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老子的名句
1、出自老子的诗句
(1)、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2)、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循环反复的运动,这是道的运动轨迹,而柔弱是道的作用效果。
(3)、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8)、《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10)、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老子第五十八章》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2)、注: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15)、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8)、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2、出自老子的典故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3)、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5)、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大的器物往往晚才制成,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其中“大器晚成”一句,为后世所常用,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在后有杰出的成就。
(6)、来源:壹号收藏(www1shoucangcom)。
(7)、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的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无形的物质。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道德经》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名言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7)、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18)、(解释)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3、出自于老子的成语
(1)、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2)、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10)、 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11)、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9)、 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2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4、《老子》中的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5)、(解释)能知道别人优缺点的叫做智慧,能知道自己优缺点的是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才叫有实力,能战胜自己的人才叫坚强;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才叫富有,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才叫有志气;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才能够长久,人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
(6)、 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 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8)、(解释)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9)、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0)、(智慧)先人留下的100句经典谚语,看完豁然开朗!
(11)、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3)、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三章。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孔武有力的人;能够克服自身弱点、战胜自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强者。此言战胜自己、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是难的事,意在劝人加强自身修养。
(1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5)、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出自《老子》。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19)、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20)、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5、出自老子的名句有哪些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感悟: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 《道德经》
(10)、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老子 《道德经》
(14)、出自《老子·第二十九章》。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15)、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9)、《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1)、人到中年,手有三不插,钱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
(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9)、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1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 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4)、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
(1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1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18)、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19)、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20)、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1)、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5)、(解释)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12)、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8)、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出自老子的典故精辟1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