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达忧愁的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1、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2、桃花虽美但花期却不长,虽艳却也逃不过雨打风吹的命运。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中“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漫天纷飞的艳红终却落于泥土之中,随着溪流而去。正似春光无限却难留,来去不过是短短一瞬。刘敞《桃花》诗中“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这是桃的媚红,亦是吹散的凄红,作者内心的无奈,凄美尽显无遗,让人更觉春光落幕时的伤感。

3、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4、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5、(问题)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6、自居易在《有木诗八首》其六中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对于弱者而言,杨柳的这种抗争很有,很有启迪意义。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8、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特点。

9、情感: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10、(20四川成都上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1)~(2)题。(9分)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2、情感(人生失意之愁)手法:比喻,夸张

13、(答案)不相同。《伤愚溪》中的“燕”体现了自然永恒不变的特性,衬托人事变迁,斯人已没。《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中的“燕”象征生活中循环往复、永远存在的美好事物,与“花落去”相对,寄托了词人对自然、人生乐观通达的观照。

14、(答案)①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②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15、(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鹄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16、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17、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长亭

18、《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9、他说:“作诗必情与景合,景与情合”,诗,始可以言诗矣。……”

20、叶燮——我国清初诗论家

二、古代表达忧愁的诗

1、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2、2015年全国1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3、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4、弱柳从风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5、(注)①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酷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龚自珍认识到时世与人才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6、《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7、(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8、2018《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名句默写

9、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蟋蟀

10、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11、首先,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准确记忆作者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对于吟咏物象的诗歌更须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

12、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14、D.诗人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情力量。

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6、古代诗歌“愁绪”知多少

17、其中前两句,首句与亲人离别之时本是哀情,“杨柳依依”却是乐景:在这大好的春光却分离了——以乐景写哀情。;“雨雪霏霏”本是哀景,但是却反衬出乐情——在这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回家团聚了,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以哀景写乐情。

18、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19、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一首诗歌有没有充沛,浓烈,炙热,细腻的情感,可以说是诗歌成功与否的的一个重要标志。

2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三、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1、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红豆

2、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3、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4、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分明。”触景生情,浑然天成,流露诗人对人生易老,日月如梭的感叹和喧泄。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6、手法:设问、比喻、夸张,抽象情感形象化、具体化。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0、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1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芭蕉

12、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13、(答案)(5分)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2分)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白赏的美人(1分),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1分)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1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能力。事物的形象有时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作答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其次挖掘事物内涵,要由表及里地把事物的含义挖掘出来。本题要求“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梅好惟嫌淡伫”,意思是梅花虽好只是嫌它素淡挺立,写出了梅的质朴;“天教薄与胭脂”意思是梅花红中微淡的色彩,是上天给它施予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写出了梅的自然(雅致);“真妃初出华清池”意思是梅花像贵妃出浴,写出了梅的清纯;“酒入琼姬半醉”意思是梅又像喝了仙子醉酒,写出了梅的妩媚(娇媚)。

17、古代诗人的愁大体上表现几个方面:

18、《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杜鹃

19、◎赏析: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0、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四、表现愁绪的诗

1、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2、“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珣《南乡子》)

4、把“情”和“景”的关系作为一对诗学范畴的建立是六朝以后的事。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7、(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④熏风:东南风。

8、我前面所讲的4点有一个共性,即都是“触景生情”,都是诗人即景即情。当着诗人有了感受,情动于中的时候,他可以即景即情,“触”到什么景就写什么景。

9、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10、而其它的诗句则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细柳刚刚抽叶飞花的大好春天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沈佳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温庭筠《屈柘词》:“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11、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12、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一题。

14、手法:比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1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6、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②啭:鸟鸣叫声。

18、(注)刘允济,初唐诗人。武后在位时嘉其文才,中宗即位后贬其为地方官员。

19、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20、手法:渲染烘托,融情于景,拟人,虚实

五、描写愁绪的诗句古诗

1、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2、“桃”谐音“逃”,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借写桃花源中人的安定生活,表达了逃避俗世生活的安宁和悠闲。唐伯虎在《桃花庵诗》中也曾用“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来表达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与自得。既写出了诗人种桃树,卖桃花、换酒钱的日常生活写照,又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来映衬隐士生活。

3、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5、◎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作壁上观

7、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8、D.本词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初夏的别样景致,语言自然,风格质朴,感情细腻,富于生活情趣。

9、杨柳生长期短,易衰老,往往成为世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意象。

10、而孙鲂《柳》:“莫是折来偏属意,依稀相似是风流”,向子甄《酒边词·虞美人》:“只有舞春杨柳、似风流”,则赋予杨柳以风流之韵。唐代李中的《题柳》:“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宋代杜安世的“画桥杨柳也多情”(《虞美人》),晏殊的“多情只是春杨柳”(《秋蕊香》),则是说杨柳多情。

11、手法:借事抒情,渲染烘托,融情于景,以小(片面)见大(时局)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琴’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到诗中找到直接写“琴”的诗句,理解其意思,借以分析“琴”的形象。由“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可知,琴的前身是梧桐树,能招来发天籁之声的凤凰;由“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可知,琴的前身梧桐树被商人制成谋利的琴,弹奏的音乐不由自己;由“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可知,琴本可以奏出精妙高亢的曲调,但巴人楚客对此并不赏识,由此可以看出,诗中的“琴”由重视到遭弃,展示了“琴”的不自持。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来分析“琴”的形象。

13、总结诗歌中的愁情;

14、《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15、古人为怀念离乡亲友,或寄去杨柳枝以表意。如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壮阔的荒漠为背景,加上哀怨的曲调,抒发了思乡之情。宋代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朝中措》)归去途中,作者随手折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逆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此时,以柳寄托思亲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16、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17、《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18、我为了区别本文前面讲述的4点诗歌创作中的情感生成技法,我特意给第5点命名为“创景抒情法”。

19、桃花的掉落有一种飘零之感,容易与游子产生共鸣。刘长卿《时午后春日思归》中的“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作者用桃花落水来形容自己客居他乡漂泊无依的感伤,借桃花来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20、(答案)质朴、自然、清纯、妩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代表达忧愁的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