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简介
1、三国演义简介200字
(1)、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2)、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傕、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操惧刘备、吕布,从荀彧“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3)、刘璋(字季玉),东汉末年益州牧。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次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4)、张松回川之后, 刘璋又纳其谋,接刘备入川抵挡汉中张鲁。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反目成仇,交战之中, 孙尚香被孙权派人骗回江东,而副军师庞统也死于落凤坡。
(5)、●第一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6)、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7)、●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
(8)、●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弄
(9)、 二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全书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至今家喻户晓的也至少有十几个。尤其是对曹操、诸葛亮的刻画更是成功,几百年来,曹操已成了奸诈权术的代表,他那种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的性格,对人们认识封建社会和统治阶级的本质,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才智超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则成了智慧的化身。其他如关羽、张飞、刘备、赵云、周瑜、鲁肃等,也都色彩鲜明,独具个性。
(10)、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
(11)、姜维八议计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邓艾使计,先锋夏侯霸被射死城下,姜维也被邓艾、夏侯望杀败,但又在救助攻打祁山的张翼时,打败魏兵。后主信黄皓谗言,召姜维回成都,维请杀黄皓,后主引皓拜姜维,秘书郎谷正要姜维去陇西沓中屯男避祸。司马昭趁蜀国腐败,派钟会伐蜀。
(12)、吕布投徐州刘备,谁知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离开,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太尉杨彪使反间计,使李傕、郭汜自相残杀。张济与傕、汜讲和,两人从之。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傕、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李傕部将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李傕,郭汜劫驾。
(13)、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14)、《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15)、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16)、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17)、关公欲斗追已之夏候惇,曹操连差二使及张辽,令放关公。关公一行经过卧牛山时,得黄巾张宝部下关西大汉周仓。关羽行至芒砀山,听说张飞消息,十分高兴,立即前往古城会见张飞。张飞以为关羽负义投降曹操,只接嫂嫂,却攻关羽。忽然,蔡阳追兵又到,为表真心,关羽机砍死蔡阳,兄弟俩才消除了误会。公与孙乾到汝南见刘辟,刘备却又回到了冀州袁绍处。关公与孙乾往河北,与刘备以结连刘表为之计脱离袁绍。关公中途收关平为义子,玄德、关公、周仓在卧山与赵云相见。此时公孙瓒已兵败身亡,赵云不愿跟袁绍,一直四海飘零,从此便跟了刘备。刘备回到古城,兄弟三人才得以重逢,重新招兵买马,养精蓄锐。袁绍见刘备领众往汝南而不回,大怒,想派兵讨伐。谋士郭图告诉他,刘备还不足为患,曹操才是劲敌,不得不除。绍派陈震为使往结孙坚,攻打曹操。
(18)、操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养精蓄锐,分兵屯田。蔡瑁与其姊蔡夫人献计刘表欲谋玄德。刘表让玄德往新野驻扎。刘备不同意刘表废长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刘备。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西门,跃过檀溪而逃。
(19)、回复“生字”:查询小学1-6年级生字、朗读
(20)、张飞攻取武陵,关云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字汉升)。黄忠次日射关羽盔缨,报关羽不杀之恩。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字文长)所杀,继而降关公。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忠降备。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中箭而亡。刘琦病亡,云长守襄阳,鲁肃二讨荆州。
2、三国演义简介300字左右
(1)、曹植(字子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2)、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3)、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许攸傲激许褚被杀。而后褚见曹操,操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为“忠臣”。幽军马降操。操荀攸诈降计破并。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遗书定辽东。
(4)、●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5)、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白眉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6)、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与贾充合谋,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部下武士成济杀了。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封昭为相国、晋公。乘魏国内乱,姜维借昭弑君之名兴师问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邓艾遣参军王瓘(guàn)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却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邓艾杂于军中而逃,王瓘投黑龙江死。但蜀军折了许多粮草,栈道又被王瓘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7)、孔明于多洱河畔设寨,坚守不出,待获兵疲乏而四擒四纵。秃龙洞洞主以的毒之四泉(哑泉,灭泉,黑泉,柔泉)败蜀兵。孟获之兄孟节为蜀兵解毒,蜀兵掘地得水。蛮方二十一洞主杨锋擒孟获献孔明,孔明五纵之去。
(8)、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9)、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0)、张鲁(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
(11)、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被迫自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卷土重来。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袁绍逃回邺城。曹操正准备趁机攻下冀州,得知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许昌,遂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绍不听谋士审配“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12)、●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13)、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高待遇的老臣子。
(14)、玄德防决水,斩冷苞。庞统不听孔明劝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统至落凤坡,被刘璋部将张任伏兵乱箭射死。玄备哭祭庞统,派关平请孔明,孔明嘱关公“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张飞使真假张飞计活捉严颜,以礼待之。
(15)、魏、蜀、吴。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被誉为中国谋略全书。
(16)、董承边络刘备谋操。备恐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操青梅煮酒,请玄德于小亭畅饮,论天下英雄叭有刘备和他两个。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曹操。
(17)、曹丕继承王位,以图画羞死于禁。曹彰等去吊唁,但是三弟曹植、四弟曹熊没有去。曹丕唯恐兄弟们争夺王位,便对他们蓄意加害。他逼次弟曹彰交出军队。以不来奔丧理由抓捕曹植、曹熊。曹熊害怕曹丕怪罪,就自杀了。曹植才智力过人,原本受曹操宠爱,只因他嗜好喝酒.放荡不羁,所以曹操未传位于他。曹丕的母亲要曹丕放过曹植,华歆则劝曹丕除掉曹植。曹植被拿下问罪,曹丕让曹植以一幅画为题限七步内做诗,曹植七步即成。曹丕又让曹植以“兄弟”为题作诗,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应声吟颂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大哭一场,免了曹植的罪,把他降为安乡候。刘备为报云长之仇,遣使升刘封去守绵竹,赐彭羕死于狱,孟达却投魏去了。孟达欲劝降刘封,刘封扯书斩使,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夏侯惇病死。
