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签名简短霸气诗句大全精辟98条

哲理签名简短霸气诗句

1、哲理签名经典语句

(1)、那一段青春烂漫的时光,是谁,在夜晚轻声哭泣引来阵阵不断的安慰;又是谁,在夜里狂欢,唱歌到天亮。

(2)、真的不知道那些总把自己做的小事放大,觉得自己很牛逼,很伟大。真的不能理解那些女人的想法,夸大自己的用途,用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让别人觉得你很棒。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人,何必去在意那些生命里的过客呢?人生在世,重要的还是开心,不要在意那些所谓的虚假友谊。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必在意。做好自己就行了,其它的就随缘。

(3)、9:熬夜除了变丑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要早点睡

(4)、(例文点评)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上优美生动,婉转自然,很有感染力,作者巧妙地将“留只耳朵听”这一话题变成《听雨》这一标题,更有感染力,也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多符合写作要求的富有文采的语言收入其中,可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5)、47:爱他就要把他锁在屋里,他要是想逃跑的话就把腿给他打断。

(6)、10:来者要惜,去者要放。人生是一场旅行,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向同一个地方。

(7)、(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 

(8)、19)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

(9)、夏青一句话点评:欣赏第二句“悬崖一线连峭壁“,新颖出彩!

(1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1)、别跟人家比美,就你长那猴样儿,真是比猪美。

(12)、小时候,没有爸妈的陪伴,生命里是他为重要。爸妈把我放在姥姥家好久好久….当时,小朋友们一欺负我,小澈就把我带到那个令我一辈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海边。

(13)、   人的一生只要能够顶天立地,活得坦坦荡荡,就算壮志未酬身先死,力量已尽忠魂灭,也未必需要长使英雄泪满襟! 

(14)、     感谢这一抹花香,让我领略了淡淡花香后的美丽. 

(15)、(思路点拨)首段简略叙写自己站在船的面前,一时出神,回到了几百看前,主体部分发挥想象,详细描写自己在这艘船上的所见所闻,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故事的曲折和人性中的美好。后一段则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回到现实,但心情久久难平。

(16)、前些年,张艺谋的一部片子《千里走单骑》中有这样一段旁白:“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我知道,没有他们,我什么也做不了.” 

(17)、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

(18)、26:别听谣言四起,相信眼见为实,或许我们不是佳战友,但你也别冒险与我为敌。

(19)、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0)、“联齐抗秦,振兴楚国,忠而被谤”的屈原,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拒绝粉饰,秉笔直书,惨遭腐刑”的司马迁,仍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布衾似铁,清贫潦倒,颠沛流离”的杜甫,依然“民间疾苦,笔笔底波澜”。他们不仅是在残酷的现实和不幸的命运中,拥抱痛苦,而且用其全部的才智和毅力,坚守自己的梦想,书写自己的人生,也铸就了历史的璀璨。

2、哲理签名简短霸气诗句大全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如果一个贫困的人在仁义、道义和精神上富足了,那么物质上的一点窘迫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应该衣食无忧了,为何不在精神上多些追求,多些点缀,从而锦上添花呢?当有人醉心于追求物质财富时,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

(3)、(1)写成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4)、做真实的自己  卸下堆笑的面具,拖着疲惫的身躯,她背着书包回到家,莫名的空虚、失落. 

(5)、(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      而我,同样的,也有这样的一位父亲.

(8)、要求: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全文不少于600字。

(9)、 让人揪心的伤感个性签名,心酸催泪,总有一句扎进你心里!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

(11)、(写作手法)写作记叙文,注意运用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写法刻画人物形象,在材料的安排上,注意叙事的详略得当。如果写作议论文,注意文章结构安排的合理性、选材的典型性,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这几个方面。

(12)、     古人邹忌自知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但却从中得出客人有求于他,他的妻子爱他,他的小妾害怕他,都是因为有求于他,这说明他是一个注重自省自知的智者。

(13)、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一只没有插花的旧花瓶,表面上不太美,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地记录了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14)、      第二天早上,耳旁没有妈妈的唠叨,睡得很舒服.可一觉醒来,时针已指向七点,吓得我从床上鱼跃而起,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提着书包就往学校冲.上课铃声在我冲进教室的同时戛然而止.谢天谢地总算没迟到,可一坐定,肚子就咕咕叫着毫不客气地提出抗议.     上了一天课, 我疲惫地回到家.一开门, 习惯性地喊:“妈,我回来了!好饿.”没人回答我,屋里冷冷清清的,没有往日拽着我唠叨的妈妈,桌上也没有往日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饭菜,我一下泄了气,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15)、(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以“牵着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有很多的思考命题方向,很容易打开思路,题目难度不大.

