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朦胧137句(舒婷的诗歌代表作)

舒婷的诗歌代表作

1、舒婷的诗歌代表作神女峰

(1)、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诗歌评论家陈仲义、“第三代”诗人于坚、吕德安、杨争光、小海、何小竹、张执浩,身兼诗人和翻译家双重身份的高兴、汪剑钊、金丹实,“80后”诗人春树,港澳诗人代表姚风、秀实,还有诺贝尔大热门、韩国诗人高银,俄罗斯诗人库普里扬诺夫共16位中外诗坛名家将出席音乐会,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交由14位音乐人谱写成歌,现场诵唱。

(2)、1963年生于江苏吴江,现居北京。1979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和罗马尼亚语。2001—2003年担任中国驻康斯坦察领事,曾以作家、翻译家、外交官和访问学者身份游历欧美数十个国家。现为《世界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3)、诗中的“我”既不愿作附属、陪衬,也不愿作袒护与滋润男性的日光、春雨,而是要作为平等的、并肩站立的“另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不独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夫唱妇随”观念的反拨,同时也是对于那种极端主义的“女权”意识(认为女性应凌驾于男性之上并提出所谓的“性别政治”、“性别战争”、“性别反殖民”等)的警惕。鲁迅先生曾说女人的(2)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而无“妻性”;并呼吁道:“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多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我们还要叫出没有(2)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舒婷的诗行,当可理解为对“人的儿女”爱之觉醒的呼唤:“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却又终身相依。/,:/爱———//,足下的土地。”

(4)、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5)、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6)、 罪责也许不会消失,悲哀却是会过去的。—— 川端康成 《千只鹤》

(7)、舒婷是朦胧诗的重要代表。舒婷与其他朦胧诗人不同之处,在于她以女性主体表达对女性的认识,实际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识。他表达女性的爱情观念,强调独立和尊严,也强调温馨和真爱。优秀诗人的抒情往往是单纯的,同时又是复合的,李清照的词抒发的是自我,但千年以来人们分享到的纯美的感情已远远不是李清照的了,“有我”之境同时成了“无我”之境。舒婷的抒情也带有这种特点。当她创作《致橡树》《双桅船》的时候,她在真真切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但通过意象传达出去的感情,使诗中的“我”成了千千万万个“我”,“你”成为千千万万个“你”,“我们”成为千千万万对“我们”。

(8)、对这首诗的内容,评论家们有分歧,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纵观全诗,可以明显地发现诗中有两种不同情感氛围、不同情感色彩的世界。诗歌一至六节、写的是清新婉转的爱情,写了“我”与所爱的人营造的温馨甜美的爱情世界。从第七节开始,语调变得雄壮,表现了诗人在时代的洪流、生活的熔炉中的使命感、责任感,较真实地反映了舒婷那个时代的青年从迷惘到沉思到沸腾的心路历程。

(9)、《双桅船》是1982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作者是舒婷。主要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优秀诗集奖。

(10)、8月5日啦距离2022考研初试仅(142)天你一直在犹豫和观望的结果就是,别人已经完成了二轮甚至三轮复习,而你还停留在第一轮。大家加油鸭

(11)、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12)、洪子诚、谢冕等,《百年中国新诗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是青春勃发的季节,春天是诗的季节,春天的女性比花和诗更美。在这样的季节里,美丽的翡翠山城的宣传部门要举行“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平等”赏诗会,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文学胜事。我很荣幸被命参加,并且受命做赏析《致橡树》的演讲,心情如春天的小鸟一样激动呢。我在青年学子的时候,也曾是一个朦胧诗的热爱者和热心写作者。我就想,要想懂得《致橡树》,不懂得舒婷怎能行呢?要懂得舒婷,不了解朦胧诗怎么行呢?要懂得舒婷的爱情诗,不多读几首代表作怎么行呢?于是我不揣固陋,就自己给自己增加了点任务,从朦胧诗说起,说到舒婷诗的抒情特点,说到舒婷诗的艺术特点,并选取了舒婷四首爱情诗的代表作进行了分析。因为主办方给了我时间的限制,所以也不能任情谈开,因此各部分都很简要,代表作的分析实际只是导读,所以题目就叫《舒婷诗简说》吧。兹呈奉给如春天一样健康美丽的女士们以及以平等相待女性的男士们,希望带给你一些愉悦,并希求你的批评指正。