(18)、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9)、 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陆续互相征讨,互有胜负,呈相持状态。过了几年,刘备打破这种僵局,兴兵讨伐“汉贼”曹操。关云长受命直指中原,连战连捷,但在攻打樊城时,身受冷箭,才停止攻势。此时秋雨绵绵,水势猛涨,关羽设计水淹七军,曹军大败,关羽再次兵临城下,却被毒箭射中。恰在此时,神医华佗云游到此,于是为关羽刮骨疗毒,期间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胆识威震天下。曹操见势不妙,于是派人游说孙权合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不屈而死。噩耗传到蜀中,刘备伤心欲绝,发誓报仇。关羽死后,曹操也染上重病,不久一命呜呼。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继位。曹丕继位后,骨肉相残,排除异己,同时迁都洛阳。汉献帝被废后,刘备也在蜀中称帝,并兴兵东征,为关羽报仇,一路过关斩将,直逼东吴。眼看东吴形势危急,孙权起用陆逊为帅,抵抗蜀军。陆逊先消尽蜀军锐气,然后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兵败后,不久即去世,临终托孤于诸葛亮。魏军趁刘备刚死,兵发五路前来进攻,诸葛亮巧计退兵。魏国转而攻打吴国,也大败而归。
(20)、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3、三国演义简介20字
(1)、新春来临,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刘备拱立阶下,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刘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遂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诸葛亮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决策。诸葛亮说:“天下必定会一分为三。”他送给刘备一幅四川四十一州的地图,说:“将军欲定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刘备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足汉室宗亲,我不忍心夺取。”诸葛亮说:“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璋不足成大业之主,不久后必归将军。”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拜清诸葛亮出山相助,亮不去,备泪湿衣。渚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刘备和他一起回到新野,拜为军师,亲密无间,终日与他论天下大事。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为报父仇,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杀黄祖。
(2)、曹爽与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罢免曹爽。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反魏,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姜维。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陈泰用计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
(3)、●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4)、陆逊火烧连营,这一计策看起来并没有多么高超,可以说如果刘备不给他这个机会,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刘备却失算,在夏季竟然敢如林扎营,可谓是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陆逊的手中。
(5)、张郃(字儁乂jùnyì),五子良将之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6)、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7)、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位至大司马。
(8)、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不能放弃”。曹丕没听其建议,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曹丕悔之不及。辅政平乱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9)、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创立晋王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256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280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10)、●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11)、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入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1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12)、●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13)、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刘表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刘琮为荆州主。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愿走樊城避操兵。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14)、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15)、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16)、●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17)、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扩展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是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时代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18)、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19)、●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弄
(20)、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4、三国演义简介600字
(1)、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2)、由于扎营的木栅栏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势瞬间就撩了起来,蜀军大乱,被陆逊率领的吴军连破四十多营,可谓是损失惨重。而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也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蜀败而吴胜的结果。
(3)、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照,但被郭淮使来的降魏羌兵杀败,于路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死郭淮,败回汉中。曹芳欲图司马师、司马昭,被师所废,立曹髦为帝。
(4)、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正直进言的大才。
(5)、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6)、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大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进攻蜀国。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获之乱。
(7)、●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
(8)、●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9)、●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10)、◎这部书现行本(毛宗岗本)虽是后的修正本,却仍旧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话虽如此,然而《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胡适(近代学者)
(11)、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12)、●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13)、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荀彧谏操谋害刘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朝廷内外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前高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欲斩曹操,被刘备及时制止。许田打围,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献帝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14)、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