(16)、(误区指南)题目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抄袭、套作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写作文时注意不要照抄阅读材料的文字,避免被扣分. 

(17)、(思路点拨)这应是一篇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在写文章时,不能围绕着美丽空发议论,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能“让我如此美丽”者,五花八门,可以是友情的得而复失,可以是自小习得的某种技能,还可以是挫折之后的奋起……

(18)、       惊鸿一瞥,我赞叹于你笔下葡萄架的勃勃生机,小葱拌豆腐的鲜美可口,玉兰花的分外清香.但待到将那白纸黑字读了一遍又一遍,你的精神渐渐从字里行间弥漫开来.你恬淡乐观,在冬夜里读书竟找到脚炉爆米花的乐子,你笑看人生,即使在文革被下放依然乐呵呵地在牛棚中用牛粪烘烤土豆.你不位居灾难,因为任何灾难在你眼中都只是生活,风淡云轻.

(19)、“去我家坐一会儿吧!过会再回家好么?”你突然停下脚步,语气是那么温柔. 

(20)、原来,美并不遥远      美,是人生的一种追求,然而,我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追求美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在哪里,对早该注意的美倒是熟视无睹。

3、有哲理签名

(1)、①题目自拟,内容标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2)、在诗般的暮色中,我眺望远方,如一位钟爱的年轻作家所想--如果有来生,我愿与你一起化作那原野上的果树,守望着一片深深的棉花田,清晨有浓雾与露水,夜晚有星辰与月光,我们将等待并爱恋着如歌四季:春花,夏草、秋风、冬雪.

(3)、48:懒惰有懒惰的好处,勤奋有勤奋的乐趣。重要的是,你有享受过程的权利,就有承担后果的义务。

(4)、(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倡议书是倡导开展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推广或发展某一行之有效的作法的文体。写作格式为:在第一行正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写对发出倡议对象的称呼。正文:(1)写清发出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2)重点是写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做到的具体事项。这部分一般是分条开列,以求清晰、明确。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后要写上发倡议者的名称和发倡议的日期。本题据此写作即可。

(5)、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6)、一百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霸气又有杀气得诗句

(7)、(解析)试题分析:横线上可填的内容广泛,首先是人: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屈原、苏轼、李清照、鲁迅、林黛玉、诸葛亮、保尔·柯察金等;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填写:读懂失败、读懂坦然、读懂成功、读懂诚信、读懂宽容等。     

(8)、     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第一个念头就是看看什么东西绊了脚,我们总是怪别人乱放东西,实在找不到还可以怪路不平很稳,虽然这么做没有减轻疼痛,却找到一丝安慰,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责任。

(9)、文题二:冰心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呢?请以"阅读让我_____"(快乐、聪明、高雅……)为题写一篇文章。

(10)、      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晌午,姥姥给我洗衣服。我坐在姥姥身旁,看着她用那满是皱纹的手费力地给我洗衣服时,我的心里很酸、很痛。我不会用华丽的语言感谢姥姥,也不会用一个甜甜的吻感谢姥姥,我只会扑进姥姥的怀抱,在她那迷惘的眼神中大哭一场,表达我对她的爱。那个情形令我多么怀恋。

(11)、丝丝细雨挂牵肠,绵绵相思念伊人,良宵佳景夜未眠,蓝颜枫诺情如海。

(12)、点评一:这篇作文令人惊叹,小作者在文中歌颂了如火焰般燃烧的落日,借此赞颂那些赋闲在家,却依旧心系国家的老战士、中国军人,由此感悟到:人生一世,纵然不能象太阳这样活得万众瞩目,至少也要闯得轰轰烈烈!文章描写优美,感悟深刻,特别是标题富有深意,既指天空的落日,又暗指人生的圆满. 

(13)、人生在世,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之痛痛彻心肺,死别之伤伤心欲绝。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5)、本文紧扣题目截取了生活中的多个“瞬间“,采用特写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出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宽容瞬间,热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淳朴、浓厚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极具美感享受的人生画卷。运用小标题,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16)、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无私的人。

(17)、(思路点拨)以题目“感谢对手”作为中心论点。首段以一句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引出论题或论点,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中心论点中生发出几个分论点,通过证明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霸气又有哲理的微信签名个性大全安河桥上没有追光者童话镇里没有温柔乡但是你的生活有我啊.我身披盔甲却遇见了阳光

(2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4、哲理签名简短霸气诗句

(1)、(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

(2)、夏青一句话点评:电杆圈住了毛驴,让父親一心救少年。为父亲点赞,也为电杆点赞!

