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爱情经典语录精辟93条

马尔克斯的爱情观

1、马尔克斯情感经历

(1)、在《婚姻,决定女人的一生》一书里,韩国作家南仁淑认为,“没有爱情,也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她在书中指出,人们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往往偏向喜欢既定的选择。一开始就根据双方条件来决定的婚姻,至少比那些只用爱情来维系的婚姻更加稳定,因为爱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

(2)、其中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小说出版后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

(3)、他的身体比我们都健康,但给他听诊时,可以听见眼泪在他心里翻腾。

(4)、《族长的秋天》这是我读过的马尔克斯作品中为震撼的一部。之所以震撼,除了故事层面而外,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这部作品与我读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包括马尔克斯本人的小说:全书分为六个长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除了必要的间隔之外,就再没有停顿。时刻变换的叙事角度、天马行空的故事想象,都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难度。但只要你用心读完,就会觉得仿佛“已过完了好几个人生”。这部作品仍然是关于爱情、关于孤独,一个不知活了多久的族长,一段无可救药的爱情故事,人们都是活在自己内心的枷锁里,走不出去,跳不出来。人们都想要有一个真正相濡以沫的爱人,却发现原来世间难之事,就是蓦然回首间的嫣然一笑。这部作品对后世作家如福克纳等影响巨大,可谓意识流小说的先河。马尔克斯自己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假如有一天人们忘记了《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是谁,那么还有《族长的秋天》使我免于被遗忘。”

(5)、任何一个人的爱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爱情又是每个人珍惜的物品之一旦出现挫折,他的内心都会有失败感和痛苦感。

(6)、正由于此,被加缪称为的哲学问题的自杀在马尔克斯的世界里几乎就是爱情的同意语:它们共同摆脱了生命的含混不清的常态,呈现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的不可遏止的创造性,表达了人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抗争:

(7)、《霍乱时期的爱情》创作的直接起源,是马尔克斯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对来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温蜜月旅行的老人,被载他们出游的船夫打死了,为的是抢走他们身上带的钱。这对老人是一对秘密情人,四十年来一直一起度假,但各自都有幸福而稳定的婚姻,而且子孙满堂。这个故事为作家笔下的虚构小说奠定了时间跨度与张力结构。

(8)、“请你永远记住,一桩好婚姻中,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固。”

(9)、“他越是去想她的坏处,记忆里的她就变得越是!”

(10)、少年时代心造的爱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一对濒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寻找并发现了它的全新的意义。这个令人惊异的故事里充满了一切由于爱情而变得荒诞不经的胡话、痴言、谵语,在那个像得了霍乱症一样的恋人的乖张与惊惶里,那种一般说来显得如同爱情一样非现实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成了的真实——就像弗洛伦蒂诺·阿里沙的那句毫无疑义的谎言一样自然而真实。

(11)、有时,他又比较正常,比如,他不赞同撒谎是一种艺术天分的想法。

(12)、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13)、“洛丽塔情结”的故事情节构思是对作者年老保持青春活力、老当益壮状况与心境的肯定。小说中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爱上一个青春少女,这是上帝赐予他临死前的惊喜,赋予他活下去的动力,苍老的灵魂重新被唤醒燃起。生命似乎从此重新开始,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因为爱,世界再次向他展开怀抱。爱情唤醒了老人躯体里充满活力的细胞。90岁的老人像初恋的少年,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真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

(14)、为什么费尔明娜会在这么短的一瞬间就毫不犹豫斩断了两年多的感情?马尔克斯写道:“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地自问,为什么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心里占据了那么长时间”。这里的关键词是“幻影”。马尔克斯通过费尔明娜的感受给出了一个爱情真相: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常常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个瞬间就够了。这个瞬间可以让人的心智走过一条复杂而漫长的路,然后陡然落地,迅速惊醒,戳破这个用想象编织的幻影。它让费尔明娜即便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涉,也会毫不犹豫地回到现实。这就带出了一个永恒的爱情追问:为什么浪漫美好的初恋常常容易破碎?是什么让这段爱在彼此分离时没有消散,却在见面的一瞬间灰飞烟灭?