(14)、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15)、但是,中华民族历来不是没有梦想,只是以往的共和梦、改良梦、洋务梦都没有实现。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16)、(1)舒婷往往通过诗歌“比较自觉地把自己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对现实、土地、祖国的理性而又执著的爱,对理想、未来的信念。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首诗中,诗人从自己与祖国命运共忧患的角度写下了个人和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如另外一些作品《献给我的同代人》、《这也是一切》中,舒婷反复强调责任的重要和实现责任所需要的勇敢、坚强、心灵的力量乃至牺牲精神    。

(17)、解读:第一节  那一年七月是告别季,也是分手季,此后再无联系。“将这扇门永远关闭”意味着彻底结束了,也在说明这扇门不会再开启了。他的“挺直的骄傲”“溺在夕阳里挣扎”,表面的坚强难以掩饰内心的失落,双方都很痛苦!

(18)、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19)、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20)、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2、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朦胧

(1)、本期诗歌赏读将以《致橡树》《双栀船》《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走近舒婷的诗歌艺术。

(2)、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3)、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张爱玲

(4)、“文革“结束后,被压抑的诗人开始爆发式地反思和探索新诗创作。文革的政治环境催生了朦胧诗的萌芽,思想解放促成了朦胧诗的暴发,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暗流助长了朦胧诗的艺术成熟。八十年代初的三篇理论文章: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中国诗歌的现代倾向》,从文学史意义、美学原则、艺术特征和内涵等方面对朦胧诗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对推动人们对朦胧诗的认识起到巨大作用。

(5)、舒婷2013年,再次高票当选厦门市文联主席。 

(6)、这首诗产生于舒婷个人生活(包括诗歌艺术)即将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这种不同面向构成的复调或多重性情感世界,具有极大的张力空间。这些色调不同的内心元素,或在各自不同的区间和向度展延,抑或相互穿越叠合,构成一体的两面或多个面向以至复杂的聚合形态。正是由于这些多重的交织、对话,甚至对立、转换,形成了舒婷诗歌情感表达的张力空间和复调艺术形式。

(7)、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

(8)、(3)鲁 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9)、舒婷1969年初中未毕业即下乡插队,1972年回城并开始“地下”诗歌创作,这首《致橡树》初发表于《今天》杂志,1979年被《诗刊转载》,自此舒婷正式登上诗坛。

(10)、是“贫困”,是“悲哀”,“贫困”是收入是经济;“悲哀”是心情是状态;这两句是一个小结。这也是对近代以来苦难深重的祖国的一个概括。

(11)、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12)、如果,我们还未来得及认真的年轻......

(13)、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14)、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15)、《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16)、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她创作的《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等诗作,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17)、此诗写的是诗人游历三峡时经过神女峰时的感受。整首诗充斥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体现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析、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对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18)、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19)、 所有的悲欢都已化为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席慕蓉

(20)、诗人以橡树和木棉热烈、诚挚和坚贞的爱情为象征,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3、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

(1)、(4)诗歌的意象,多来自于她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舒婷偏爱修饰性的词语,这和她曲折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相关。另外,舒婷大量使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而且诗歌的意象多来自她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

(2)、诗词中的橡树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相中的爱情人物,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的表现出诗人自身的热烈的爱情思想,而是要表现出一种具有爱情理想的思想信仰。通过对橡树的具体亲密描写发挥其具有的内心形象,具有托物言志的意境。是表现出一种可以比翼齐飞,风雨同舟,共患难的难得的爱情观念。

