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简介以及老子相关的故事精辟130条

老子的简介及名言

1、老子的简介及名言有哪些

(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

(2)、李存勖是武将,年轻力壮,武功高强,但是在道家眼里也只能算得上“有力”,即力量过人,而不是真正的强者。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0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5)、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8)、(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

(10)、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

(11)、  校订者:冯玉,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方向在读博士生,师从秦汉史专家张德芳先生,曾开设“《老子》导读”课,在文字学、老学方面有深入的学习研究。

(12)、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道德经》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5)、五句排比要表达什么呢?要合并提炼一下:“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均指超越生存基本需求的奢欲;“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均指人受到的伤害。所以合起来,意思就是说“奢欲伤人”。《老子》中如此行文的章节也很多,如七十五等章。我们可试用此种方法去读。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②求学问道。比如: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二十七章)

(18)、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19)、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老子的简介以及老子相关的故事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6)、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著。

(7)、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

(9)、二是精神性范畴之道,主要指老子将道对自然界的作用抽象化,演化为“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10)、(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灵性故事严选15:①美国红杉树等待千年的拥抱②短命儿子的前生后世

(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17)、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老子》的简介

(1)、 授权|投稿|合作:lijie109@qq.com

(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后来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在道教出现之后,老子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甚至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会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8)、 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逢其原书院院长。

(9)、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

(10)、这个“柔弱”胜“刚强”之说,就可引发一系列追问。《老子》主张“贵柔”,也可引发深入讨论。

(11)、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2)、积累名言。《老子》中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也可加以摘录整理。如顺便做些笔记,效果会更好。下面试把名言警句分为六类,每类各举一例,可自行加以补充。

(13)、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有时候能够委曲求全反而能够保全自己,能够懂得退让和变通,反而能比较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14)、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15)、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上善若水》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7)、这篇文章给出了如何读《老子》的很好的建议,对你有启发吗?你读过《老子》么?有怎样的收获?欢迎你将读《老子》的心得、方法,或你的学生读《老子》的成果用留言的方式与我们分享。我们将综合留言的质量和热度,选出两位读者赠送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出版的《老子》一书。

(18)、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道德经》

(19)、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关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云:“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之史,就是王室的图书管理员,可能会兼职做点编撰史书的工作。那么,老子很可能就是在周灵王时期进入周王室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4、老子的简介和故事

(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3)、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5)、12月23日,逢其原书院“傅佩荣院长经典讲堂”再开讲,傅老师面授《大学》《中庸》,现在报名有惊喜优惠,欢迎留言咨询~~~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灵性故事严选10:“我只做神母让我做的事。”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1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

(10)、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    邻人闻之,似有所悟,又问:“汝既不悲,何以哭号三声?”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非因悲也,是与老聃辞别也。一号,言其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二号,言其死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三号,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举足而应时,动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众邻闻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为主葬之人。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15)、“我是傅佩荣,一个资深教书匠,爱讲孔孟老庄易,我在佩荣国学馆(线上)和逢其原书院(线下)等你。我录制的音频课程《哲学与人生》正在佩荣国学馆日更。”

(1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19)、道的特性: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道体似虚而实,所以体内蕴含用之不竭的物质和能量,但不会因自满而溢出。老子认为,道体柔而不刚,内部单纯,外部朴素无华,且清澈透明,长存于天地之间。所以道无处不在,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这里的“自然”字面解为自己如此,但是道与自然规律是同一的,也即“国中四大”皆应效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从而保持自身“天长地久”。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老子的简介及他的作品

(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3)、1上德不德而有德,下德不失而无德《道德经》

(4)、“道”是万物所应依循的法则。比如“二十五章”:

(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正因为圣人不去争夺一些浮名小利,所以天下就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8)、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纵观历史,分久必合,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语)“君之视臣如手足,臣则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语)君对臣民好,臣民自然也对君好,君不把臣民当人看,臣民也不把君当人看。老百姓像弹簧,给他多大压力,他便有多大反弹力,你不给压力,他也不反弹,你往上提他,他反而自觉往下落。

(11)、   丛书提倡有指导的自学。丛书从“经、史、子、集”中甄选了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上均有价值的著作,采辑足以表见其书、其作家之思想精神、文学艺术的精要篇章,并于历代先贤注释中择其精要者随书附注,又加以长篇绪言,有的还有著者传略,无论是选目、选篇还是注释、导读,都堪称经典,具有永恒的阅读价值。

(12)、10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1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5)、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或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16)、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作过“周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史官。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或年长于孔子,孔子曾问礼于他。

(19)、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4)、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道德经》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9)、老子传奇 道德经 第一集 老子简介商容收徒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1)、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3)、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

(14)、⑤治理国家。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15)、   第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

(16)、《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东汉边韶《老子铭》:“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水经注》卷二三载:“涡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东汉桓帝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老子生于曲涡间。”曹丕《临涡赋》提到了曲涡:“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晋葛洪《神仙传》载“(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大明一统志载:“流星园,在亳州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17)、10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

(18)、庄子名言故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9)、“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20)、灵性故事严选11:尤迦南达对《圣经》“如果你的眼睛专注,全身就会充满光明”的解释

(1)、    老子与庄子同为先秦道家的核心。老子有见于生命在乱世所遭遇的种种苦痛,试着以“无为”的态度解消诈伪与纷争,为个人与群体寻回失落的”道”。庄子继承此道,对生命的悲喜与境界有极富文学性、思考性的开展。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

(3)、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段总论“道家”的话:

(6)、所以老子在后面的论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学而不思则罔”。阅读时还要就自己感兴趣、有疑惑之处勤于思考,多追问几个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八十章”:

(9)、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老子的简介以及老子相关的故事精辟1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