(15)、昨晚,他写信时突然停下笔,后看了她一眼,说:“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

(16)、「玉溪诗词」祭母MourntheLossofMother

(17)、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8)、……她答,又一反常情地说,“我太爱他了。”

(19)、对于马尔克斯来说,这个充满了危机并具有自我毁灭能力的真实的世界不过是一个“出人意外、从人类史上看似乎是乌托邦式的现实”,作为寓言的创造者,他感到有权利相信:“着手创造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还为时不晚。到那时,任何人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活或者死亡的方式;到那时,爱情将成为千真万确的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到那时,那些命运注定成为百年孤独的家族,将终得到在地球上永远生存的第二次机会。”(《拉丁美洲的孤独》)

(20)、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他的记忆彻底抹掉,让他在她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粟花。

2、马尔克斯的爱情经典语录

(1)、瑞典文学院的一位评论家说,很多作家是影子,马尔克斯是投下影子的人。

(2)、小说的结构,也是精心设计的。开头和结尾,两相对读后,方能深刻理解,有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在,只是这本小说并非以情节取胜了。作品的胜处,还在人物,在他们不知从何处生起的疯狂情感。或许,爱情真如瘟疫一般,极易传染。只是染病后,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3)、霍乱穿插至全书,也是本书的一个大的背景。书中阿里萨与费尔明娜都得过类似霍乱的病。阿里萨是因为爱情而出现如此的症状。

(4)、“小心一点吧!”主教警告德劳拉,“比起利用我们的错误,主的敌人更善于利用我们的智慧。”

(5)、一句谁都没有做错,似乎表达了作者的立场:婚姻只是一种契约,对于这样一种契约来说,两个人只需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并不需要掺杂爱情的成分。而费尔明娜也曾在暮年的回忆中指出:

(6)、这样的爱情让人不可思议。爱情就像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超越激情和幻想,战胜衰老和死亡,让他们在晚年更加快乐自由地生活,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7)、《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的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

(8)、作者简介:玉溪,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会计师,希望用文字丈量生命的宽度,做一个真实善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9)、1899~1902年自由d和保守d之间爆发了“千日战争”,这次历时千余天的内战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即1903年,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出去,成为独立国家。

(10)、“圣托马斯说过,而且我拥护他的说法,”院长说,“对于魔鬼说的话,哪怕是真理,也不要相信。”

(11)、有时,他又比较正常,比如,他不赞同撒谎是一种艺术天分的想法。

(12)、养育女主的德高望重、兼宗基督和非洲神灵的女仆,是一个令人敬佩、心肠极好的人物。女主的父亲,原是半死不活的典型土生贵族。与疯女的恋爱悲剧,更使他丧失了对一切的兴趣。女主的母亲,则是情绪旺盛,复杂的人物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些灰暗、难以理解的色彩。

(13)、在这段现实之爱里,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之间的确是缺乏一见倾心的“化学反应”,更多是面对生活矛盾的打磨和修补。马尔克斯也认为:“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缺乏激情是这段情感关系中的软肋,但“学会控制反感”的智慧又是让婚姻继续前行,细水长流的成因。《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句话放在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里可以说是神学视角的一个见证。它恰好解释了婚姻之爱的真谛。第一是时间,“恒久忍耐”就是用足够的时间去跟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人不断在矛盾中磨合平衡。第二是恩情,也就是“恩慈”。在婚姻里,爱情被恩情替代是一种重要的转化,不失为一种“学会控制反感”的智慧。比如,在五十多年的婚姻里,他们给予彼此的有日常琐事中的一块香皂,一个懒觉的妥协和平衡,也有乌尔比诺医生中年危机时感情出轨之后,妻子费尔明娜痛苦中给予的原谅和宽容。这些都是“控制反感”的能力和转化,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恩惠和慈悲。如果没有这些,他们的婚姻不会延续五十一年之久。乌尔比诺医生也不会在生命的后一刻说出:“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爱,在婚姻里依然被肯定,只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替换和转化成宽容和恩情。