(3)、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4)、林如(1935年-2019年8月15日),天津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播音指导。曾任莫斯科广播电台华语部播音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节目制片人。曾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担任旁白,在大型系列专题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共和国之恋》、《长征·生命之歌》、《长征·英雄的诗》、大型电视艺术系列片《百年恩来》中担任解说,曾翻译和发表过许多优秀的论文专著,如《创造性地探索和工作》、《怎样播好电视专题片的解说》等。

(5)、解读:其中“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愿所有被你宽恕过的⁄再次因你的宽恕审判自己”“让环绕着她的往事漂流无依⁄让寻觅她的声音终日含着泪水”,都是名句。《给二舅舅的家书》写出了两岸割舍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

(6)、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7)、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

(8)、“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所代表的被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出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9)、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人,现居厦门。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舒婷自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出版有诗集《双栀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1),散文集《心烟》《今夜你有好心情》等。

(10)、第六节的后一行,“但是……”是全诗的情感转折。

(11)、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小说集《黄尘》《老旦是一棵树》,长篇小说《少年张冲六章》《从两个蛋开始》等,曾为电影《双旗镇刀客》和央视版《水浒传》编剧、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现任深圳市文联专业作家,兼职副主席。

(12)、在艺术表现上,《会唱歌的鸢尾花》是朦胧诗派修辞手法的大演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从传统的月光、鸽子、橄榄树到个人色彩的小篮子、脚手架、路灯下的身影,整首诗在一系列象征中展开,而构成全诗关键的象征是“鸢尾花”和“十字架”。此诗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充分运用了复调手法,也即在二重或多重展开的情感场域里,表达复杂的人生经验、理想追求与感情世界。

(13)、第十至十三节,几乎是交替着“我”对爱情的流连和对历史使命的坦然承受。一方面“我”还是“你”的笨姑娘,不会变得让“你”辨认不清;另一方面“我”又充满骄傲与激情,迎着阳光,“站得笔直”。对“黄皮肤”和“黑头发”的强调,使“我”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民族承担者的身份,因此在第十四节诗人假设了一个为祖国母亲而成长并终献出生命的场景:“微笑着”“从母亲肩头滑下”,血仍在“燃烧”。这个假设是无怨无悔的宣言,轻灵缈远中流动着热血沸腾的青春,是那一代人对祖国母亲的承诺。

(14)、生活不断教训了我的天真。然而这个人间大学给予我的知识远远胜过任何挂匾的学院。

(15)、《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首要代表作。她的语言很浅显,她的意象很平常,似乎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当她把大胆而鲜明的女性爱情观在诗中表达出来之时,却顿时产生了万钧之力,撞击着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心灵。诗中强调的是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人格,反对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也反对女性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棵树的姿态不同,却是相对独立的,是平等的。但如果把这一点理解为这首诗的全部内涵,那就错了,因为她同时呼唤真挚的爱:“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唤心灵的默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呼唤温馨的相伴相依:“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呼唤对对方一切的尊重:“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木棉花形象的选择,是舒婷的独创。此花美艳而不柔弱,娇美而又崇高,虽有沉重的叹息,而又具火炬一样的光明,这正是舒婷心目中理想的女性。

(16)、2004年2月以作家身份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被称为“新激进分子”。代表作有《北京娃娃》《春树的诗》《光年之美国梦》,主编《80后诗选》。现居柏林和北京。

(17)、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舒婷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18)、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70年开始写作,1980年开始摄影。在国内外获奖众多,其中诗选集《零档案》获德国亚非拉文学“感受世界”优秀作品第一名,《被暗示的玫瑰》入围法国2016年“发现者”诗歌奖。系列摄影作品获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金框奖。纪录片《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银狼奖单元。

(19)、(合诵)支离疏&思聪精彩演绎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20)、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4、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朗诵

