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词语精辟137条

关于孔子的故事70

1、关于孔子的故事700字

(1)、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了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2)、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3)、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4)、“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5)、太长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明天我们接着聊孔子,按北大教授李零的话说——去圣乃得真孔子。

(6)、就这样,孔子反复弹奏而一丝不苟,不断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乐曲的内涵——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乐曲。而师襄也知道孔子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深知他学什么都要习焉不察,学而不厌和执着的追求,故采用启发式的循循善诱,使孔子发挥主动精神,能在实践(弹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进取。

(7)、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8)、另外,作为诗人的李长之,字里行间疏朗有致,流畅温暖,将2500多年前的孔子写成了一首长长的叙事诗,或循循善诱、或雍容博雅、或勇毅果决、或慷慨激昂、或舒缓安详……文字出版几十年后能再版,也证明了李长之先生深厚的功力!

(9)、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0)、他认为,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中东、印度、中国都出现了一批先贤,比如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还有犹太教先知,也是后来天主教和伊斯兰都公认的先知,他们都创立了各自的思想体系。

(11)、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12)、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13)、古老而又年轻的孔子,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一直在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14)、在孔子只有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小他跟母亲相依为命。

(15)、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16)、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迫不及待地说:“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于您!”说话时,手已经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17)、“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18)、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9)、终,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

(20)、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2、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词语

(1)、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2)、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3)、那么,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孔子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和困难?

(4)、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5)、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6)、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7)、所以据说孔子的长相奇怪,生下来啊,头顶中间凹陷,就好像是一个山丘一样,所以取名为“孔丘”。

(8)、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父亲去世了,谁能帮他出头呢?母亲不在了,谁能帮他擦一把辛酸的眼泪呢?

(9)、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10)、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1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12)、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13)、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14)、“因此,”孔子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15)、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之小心。

(18)、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9)、比如,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0)、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3、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

(1)、可是有些官却不这样做,比如众所周知的,他身为一名国家高级干部,本应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可是贪婪的私欲导致他,肆无忌惮地收赂,谋取非法利益,而且数额特别巨大。像这样的人就是贪官,我们不可以学习他。郑培民说过:“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我们应该永远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

(3)、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4)、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5)、    孔子的主要成就有:道德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美学思想、史学思想、旅游观念、人生观念。。。

(6)、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7)、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8)、“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9)、“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10)、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11)、师襄是春秋时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时为卫国的乐官。见孔子来跟他学琴,很是高兴,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为《文王操》的曲子。过了些时日,师襄听了孔子的弹奏就对他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夫子可以进矣,’),而孔子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发展的逻辑性(“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要求继续弹奏《文王操》。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对孔子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的意境(“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还要更深刻地理解乐曲的意境……

(12)、“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13)、根据《孔子世家》记载,19岁,服母丧期满的孔子,打点好行装,仗剑去国,只身来到宋国。

(14)、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15)、而且好巧不巧,孔子有个弟子颜刻,当时阳虎进匡的时候就是颜刻驾的马车。

(16)、    综观今时,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17)、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18)、俗话说三岁看老,小时候的孔子就奠定了终身向学的志向。

(19)、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20)、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4、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

(1)、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2)、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3)、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

(4)、终孔子找到他父亲的墓,将母亲与之合葬,并为母亲在坟前守孝三年。这又是一次行为艺术,其实他母亲活着的时候早就告诉了他父母的墓地在哪儿,他是知道的,而守孝是即合葬之后第二大发明。也就是说,这都是孔子的原创,以至建立成一套忠孝制度。但孔子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他说这是周礼,是周朝留下的,他只是继承。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份不够,位低言轻。

(5)、孔子教导人们修行,走的是平实的路线。即注重从当下的事做起,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做起。他不跟你谈功夫,谈神秘现象。用佛家的话讲,他教的是心地法门,走的是智慧解脱之路。你如果对人生的现象了解透彻了,其他的事,自然就是会豁然贯通。

(6)、欢迎关注老杨品谈,感谢天天转发、点赞、点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们,我们明天见!

