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打一成语
1、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出自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2)、(1)(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3)、钟点工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她问:那这个成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4)、追根究底、归根到底、拔树寻根、顺藤摸瓜、追根问底
(5)、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说的是,一天,汤王外出巡视,看见有人在四面张网捕鸟,嘴里还祷告着:“让天下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鸟,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王见了叹息说:“你这不是要把天下的鸟都打绝吗?”就叫捕鸟人去掉三面网,然后祷告说:“鸟啊鸟啊,你喜欢向左飞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里来吧。”这个成语原本应做“网开三面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 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摘编自《熟语典故》)
(6)、“皮”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7)、根据4期猜灯谜活动的答对总次数排名,得到了以下的获奖名单,领奖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将在开学后将在本推送评论公布,敬请留意。
(8)、据我国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诞”是一种小兽的名字。这种小兽也称“讹兽”,生活在西南的边远地区。它的身形就像兔子,却长着一张人的面孔,而且居然能像人一样说话。但它所说的话都是些不实之词,它说往东就是往西;它说是好的,却可能是坏的。“荒诞”一词就是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演化而来。由于“诞”这种动物喜欢撒谎,后来人们就用“荒诞”表示“弄虚作假”、“不合常理”。(摘编自《百科知识》)
(9)、(解释):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11)、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12)、(出自):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13)、“老头子”典出《清朝野史大观》。乾隆年间,盛夏的一天,纪晓岚因为禁不住酷暑,脱了上衣,袒胸露乳坐在那里校阅书籍。正巧乾隆皇帝走了过来,纪晓岚来不及穿衣服只得躲到桌子底下,用桌布盖住身体。过了一会儿,他没听见乾隆的声音,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便露出头来问:“老头子走了吗?”不想乾隆没走,很生气地问纪晓岚“老头子”怎么解释。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老头子。”乾隆听了很高兴就原谅了他。“老头子”后来泛指老年男子。(摘编自《熟语典故》)
(14)、这个成语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
(15)、释义:清·鼓养鸥《黑籍冤魂》:“这个东西并非不可以尝试,如果是文人稍微尝试一下,用来陶冶性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16)、并且团团希望这一份快乐能够伴随着您度过即将到来的一年
(17)、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拼音为: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其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其出处自宋·黄庭坚《拙轩颂》。
(18)、实际上,在这里“为”应读作二声,不是四声。
(19)、悲风憔落叶,家国一扁舟(打一诗人)—— 杜甫
(20)、解析:对诗人生平与作品风格的概述,知为杜甫。
2、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成语意思
(1)、幽幽碧潭中,田田莲叶生。(打一地名)——菏泽
(2)、解析:云顶为天空,津意为渡口,前后半句各指一字,合为天津。
(3)、以下15则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俗语,您了解多少?请一起过来看看吧!
(4)、于是在流传过程中,俗语逐渐变形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岂不是太恐怖了?
(5)、解析:学生上课划水,可不就是上课摸鱼儿嘛。
(6)、钟点工说: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有我们这种阶层的人才会对祥林嫂有真切的同情,我们在乡下生活,见惯了某些乡镇干部对农民的冷漠。所以,她对祥林嫂的冷漠也是正常的。我妈妈说她们当年有一句话:亲不亲,阶级分。
(7)、两肋庄岔道,充分体现了秦琼的深重义气,因此被后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想想都痛。
(8)、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
(9)、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10)、身无长物,筚路蓝缕。(打一战国时期人物)——白起
(11)、 羲皇赐福——伏羲庙网上灯谜竞猜活动谜面及谜底
(12)、“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喻之,也属将就吧!
(13)、“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成语。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4)、钟点工说:俺就是家里穷上不起学,要不俺一准比你强。你信不?
(15)、(出自):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16)、“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7)、“荆”,指古代的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当时十分名贵。
(18)、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
(19)、(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20)、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到了酷夏时分,狗一般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3、打破砂锅问到底猜一成语
(1)、原句:“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
(2)、原句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这也是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为人熟知的一句俗语。
(3)、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4)、正确的写法是:“床笫之私”,而非“床第之私”。
(5)、“俗语”简练而形象,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经验,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6)、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7)、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8)、明代以后,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荆山玉”说法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荆山玉”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便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9)、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
(10)、昨天跟钟点工聊天,她问我:古人为什么把胡说八道称为“信口雌黄”?我觉得应该叫“信口雌雄”才对,一会儿说是公的,一会儿说是母的,是不是古人误传成“信口雌黄”了?
(11)、原句为:“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
(12)、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3)、例句: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巴金《团圆》
(14)、管庄派出所:65761865790648(24小时)
(15)、(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6)、出处: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17)、个人名片:老派思想,新派作风,左右眼一同看世界!