(1)、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 徐志摩 《我等候你》

(2)、解读:这首诗对友人的劝导,还有呵护、爱怜,更有期望。篇中“几时你不再划地自狱⁄心便同世界一样丰富宽广”“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都是名句,尤其是后一句。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直到孤帆远影走的很远了,碧蓝的天空里什么都没有了,天地只留下长江在奔流不息。但舒婷的想象更丰富,我愿做顺帆的风陪伴你,走遍天涯。有我始终在你身边。

(3)、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4)、可以说,通过“我自己”来感应世界,表现“人”,是舒婷的诗突出的特点。她使“人”脱离那些长久以来被人为地强加在身上的种种光环或桎梏,呼唤人与人的理解,不独表现祖国之爱、人民之爱和生活之爱,也表现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她的作品所表现的“自我”及“爱”的主题,既承接着“五四”以来“人的文学”的传统,又具有新时代鲜明的精神特征。她以真实的“我自己”作为诗歌的表现对象,着眼于自我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刻画,既有那勇敢追求理想的“沸腾的我”、“深思的我”,也有忧伤地抒发内心苦闷的生活中“迷茫的我”。她的诗里,“小我”与“大我”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表现个人(自我)“沉迷的痛苦”、“苏醒的欢欣”与表现时代的“不可抗拒的召唤”,在作品中达致了有机的统一。这种新的女性自我的出现,使舒婷诗歌既和以往的“情诗”绝然不同,又与作为反叛众人一腔的“战歌”、“赞歌”而爆发的“另一种战歌”(即“朦胧诗”)有所偏离,内涵繁复、深厚,不独探寻着“人”的归来,而且预示了“女性”的苏醒。就在这一支支新的“人之歌”、“女性之歌”中,舒婷以女性之躯对于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的承担,在“政统”与“道统”的狭缝中挥舞一张花手帕,柔弱而又坚强,展现了女性温柔生命中令人惊悸的“绚丽的美”。

(5)、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6)、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的诗歌创作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7)、19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曾参与“第三代”先锋诗歌运动,为“非非诗派”成员。199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著有诗集《梦见苹果和鱼的安》《6个动词,或苹果》,小说集《女巫之城》,长篇小说《潘金莲回忆录》《爱情歌谣》等。现居成都。

(8)、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汉族,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9)、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鹤冲天 黄金榜上》

(10)、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11)、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12)、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等。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

(13)、朦胧诗,多数我都读不懂,当然这该怪我才疏学浅,但舒婷的这首《致橡树》我不但读懂了,而且也很喜欢。朦胧诗是否都那么朦胧我不敢妄自揣摩,但这首朦胧诗的意象却是那样的鲜明,将橡树和木棉树以人格化,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理想化的人格,这样的朦胧诗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和喜爱,否则朦胧得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写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14)、可见舒婷对此人并不满意,但仍然十分怀念,人生是多么矛盾!

(15)、后两节是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景。诗歌的叙述语调由激昂重新回归温婉,并且浸润着淡淡的忧伤。“我”希望爱人在没有自己的日子里,不要沉浸在孤独与悲伤之中,而是要为理想重新站起来。“橄榄树”和“鸽子”都是和平的象征,是“我”用生命换回的和平。诗的结尾,“我”幻化成“会唱歌的鸢尾花”,在清晨被爱人发现。所有忧伤、犹疑、激越、昂扬的情绪在这个氛围中也变得更具有婉转悠扬、一唱三叹的艺术美。

(16)、 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不要离开我,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 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17)、近30年来中国的女性文学,大致呈现为“服饰———欲望———肉身”三个进程,而每个进程又各各展现出互不认同、辩证反思的阶梯性色彩。(1)服饰阶段:政治斗争的工具与装饰———(以男性为主体的)爱与婚姻的配合物和润滑剂———伦理道德的附属品或辣味调料。(2)欲望阶段:“女性之灵”的黑色臆想———放纵声色的肉体狂欢。(3)肉身阶段:性别角色(类)的本位意识———女性个我的生存之思。