(3)、(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4)、(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命题作文能力。“好想为你唱首歌”,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其实是只是提出了写作的一个情境,具体写作时,我们要缩小范围,即明确“为你”“唱首歌”。可形成文章完整的立意,“你”可以是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朋友、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生活中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人,或者是为伟大的祖国歌唱。这里的“歌”是比喻的说法,突出事物的美好之处,有歌颂赞美之意。写作时,可侧重叙事,表达这首“歌”的美好之处,表达赞美之情。要把情节写生动,把细节写丰富,把情感写真切,写出“我好想”的迫切,以事托情,以情动人。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把你易驾驭、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5)、陪伴是长情的告白,风雨兼程,能一起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舍不得谁,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同样的道理。人生在世,有很多事都难以预料,当缘分来的时候好好珍惜,当缘分去的时候轻轻放手,别伤人,伤己,在记忆里留一份美好的回忆,甜透心扉。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8)、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0)、题目:___________真的不该这样___________

(11)、46:人容易犯的错误是对自己宽容,对他人苛刻,如果能够反过来,生活空间会豁然开朗。

(12)、忙是心加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

(13)、    首句以形揭题。二句巧写电流,比喻有特色,“血液““春潮“富有动感。三句提升有力,义无反顾,“光明“一词一语双关,耐品。总之,全诗情景交融,刻画细腻,平中见奇。

(14)、请根据以上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5)、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16)、3)小三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女人,背负了骂名,却帮你认清了男人的真实面目。

