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典的诗句【100句简单文案】

一、古诗词中用典的诗句

1、其次,用典,看似只是一个表达技巧问题,其实,直接关系到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品思想内容,还影响到语言乃至整个艺术风格。可谓立片言以居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准确理解典故就成了欣赏全诗的关键。2002年高考第17题即是一例,用的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前人关于“折柳”是全诗关键的说法,并说出理由。

2、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3、用典: 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典"。用典的作用实际上与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达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达意思,是借古喻今。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

4、其他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渊羡鱼”的典故。《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5、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6、其他诗句: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宋汪元量《凤州歌》)

7、其他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8、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9、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憔悴老边州。

10、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1、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朝廷的壮志豪情。

1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1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5、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16、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7、例1:“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析)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18、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B解析:杜郎指杜牧

19、其他诗句: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

20、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二、关于用典的诗句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3、运用庄周梦蝶,蜀国国君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南海鲛人眼泪化为明珠,宝玉埋藏地下生烟的典故。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6、作用:极言作者对自己和命运前途危殆的的担心和忧虑,但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7、作用:表达了作者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的乡关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8、典故:“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渴望报、关怀命运的爱国精神。

9、《泊秦淮》(七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2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11、此诗化用了四句杜牧的诗,作为典故。

12、《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13、典故:“的卢”,骏马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在荆州遇险,的卢马载着他“一踊三丈”,越过檀溪,驮他脱险。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5、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16、典故:姜尚未遇周文王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17、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18、作用: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悲凉的气氛,传达出诗人为朋友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19、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20、下面整理统编教材中诗歌的用典诗句:

三、用典的诗句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②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拜访陈登后,刘备对他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比喻谋求个人私利而无远大志向。

3、2考场议论文之主体段落升格举隅

4、《野望》王绩(八上)“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晁冲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9、哲理: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旧事物必将被取代,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10、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1、其他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

1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3、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14、其次,有些不便说的内容,用典就可以表达得委婉、含蓄,果更好。王勃《滕王阁序》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之句。这里王勃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故事来影射他自己的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发泄他“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其实是牢骚很深的话,但由于用了典故,表达得委婉。古人用典,往往意在言外,说的是甲,影射的是乙,使读者从典故中可以联想到更多的内容。

15、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16、专题丨2020年高考状元文精编9篇:一览众妙

17、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18、作用: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9、典故: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喻,表示自己可以为国戍边,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0、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唐·汪遵《咏铜雀台》)

四、用典的诗句大全

1、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3、作用:诗人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对晚唐时期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6、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黄庭坚《鹧鸪天》

7、作用:诗人似乎为在前线征战大捷的将士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达出诗人的达观态度。

8、liuhua:你好。《诗经魏风硕鼠》是比较典型的讽刺诗,把剥削者比作“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这是一个奴隶在控诉奴隶主。。。。。。把奴隶主比作硕鼠。

9、和正用相比,反用比较少。反用就是“反其义而用之”,典故的意思同作者本人的意思正好相反。如果说正用通常起比喻影射的作用,那么反用则有衬托、对比的果。比如,金农的诗《柳》“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显然化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他的意思刚好与贺知章的意思相反。再如,庾信《哀江南赋序》里“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也是反用的例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庾信却做了北周的官,所以说“遂餐周粟”,庾信不能和伯夷、叔齐相比,用这个典故只是衬托他自己的处境,话说得委婉而已。

10、典故:借“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

11、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破阵子》(九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4、典故:“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1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16、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

17、作用:“闻笛赋”表达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烂柯人”既暗示自己遭遇贬谪的时间之久,又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1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2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五、运用用典的古诗词

1、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一一《无题》李商隐

2、④.二十四桥仍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作用:表现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5、诗词中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的卢”两个典故,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6、“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述异记》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7、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8、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0、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1、衡阳雁,今年又北归。(杜甫《归雁二首》)

12、①晋贾充女午悦韩寿,其婢为致意,韩乃逾墙与之私通。午偷武帝赐充异香赠韩。此香著体,数月不散,终被充发觉,遂以午嫁韩。后以“韩寿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比喻男女暗中通情。

13、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白《相逢行二首》)

14、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15、典故:“的卢”是一种良马,“霹雳”喻指射箭时的弓弦声。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将士们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16、典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

17、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唐作者:李白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出自:《江夏送张丞》年代:唐作者:李白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出自:《五松山送殷淑》年代:唐作者:李白

18、典故:“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徕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19、④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20、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用典的诗句【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