(18)、注:创作出《会唱歌的鸢尾花》后,诗人搁笔三年。这首诗可以看做是舒婷早期诗歌思想探索历程的总结。

(19)、 我的忧伤,因为有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 舒婷 《会唱歌的鸢尾花》

(20)、另外,关于恋爱和婚姻中的男女关系我还想说一点题外话,传统的“青藤缠树”、“夫唱妇随”这种男尊女卑固然对广大女性不公,但矫枉过正似乎也与我们的社会、我们人类的未来没有什么好处。试想,女尊男卑了,女人失去了温柔娇美的本色,变得比男人更阳刚了,这世界还有男人了么?因此我觉得既要确立男女地位的平等,又要承认男女身体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分工不同,各自把自己承担的那份角色扮好,家庭也和谐了,社会也和谐了。

5、舒婷的诗歌代表作双桅船原文

(1)、舒婷经典诗歌《父爱天空下,我是幸福的那片云》

(2)、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3)、  三 想象你在红桌巾后面⁄握手发言风度很亲切⁄笑容锈在脸上很久了⁄孤独蚀进心里很深了⁄七月的流火在你的血管里⁄一明一灭⁄万仞峰上的巨隼不是你⁄风口岩的夜半松涛没有你⁄那么,你对七月是个幻觉⁄那么七月于你是个空缺⁄想象不出你怎样强迫自己相信⁄说--你已经忘却    

(4)、(视听)天堂雨诵读舒婷《致橡树》视频:天堂雨

(5)、她喊出了“一代人的呼声”:“我是你的十亿分之/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祖国呵,我亲爱》“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Π一片触目的废墟……/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能把我重新推下。”(《一代人的呼声》)但并不在火热的呼声中消抹去自我,她写友谊和亲情、爱情,写日常生活里的别离与悲欢,在坚强、冷峻之外显出“别一种”的温婉亲切,丰富和拓展了当代新诗里的自我形象。《自画像》中,她写道:“她是他的小阴谋家。/祈求回答,她一言不发,/需要沉默时她却笑呀闹呀/叫人头晕眼花。/她破坏平衡,/她轻视概念,/她像任性的小林妖,/以怪诞的舞步绕着他。”

(6)、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为一株木棉,是矗立在橡树傍边的矮矮的小树,这两棵树的枝叶紧密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犹如两个鼻翼同轴的并肩爱人一般,表现出诗人希望的爱情是可以长相厮守,比翼齐飞的观念,橡树与木棉坚定的站在一起,风吹不散、雨浇不烂,二者摇摆着枝叶,相互示意,表现出心意相通的意境。

(7)、蔡琴唱着席慕蓉的《渡口》、齐秦唱着徐志摩的《偶然》、罗大佑唱着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周云蓬唱着海子的《九月》,还有那被传唱无数的《再别康桥》……

(8)、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9)、《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10)、1965年生于江苏海安,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村庄与田园》《北凌河》等,另有对话录《陌生的朋友:依兰-斯塔文斯与小海的对话》,随笔集《旧梦录》等。编选《<他们>十年诗歌选》。

(11)、现为香港诗歌协会会长、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诗学顾问、《圆桌诗刊》主编。著有诗集《纸屑》《昭阳殿记亊》《台北翅膀》等,编有《灯火隔河守望——深港诗选》等。曾获“香港中文文学奖诗歌奖”“新北市文学奖新诗奖”等。

(12)、严格的讲,《致橡树》并不朦胧;与之相比,《双桅船》则要朦胧得多。《双桅船》的朦胧表现为意象的意指并没有公开,对读者来说,具有多解性,唐朝李商隐的诗如《锦瑟》,怎么看怎么像她的祖先。双桅船是“我”,而“岸”是谁?不知道。双桅船和岸的关系是什么,也不知道。很多人把她看做爱情诗,当然可以;但看做表达其他意思,也没有什么不可,如表达我和某种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或者泛化的人生等。但无论表达什么内涵,我们所要抓住的关键是“一场风暴,一盏灯”。古人说诗有诗眼,那么,此诗的诗眼便是风暴和灯。她表述的是人对内在命运或者外在运动的抗争,是对理想和希望的向往。如果作为爱情诗,也须如此解读。内在的命运或外在的运动迫使我们分分合合,但是假若我们能够始终做到“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那么就实现了抗争的胜利,如宋朝才子秦少游所说“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此看来,陈思和等先生说此诗“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了恋爱双方在互相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的独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猜想,恐怕就太远离其意象关系所呈现的可能意指了。