(14)、尽管有些媒体惯用虚无飘渺的魔幻主义,光怪路离等词来形容这位离去的大师的写作风格,可是在我看来,大师发自肺腑,直击人心的文字才值得深刻品味。

(15)、没有谁比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更有资格占据威廉·福克纳曾占据的讲坛,正是在同一个讲坛上,马尔克斯重申了他的这位导师在三十余年前发出的激动人心的宣言:

(16)、20世纪初,哥伦比亚经济有所发展,咖啡和石油产量增加,纺织业、食品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大量投资于哥伦比亚的石油、铁路以及咖啡、香蕉种植园,大肆掠夺哥伦比亚的财富。

(17)、到今天,大师及其作品既成为了我的守护神,也意味着获奖后压在我心头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获奖,我认为是实至名归;而我获奖,是上天又在敲打我,提醒我:天意莫测,人如棋子,大多惨淡收场,要么不被理解,要么被人遗忘。

(18)、《族长的秋天》这是我读过的马尔克斯作品中为震撼的一部。之所以震撼,除了故事层面而外,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这部作品与我读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包括马尔克斯本人的小说:全书分为六个长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除了必要的间隔之外,就再没有停顿。时刻变换的叙事角度、天马行空的故事想象,都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难度。但只要你用心读完,就会觉得仿佛“已过完了好几个人生”。这部作品仍然是关于爱情、关于孤独,一个不知活了多久的族长,一段无可救药的爱情故事,人们都是活在自己内心的枷锁里,走不出去,跳不出来。人们都想要有一个真正相濡以沫的爱人,却发现原来世间难之事,就是蓦然回首间的嫣然一笑。这部作品对后世作家如福克纳等影响巨大,可谓意识流小说的先河。马尔克斯自己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假如有一天人们忘记了《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是谁,那么还有《族长的秋天》使我免于被遗忘。”

(19)、可叹的是,乌尔比诺永远不会有同样严肃的理由和决心,他只能不断想起爱情受挫的命运。在他所生存的世界里,“爱情受挫”并不是不可忍受的事情,对他更重要的是,他迫切地要在妻子身上找到好像是他公共生活支撑点的保险。所以当达萨绝望已极地喊道:“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不幸福吗?”他不动声色,用一句话就把他那种不可忍受的智慧的重负架到了她的肩上:

(20)、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后因时局动荡,马尔克斯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克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

3、马尔克斯的爱情观的元素

(1)、十八岁时,阿里萨不管是精力还是情感都丰富,他的头脑里装满了大胆而浪漫的想法,他也渴望着爱情的到来。

(2)、这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继《百年孤独》之后的又一力作,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马尔克斯认为这是他好的一部作品,他把半个世纪里无数人的无数种爱,全部融汇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得以见证爱情的万千种可能,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

(3)、她的审慎合情合理,因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讲,难堪的不幸莫过于穿着婚纱被人抛弃。

(4)、作为一个重度阅读爱好者,我一直深深痴迷于马尔克斯的文字。从《百年孤独》开始,我几乎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我一直觉得马尔克斯的文字有种无法言说的魅力,仿佛那样的文字只能是他写出来,而无论你面前有多少本书,一旦你读到那种风格的文字,你就知道,这是马尔克斯的作品。马尔克斯自己曾说:“从我开始创作的那天起,谁也无法阻止我成为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作家。”从他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做到了。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也很优秀:

(5)、《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你想要了解爱情,那么你读这本书就够了。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写尽了世间所有的爱情:忠贞的、自私的、贪婪的、热烈的、平静的,总之,这世上的爱情百态,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故事的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马尔克斯印记:两人的爱情始于无意间的一次回眸,之后便开始了这场世纪爱恋。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永远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了解,或者说很难。阿里萨与菲尔米娜年少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当他们错过彼此后,其实对方一直住在各自心里。就像我们如今,很多人与前任分手后,其实心底一直有一个位置。他们经历了等待、守望与疾病,终在一个动人的黄昏,扬帆远航,再不分开。马尔克斯告诉我们,孤独虽在,但爱是永恒。