(1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18)、(文体指导)这道作文题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容易写出好文章来,但要注意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基本规范.记叙文要有曲折的情节,要有描写生动,至少有一两处细节描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20)、任何一门学科,它的“内”比“外”都要小得多,它自身之外的内容都大大多于它自身的内容,无论研究什么概莫能外。哲学也是如此,哲学是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内的更高层次的一种学问。专门研究哲学的人,用于哲学以外的功夫要远远多于哲学本身。当然研究书法也是这样,为了学好书法,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法本身,从长远来看,不见得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们主张“书内书外,艺道并进”,要从艺进入道的层次,进入哲理的层次、人文的层次。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诗歌与书法的关系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也是研究者一直很重视的课题。今天从我自己写诗的一些体会谈起。有一首五言律诗,题目是《雨夜读》,写我一次特异的经历,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没有人陪同,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面写了这样一首诗:此地尘嚣远,萧然夜雨声。一灯陪自读,百感警兼程。絮落泥中定,篁抽节上生。驿旁多野草,润我别离情。下面略作解释:“此地尘嚣远”,这个地方已经离开喧嚣的城市很远了;“萧然夜雨声”,“萧然”,有点凄凉的感觉,“夜雨声”,听着晚上下雨的声音;“一灯陪自读,百感警兼程”,“一灯陪自读”,一盏灯陪着我一个人在读书;“百感警兼程”,许许多多的感受,警惕我日夜兼程,就是要继续地走前面的路;“絮落泥中定”,“絮”就是柳絮、花絮,落到泥土的时候,就定下来了。此前柳絮、花絮是到处飞扬的,这时候到了泥土里就不再飞扬了。从这一句我们可以联想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和春泥在一块成了肥料,然后它又使花长得更好;“篁抽节上生”,春天、雨夜,竹子的生长是很旺盛的,所以有个成语叫“雨后春笋”。如果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就可以听到竹子上升那种声音;“驿旁多野草”,“驿”,驿站。“驿旁”,我在这里暂时住的地方。“多野草”,住的地方路旁有很多野草;“润我别离情”,“润”字开始用的是安慰的慰,“慰我别离情”。后来想既然下雨,这草肯定湿吧,我觉得“润我别离情”比“慰我别离情”要好。  写完这首诗,没有怎么修改,在寂静的环境当中很快就写出来了,字里行间好像微微有一点感伤。后来刘征先生看了说读这首诗有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感觉。拿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跟我比,我不这样想,因为陈子昂太高了,后来又想,如果说从情调、从意境讲也可以。陈子昂的这首诗是他在失意的情况下写的,他想做官,想通过这个途径来报效朝廷,也做一些对老百姓有利的事,这一条仕途之路是过去读书人必经的。但他在仕途上遭到一些挫折,于是在登幽州台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古人到哪里去了,他说的古人,是三皇五帝、周公、孔子等,把他以前的人都包括里面了;“后不见来者”,未来的人不可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他一个人,感觉很悲伤,天地那么大。那时候天地的概念跟现在还不一样,那时候头上看到的就是天,天覆盖在地上,天圆地方。而现在天的概念不得了,宇宙大的不得了,银河系里面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亿个,太阳在宇宙里太普通了,人又何等渺小。那时候连地球的概念还没有呢,只觉得天大。“念天地之悠悠”,时空是多么不可测呀。我们读他这首诗,想到的是一种意境。这样一种意境,应该说是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受过的,是普遍存在的。真正的思想家,必然都有对问题的思考,比如说人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将来要怎么样?再有对宇宙的思考。宇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宇宙”这两个字也是早就有的,公元6世纪梁代《千字文》开头即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但那个时候的人对宇宙的理解与现在关于宇宙的概念还相差很远。现代人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很少,虽然人类又发现了100亿、200亿光年以外的星球,但宇宙中占96%的暗物质、暗能量是看不见的。可见宇宙多么浩瀚,多么不可思议啊!也可以想见,人是很渺小的。而换一个角度讲,人也是伟大的,至少到现在为止,像人类这样的高智能动物还没有被发现。但与宇宙相比,人是很渺小的。我觉得多想想这些问题,对我们有益处,就像康德说的,想想头上的星空和道德法则,时时刻刻心怀敬畏。陈子昂不是哲学家,不是思想家,他是一个诗人,他是作为诗人发出这样一种古今哲人、有思想的人所共有的浩叹。这样来看,有朋友把我的《雨夜读》说成有类似《登幽州台歌》的意境,我觉得也还可以。  由于陈子昂的这首诗,我也想到了其他很多诗,比如柳宗元的《江雪》,这两个字的题目高度概括。诗的题目一般来讲是比较简单的,越简单越好。当然很长的也有,比如说杜甫有的诗,叙述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经过哪里有什么感想,有几十个字,很长,但一般来讲越短越好。诗的命名可以有很多办法,用诗第一句的头两个字,用诗中的某两三个字做题目都可以。“千山鸟飞绝”,山上的鸟都飞完了;“万径人踪灭”,没有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特写镜头,对准一只船,有一个老翁在垂钓。他在那里钓什么?鱼没有了,钓雪?雪又怎能钓?这是诗人的想象,作者有没有看到天地之间如此寂寞,只剩一个人在那里钓雪,我觉得并不重要。但这首诗和陈子昂的诗一样,都有一个“独”字—“独怆然而涕下”、“独钓寒江雪”—由天地之大想到人的渺小,这个意境很具体也很悠远。顺便可以说到绘画,绘画、诗歌、书法,都要表达情感,都要有想象力、表现力。