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立德篇原文
1、论语立德立言读后感
(1)、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原文)
(2)、在《为政》篇里,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说明,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仅仅用制度来处罚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没有羞耻之心,没有悔改之意,这就失去了处罚的作用。因此,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规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发自内心地改进错误,从而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美好的品德。
(3)、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4)、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5)、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6)、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 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
(7)、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
(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9)、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11)、譬如在这么个推销发达的时代,牢记孔子的两句话,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巧言令色”者,“鲜矣仁”的可能更大;“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对那些大言不惭海口搞定一切者,敬而远之或者是得体的态度。总之,读一句《论语》,理解一句《论语》,就有一句的受用。
(1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4)、然而文明还是建立在“言”上。孔门十哲,连子贡与国君分庭抗礼那样的事功,也都过眼成空,遑论其它。立德者、立功者,都赖“言”以传。譬如颜渊之好学而乐道,闵子骞之孝,都因孔子之言,而能让后人怀想其流风。世事纷纭,目不暇给,在这么个以速度和效率衡评一切的年代,语录体的《论语》,无意中切合了碎片化的生活,幸也否也?
(15)、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16)、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应做到“文、行、忠、信”,这也正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17)、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18)、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原文)
(19)、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20)、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2、《论语立德篇》
(1)、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2)、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3)、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原文)
(4)、(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d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7)、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8)、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9)、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1)、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
(12)、语录体: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1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5)、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16)、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原文)
(17)、不患莫己知。莫己知即是莫知己,别人不知道自己。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问问自己有什么是值得被别人知道的。
(18)、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19)、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20)、 敏而好古,发愤忘食,为师应有的学习态度。
3、论语立德篇原文及译文
(1)、孔子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要担忧自己怎么立身,不要担心没人知道我,要寻求自己有什么可被人知道的。”
(2)、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原文)
(3)、古时候的贤明君王也都是这么做的,无论大小事,运用礼制主要在于保持事物的和谐。
(4)、“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5)、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d营私。”(原文)
(6)、翻译: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7)、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8)、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9)、我的老师有说,礼的根本是“仁”,在使用的时候求的是和。有时候尺度大家不一定把握得准,没有办法做到美的效果,但是在内心当中根本是“仁”这一点一定要把握住。“仁”就是处处地方要设身处地地代人着想,不要只为自己。一为自己,就会天下大乱。把握住“仁”这一点,事相上就算差一点,不够,但是只要好好学习,不断地摸索就一定会慢慢有所成长。所以,礼是要好好学习的。先分清自己是谁,团体中的角色是什么,该学什么礼。如果我们长到现在这个年龄,都不知道自己要遵守什么礼,要守什么规矩,就要小心了!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一直在一种无礼的状态当中呢?无论对自对他,自己是否已经成了没有秩序和冲突的这种不和谐的因素了?因此,透由今天的学习,希望我们大家都有机会好好做一番自我反省。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儿,下一次我们再接着讲。
(10)、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把这两章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前者涉及如何用“仁”的标准对别人进行评价,后者涉及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仁”德的人,两者联系紧密。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对别人都有“好”“恶”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之进行一番评价,但是孔子认为,普通人对人的好恶评价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色彩,只有“仁者”才会按照“仁”的标准,秉持公正、仁爱之心,对别人作出客观的评判。一个人如果想立志于仁,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就要时时刻刻用“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有违“仁”的坏事。
(12)、就是说我们担心的不是别人不知我,或者我名气不够大,君子不会愁这些事情。君子求的是自己有什么值得让人知道,有什么品德可以作为人家学习的榜样,要愁如何建树。
(13)、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原文)
(14)、(2)殷之辂:辂,音lù,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15)、所以本章,依旧是夫子的谆谆教诲,教我们为己之学,这是根本。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外求,那么则是缘木求鱼,沿着树去树上找鱼,肯定是找不到的。夫子说的千言万语,无非就是教我们要好好地修身,修己以敬,然后修己以安人。
(16)、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原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原文节选: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19)、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20)、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4、论语立德篇原文及注释
(1)、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译文)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4)、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原文)
(5)、法律是为了国家的有序运行以及社会的公平公正,那么道德规范也是一样的,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因此,有子提出运用“礼制”,凡事以和为贵,恰如其分,保持适中平衡。
(6)、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7)、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原文:
(10)、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11)、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立德篇》精辟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