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古诗句五首127句(有关爱国的古诗句)

有关爱国的古诗句

1、有关爱国的古诗句有哪些

(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4)、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6)、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7)、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9)、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11)、释义: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12)、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3)、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1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觅封侯》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17)、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18)、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2、有关爱国的古诗句五首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原文: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  ⼗⼆阑⼲,故国三千⾥。——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5)、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7)、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9)、国庆期间,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诵读这些爱国诗词,也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文学知识哦~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11)、小编今天为大家收集了100句爱国诗句。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鉴赏、诵读,感受下古人的壮志豪情。

(12)、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当年觅封侯》

(15)、    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16)、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7)、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18)、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19)、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0)、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有关爱国的古诗句名言

(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5)、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6)、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7)、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0)、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2)、赏析: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5)、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17)、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19)、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表达热爱祖国的诗句

(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6)、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7)、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0)、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和蕃》

(11)、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3)、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4)、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5)、原文: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6)、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7)、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作者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5、有关爱国的古诗句

(1)、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6)、《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8)、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2)、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13)、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1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6)、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17)、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古人一直讲究心存家国,立身立德。不少文人墨客,也借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18)、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1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觅封侯》

(20)、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3)、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5)、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张养浩《一枝花·咏喜雨》

(6)、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7)、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4)、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5)、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6)、作者背景: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17)、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魅力

(18)、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1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20)、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2)、赏析: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3)、     评选史上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4)、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5)、天与三台座,人当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爱国的古诗句五首127句(有关爱国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