(15)、●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16)、●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17)、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8)、 一是对战争的描写。全书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共三百多次,而且写得千变万化、各有特色。精彩的当数“赤壁之战”,可谓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惊心动魄。
(19)、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
(20)、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5、三国演义简介100字
(1)、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夺江口书生拜大将
(4)、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玄德。操被背水一战的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操走阳平关。针对曹操的为人多疑,孔明采取疑兵之计,接连挫败曹操。操弃阳平关而逃至斜谷界口,进退两难,三军士气消失殆尽。主簿杨修为人放旷,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他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借“鸡肋”之说将其处斩。备乘胜追击,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5)、▲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6)、●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7)、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正直进言的大才。
(8)、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大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进攻蜀国。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获之乱。
(9)、●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
(10)、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
(11)、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12)、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创立晋王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256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280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13)、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4)、庞统告徐庶以脱身之计。操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槊作歌,刺死刘馥。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能为意。周瑜见操军中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15)、●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16)、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17)、●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8)、初生之犊不惧虎轻才好施不遑宁息拨云雾见青天
(19)、 刘备死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国库充盈,军备充足。他先后六纵七擒,收服了南蛮王孟获,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这时,曹丕去世,曹睿即位。诸葛亮趁魏国内乱,亲率大军出川北征中原,连战连捷,并收得一智勇双全的帅才姜维,后来因马谡狂傲自大,丧失街亭这一战略要地,使得魏军兵临西城。事情来得很突然,西域内只有诸葛亮和千余名老兵,但是诸葛亮临危不乱,利用魏军主帅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摆了一场“空城计”,智退魏军十万大军,然后从容撤退。他责怪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于是,挥泪斩马谡。此后诸葛亮重整兵马,连续六出祁山北征中原。居然屡战屡胜,但却因为战将投敌或奸臣误国,总是劳而无功。诸葛亮慨叹时运不济,忧劳成疾,后病死于五丈原,一代名相含恨而终。
(20)、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1)、长坂兵败,她怀抱年仅两岁的刘禅在乱军中走散,被赵云发现;但麋夫人因为赵云只有一匹马,不肯上马,在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而亡。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3)、从此华雄便不可一世起来。并且接二连三地斩杀了曹操好几员猛将。关羽此时主动请缨要求前去作战。曹操无奈之下,给关羽斟了一杯热酒,关羽要求回来再喝。
(4)、献帝在华歆、曹洪、曹休等威逼下让帝位于曹丕,曹丕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迫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入朝。曹丕正在拜谢天地,忽然刮来一阵怪风。曹丕受惊,数日不能上朝。后来,他怀疑许都宫殿有鬼怪,便决定迁都洛阳。刘备在蜀中听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又听到传言说汉献帝已经遇害,忧虑成疾,不理政务。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改年号为彰武元年,封诸葛亮为丞相。备欲起倾国之兵伐吴为关羽报仇,赵云谏阻。
(5)、刘备不听赵云、秦宓(mì)、孔明之劝发兵七十五万伐吴,令诸葛亮保太子守西川。在阆中的张飞报仇心切,下令军中在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第二天,两位部将范疆、张达说一时难以置办齐白旗白甲,希望能宽限几天。张飞一听大怒,将二人绑在树上,使性鞭挞五十鞭。二人心怀怨恨,当夜趁张飞喝醉之机,入帐杀张飞,割了首级,逃往东吴。连失两个兄弟,对东吴更是痛恨有加,当即率领大军,以吴班为先锋,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护驾,讨伐东吴。孙权使诸葛谨说服刘备与东吴和好,共讨曹丕。
(6)、诸葛谨(字子瑜),孔明的兄长,《世说新语》称其“吴得一虎”。
(7)、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8)、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9)、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10)、操、绍皆欲招安张绣,张绣从贾怀计而降操,操不记旧怨。曹操欲招降刘表,孔融上表推荐祢横。曹操待祢衡无礼,狂傲的祢衡遂将曹操手下文武尽数辱骂一番。曹操便令其为鼓吏以辱之。来日大宴宾客,祢衡先是穿旧衣击鼓为《渔阳三过》,继而又脱衣裸体,辱骂曹操污浊。怀恨在心的曹操命祢衡去劝刘表归降,想借刘表之手杀之。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曹操总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高兴不已。董承病,和太医吉平密谋,董承家奴向操告密。吉平在曹操的药中下毒,被曹操发现。操监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带诏并义状,欲废献帝立新君。吉平撞阶而死。
(11)、袁术部将纪灵攻刘备,刘备求救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以此劝和(实乃威胁),使两家罢兵,既救了刘备,也避免了唇亡齿寒的局面。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曹操起兵讨伐张绣,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婶母)而与之反目。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于禁打败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却不痛战死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感动上下。
(12)、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1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14)、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5)、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互争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向孙权献计,欲骗刘备前往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进而扣留刘备,威逼诸葛亮以荆州换之。不料周瑜的计谋都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16)、●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17)、《三国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人民朴素的拥明君、反暴君心理。
(18)、许褚(字仲康),功劳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9)、●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20)、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1)、●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追兵姜维背水破大敌
(2)、《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三国演义简介300字左右122句(三国演义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