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5个金句精辟104条

道德经有深度的一句话

1、道德经核心的一句话

(1)、整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天道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是无亲无疏的,但是它喜欢和善良的人站在一起。而鄙视没有道德的人,那些待人苛刻的人,无法无天,必然会受到天道的惩戒。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漂亮话好听却没有用,珍惜那些能给你指出错误的朋友。

(3)、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

(4)、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5)、认知了这个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的真理就叫做明了。佛家讲无明。所以认知了这个真理,你就不是无明的状态。也就是那四个字,叫觉而不迷。或者说:知幻即觉。

(6)、2017年再度出版《杨鹏解读》,被著名历史学家吴思先生认为“解读出了不一样的老子”。

(7)、当我们开解自己时,会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8)、我们有多少人,坚持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9)、善良的人其实和水是差不多的,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物的同时还不去与之相争。所以这一句接近于道德经中的“道”了。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着冷静,这是为难得可贵的了。

(10)、许多人以字面来理解这句老子名言,认为“不仁”指的是“不仁慈、残暴无道”,反应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然而实际上,“不仁”指的是不感情用事,全句不是表达遭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相反,指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即,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11)、真正的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圣人也是如此,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

(12)、回顾中华上下几千年文明,有三句话长期遭受误解与错用,而根源在于对其中3个汉字的错误解读。

(13)、如果有一天,你怪我没有好好爱着你,你要记得,是你没有好好珍惜过我,谢谢你的无情,练就了我的绝情。

(14)、所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个空色都是同一个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是众妙之门。

(15)、“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要有方向、去处并让父母知道;二是必须常年在外的人,也必须首先安顿好父母。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17)、而老子则不同。老子用两个简单的自然现象——“飘风”和“骤雨”,来比喻人生的困境。你看吧,再大的风雨也不会持续一整天,老天爷都不能长久,何况是人呢?

(18)、《周易》:“谦,德之柄也;让,礼之主也。”

(19)、我说拜太岁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看老道长正在看这本《道德经》,你能不能给我讲讲《道德经》的精髓。

(20)、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是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的对立,是发展的起点,万事万物的发展的过程。万事万物相互转化,是发展的终结果。世界之所以不断变化发展,就是万事万物在不断的相互转化。

2、道德经25个金句

(1)、香火虽然不是很旺,但也不影响这个道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2)、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

(3)、一般的励志文章,一般都是通过某人的成功反推过程:比如某某人成功了,就是他努力的结果;你没成功,就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至于该怎么努力,你仍然是一头雾水,而且对比一下他人的成功,你的自信心还会大受打击。

(4)、如果你非要一句话讲清楚《道德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找不到一个具体定义来讲道德经,你用一个道字吧,勉强可以,你用无为两个字,也勉强可以,但是你始终无法用确切的一两个字或一句话来把它定义。

(5)、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提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什么意思?圣人不攒那么多东西,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6)、他能写得出,别人写不出,是因为他到了与道合一的境界。

(7)、赏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8)、▶  越是内心阴暗的人,越喜欢聊这四种话题,遇到一定要远离

(9)、我个人认为,《道德经》里你要记住的一句话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什么意思呢?

(10)、相对应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而非贬辱女性。

(11)、2003年出版的《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至今五次再版,被著名学者刘军宁赞誉“还原了《道德经》的价值中枢”;

(12)、老子站在天地的视角,以一颗悲悯之心来劝慰芸芸众生,这是一种何等的格局!

(13)、话传到蔺相如耳边,他此后便远远地躲着廉颇。众人甚为不解,以为蔺相如真是怕了廉将军。

(14)、当我们面对一位不对谈的人,心中会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5)、所以,当我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我就会问这是不是烦的,我知道这事儿正在往好的方向去发展。我越是糟糕的时刻内心越平静,越是当别人认为我很好的时候,我越是有不安定感,因为好的事物会向另一个方向去转化。

(16)、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17)、可以说经过几千年流传这一本宝书下来,这是我们的福分,好好地读,好好的感悟是大有作用。