陈子昂的诗、柳宗元的诗都极富想象力,都有很高的思维能力,但要画出那种意境却比较难。“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怎么去构图?当然可以一个人背着手站在那里,昂着头,但视觉形象表达不出陈子昂那首诗的意境。这就是诗和画两种不同的艺术的区别。再如画柳宗元的《江雪》诗意,可以画一只船,画一个老翁在钓雪,然后再画一个很大的环境,什么也没有,四周都是雪,但要表达柳宗元诗中那样一种特殊的感觉是很难的。还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也看到有人画了,画一只春蚕吐丝后形成一个茧子,画一支点燃的蜡烛像眼泪一样流淌,但仍然表现不出诗句原有的思想和意境。唐代王维的画是什么样子,现在看不到了,但苏轼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大家都熟悉。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很有画意。但只是意境之一种,不是说所有的诗都必有“画意”。随便举个例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分明是借红豆思人,很难借具体形象画出诗意。所以即便王维也并非所有的诗里都有“画”,我们也不要误解必定“诗中有画”才叫好诗。  绘画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不同,如果一种语言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代替,那么这种语言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书法也有独特的,不同于诗歌、绘画的语言。它的语言就是线条,线条按字形有规律地运动。从东汉蔡邕到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有许许多多关于书法的譬喻,从日月星辰到花鸟树木,从道释仙佛到男女老幼,无所不包。有人觉得太“玄”,但是也体现了书法意象的特点。书法可以用各种形象作比喻,但后书法还是书法本身。书法的艺术语言就是它的本身,用别的东西是不能代替的。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门独立的艺术,是相对于书写的文字内容而独立存在的。要了解书法艺术,首先要对汉字有所认知。从造字角度讲,中国的造字方法通过“六书”来完成,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书画同源”首先指初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用图画表意,后来形、体各异。但书画同源又纳入了笔法相通这一层意思。像日、月、山、水之类真正的象形字很少,会意、形声占很大比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谐声的偏旁多与义相近,又说汉字中有“义存乎音”、“于声得义”,都是有规律性的。现在推广简体字,“馀”简化为“余”。过去有人说书法与诗词之类是“馀事”,将“馀”写成“余”,是不是成为“我的事”呢?这里是否存在汉字“意美”的缺失?好在原来的“馀”字也没有取消吧!“游”与“逰”现在是相通的,古代恐怕只有很少相通。“逰人”与“逰子”“逰山玩水”等,都不用“游”。《晋书·王羲之传》有“游目骋怀”,但在王羲之写的《兰亭序》那里,“游”还是写作“逰”。我体会这两个字的内涵有微妙的区别。人死了,写悼词,原是“坏”字,现在统一用“挽”,我觉得不如以前那个字有独特内涵。汉字还有一个特点,同一个字,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有时是不分的。同一个字,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动词。比如“事情”的“事”,做事情,这个“事”是名词,但是也可以作动词,如“事君”,就是侍候皇帝,给皇帝办事,这里的“事”就是当做动词来用的。“无所事事”,后边的“事”是名词,前边的“事”就是动词,是不是也可以说后一个“事”是名词前一个“事”是动词?中国的文字还有声音美,平上去入、阴平阳平,上去入还可以有阴阳之分。所以四声可以分为八个声,据有人研究还可分更多,我就不懂了。书法艺术主要研究汉字字形的美,难道就不要文词美了?当然要!这是一个综合修养的体现。《兰亭序》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文章不好,字不就大为减色了吗?为什么书法家喜欢抄写诗词呢?我想,写诗能同时体现义美、声美、形美,体现了中国汉字综合美的优点,这大概是大家喜欢写诗的原因。  我家里有一份《快乐老人报》,我写的报头。每次看到这个报头,很快乐。但是我的快乐是源于书法吗?如果这几个字不用毛笔写而是用宋体字集成,肯定缺少书法的美感,但它也还是《快乐老人报》,还能给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汉字的字义所发挥的感染力。相反,倘把“快乐”二字取消,甚或改为“忧伤”,请想想又会是怎样的情感反应?孙过庭说王羲之写“乐毅”、“画赞”、《黄庭经》、《太史箴》、“兰亭”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我认为那是指文章内容,书法本身不能生发“情多怫郁”、“意涉瑰奇”等情绪。然而写书法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情感吗?当然有。颜真卿写《祭侄稿》时,难道没有悲愤吗?当然有。但是情感是具体的。一个人失去了恋人会悲痛,失去了父母也悲痛,有人丢了钱心里也难受,今天摔了一跤心里也很难受。面对同一个事情,每一个人的情感又都不一样,都是具体的。同样汉字、书法之于情感的表现,有它的特殊性。笼统地讲,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意味在不同的艺术里面,也是不一样的,书法跟绘画不一样,跟音乐不一样,跟舞蹈不一样,更不用说跟散文小说不一样。它有意味有情感,书法的情感就是书法艺术所特有的。书法艺术的情感如何体现,这需要深入研究。书法的构成,我认为线是基本的,再就是结体,无非就是这两方面的结合。再扩大来讲还有篇章,篇章也是结体。如果我们研究书法的对偶范畴会有很多,比如动静、轻重、疏密、大小、快慢、抑扬、虚实、顾盼等等。书法美就纯粹依仗这许多形式因素,给人情绪感染,提高人的审美境界。比如和谐、宁静、奋发、愉悦、畅神……具体到每一种字体,又会有区别。章草没有字体连接,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把章草变成今草了,所以可以连起来写。孙过庭写《书谱》也是独体,虽是草书,但一个字一个字是分开的。总而言之,书法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书法家的情绪随着所写的文章也会有所波动。但是,书法还是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追求书法的美,不要把书写的文词当“内容”,而把书法当“形式”,要辩证地看,不要简单化。  