(6)、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费尔明娜毅然决然地与阿里萨分手了。我们不能说爱情只是一场幻觉,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还有同情、好奇、幻想、叛逆、仰慕等很多复杂的成分夹杂其中,剪不断理还乱。

(7)、小娥后来被黑娃带回白鹿村,不能认祖归宗,只好住在村外的窑洞里。黑娃在鹿兆鹏的影响下,参加了农协闹起了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黑娃参军,后进山当了土匪。这期间,小娥与鹿子霖、白孝文在窑洞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情色表演,让白鹿村两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随着小娥被她的老公公鹿三杀害埋在窑洞里,全书的性描写基本结束。

(8)、这本书的爱情和其他爱情故事不同,它告诉我们:

(9)、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除知名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外,还有《族长的秋天》、《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及《苦妓追忆录》等等。

(10)、“女人天生被赋予了某种自成一套的理性,可以让她们在现实世界的种种机缘巧合之间纵横驰骋。”

(11)、在小说的一开头,马尔克斯埋下了一个伏笔。当费尔明娜第一次看见阿里萨的时候,他那无依无靠的可怜样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他们的爱情早是始于一种同情。少不更事的费尔明娜对爱情浑然不知,也没有兴趣,她只是同情阿里萨,认为他得了病,虽然他得的只是相思病。后来她在姑妈的教唆下,逐渐对爱情产生了好奇,从好奇到消遣,再到渴望,如痴如醉,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伪装成了爱情的模样,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12)、“……他们从容不迫和健康正常地做爱了。这是白发苍苍的祖父母在做爱,它必将成为这次疯狂的旅行中美好的记忆留在脑海中。他们不再是新认识的恋人了。他们仿佛越过了夫妻生活的千辛万苦,直接到达了爱的真谛。……”

(13)、“我一向认为,比起信仰来,圣灵更关心的是爱情。”

(14)、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按照费尔明娜·达萨的说法,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难道你能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想像与创造的勇气么?

(15)、然而,费尔明娜并没有接受他的示爱,反而嫁给了高富帅医生乌尔比诺。

(16)、可能是马尔克斯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永恒”和“不渝”也似乎是一句嘲讽,阿里萨逐渐变老,他之前的情人也大多去世了,只留下普鲁登西亚·皮特雷一个人还活在世界上,另外多还有阿美利加这个小女孩。

(17)、《苦妓追忆录》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悲剧性的“忘年恋”(更多的是少女单恋)演绎成了两情相悦、相对美满的迟暮之恋,这不仅表达了作家“爱情之深浅不分年龄大小”的爱情观,也透露了作家在耄耋之际的创作心态和一种夙愿的了结。

(18)、小说的后,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在船上载歌载舞,共浴爱河,他们平静而健康地做爱,就像书中所描述的:

(19)、可是阿里萨并不死心,他发了疯似地爱着费尔明娜,同时,他又不断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情人多达622个。这份爱旷日持久,长达半个多世纪。后,当乌尔比诺医生逝世后,阿里萨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向七十二岁的费尔明娜表白了自己的爱意:

(20)、马尔克斯并不残忍,他让这群原本属于海洋的孩子,在金色的光海中,欢笑着回归了故乡。这将是一份只属于他们的,永久的快乐。

4、马尔克斯对爱情的看法

(1)、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2)、“在两人感情好的时期,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曾问自己,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萨拉•诺列加用一个简单的结论让他平静下来,那就是: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她说:‘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3)、马尔克斯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多次与父母交谈,并打算写一部描写父母生活的小说。故事从马尔克斯的父亲开始,他的父亲是一名无线电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他在工作上很受欢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老上校马尔克斯的家里,并爱上了上校的女儿。1925年3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在马尔克斯上校家里一棵树的树荫下,他向这位名叫路易莎的美丽姑娘,吐露了自己的心事,所以,他必须娶她,甚至必须马上娶她,给她24小时考虑。

(4)、拉美人对美国人又爱又恨,美国人来了,带来种植园、工业,把拉美大量物质财富运到外界,当地人成了美国人的打工仔,受美国人的压迫。美国人带来了酒、舞蹈,也带来了梅毒。他们憎恨美国佬。

