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美的偈语精辟118条

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

1、佛教高境界的句子

(1)、这般年纪,对爱情已没了发言权,半隐退状态,对经济也已没了话语权,当年入世纵横也不见有多大德,亦未见建不世之功,所以谈啥立言?

(2)、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4)、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佛家妙语

(6)、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了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像;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何等开阔的境界,每当想起这句话,心里的一切烦恼皆烟消云散。

(7)、   后,我想谈谈包老师的这一课对高考的一个链接。从今年这一届高三起,浙江高考进入全国卷时代。2021新高考I卷的古代诗歌题是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第16题是这样的:“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另一道高三常练的李嘉祐《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中,第16题是“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舒缓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从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两方面简要分析。”包老师的这节课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这种题目的范例。前人评价,如何理解?包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回到文章本身去寻找答案。邹老师主张“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包老师的这节课切实地落实了这一理念,为我们如何上出扎实有效的语文课提供了参考范例。

(8)、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9)、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10)、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1)、这句诗是宋朝一个和尚雷庵正受的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天空都无云,那么,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12)、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13)、涅槃寂静是一种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中的“有”与“无”的统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超然万物又能垂怜万物,一切以慈悲为怀。

(14)、第二天早上,众和尚看到这个畿子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很佩服他。对于这一切,五祖弘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没有作任何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15)、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17)、    三份不同形式的听评课记录,体现了我们新老师良好的评课素养,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她们认真听,精心思,多角度提炼,高情商表达,有条理、有温度,提升了课堂的内涵和质量。即便有些地方表达得比较笼统,不够科学,但也积极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思考,让自己也在剖析、反思与点评中获得成长。

(18)、禅宗有很多精妙的小故事流传于世,譬如“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落尘埃。”与“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的典故。其实,禅宗中所讲求的“顿悟”,正是佛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希求人性中佛性回归的好体现。

(1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20)、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

2、佛经的美的偈语

(1)、释义:菩萨的无上智慧之光如同天上的清凉明月,游荡在无边的无相空中。世间众生如同落满尘垢的水水面,如若能将这些污垢去除,那么如来性自显现,菩萨智慧将映在水中。

(2)、相传在南北朝时,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当时在湖北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神秀当初亦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老去,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便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即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3)、   总而言之,今天听的四节课都精彩,都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借鉴学习。再次感谢邹老师给予我的听课和发言的机会,感谢工作室的师兄师姐精心备课和用心授课,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佛家妙语

(6)、   路上,我临时起意,让陈丽雅点评其中一节课,因为丽雅老师自去年开始就一直参加我工作室活动,无论上课,还是评课,都表现出良好的文采和口才,踩点准,反应快,表达强。她犹豫了一下,便爽快答应了。

(7)、早期传入日本,由高僧收藏,四百余年不出山门,后流向民间为世俗人士收藏,归于战前日本四大财阀之首、也是民国时期掌控中国政商的主要财团之一“三井财阀”的三井高坚收藏,流传有序。

(8)、传闻南国菩提树开花了,国人以为祥瑞之兆,闻者欣然,奔走相告,尤以佛家为之雀跃。笔者由此联想到历史上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及禅宗北宗始祖神秀等禅师的偈语,即咏菩提诗,深感其意味隽永,哲理深刻,耐人寻味。

(9)、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0)、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1)、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1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3)、    包老师的教学素养极高,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在风月中的精神突围》是节不可多得的好课,让我从多个方面受益匪浅。我谨选以下几个优点来和大家交流品鉴,我将此概括为“三紧贴”“三切合”。何谓“三紧贴”?首先,包老师的课堂紧贴文本,以文本分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展开的主要方式,以文本细读为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文素养。近年来,一些语文公开课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课堂显得格外浮躁,而包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沉浸式学习和自由式阅读,是实事求是地在落实新课标下关于语文阅读的理念。其次,包老师的课紧贴学生,教学目标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景、情、理的交融中感悟苏轼的乐观、深邃、旷达。两大任务、四个活动环环相扣,既指向核心素养,又紧扣学情。既有任务驱动,也有问题驱动,并在层层追问中让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刻。从学生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也都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再次,包老师的课堂紧贴情境,从课堂伊始创设的寻找学者评价中“情”与“风月”的依据这一学科情境,到借《赤壁赋》名家朗诵渲染情境,再到课堂中利用丝丝入扣的问题创设情境,包老师为学生营造了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何谓“三切合”?首先,包老师的切入点切合实际。“精神突围”这一主题,既有一定难度,又不过分拔高,适宜高一的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引入“情”与“风月”两条线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抓手。其次,包老师的教学层次切合规律。情因景生,景因情显,移情于理,包老师十分巧妙地处理好了景、情、理三者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中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并且整堂课做到了首尾呼应,以名家评论始,以名家评论终,《赤壁赋》的三重境界、佛家偈语的三重境界与苏轼临别遗诗的三重境界,于温柔多情的庐山烟雨中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后,包老师的点拨切合时机。不以教师解读代替学生回答,在学生答不清、答不全时才适当加以引导,如学生在回答苏子悲于何事时,只发现其为生命短暂而悲,包老师则从句式上启发学生关注前文,找到苏轼还悲于个体渺小的文本依据,如此种种,此处不再多举。

(14)、白居易顿时悟道,以偈语请教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15)、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16)、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7)、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18)、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天空都无云,那么,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佛家妙语