诗歌、绘画、书法不能互相代替,但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可以相通。相通在哪里呢?我想用古人两句经典的语言来说明,一句是扬雄《法言》中的“书,心画也”,这里的“书”不是书法而是文章,但后来人们都把它跟书法连在一起了。“心画”,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可以说是“心灵活动的轨迹”,书法就是心灵活动的轨迹。另一句是“诗言志”。这句话要比“书,心画也”早的多,出于《尚书》。“言志”,不就是讲自己的真情实感、讲自己真实的思想吗?一个言志、一个心画,都是要表达人的思想、主观上的情感,这不就表明两者是相通的吗?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恰恰在这根本之点上我们常常做不到。现在有很多作品让你感受不到真情实感,比如写诗就把前人句子套用一下,或者拿一些词语生搬硬套。书法,听说有人从古人墨迹中选字拼凑,合而成篇,看起来似乎写得不错,然而那叫什么创作?古代书家活着要争版权哩!  再进一步讲,诗歌、绘画、书法主要表现人的情感,那么技巧还要不要呢?技巧在诗歌、绘画、书法创作中占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要不要“推敲”?古人有一句话,吟诗为了要把一个字想得好,要捻断数茎须。但是王夫之认为推敲没必要,他认为你觉得敲好就是敲好,你觉得推好就是推好。现在我们为什么认为“敲”好呢?敲有声音嘛,一个和尚晚上回来了,在月亮底下推门,无声无息,敲门就有声音,也才有感觉。苏东坡也有这样的词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这时不用敲不行啊。王夫之属于性灵派,他崇尚性灵,推也好、敲也好,别人的心思你怎么知道他是想推呀还是想敲啊,就像说别人做什么梦我怎么能知道,所以他认为没必要,这是一种观点。一般来讲推敲还是要,没有推敲不行的,但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的性灵而定。我在《中华诗词》杂志上读到孙中山、黄兴、邹容、秋瑾的诗,是他们在就义的时候、在告别家人的时候、在战场视死如归时写下来的诗词。他们不是以写诗为专业的诗人,诗也很少,但他们的诗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正如所谓“喷泉里喷出来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他们的诗是真正从血管里流出来的。当时我写了一首诗:“字字苌弘血”,英雄死后血化为碧玉,碧血典故就由此而来;“都从炼狱输”,佛教讲炼狱,从地狱锤炼出来,他们的诗每一个字都是从炼狱当中出来的;“壮心能如此,愧对数茎须”,他们在奋不顾身的时候,告别家人,一切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还来得及去推敲吗?还来得及捻断数茎须吗?据说秋瑾在就义的时候有一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从她的全部人生看这句诗,她就是真正的诗人。他们的诗尽管没有很好地去推敲,也不以诗名世,但他(她)们是真正的诗人。我们整天琢磨作诗,却没有抒发出真正的感情来,应该感到有愧,“愧对数茎须”。  我们重视艺术,有人说艺术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我说艺术应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什么样,他的艺术就是什么样。人的生命达到何等的高度,他的艺术就达到何等的高度。但在基本的作诗、作字上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就要进入道,怎么可能呢?写诗如果连基本的平仄都没掌握好,怎么能够进入高境界呢?反过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一个高境界,那么即便掌握了基本技法,诗、书的格调也高不了。我本人对自己的起点评估不高,看以往作品甚至追悔莫及,但自认为对艺术始终抱着真挚的追求。诗词要讲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节奏,这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意境中内含节奏。像我写的诗“絮落泥中定”“篁抽节上生”动静结合,这也是节奏。还要看到词语的节奏。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般来讲,诗词中是不赞成重复词语的,但是他为什么重复呢?这首诗前面出现了“人面桃花”,第三句里面又有“人面”,第四句里面又有“桃花”,他心里感到很惆怅啊,这里面就有节奏。第三句有“人面”,如若没有后面的“桃花”,先不说内容,单从节奏来讲,这首诗就大为减色。再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连三个黄鹤,这也是一个例子。诗的节奏,一般七字句的是二/二/二/的当、的当、的当、锵。或者是四/当当当当、锵锵锵。“去年今日/此门中”,四/三;去年/今日/此门/中,二/二/二/都有节奏。五字句是二/二/一或二/三。我个人体会,有时同一首诗二/二/一或二/三都能用,比如前面提到的《江雪》。但像《红豆诗》只适合二/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诗离不开节奏,书法也讲节奏。罗丹谈艺术有这样的说法,一条线贯穿始终,贯穿到万物,我们的书法就一条线贯穿始终。中间不是有断的吗?但是有一句话叫做字断意不断,欲断还连。孙过庭的《书谱》,没有两个字相连笔的,但它整个气是相连接的,这与诗词中的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法中几字连体结构,大体是从王羲之那个时代开始的。王羲之的书法有时连着写几个字,就像音乐由好几个音符合成一拍,一个字的笔画比较粗,另外几个笔画就要细一点,一个地方字长,另外地方的字就要短一点,这样互相呼应形成和谐的总体。和谐不是平均对待,铁板一块,和谐是多因素的融合,形成一个总体,这才叫和谐。这里有我的两件书法作品,一件写的是“臥地成园看五水汇流豪唱灌江东去,敬神仰圣访千古遗迹笑谈名著西逰”。“园”字外框写成偏方的,“园”字外框就写成偏圆的;“臥”字用得比较重,到了“地”字就细一点;“成”字比较重一点,“园”字再那么重就不行;“灌江东去”,“东字”转折比较方,是因为考虑到前面有的地方比较圆;“敬神仰”,“敬神”取竖势,“仰”就比较歪一点了;“遗”字写法有一些想法,打破了常规;“名著西逰”,“逰”字走之的写法和“遗”字有区别,多少有些呼应的意思。两个走之,如果写得一样,就缺少了变化。如果完全不一样,又显得没有呼应。另一件写的是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张字第一行“猿”字比较大一点,到后面还要有字和它呼应一下,比如第三行倒数那个“年”字,和它就有呼应。就像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没有后面的桃花和前面的桃花呼应,这首诗就会感觉不。