娘渴望爱情的心灵。
(7)、《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8)、柳梦梅: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9)、坊间流传过不同版本的汤显祖因写《牡丹亭》恸哭不已的故事,可见汤显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而为官,更多的是用理性做事。有才气的文人,似乎都无法官运亨通。才气背后没有铮铮傲骨的支撑,一折腰,才气尽失。此论虽非真理,但在不少文人身上也能映照出几分真实,汤显祖则是才气与傲骨兼具的正面例子。
(10)、万历十九年夏天,汤显祖从家乡江西临川出发上任,看尽赣州、梅岭、南雄、英德风光,来到广州。从广州绕道罗浮山,又赴香山(即今澳门)访友,顺道一游。
(11)、一领破袈裟,香山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小僧广州府香山多宝寺一个住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以便迎接收宝官员。兹有钦差苗爷任满,祭宝于多宝菩萨位前,不免迎接。(第二十一出《谒遇》)
(12)、比如来台几十年,窦公馆请客仍用上海的厨子,刘副官仍顽固地操着苏北的口音。这些都是去国之人的乡愁的整体表现,他们对台湾、对台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而是顽固地坚持过去的生活(比如票友会),顽固地眷恋着大陆。
(13)、春香: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14)、(步步娇):
(15)、《牡丹亭》在艺术上的大特色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后她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16)、汤显祖有意将杜丽娘塑造成才女而非一般的大家闺秀,她是悟性很高的女孩子,除了对美的感悟,她还有文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陈良看来,是讲述“后妃之德”;而对于杜丽娘来说,这首诗撩动了她的春心。汤显祖一点一滴地铺垫,是为了把后来“游园”的重头戏推到高潮。
(17)、梦境的描写体现的是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只有在后花园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她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寻找爱情、释放天性。
(18)、“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19)、汤显祖在文中设置了三年的时间差,展现出了现代影视剧中常见的穿越式的恋爱故事,神秘又富有梦幻色彩,这十分新颖且有创造力的戏剧结构,向读者展示了一段动人心扉的时光旅程。
(2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而杜丽娘无意识的梦境将未来的姻缘成真,预示了将来自己的爱人,看似虚假的梦境对她来说却是像庄周梦蝶一样,是比现实还要真实的存在,这种时间交错的写法,让这部作品格外出彩。
(2)、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3)、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挖开杜丽娘的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4)、在梦中,自小在闺阁束缚中长大的杜丽娘第一次摆脱了一切束缚和拘束,汤显祖也紧跟在后面就又让杜丽娘到后花园寻梦,在后花园中,杜丽娘看到牡丹亭的美丽春景后,再一次把自己昨日在梦中看到的一景一物详细地描述了出来,一切都让人无比快乐。
(5)、在第二曲(步步娇)前,写到“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这一句是借用唐代诗人薛逢《宫词》中的诗句,写杜丽娘梳好如云的发髻,还在不断地照镜子,将那想要换的衣服还要再一次熏香。”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春日里的一缕晴丝出来,是“晴丝”也是“情丝”,牵动着杜丽娘的心儿。梳洗时,“听半饷、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偷逗的彩云偏”便是将一个正值青春芳华的女子梳洗打扮后的害羞情态和情丝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生动。梳洗完毕,因为丫鬟夸赞了一句,心中陡然感慨,伤春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6)、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7)、毕竟,《牡丹亭》这种溪流般的古典式的中式审美,所带来的是一种更为幽玄的静谧,对心灵的品格要求更为精微。
(8)、为了较好地体现这一点,汤显祖为杜丽娘安排了“梦境”,这是一个与现实空间后花园并行的虚拟空间,柳梦梅出现在这个梦境里,抚慰了杜丽娘渴望爱情的心灵。
(9)、正因为《牡丹亭》倾注了汤显祖满腔心血和饱满的感情,演出时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剧中主人公杜丽娘的悲剧命运引起了闺阁妇女的强烈共鸣:商小玲演唱《寻梦》一出,悲恸气绝于舞台;娄江女子俞二娘伤此曲“惋愤而终”;著名才女冯小青更是写诗寄情:“冷雨幽帘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10)、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1)、她纯真而坚定,自始至终遵从真心的指引并表现出异常坚韧的决心。她并不因与柳生在梦中相会,便在醒后怅然若失。她相信那一切是真实的,并天真而虔诚地期待着再度于梦中见到那个人。
(12)、至于往后的剧情,关于杜丽娘如何还魂,如何在梅花观里遇见了柳梦梅,又如何终恢复元气重获新生,及至后来柳梦梅状元及第,艰辛地与父母相认,终大团圆……这些都是按部就班一路推进着,无足一一赘述。这样去看大团圆结局的《牡丹亭》,它确实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古拙之美。然而时至今日,《牡丹亭》始终迷人,或许也正是因此。
(13)、柳梦梅:呀,姐姐!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
(14)、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15)、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16)、正如汤显祖所言,《牡丹亭》表现出对“情”的重视,认为创作都是“为情所作”,因此他在传统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线并行的叙事时空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出他的“至情”主张。
(17)、《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18)、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19)、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良,陈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20)、《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灭真情,使得剧本别具高格,光彩夺目。
(1)、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2)、在《惊梦》和《寻梦》中,汤显祖用了十分快速的节奏描写了杜丽娘游园的故事情节,从杜丽娘情思初开,到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前去游园,被满园春色惊叹,心中情思无法倾诉,又到在园中入梦初遇柳梦梅一见倾心,梦醒之后怅然若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牡丹亭汤显祖故事梗概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