(13)、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

(14)、第二节 主要写分手后日子的想象,他过得很艰难!“脚步在淤滩,在空阶⁄在浮屿和暗礁之间迂回”。 “我祈求过的风⁄从不吹在你的帆上吗”我是盼你好的,我祈求的风吹在你的帆上、祈祷你顺风杨帆,寻找诗和远方,助你到达理想的彼岸。可是现实难如人意。听说你青云直上,远走高飞,发迹了!发达了!出人头地了!混出个人模样了!“假若这是真的”说明我不太相信,“你心头是终年大雪”“你真正的声音是一场灰”我看你的境况、你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

(15)、其“出”与“入”。舒婷写有不少歌咏祖国、反思现实的诗篇,其中对于历史苦难的思辨并不是要走向偏激的否定或悲观的“离去”,而是转向于真实的面对和乐观的劝谕,忧愤而又热诚,表现了炽热的爱国情愫及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国式“入世”思想。典型的作品如《献给我的同代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代人的呼声》、《在诗歌的十字架上》、《会唱歌的鸢尾花》及《也许?》、《这也是一切》等诗,欲扬先抑,似“遁”实“即”,“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在追求祖国母亲的富饶、荣光、自由及“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上,在“要求真理”的信念上取得认同和统悲观的怀疑终归结于对于责任的担负:“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这也是一切》)

(16)、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日记》

(17)、舒婷诗歌富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18)、“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作者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19)、中国自《诗经》以来,诗歌酬唱即成传统,数千年传承,文乐相和。

(20)、第三节 想象他的生活和心态以及对往事的态度。“想象你在红桌巾后面⁄握手发言风度很亲切”提拔了,当老板了,总在应酬,表面很风光的吗,但是“笑容锈在脸上很久了⁄孤独蚀进心里很深了”实质上肯定也不怎么样。因为我知道“万仞峰上的巨隼不是你⁄风口岩的夜半松涛没有你”,我知道你没有高远的志向、没有那么大能力,没有诚实的为人,更不懂辛勤的付出。你能有多大的成就?多大的收获?后“想象不出你怎样强迫自己相信⁄说--你已经忘却”。这是舒婷的想象,伤害是相互的,记忆是深刻的,我不相信你能忘却,因为我也同样没有忘却。

(1)、总之,舒婷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出发发表爱情的宣言;她呼唤人性寻找真善美,用无限爱的真情寻找理解和尊重;她歌唱祖国,充满爱的激情,而由于悲剧性的时代烙印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呈现出美丽忧伤的基调。

(2)、 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而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 ——北岛 《雨夜》

(3)、爱情诗在舒婷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的爱情诗总体上有三个层次: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赠》、《四月的黄昏》、《雨别》、《无题》等);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也许?》、《岛的梦》、《这也是一切》、《?。!》、《赠别》、《路遇》等);三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等)。

(4)、 深圳·福田·福华一路怡景中心城L层1090A(北大门旁)