(18)、成语用法:寻根究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9)、“提灯女神”手中的一盏灯,是穿越时空的温暖
(20)、(解释):摸:寻找。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4、打破砂锅问到底打一成语是什么
(1)、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指“胸怀宽广”、“很有度量”的男人,才可称为是真正的男人。
(2)、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3)、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
(4)、可是后来变成“王八蛋”,整个境界马上下来了。
(5)、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了。
(6)、(出自):《人民日报》19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三三四四。(打一成语)——朝三暮四
(8)、解析:“鹧鸪”字面里有两只鸟,“鹧”左下四点此处理解为“水”。
(9)、典出《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10)、我说:这个不能算,那人只是读书少,没读过《祝福》而已。大家都知道,鲁迅对祥林嫂这个人物注入了太多的感情,她唠叨的是她极其悲惨的一生,而绝不是什么“无害的废话”。她如果读过《祝福》,肯定不会做出如此荒唐的比喻。
(11)、其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
(12)、成语出自于汉孔鲋《孔丛子·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要注意,是“笫(zǐ)”而不是“第”。“笫”是指垫在床上的竹编的席子。“床笫”也就是“床铺”之意。后因“第”与“笫”在字形上接近,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易分辨。
(13)、我叹气,说:我想起《教父》里的一句台词:在一秒钟内就能看到一件事本质的人,跟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的命运就是做钟点工了!
(14)、后来因为“谐音”关系,被逐渐地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一个人在遇到事情后,喜欢刨根问底、穷追不舍,追究事情的缘由。
(15)、解析:字面意思。另:“珠海”这个答案不是很符合题意,“海”不用来指“流水”。
(16)、好自私的一句话。误解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
(17)、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所撰《隋唐演义》记载:
(18)、(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19)、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的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
(20)、(周一至周五上午9时-12时,下午14时-17时)
5、打破砂锅问到底猜一动物
(1)、解析:张翅欲飞之意。另:“张翼”为三国时期人物,也是名著中“张飞”的历史原型。题目中“三国”确有歧义,此处取《三国演义》之意。
(2)、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
(3)、我说:傻也就是一会儿。前面不是说嘛,王衍口若悬河,但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遇到有人质疑,他随口就更改,说不是那么回事。这个人不信锅是铁打的,还真“适度腐败”了一回:好像是去德国公出,用公款顺道去了一趟捷克。我在捷克的时候经常开车去德国,确实很近,花不了几个钱。结果中纪委网站在要闻栏目发布消息,点名批评了这家报社,给予总编行政警告处分,责令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且退回个人应承担的费用649元。零容忍就是零容忍,爱谁谁。
(4)、原句是:“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意为砂锅被打破之后,其裂纹会一直裂到底部。
(5)、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6)、释义: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的人悟得透彻,有的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7)、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
(8)、“打破沙锅问到底”常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译文是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9)、“搞名堂”与武则天修建明堂有关。“明堂”是先秦时期帝王会见诸侯和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帝王颁布教化、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地方。这种建筑始创于黄帝时期,周代时才叫作“明堂”。唐朝武则天在位时,经济繁荣,国势强大起来,她也提起了修建明堂。这时大臣刘允沦觉得这太劳民伤财,于国于民都不利,于是又写了《明堂赋》,指出,“弄什么明堂”,“搞什么明堂”,《黄帝明堂经》里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劝武则天打消这个念头。自此百姓们就流传开了“搞明堂”这个词,又因“名”与“明”同音,后来就成了“搞名堂”。“搞名堂”在古代用来形容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现指出一些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主意。(摘编自《熟语典故》)
(10)、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11)、我说:是啊,他临死的时候对人说我要是不成天信口雌黄,而是努力匡正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啊!这个人不缺才气,缺的是担当的骨头和责任的筋。一个人没有这根筋骨,其人不足为训。
(12)、“打破沙锅问到底”出自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愿意本来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比喻对于问题追根究底。(摘编在《熟语典故》)
(13)、元宵节猜灯谜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包罗万象,真的很有意思,今年元宵节小馨精心选取的150条谜语您猜中哪些?哪些让您苦恼?
(14)、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15)、在维护社会治安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除恶务尽,不能手软。
(16)、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17)、这一俗语原本为“打破砂锅璺到底”,意为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
(18)、(社区社会组织)新天地社区舞馨社再次代表管庄表演《一起向未来》广场舞,优秀!