(1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20)、在别人眼里,我主持节目的时候是有用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做有用的事情,大家认为有用就是能挣着钱的、能出名的、能升官的,剩下其他的就是没用的。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老子专门讲了很多东西,比如他说天地之间有点像个大风箱,里面是空的,但是你只要动,风箱的动力是无穷的,永远能够产出,这真的很有道理。

3、道德经感悟分享

(1)、老子在整本《道德经》里,对道,对修道,都反复不厌其烦地从各个方面加以解释,生怕我们不懂。但是他怎么解释,都有一个核心,那即是不确切地定义,不执著于某一样。

(2)、此后,伯启和士兵同吃同住,每日亲自操练军队,三顾茅庐延请有能力的人,自己刻苦训练武艺,熟读兵书,一日不曾懈怠。 

(3)、其实,作为教师在研究和教学的二者关系中,一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甚至是教师的纠结,当然在教师工作繁重背景下,更是让其问题突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及时教研的重要性,必须性。教育界早就有“想要成为名师——反思是好的途径”这个结论。成为教学中的佼佼者,那就必须天天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真反省,才会提高。然后,自己必须要有自己深入研究的,认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自己的支撑,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二者不可偏废。

(4)、我们道家有很多祖师在《道德经》的基础上演化出其他的经典,这都是从这个母体上生出的子体。比如《太上老君清静经》。这些都是深解了《道德经》的高人写的。

(5)、如果你治理国家用的是邪门歪道,这个国家就会沉渣泛起,各种妖魔鬼怪也都会现身。治理一个国家如此,管理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6)、生活本来没有那么沉重,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作茧自缚,将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

(7)、他才能够有力量去推广它去认同它去推崇它。这是老子的善巧。

(8)、布朗宁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9)、《道德经》中一段话,这是对道德思考,原文如下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12)、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13)、毕淑敏说:“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

(14)、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准备,越国终于一举打败了吴国,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末年政坛上叱诧风云的人物,霸业达到了极盛。

(15)、至此,你我陌路,纵有千般不舍也不过是喜欢过而已。

(16)、做人有没有能力先放一边,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想要日子过得好,就要学会节俭,节俭持家才能富过三代。

(17)、“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18)、可见“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是从“无为而成”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明白了这一点,再看这句话,你就会发现,“其出弥远”是外在表现形式,“其知弥少”才是内在根源,因而,这句话不应解读为“走得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而应解读为“一个人活动范围越大,即有为之举越多,说明他对“道”了解的越少”。

(19)、无为是不刻意主观作意去思去做。说到这里,我们又要搬出佛经来做对比了,无为而无不为,用佛的话来说,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生活中,快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糟粕,但好的东西大多都要沉淀。

4、道德经中励志的句子

(1)、杨震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家风,后来他以及儿子、孙子、曾孙,四代人都做了皇帝的老师,四代三公,福报极大。

(2)、“大道”——辩证发展规律的本质共性是客观、公正、无私的。把它运用于人的修养,其崇高境界就是:①大功告成,也不追求名利。②有功劳,也不自居。③永远没有贪欲。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伟大。

(3)、静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生灭的根本,这个不生不灭的就是生命万物的根源。生命的根源又可以叫做常,常是什么?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4)、实际上老子也是深谙人性的。他当然知道人世间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出现他所说的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的。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继续的领略老子的经典思想,那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无为呢?无为其实也是从他所说的道来描述的一个性状,这种状态没有办法去叫形容他只可以勉强用无为两个字来表达。

(5)、“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思想和行为统一。《道德经》分成“道篇”和“德篇”,所以称其为《道德经》。在我看来,“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如何去实现。

(6)、对于我来说,或许是我二十四岁时读《曾国藩》隐隐约约有这样的印象,也许是某种偶然或者是命运的安排,在六岁时,我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成名太早,对我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其实对谁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7)、当父母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9)、①老子是道家创始人,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高范畴,构成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10)、赏析:古人主张“以德治国”。圣德明君,礼贤下士,爱民如子,让人心悦诚服,有了好名声,自然天下人民都来归顺。这叫治国的高境界,叫“王道”。与之相对的就是“霸道”,靠的是武力,而不是德行。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

(12)、所以,有用和无用之间怎么转化?现在的中国人放在有用的事情上的时间太多了,由于我们没有很多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上,所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当的贫乏。这是对我的启示。