(5)、舒婷诗在艺术上的特别之处,在于她那“细腻而陈静、哀婉而坚强”的诗情同时就构成诗的审美风格,乃是女性心怀的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舒婷的抒情缠绵而清新,忧伤而不消沉。舒婷是现代诗人意象运用的代表,但她与其他朦胧诗人不同之处,是她很少刻意去构筑意象,她的意象也具有象征性,但其象征不是着意捏造而形成的,而是意象本身在自然运用中散发的。她的意象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在的。舒婷的意象串如一朵朵被串起的花朵,自然、明快、美丽,而没有其他人的扭曲、怪异和虚构,当别人使用刻满“高尚”标签的墓碑、黑夜给予的黑色眼睛、夜间行走的尸骨、天空漂浮的死者弯曲的倒影时,舒婷更喜欢使用大自然和生活中可视可感的美好形象,如海岸、帆船、灯塔、橡树、木棉、古井、老水车、巫山神女峰和背负着沉重负担的惠安女子。舒婷也善于运用通感,这种既现代又古老的艺术手法在舒婷那里活了起来,她在四月的黄昏听到了旋律的色彩,看到了旋律的游移和低徊。

(6)、桃子WANG_的微博 不定期更新 ~~~ (*^__^*) 嘻嘻……

(7)、致橡树;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神女峰;四月的黄昏;致大海;北戴河之滨;向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真水无香。

(8)、                                            

(9)、一九六九年,我与我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我的上大学的梦)和《普希金诗抄》打进我的背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月台上、车厢内一片哭声。我凝视着远山的轮廓,心想,十二月革命党人走向流放地时一定不哭的。我要在那里上完高尔基的“大学”。

(10)、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11)、诗的一至六节,是轻柔缠绵的爱情歌唱。诗人以女性特有的温婉吟唱着恋爱中那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12)、解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著名、流传甚广的爱国主义诗篇,也是适合在各种晚会男女朗诵或群体朗诵的诗歌。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一组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后略)清代以来的三百年间,闭关锁国,自满于天朝上国,自绝于世界文明,导致生产力极端低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日不落帝国。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的浪潮下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取得空前的进步。马克思尽管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着深刻的批判,但他也肯定:“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世代的总和。”舒婷诗中这一组意象就是农业社会,落后生产力的典型形象,是和工业文明巨大生产效率形成鲜明的对照。

(13)、《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中所抒发的对于独立人格与平等观念的呼唤,可视为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14)、《神女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其次是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与俯在爱人肩头上痛哭的酣畅淋漓。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另外,诗人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的。衣裙在风中飘动,既是以动衬静,突现思索者雕塑一般的矗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象征着悲剧故事的“代代相传”。而“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既映衬贞节主义的陈陋,又象征着新道德的觉醒。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5)、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16)、(2)鲁 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17)、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18)、这首诗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情感细腻、奔放,语言轻盈、含蓄、委婉而富有激情,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和精致立体的画面感。

(19)、  一 看见你和码头一起后退⁄退进火焰和星星树的七月⁄是哪一只手⁄将这扇门永远关闭⁄你的七月⁄刚刚凋谢⁄看不见你挺直的骄傲⁄怎样溺在夕照里挣扎⁄沿江水莹莹的灯火⁄都是滚烫的泪⁄我的七月⁄在告别

(20)、挤在破旧的祠庙中,我听过吉他悒郁的乡思;坐在月色朦胧的沙渚上,我和伙伴们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躺在芬芳的稻草堆里,听着远处冷冷的犬吠,泪水无声地流着……再艰难的日子都有它无限留恋的地方。我曾像我的伙伴那样,从一个山村走到另一个山村,受到各知青点的接待。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故事,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面影,星星一样密布在我记忆的天空。我曾经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的东西,为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

(1)、(4)基 甫.世纪末诗歌的“口香糖”———舒婷批判(A).伊沙、张闳.十诗人批判书(C).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

(2)、第六节是对两人世界的进一步描绘,“月球”、“高速列车”、“旋转”、“雪崩”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意象似乎令人眩晕,而“田野”、“阳光”等传统意象带来的又是寂静和谐的审美感受。第五节诗将这反差很大的两极并置,一面是世界向后倒去,时间疯狂旋转;另一面是画中的田野,淡淡的阳光。诗人以细致的敏感捕捉到了爱情给人的两种不同感受,并通过这两组意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3)、1964年生,朝鲜族。1988年进入中国外文出版局,曾任《人民中国》日文编辑达十数年,在各类刊物发表译文逾百万字;尤其热爱诗歌,早在《世界文学》翻译介绍韩国诗人高银的作品,译有高银首部中文自选诗集《春天得以安葬》等。