(19)、我说:我就喜欢你这种认真的精神。这个成语是在东晋时代出现的,东晋有一个叫孙盛的,是个红N代,他曾祖父孙资是曹魏的骠骑将军,他祖父是西晋的冯翊太守孙楚,他爹孙恂是颖川太守。山西人,是我们饱饱和坨坨的老乡。他爹他祖父以及曾祖父都是一口酸酸的软软的山西话,就他不会说,他是一口甜甜的软软的江南话。因为他十岁的时候就随着家族渡江,乡音都改了。这个人很会聊天,那时不叫聊天叫清谈。因为他知道的多啊,聊啥都能插上话。他写过许多书,其中有一本叫《晋阳秋》,这个成语就出现在这本书里,是他批评一个叫王衍的人: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史书里记载这个王衍不干实事,一天到晚约人侃大山。侃大山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柄塵尾摇着拂尘,口若悬河,但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遇到有人质疑,他随口就更改,说不是那么回事。
(20)、(解释):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1)、天诚广厦物业:59259800 59259898
(2)、俗语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3)、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4)、原意为:“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5)、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6)、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
(7)、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方可取得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几乎没一个好人了。
(8)、兑奖时间:9:00-12:0014:00-17:00
(9)、典出《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汉光武帝的皇后马氏知书识理,经常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汉章帝刘煌即位后,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一些大臣建议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她说:“马家的舅父,已经很富贵了。我身为太后,每天节衣缩食,让左右的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但不好好反省,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访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来来往往就像是一条游龙。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领和袖雪白,再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他们只知道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现在,人们仍然用“车水马龙”来形容车马往来,络绎不绝的场景。
(10)、王浩同学勤学好问,遇到难题总要寻根究底,非搞清楚不可。
(11)、钟点工笑了:还有这事儿呢?俺真不知道。红楼梦上说袭人挨了宝玉一记窝心脚,素日里来争强好胜的心给冷了半截,哈哈哈。
(12)、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3个音的,所以,在古汉语中“鞋”是读做“hai”。
(13)、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14)、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在中国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原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这为人处事方面的“八端”,也就是等于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简直令人喷饭。
(15)、因此,“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才是这句谚语的原意和原字。
(16)、“拔”是超出,“类”指同类,“萃”指草丛,同类丛聚。典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孔子推崇。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如果将孔子和寻常的百姓比,那正像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小石堆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自有人类以来,道德、学问没有胜过孔子的。’”这就是说,自古贤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孔子又是一个更加突出的人才,比伯夷、伊尹强多了。“出类拔萃”一成语便出于此,指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作为褒义词,经常用于人或事物。
(17)、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18)、“打破沙锅问到底”常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译文是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19)、云自无心水自闲(打一金庸小说人物)——张无忌
(20)、钟点工问:这几天祥林嫂又热起来了,这算不算信口雌黄呢?
(1)、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2)、(示例):我也只得~,不懂什么。◎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3)、“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忽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返回家门,终秦叔宝还是为了朋友,视死如归地踏上了去往登州之路。
(6)、只是,令人颇为迷惑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古代通用俗语,竟然“意出人意料地”转音成了“鸡”和“狗”。
(7)、管庄地区综治办(防火办):65790559
(8)、“床第之私”,现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9)、这是一个文化术语,原意是指三名副将的智慧加在一起,能够顶得起一个诸葛亮。
(10)、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11)、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
(12)、“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13)、除恶务尽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14)、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15)、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16)、大家一起品评红楼梦(打一画家名)——齐白石
(17)、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18)、解析:虽”字拆分即“虫”“口”,再与“工”组成“虹口”,是上海区名。
(19)、究:仔细推求,追查。底:底细,根源或内情。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20)、(消防安全)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将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1)、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2)、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
(3)、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坻蛙辞去灵丘县令到国都担任谏官,他做了好几个月的谏官,却从来没有向齐王劝谏过。孟子对坻蛙说:“谏官是要求进言的官,你做了几个月的谏官,却始终没提过建议,看来你不适合做这样的官。”坻蛙听了心里很不好受,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职责,于是向齐王辞去了谏官的职位。后来,其他人纷纷议论说:“孟子倒是屡次向齐王进谏,可是齐王都不采纳,他却不走,他对坻蛙说那些话是嫉妒他吗?”孟子满不在乎地说:“我无官无职,又无进言的职责,我的进退不是随心所欲吗?”现在,“绰绰有余”与初的意思有了一些出入,用来形容数量远远超过了需求。(摘编自《熟语典故》)
(4)、原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不要怕跑路,不要怕费鞋。
(5)、我说你还挺有想象力的,然后告诉她:雌黄其实是一种矿石,叫鸡冠石。古人那时都拿它做颜料,那会儿都是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一涂就看不见了,然后再重新写。既然这么方便,就胡写,后来发展到胡说,就有了“信口雌黄”这个成语。
(6)、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则读做了“xie”。
(7)、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真实的自己。
(8)、贵是流水(打两个城市名)——玉溪、银川
(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10)、云顶不知处,临海渡行人。(打一城市名)——天津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成语意思精辟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