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经典的一句精辟63条

地藏经的十句经典语录

1、地藏经重要的四句偈

(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四》

(2)、关键词回复(回复以下关键词可得对应文章):

(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4)、1如人病重,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须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业品第二十四)--《优婆塞戒经》

(5)、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彻悟大师

(6)、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释迦牟尼《心经》

(7)、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8)、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源自:《大日经》

(9)、我曾经很天真的以为,用真心对任何人,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友情,真正的爱情,后来,认识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才知道一切都只是我以为。

(10)、1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11)、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源自:《莲花面经》

(12)、他以自己从小到大对抗焦虑的亲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医学、文化、哲学、社会的焦虑论述,带领读者进入这个经常被人误解的领域。

(1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四十二章经》

(14)、1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佛遗教经》

(15)、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地藏菩萨本愿经》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7)、1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十谤三宝戒)--《梵网经》

(18)、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楞严经》

(19)、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楞严经》

(20)、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2、地藏经经典的一句

(1)、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都来集会。另外,还有其他世界及本土娑婆世界上的各种神: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这许多神也都来集会。

(2)、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3)、佛在经中通过赞叹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和介绍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例,以及与菩萨、天王、鬼王的对话问答,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启发一切众生学习地藏菩萨,发愿精进,断尽罪业,修成正果。

(4)、真正的朋友,不是得意时有多少人追捧,而是在失意时愿意无求的帮助;真正的感情,不是海枯石烂的甜言蜜语,而是在穷困潦倒时愿随你颠沛流离。很多时候,人在深的绝望里,能看到的往往是美的风景!宁愿把时间留给那些值的让你期待的美酒,也不愿多喝一口侮辱味蕾的劣酒。

(5)、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1已生恶法,为欲坏之。未生恶法,为遮不起。未生善法,为令速生。已生善法,为令增广。勤修精进,是名精进。--《优婆塞戒经》

(8)、1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谁当受骂。--《优波塞戒经》

(9)、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见证了人心;验证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生活告诉我们,没有过不去的经历,只有走不出的自己。

(1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1)、读诵名句开启智慧觉悟无常生厌离心了知无我洞达人生万缘放下死尽偷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12)、 所以佛教在劝导人们向善的同时更应该“明心见性”发现自己本身的佛性。纵然有人修持“五戒十善”得到了天人的果报,但依旧会坠落从新进入“六道轮回”中。

(1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让我们一起顶礼感恩地藏王菩萨救度法界众生,免堕三恶道之苦:

(15)、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蕅益大师

(16)、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7)、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源自:《华严经》

(18)、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西归直指》

(1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0)、1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3、地藏经的十句经典语录

(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为乐。

(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3)、可以读读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Dante Alighieri,c.1265–1321)创作的长诗《神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这部诗篇写于1307年至1321年,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4)、1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楞伽经卷四》

(5)、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那么猝不及防地都给了我,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

(6)、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大方广佛华严经》

(7)、国学以传统图书类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又补充蒙学(启蒙学)。

(8)、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

(9)、于诸惑业及摩境,世间道中得解脱。--《大方广佛华严经》

(10)、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1)、1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百丈怀海禅师

(12)、可怜失足欺幽独,妄谓罪微犹可赎。岂知天将淫恶录,载在薄中罚甚酷。

(13)、10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

(14)、伟人的书:这类书主要是传记,能够影响你甚至改变你的思想。

(15)、诸余罪中,杀业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16)、1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净土诗》

(17)、有条件的家庭,小孩精力充沛,可以从小就让他们背诵《四书五经》。

(18)、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源自:《瑜珈师地论》

(19)、地藏经实在神奇,在此建议初入佛门的佛子,至少要在2-3年之间念完三百遍的地藏经,这样才会有明显的感应。一开始肯定会读的很慢也会很辛苦,可能需要2-3小时才能念完一遍,慢慢来,可以一两天,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去念完一遍之后回向,熟悉之后一般1小时就能念完一遍了。念佛和做事一样,千万不要放弃,坚持才能看得出效果。

(20)、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地藏经精选语句

(1)、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2)、诸供养中法供养。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大方广佛华严经》

(3)、1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从地涌出品第十五)--《妙法莲华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地藏经经典的一句精辟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