(20)、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大千世界茫茫人海

(1)、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3)、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这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上座弟子神秀所作的偈语。

(5)、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6)、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9)、祛除烦恼是佛教修行内容之一。所以,神秀说得也的确不错。老实说,神秀的偈语有实用意义,对一般学佛者来说,按照这个偈语去做就行了。只是因为神秀执“有”,慧能执“空”,神秀的境界比不上慧能,慧能的境界的确要高于神秀。所以,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慧能,可谓独具慧眼。

(10)、另说:“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这句诗是宋朝一个和尚的偈语。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11)、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3)、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4)、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出自宋代诗人雷庵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原文:

(15)、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16)、释义:此偈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参详神秀大师的《无相偈》之后所作,所表现出的是顿悟佛理之后的境界。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境”,是彻悟之境。

(17)、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9)、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20)、月如佛性,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江就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就有佛性,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在,佛性无所不在,道亦无所不在;天如佛心,是本性,是镜台,云可看做物欲,是烦恼,是尘埃。无云,便是晴天,物欲烦恼尽去,佛心本性自然展现,尘垢除拭,明镜自然恢复光明。

4、佛家境界用语

(1)、这首畿子的意思是,佛家要时时刻刻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修行来抵御外界的诱惑,抗拒种种邪魔。这句偈语以尘埃比作烦恼,以镜子比喻人的心灵,颇具禅味。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时时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烦恼,如果有烦恼,就要设法除去,即“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主张“有为而治”,强调修行的作用。

(2)、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4)、“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7)、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8)、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佛家妙语

(9)、白居易不以为然:“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10)、由于内容普及王侯、士庶、女流、尼师等圣贤众庶,故名《普灯录》。全书费时十七年,于嘉泰四年(1204)编成;成书后,宁宗敕许入藏。

(1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12)、★上联: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13)、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4)、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5)、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天空都无云,那么,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16)、    这是工作室师兄包奇辉老师的上课简图。包老师以比较插图导入教学,于此首设第一个任务“初感名赋”,引入吴楚材、吴调侯对《赤壁赋》的名家之评,创设寻找学者评价中“情”与“风月”的依据这一学科情境,激发学生对于苏轼情感变化的探究和文赋写作背景的了解。在聆听名家朗诵,觅得情感线索后,包老师顺势引出余秋雨“苏东坡正进行着一次永载史册的突围”的观点,将教学自然过渡至第二个任务“情之深至”。随后,包老师用“风月之乐”“兴尽悲来”“借月抒怀”“以月喻理”四个活动将教学层层推进,从突围似胜到突围失败,从陷入重围到突破重围,既契合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又融合了突围本身的曲折性和思辨性的特点。后,包老师以佛家偈语对苏轼精神突围的三重境界进行总结,再现吴楚材、吴调侯之评,让学生身心感受“风月不死,先生不亡”的千古风流。结尾一首苏轼的临了之诗《庐山烟雨》,让学生于苍茫朦胧的庐山烟雨中,蔓延揽月入怀与风共眠的绵绵情怀,延留天地万籁与我和声的悠悠余韵,整个课堂至此圆融,实现升华。

(17)、这部《联灯会要》全本三十卷无一缺页,是现存海内外民间古刊灯录的足本。本书雕造于元代早期,几乎可将其视同为宋版,集名匠之工,展现了浙刻风貌。

(18)、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5、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图片

(1)、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佛家妙语

(2)、“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摘自宋代《嘉泰普灯灵》,是两句表现佛家至高境界的偈语,江不分大小,有水便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便有真灵性。

(3)、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5)、佛教:运气不好时,心中默念这2句话,好运自然来!

(6)、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7)、白居易听了很失望,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8)、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9)、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了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像;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这话是有点是是非,非是是的感觉。正如金刚般若波罗密所言,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以心觅佛如水中捞月。心无所求,安如止水,心佛相应,此心是佛。

(10)、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天空都无云,那么,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11)、不过,慧能的偈语也没有见性,慧能见性是在弘忍密传佛法之时,说到“不住相生心”时,慧能才大悟,才真正见性。

(12)、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4)、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15)、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6)、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7)、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8)、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9)、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20)、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佛家妙语

(1)、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华严经》

(2)、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3)、★这句诗是宋朝一个和尚的偈语,也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

(4)、此次西泠印社秋拍,还征集到了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1941年至1947年为刊物《宇宙风》创作的十三帧插画底稿。据介绍,1935年林语堂继《论语》、《人间世》后又创办了第三份文艺刊物《宇宙风》,坚持以随性闲适的文艺姿态面对国难乱局,并将当时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绍给中国读者。

(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7)、佛教高境界的一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 解一:“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摘自宋代《嘉泰普灯灵》,)是两句表现佛家至高境界的偈语,江不分大小,有水便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便有真灵性。 

(9)、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1)、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一种典型的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体现出深深的禅意。这个畿子主张“无为而治”,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

(12)、注:相传印度阿育王治斋延请天下僧道,众人皆已来过,惟独平炉尊者延至日落黄昏之时。王乃问道:缘何你来得这样迟?平炉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尊者言: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

(1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4)、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15)、(写于2013年10月22日。选自赵志超新著《璀璨的星空.灯火阑珊》。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7)、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18)、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佛家妙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佛经的美的偈语精辟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