(7)、“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8)、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9)、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10)、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11)、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12)、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3)、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14)、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公元前496年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在卫国他得知师襄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便拜师襄为师学习弹奏古琴。

(15)、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16)、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孩子:“你不让路,我怎么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吃惊,就表扬孩子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17)、孔子不希望他的学生也像这个客人一样鲁莽,就坐下来跟曾子说:“以前的圣贤之王,均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间,君君臣臣,他们才相处很好。”

(18)、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的粗野,那么处事单纯。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子路闻此,无语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19)、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20)、他和他的三千弟子,一群颠沛流离、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5、关于孔子的故事700字作文

(1)、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2)、孔子弟子中的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成功商人,他在当时诸侯国的国际贸易中,在别的诸侯国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他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3)、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都在我身上了。如果上天想要灭亡这种文化,那我又怎么会学会呢?如果上天不想灭亡这种文化,那匡人又能拿我怎样呢?

(4)、就好了,过往行人就不会如我等受涉水之苦了!”

(5)、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6)、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7)、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那就是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8)、总之,颜渊就是一个小孔子。这样的一个弟子死了,孔子当然要痛哭。当他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说:“老天要了我的命了,老天要了我的命了!”

(9)、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10)、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故事50字,欢迎大家阅读。

(11)、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12)、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4)、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

(15)、19岁时,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表示祝贺,故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伯表示排行老大)。

(16)、曾经一代人对孔子的回忆,还停留在19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这样一种反传统的做法一直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年代,那个打倒孔家店、渴望变革中国的世纪初的呐喊就这样传到了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发现,中国文化具有融合和慧通的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力量,源自5000年来的灿烂文明! 

(17)、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8)、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9)、68岁时,孔子在弟子们的拥戴下,季康子派人用钱迎孔子回归鲁国。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至此结束。

(20)、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1)、从上面的话我们可看出,孔子是相信有鬼神现象存在的。不过,他认为鬼神道与人道,还是有差别、有距离的。好是各安其道,不要搅合到一起。尤其对从政的人来讲,把政治与宗教搞到一起,非失败不可。所以,敬而远之比较好。至于一般人,如果你连人道的事都没搞清楚,没摆平,却要去瞎究那深层次的鬼神道问题,那只会把自己弄得更迷乱,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2)、说明孔子也没有继承他爹的大夫身份,后还是变成了士,他长大后给别的大夫打工说明了这一点。

(3)、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4)、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5)、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6)、后来孔子派子贡面见楚王求救。楚王派兵去接孔子,孔子师徒才摆脱了困境。

(7)、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8)、在孔子为母亲守孝的第二年,鲁国大的家族之一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吃饭,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给赶出来了,说他不是士。也就是到这时,十八岁的孔子还是个平民,还没有完成他改变身份、改变阶层的理想。

(9)、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10)、“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11)、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季康子说:“杀掉他们。”

(12)、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13)、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14)、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

(15)、孔子觉得这人有点不太懂礼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请坐才坐,主人问话才说,怎么倒滔滔不绝地先说起话来?可是孔子还是耐着性子听客人把话说完,然后送客出门。

(16)、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17)、年近七十岁的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但仍未受到鲁国国君的任用。

(18)、在他六十九岁上,他的惟一的儿子孔鲤死了。孔鲤死时已五十岁。——孔鲤有一个儿子叫孔伋,号子思,子思后来也是著名的学者。

(19)、(故事感悟):孔子博学多才是众所周知的,连孔子都觉得后生可畏。这就足以说明孔子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是极其谦虚的。因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年轻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哪怕对方比自己年轻,资历比自己浅,只要别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强,就应该放下“面子”,谦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20)、“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1)、这些关于孔子的信息,我们大家都知道,其实,他的一生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2)、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3)、孔子弟子中的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成功商人,他在当时诸侯国的国际贸易中,在别的诸侯国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他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4)、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5)、“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6)、想到“孔老二”这个说法,就感觉现在一些人在网上给人起外号是正常的了,这是那个年代的遗风,比如管川普叫金毛,管台湾人叫湾湾。能这样说就得把孔子打倒,因为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几乎把这句话当成了价值观,但那也只不过是说说,对待敌人不用想那么多。

(7)、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8)、“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9)、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是李长之写的,他的原名是李长植。他写的这本孔子的故事里面写了孔子的出生至死亡。

(10)、“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11)、孔子又曾说:“告诉一个人如何学习,听了从来也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了。”

(12)、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3)、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14)、因为孔子被后世推崇为圣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平常人,只不过为了改变命运能做到孜孜以求。但是,一代代人把他神化了,并开启了中国神圣化有地位人的先河。现在也是一样,哪个人一旦有点地位、做了点成功的事儿都会被神圣化,中国人这方面的偏好也往往会被一些投机之徒弟所利用。

(15)、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16)、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17)、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词语精辟1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