一位俄罗斯作家说过,如果在多幕剧的前面出现一条枪,后面就要听到枪声,否则枪就是多余的道具了。书法的笔法,有人主张多用中锋,但的中锋没有,即便八大山人也不是笔笔中锋,笔笔中锋不存在。中锋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追求用中锋?可能中锋比较有力度,大篆的中锋浑厚有力,是很美的。但不要有一个机械的固定的看法,有人认为“细如游丝”也是美的。  前面说到吟诗为了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样一种创作精神,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基本功还是要的,这里我讲几个关于书法基本功的问题。  有论者认为书法的基本功就是写字。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无可非议,字没写好还搞什么书法?但是书法的基本功会不会仅仅就是写字呢?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基本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功,不仅仅是“写字”可以全部包括的,也不要用楷字的基本功来置换整个书法的基本功。比如书法和绘画都讲形和神的关系,没有形就谈不上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形,把形去掉,还有什么神?没有无神的形,也没有无形的神,形和神是分不开的。所以当我们谈到书法基本功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我们说的基本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功。 再一点,其实练习书法基本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般说从楷书入手比较好,楷书在真书中成熟晚,有多种笔法。篆书也可以用来练基本功。刘海粟先生告诉我,康有为曾对他说练书法就从篆书入手。为什么呢?因为篆书是书法的源头,而且篆书的笔法都是中锋。这也是一种方法。另外大家有一个误解,好像懂真书就有了基本功,那么行书、草书的基本功到哪里去了呢?或者是练了篆书,楷书、隶书的基本功到哪里去了呢?其实各种书体都有特殊的基本功。草书有草书的基本功,草书的基本功就是草书怎么写。这个还不够,如果把一笔分为笔法、笔势、笔意多种层次,那就能发挥草书的魅力。草书有笔势,有笔的走向,还有笔意、转折,篇章的总体结构很重要,其余各种书体也都如此,不过在草书更突出。孙过庭《书谱》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真书写好了,其他书体就一定能写好吗?不能那么说。有人说真书还没练好,怎么练行草啊?照这样说,真书这一辈子什么时候能练好啊?是不是我一辈子练不好真书就不能写行草书啊?或者说我楷书没写好,就不能写篆隶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厘清的。有人貌似重视基本功,其实自己没有弄通,吓唬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草隶篆、章草和今草不能掺和,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在互相融合中形成的,大家之作由一种风格向另一种风格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亮点,出现精彩的东西。草书可以当楷书看,楷书也可以当草书看,都有共同的地方,不要把各种字体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要善于“融化”。大书法家没有不讲究融合的。各种书体说到终是“一笔”,弄通“一笔”,各路皆通,不然便是“死法”。融合关键的是不同字体在一起要和谐,做到如行云流水,天然无雕饰。20世纪80年代我临《散氏盘》后跋:“此西周传世之宝,余以金文中草书视之。”基本功是毕生的事,齐白石到晚年还在临不知名的《曹子建碑》,写得很好。他把临帖看成一种对于创作的补充和内在的需要,是一种兴趣。像王铎那样写阁帖,已经不叫临了,因为他太熟练了。基本功的问题不要看得很死,各种艺术的融通是相对的。有时人家问我临什么帖,我说我有时不太注意临帖,其实我不是没有临,我有自己的一些方法。我觉得我在哪一方面需要,或者在哪一方面有兴趣,就特地临摹一段时间加以吸收,然后再按照创作需要补充不足。学古人字不要只盯住几种名头大的,还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说句笑话,光看名头大是不是有“势利”的嫌疑?  前面讲到诗词的节奏,那么懂了诗的节奏,是不是就懂得了书法的节奏呢?未必。诗词的节奏和书法的节奏,是两种不同的节奏,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否则,书法也就不是书法,诗也就不是诗了。所以写一首诗,不能要求诗的节奏与书法的节奏同步。我不同意把书法当成书写文词的形式,因为这在理论上是背谬的。但是如果深入体会诗词与各种艺术的节奏感,潜藏到意识的深处,在我们的创作中肯定是有益处的。前面提到我写的那首诗“此地尘嚣远……”为什么我在那样一种特定情况下,一首诗会在潜意识中流露出来呢?这应该归功于平常的深入积淀,有了积淀,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就会流露出来了。毛主席谈他写《清平乐·娄山关》,结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长期军役生活中体会得来的,我们不要狭隘地看作仅仅是度娄山关那天傍晚的事。  后谈一下书法的品评。唐代把书画品评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三品又分上中下。到了唐末宋初,有个叫黄休复的,在绘画里面把原来不入格的逸品放在神品之上,画与书法相对地对逸品越来越重视。逸品,神品,妙品,能品—能品放在第四。当然进入能品也不错,能品就有书写的本事,在笔墨方面很熟练、很高明,但是比不上神品。神品就要有精神、有神采,这是第一位的。逸,表明一种逸气,一种高尚的、脱俗的文人之气。宋以后一直以逸品为先。那么,与逸品相对的是什么?我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就是俗。我想,如果用一个简短的、扼要的、关涉本质的词汇评论书法,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雅俗之分。可能有人写的字也不见得有多好,显露拙、稚,但不俗。可能有人经常写很熟练,不能说多么不好,但从气息上感觉到了市井气、江湖气、油滑气,就俗了。至于说到霸气,也有俗的一面,可能要作具体分析。有一句话讲,唯俗病不可医!这个俗字难改。写字写熟练了容易俗,或谓多读书能够免俗,这话不差,但也不尽然。因为这还要涉及到意识层面、思想境界等诸多问题。往深处说,雅俗之分也不那么简单,俗有时还怪可爱哩,但这又是从另一个角度谈问题,今天不再展开说了。■