(5)、加西亚·马尔克斯面对这样一个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已被写绝写尽了的题材,不免要沉思再甚至要独辟蹊径。几年的酝酿之后,他终于创作了一部几乎囊括人世间种种爱情的“爱情百科全书”——《霍乱时期的爱情》。

(6)、小说中还呈现了一个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即另一半逝世后是否再娶或再嫁的问题。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为了逃避外界的指指点点选择以霍乱的名义来维护这段不再分离的爱情。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再娶再嫁的案例,但站在已逝人的角度去想,这是否是对已逝人的不忠诚,比如梁思成不顾子女强烈反对续弦林洙。在这本小说当中,其实费尔明娜的子女似乎也有些反对母亲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一起,但站在费尔明娜的角度去想,守护自己的爱情似乎理所当然。

(7)、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却只能有时间和爱情。

(8)、他就像每一个追求自己心爱的人的男生,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做过很多疯狂的举动:

(9)、此时是费尔明娜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阿里萨的这句话也成为现代小说中经典的爱情桥段之一。后来费尔明娜接受了阿里萨的邀请,决定离开家,和他一起乘船旅行。轮船在霍乱旗帜的掩护下,在大海中一直航行下去,他们终于再也不用分开,永生永世……

(10)、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重要的作家之一。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11)、这里列出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是的,只要你喜爱文学,你就无法绕过他。

(12)、可惜好景不长,他们的恋情很快被费尔明娜的父亲洛伦索•达萨发现。为了让女儿忘掉阿里萨,他们开始了一次长达两年之久的长途跋涉,他希望用苦行让费尔明娜变得成熟清醒,而这反倒让费尔明娜更加思念阿里萨。

(13)、女主玛利亚的神秘气质,主要得自非洲神秘文化,印第安文化,这是父母遗弃她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剧了她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后来,父亲想让她接受欧洲传统贵族文化的洗礼,而他自己却是欧洲贵族在哥伦比亚所生的后代,已非“纯种”贵族,他对欧洲也有隔阂,回不去了。其实,那里只是父辈祖辈的故乡,而非他的故乡。对来自非洲的奴仆,他对感情复杂,鄙视厌恶他们,同时,深信他们憎恨自己,早晚会谋害自己,因此,养了许多凶猛的大型犬,活动在身边。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奴仆维持庄园,信赖的人多明伽,也是奴仆,只是已经近似家人和朋友了,可惜她很快就去世了。

(14)、拉美文学的爱情主题通常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纯美,而是彰显男性力量、带有征服色彩的或乱伦或激情的爱恋,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巴尔加斯·略萨以自己与姨妈的不伦之恋为素材,创作出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样经历和上演了“洛丽塔式”的爱恋。在他18岁时,他爱上小他9岁、此后成为他妻子的梅赛德斯。如此,乱伦、同性恋、情色、暴力、忘年恋这样的题材和内容以及“洛丽塔情结”在拉美作家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15)、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选择儿媳或者女婿的标准,更多的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根本不是爱情。但这其间也不乏很多恩爱夫妻和神仙眷侣,比如纳兰容若和卢氏的政治联姻。

(16)、费尔明娜在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多年婚姻里修炼出来的相濡以沫被日复一日的独自面对替代。孤独成为费尔明娜生活的主旋律。阿里萨在虽然有着与622个女人丰富多样的情史,但费尔明娜的位置始终不可动摇,众多性爱关系并没使他满足对真正爱情的渴望,更没有消解内心深处的孤独。因此,‘社会孤独感’是这两个晚年生命中一道裂开的缝隙,是他们共同面临的创伤和问题。同时,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孤独和死亡的恐惧。因此,爱情此时和生命紧紧相连,对关爱和陪伴的渴望成为彼此生命里大的需求和盼望。年少时的阿里萨可以为爱而死,年老时的阿里萨只有跨越死亡,生存下来才能再次获得爱情。爱情、生命和死亡在阿里萨的世界里己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赖的存在。

