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典名句八个句子精辟90条

金刚经经典名句

1、金刚经经典名句两个字

(1)、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浣溪纱》有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慈诚罗珠堪布:地狱是什么?究竟在哪个星球?

(4)、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园觉经。

(5)、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6)、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7)、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8)、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9)、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10)、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好的观心法门。

(11)、事实上,当时苏轼已经57岁。由于政治上连遭厄运,多年奔波于贬官之途,以至健康每况愈下,体衰力弱,加上患有严重的痔疮,生活起居全靠王朝云悉心照顾。

(12)、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13)、“涅盘和道境就像是活着的人处于死亡的一种状态”,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死过的人才会明白这句话。

(14)、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

(1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6)、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7)、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8)、如果色身突破,就有灵通力,心本具灵通力,只是脑壳压住它,让它起不了功用,或是习气毛病障碍它,让它不能鉴照一切因缘。所以灵知灵觉无法现起。

(19)、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0)、前两句,为我们表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大自然无声之图,虽然是在观画,但却构建了一个画中的自然之美,虽然是无声,却让读者更接近山水。

2、金刚经经典名句八个句子

(1)、虽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其能受持、读诵。

(2)、二是《了凡四训》。这是一本相信命运,但不屈从于命运,并通过作者个人的亲身实践改变看似不可改变的命运的人间奇书。作者袁了凡的一生,本来被一位高人都算尽了,于是他心如死灰,混吃等死。直到遇见另一位高人并受其点拨,命运发生了出乎预料的转折后,他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的"命"是可以改的,而不是别人可以算定算死的。这本书是叫君子怎么为人处事,善养心地的,不可不学。

(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懂事的人一旦不配合,就会被说没良心;任性的人稍微乖巧一回,就会被夸个不停。

(5)、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6)、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7)、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如来只是一个名号,他的本性是慈悲。当他看到众生苦,慈悲众生,就要想办法普度众生。

(9)、王朝云本来没读过书,不识字的。跟随苏轼后,王朝云开始学写字。不长时间就得到苏轼夸奖说“楷书成形”。这是接受能力的“敏”。进苏家前,她在青楼学过歌舞。与苏轼相伴日久,她竟能自编曲调唱多首苏轼的词(因而常在苏轼家宴上唱歌助兴)。这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地“敏”了。

(10)、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11)、仕途坎坷沉浮而文艺才华横溢的苏轼可谓大名鼎鼎,几乎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相对而言,他的知己王朝云的身世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只有零星的只言片语。

(12)、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草自靑,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3)、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4)、用现在的观念说,佛永远在你这里,永远在你的前面,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这里。所以后世我们中国有一首诗,描写得好: 

(15)、“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16)、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17)、“涅盘和道境就像是活着的人处于死亡的一种状态”,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死过的人才会明白这句话。

(18)、(部分内容引自知乎加尔辛老师精解,感谢!)

(19)、即使我们不太了解《金刚经》中精深的义理经义,但时常在手边翻阅念诵,也同样有功德不可思议,去除烦恼,调理内心,收获快乐。

(20)、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

3、金刚经经典名句经文

(1)、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金刚经》主要讲了一个空字,为佛家修行的核心因素。而其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充分的诠释了空的内涵。这句话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无所住,二是生其心。

(3)、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金刚经》通篇宣讲的是般若空性的智慧,义理精深,值得细致研究,能有助于我们减轻身心烦恼。因各人资质不同,领悟可能也不同。有人能破除执著,收获自由;有人能心生欢喜,神清气爽;更有人能明心见性,就此开悟。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就是了义《金刚经》中“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从而开悟成佛的。

(7)、这首《南歌子》是描写朝云的。上片写她“待歌”的神态。前两句写装束,鬓发如绿云,红装似朝霞。次二句写她凝立翠筵之中,有如巫山神女一般漂亮美丽。下片前两句写她的舞姿如鸾燕一般翱翔,后两句写她舞罢翩翩归去,“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句,则暗含朝云之名,而其字“子霞”也是从此中来。

(8)、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9)、我们平常可能也去布施,也去烧香拜佛,也去做义工,但我们的心不清净,还有所求。我们布施是为了求财富,做义工是为了求快乐,烧香拜佛是为了求福报,所以所得的福报也很有限,很少。

(10)、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1)、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1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我认为这是符合人性的。让你爱一个陌生人如果爱你家人一样,做得到吗?那样对于自己的家人是不是反而无情?没有亲疏远近,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爱情亲情友情也将失去意义。所以“墨翟是禽兽”——其实倒可以说,墨翟是机器。

(15)、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16)、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反被六尘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种种虚妄之念,这种种心皆不是真实不变的心性,只是一时假名为心而已。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无非皆由六尘缘影而生,念念相续,事过则灭,这种种无常虚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17)、“般若”是梵文音译:“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完全的大智慧”,可以简单理解成“智慧”(梵文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字音能表达一段意思)。

(18)、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9)、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20)、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金刚经四句偈语是哪四句

(1)、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3)、这里的无所住,就是不住相。相又分为内相和外相。所谓的内相,就是我们自己平时的想法。为什么要不住内相呢?我们平时在事物当中,很容易动各种念头。对于别人的行为,外界的因缘,很容易动心。

(4)、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好的观心法门。

(5)、你所需要的是从他人回到自己,终找回自己。

(6)、“虚妄”不是没有,而是不长久,有生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世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是“虚妄”的,因为我们的生命,多也不过百年之久,就跟演了一部电视剧差不多嘛!那什么是真实的呢?就是佛教常讲的如来本性、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这是永远都存在的,所以佛教教学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找回自己的真心,凡事向内心去求,一切现象乃至虚空,都不必执着。

(7)、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数学里有个美的词,叫求和;数学里 有个绝望的词,叫无解。

(9)、众生与佛的大区别,就是众生都活在自心“创造”的世界中。由此引出的一切因缘,也是根据人看到事物时的心态来合成的。缘来人则来,缘散人则散。要想离一切相,就要知晓佛的状态。就要让自己,保持无为。

(10)、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于高级班讨论六祖所言:「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来自己就清净的,无生灭的;本自具足,无动摇的,接着是神通变化,能生万法。

(12)、通行版本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3)、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4)、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5)、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6)、“金刚”在鸠摩罗什译本中,意指能断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断。

(17)、百千世界空华影,一片身心水月光。伎俩穷时消息断,可中无处著思量。一一憨山《居》

(18)、次句“近听水无声”,是“动态”描写,但是这个“动态”却并非真实的动态,因为没有声音,这是画中流水的逼真带给读者的一种错觉,一切都是无声的,但正因为是无声的,所以别有一番另类的美态。

(19)、林语堂在其所写的《苏东坡传》中猜测:因为他们住的是疟疾蔓延的地区,王朝云得的可能是疟疾。时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朝云的病是误将蛇肉当海鲜食用,等到知道竟然是蛇肉时,她不停地呕吐而引起的,后一病不起。

(20)、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5、金刚经经典名句如如不动

(1)、如来没有从哪个地方来,也没有到哪里去,所以名为如来。 

(2)、?“你为什么会选择我?我只想听一句回答。”

(3)、“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卽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静虚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6)、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7)、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8)、通行版本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9)、法有两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金刚经经典名句八个句子精辟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