(13)、综上所述,有书君认为:老子的“三知三守”,并非是教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水平的体现,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的智慧。

(14)、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毫无关系。

(15)、经常有人说:“我现在太忙了,你等我哪年退下来,我就静下来。”其实,没有我们以为的“等我忙完这段就静下来”,等你真退下来、闲下来,你反而不适应了,到时候又会说“我去找点事情干吧”。所以,你要做到的就是动中静、忙中闲,永葆安宁的方式就是徐徐地在动,不断有新的东西在生长。

(16)、文章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17)、慢一点不是在事情上拖延时间,而是用适当的速度扎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

(18)、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岩松在这次文化讲堂上都分享了些什么让听众深受启发的文化、智慧......

(19)、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当然如此。就是宇宙运行的性。

(20)、雄是争强好胜、高高在上的;雌则是柔软顺和、趋低退后的。有道的人,不会、也不屑于与人争。然而正因为不争,才能避免无谓的麻烦,反而让财富、人脉和资源都争相聚拢来。

5、道德经霸气的一句话

(1)、人世间的事往往都是这么妙的,妙就是不可思议。你搞不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东汉名臣杨震以清廉闻名。有人在夜里给他送金子,杨震拒绝,那人说:“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正色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3)、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这样反而可以成为天下人效仿的榜样。

(4)、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自然日子不会好过。

(5)、大意:让我们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也是生长于细小的萌芽。而九层的高台,也是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好高骛远。

(6)、大意: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到快结束的时候,反而没有刚刚开始的时候慎重,结果导致事情的失败。

(7)、《道德经》:“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会生老病死。但后面这句话“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疾风暴雨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

(9)、他说:只是“斋以静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10)、通俗解释如下: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和“徳经”两部分,三十七章之前是“道经”,三十八章是“徳经”的第一篇。老子在这篇里说的是,徳分为上等的徳和下等的徳,具有上等徳的人,自身已经与徳融为一体,已经心中没有徳这个想法了,所以,他是真正有徳;具有下等徳的人,他每做一件事,都在想着自己是在对别人施徳,所以实际上那种人无徳。不过这里的无德并不是说没有徳,而是比“上徳”次一等的“下徳”。 上徳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下徳是有意而为,是用心指使而为的,不是自然浑成的,必然落于下乘。

(11)、《道德经》讲到这里,谁还会说老子是无为和消极的?无为怎么会是“为而不争”呢?老子的意思是做你该做的事情,顺其自然,但是不争。我为这个“不争”解读了三个含义,就是不争论,不争结果,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恼火,这样你就自由了。

(12)、不要轻视小瞧别人,我们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如此之道,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13)、怎么才能做到致虚极?三个字守静笃。守静笃就是功夫,是止和定的功夫。

(14)、那么,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美,难道不是别人觉得美,因此我们觉得美吗?那这种局面到底是美还是丑?这是这一个时代让人担心的事情。所以,今年我的一个《提案》中还提到了“关注‘双’,更要关注‘非名校’”。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7)、24岁我开始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过无数大家。半年之后,我幸运地接触到了一套书叫《曾国藩》,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看完了,一下子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18)、我平常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发呆,但是我所有你们认为有用的时光,全部来自于我在做你们认为无用的事情的时候积累的东西。我经常看着书20多分钟时,我的思维就会飞向很远的地方,诞生很多创新的想法。

(19)、恰巧那时,曾国藩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闭门不出,左宗棠骂他“你以你父亲去世放弃太平天国之责任”。但曾国藩就是在这次回家的过程中重读《道德经》,结果豁然开朗,他忽然发现,刚强无法胜柔弱。结果,他带着老庄的哲学出山,人际关系全部捋明白,一举攻下南京,奠定了他的事业直至顶峰。这是曾国藩的人生故事。

(20)、意思是说,只有一个人的心安静下来,才能观察到万事万物的道理。

(1)、原来我们之所以有很多烦恼与痛苦,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于自己的格局不够造成的。

(2)、04《道德经》中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

(4)、赏析:道家认为,在自然面前,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好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25个金句精辟1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