(17)、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8)、一晃过去五十年,两人在一条船上相遇了,此时的男主角在众人的帮助下终和女主角重温起了迟到50年的爱情。

(19)、甚至他的名著《百年孤独》,其中出现真正爱情的地方,也是乱伦的爱情:阿玛兰塔·乌苏拉爱上了自己的姨妈奥雷良诺·巴比伦,两人结合,生下长着猪尾巴的婴儿,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人,这是百年间诞生的所有布恩迪亚家族中因爱情而降生的婴儿。

(20)、爱情不仅与霍乱相似,而且在马尔克斯的世界里,你根本找不到一例不是为爱情的自杀案,因为自杀是人生越出常轨的深刻、的形式,从而自杀与爱情之间建立了一种宿命般的关系。然而,乌尔比诺医生作为一位一丝不苟、无可挑剔、声望显赫的绅士,他永远生活在合乎规范的“幸福”之中。他的全部不幸就隐藏在他根本无法想像和理解“越出常轨”的含义:

5、马尔克斯的爱情观包含

(1)、如果要解读马尔克斯的爱情观尚且有些困难,不如看看他的另一本书《苦妓回忆录》,书中所讲述的一位老记者为庆祝自己的九十大寿,与一位十四岁的女孩纠葛,却又意外爱上了她,要把自己财产留给她的一段忘年恋。

(2)、被费尔明娜拒绝的阿里萨,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疯狂猎艳,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减轻对费尔明娜思念。情人的名字写满了二十五个笔记本,甚至有的他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3)、从此阿里萨得了爱情这种折磨人,让人疯狂,严重到甚至会丧命的病。终于在一次,他发现了,放纵身体,会得到灵魂的片刻喘息。他将这当成了爱情的解药,在半个世纪当中,他经历了622个女人。他把一切都可以给与别人。唯独留着他的心。

(4)、当然,他也是一个深刻的智者,时有发人深省的思想。他曾说,“凡是幸福无法的,任何药物也都无法。”

(5)、马尔克斯说过:“爱情是我所有书里值得思考的问题。”马尔克斯在书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爱情,即世俗和脱俗的结合。爱情不能离开世俗生活的支撑,同时也要超越时空和世俗偏见,终实现一种“乌托邦式”的永恒之爱。马尔克斯让女主角费尔米娜经历两段感情,就是为了寻找世俗爱情和理想爱情的平衡点,寻找一种让极度放荡之人也能坚守心中所爱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战胜孤独,也能够跨越时空和生死。

(6)、“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7)、“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儿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的爱情。”从后的结果来看,他们谁都没有做错。

(8)、本以为这是本爱情小说,理所应当应该讲的是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但这本书却讲了许多人的爱情故事,表达的似乎也不仅仅是“爱情”那么简单,这与我之前所看小说有所不同。但好在,这本小说主要呈现了两段爱情故事,即女主与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故事和女主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跨越半世纪的恋爱故事,就是这两段女主的爱情故事让我无法辨认出谁是真正的男主,抑或是两人皆是男主。

(9)、幸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还有一项决定性的储备,那是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能量,即,危险的国民记忆。它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早的多功能原材料,时刻陪伴在我们左右。它是一种抵抗文化,藏在语言的角落里,体现在手工业者的保护神,民众抵抗殖民教会所创造的真正奇迹——黑白混血的圣母像上。

(10)、爱情本身就是一副拼贴图,不会有一气呵成的。

(11)、的确,你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个七十六岁的老人的表白呢?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期待着这个为时已晚的幸福时刻,那种种磨难、荒唐、失去童贞以至为弥补这难熬的期待而作出的无耻猎艳之举,难道比这漫长的、构成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期待更真实么?

(12)、“人类正是因为缺乏和马的交流才止步不前的,如果什么时候消除了这种障碍,我们就可以造出半人马来。”“爱情是一种违背天性的感情,它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带进一种自私的、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之中,感情越是强烈,就越是短暂。”

(13)、所以说,性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尤其对男性而言,性与爱可以不必结合在一起,而爱则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依附,两者虽然总是交织在一起,但却并不是一回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马尔克斯的爱情经典语录精辟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