5、富有哲理的签名

(1)、(例文点评)读完此文,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文字优雅动人,令人手不释卷。开头有一句与中心话题相关的题记文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文章中能打动人心灵的文字比比皆是,读完有心潮澎湃之感。

(2)、     这无形的约定竟一直持续到现在,每月我都会去你家喝下午茶。你时常贴心地准备了小点心,用菊花、薄荷泡茶,用苹果做甜汤。我将烦恼静静说与你听,你慷慨地全部接受,没有一丝抱怨。现在的年纪,正为学业所累,常会丢失梦想。而你的照顾,让我学会了承担。想一直这么下去,依靠着你,一起慢慢成长,告别悲伤与寂寞,让这份友谊光芒万丈。

(3)、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4)、(审题立意)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我们自己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事物.例如,可以填写微笑、鼓励、眼神、拥抱”等等.主要通过叙述他人的行为或反应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正能量就可以了.

(5)、陪伴,可以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可以是朋友之间的陪伴,也可以是阅读、音乐对自己的陪伴……陪伴让人不再孤独,陪伴带给人温暖,陪伴也给人力量,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6)、(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鸽子和麻雀与乌鸦的对话,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对话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7)、 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抱……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8)、21:人生像冲浪,逆境中体会一种向上。人生如远航,莫测中向往一片蓝天。

(9)、材料一:常春藤沿着擎天树的树干爬到树顶,一阵大风吹起,常春藤就落地了。

(10)、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11)、17:做个没心没肺的坏女孩,是不是就会得到你卑微的爱。

(12)、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3)、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并且,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15)、41:一个人越是一事无成,就越喜欢在小事上计较,因为这是他仅有的能获得成就感的领域。

(16)、 (1)美好的东西需要沉淀,在沉淀中成长。沉淀需要反省自己,唤醒自己。让反思成为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民族文化。 

(17)、有人身处贫困,却能追求心灵富足的大化,服务于他人,奉献于社会,令人敬重。美国一个州曾为一个名叫杰弗逊的乞丐举办隆重的葬礼,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杰弗逊是个乞丐,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他虽贫穷,但乐于助人,收留过六个流浪儿童,并帮他们找到父母;主动将自己仅有的两千美元储蓄捐赠给灾区;多次主动献血……他没有炫人的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一直在帮助他人,享受奉献的乐趣。他拥有了心灵上的巨大财富,赢得了人们的赞颂与尊重。

(18)、      美丽的大森林是百鸟共同的家园。这天,乌鸦飞到森林南面,发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决定在此安家。不久,又飞来一只猫头鹰,它对正在忙碌的乌鸦霸道地说:“喂,这是我早看中的地盘,你赶快离开!”为此,它们争吵到百鸟之王面前,百鸟之王平静地听完它们的叙述,对乌鸦说:“森林这么大,可以栖息的大树有很多,你救礼让一下又何妨?大家相处,贵在礼让。”接着,它又对猫头鹰说:“你也要自律一些,对待别人不能那么粗暴,大家和谐相处,不好吗?”从此以后,大森林中很少再听到争吵声,鸟儿们礼让、自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大森林便一直鸟语花香,和乐安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哲理签名简短霸气诗句大全精辟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