(4)、龙泉明主编、赵小琪副主编,《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   如果说《致橡树》为自己和女性树立了正面的理想爱情模式、《双桅船》表现了爱情遭受挫折时所应持有的态度的话,那么《神女峰》则从反面对中国传统爱情给予女性的不平等的压迫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不仅来自男性单方面的压迫,也来自男权制度下长期形成的女性自我意识。巫山神女在宋玉的《高唐赋》中与楚王欢会,成为古代描写艳遇的常用典故。而在《神女赋》中,巫山神女当正于相悦之人缠绵而将接欢情之时,却突然“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于是“欢情未接”,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与肉体的痛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爱人。在《神女赋》中,直接压抑女性的是女性自己,而形成女性自我压抑的则是男权社会长期制造出来的文明(理)的结果,女性对这种观念的接受本来是被迫的,久而久之却成了自然。在这样的语境中,女性须在情与理之间做出选择,不得不以个人的痛苦去屈就文明之理。弄通了这一层,解读《神女峰》就不难了。当一群一群的女性以心理惯性在向象征者坚守贞操的神女峰挥舞各色手帕之时,只有一个人用手帕捂住了自己泪水奔流的眼睛,这个人就是觉醒了的诗人。她突然意识到女性在不平等的爱情观中的可怜和可悲,她质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到诗的末尾,她已不能自已,压抑的心声冲口而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虽然作者说这是被煽动的“背叛”,其实正是人性的复归。

(6)、..............................................................................................

(7)、 美是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好看却是温和的,厚道的,还有一点善解的。 ——王安忆 《长恨歌》

(8)、我的英语练习:Iloveyou,loveyou

(9)、..............................................................................................

(10)、赵九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湖南新闻频道频道声、南昌交通广播频道声,湖南省广播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芒果TV及各卫视媒体合作配音员中央电视台CCTV2经济频道台标声恒大集团房产项目指定配音员,代表作品:《乐高无限》《奔驰》《神舟笔记本电脑》《福特领界》《奥迪探秘之旅》《古井贡酒年份原浆》《西凤酒》《德邦快递》等

(11)、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12)、(视听合诵)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节选)朗诵:洪伯&鲜美儿

(13)、有哪些文学作品的经典开头或段落让你爱不释手? - 桃子WANG 的回答 有哪些你第一眼看到就爱上的句子? - 桃子WANG 的回答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 桃子WANG 的回答

(14)、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社会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15)、舒婷诗中的“人”,已不单单是新旧“战歌”中的“政治的人”或“大我”,而是一个生活中的女性,一个真实的“我自己”。她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是“与风雪搏斗”的“一代人的画像,又是一个温柔、忧伤,需要母亲与恋人对“人”的关切与对“爱”的呼唤,使舒婷的诗具安抚的女性。诗人一方面勇敢地“要求真理”另一方面也“不掩饰我的软弱”:“我钉在/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为了完成一篇寓言天空、选择了我/我所不能胜任的牺牲于是,我把心高高举在手中……/可是我累了,妈妈/把你的手/搁在我燃烧的额上———《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16)、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17)、对“人”的关切与对“爱”的呼唤,使舒婷的诗具有一种人道主义的色彩,那种刚强而又感伤的气质,构成了她诗歌中严酷的理性与浪漫的情感之间特有的矛盾和平衡:“要有坚实的肩膀,/能考上疲惫的头;/需要又一双手,/来支持沉重的时刻。/尽管明白,/生命应当完全先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中秋夜》)舒婷正是这样面对自己和承担自己,在多重“自夜》我”的相互冲突中继续着她对于“人”的追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朦胧137句(舒婷的诗歌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