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贺知章的诗111句(贺知章的诗)

贺知章的诗

1、贺知章的诗句有什么

(1)、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2)、老贺想了想,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准备换钱买酒。

(3)、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即年少时离开故乡,迟暮之年才回来。别看这句诗朴实无华,实际上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思想感情。要知道对于贺知章来说,他的“少小离家”就是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而“老大回”却是八十六岁高龄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不仅深埋了贺知章的仕途人生,也深埋了贺知章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和思念。

(4)、贺知章却不是天才,三十六岁才出道,混了三十多年才升为礼部侍郎。

(5)、贺知章善草隶。温庭筠云:“知章草书,笔力遒健,风尚高远。”窦臮《述书赋》云:“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嗣寡仇。如春林之绚彩,实一望而写忧。邕容省闼,高逸豁达。解朝服而归乡,敛霓裳而辞阙。”窦蒙《述书赋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其“善草、隶、当世称重。晚节尤放诞,每醉必作为文词,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6)、翠绿的新叶装饰满了高高的柳树,柳枝垂落了下来,仿佛千万条飘动的绿丝带一样。

(7)、望着贺知章在侍从的搀扶下左晃右摇,连扶都扶不住。

(8)、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9)、    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回家。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呀?”

(10)、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2)、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1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14)、老头很心烦,直接在墙边架上梯子,分分钟爬上墙头。

(15)、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16)、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17)、第三四句依旧还是在写景,但写得却是更加生动,也更加唯美,“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别说春天就这么结束,所有的花草树木全部都凋谢了,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还是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唯美,那镜湖中就有人在采莲。后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

(18)、   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9)、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20)、这些谜语诗,无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情景并茂,趣味盎然,既是好诗,又是好谜。本文就让我们通过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来一起领略一下我国古典诗歌中谜语诗的艺术魅力。显然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人人皆知了,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柳”。那么贺知章这首诗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它又是如何不着一个“柳”字,却处处有柳的呢?

2、诗人贺知章的诗

(1)、贺知章的有趣,让九五之尊的皇帝都没法吐槽。

(2)、忆起当年金龟换酒,慨然写下《对酒忆贺监》。

(3)、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采莲曲》无数的诗人写过,但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作品都落入了俗套,即使是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等这些大诗人的在写这一类题材,那都只是写得很平淡,没有贺知章这首生动有趣,虽然这首诗同样也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写得又是极为细腻,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5)、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6)、玄宗的弟弟病逝,出殡时需要一批十四五岁少年牵引灵柩、唱诵挽歌。

(7)、人生的后一段时光,贺知章每天都会在门前的镜湖边散步,

(8)、“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曾巩这首诗是继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很大的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11)、另外,我国自古便是产丝大国。丝绸向来是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而这也正是柳树的风韵。所以寥寥十余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则是诗人紧承“绿丝绦”继续联想而出,即这些如丝的柳条似得细细的柳叶儿到底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如果对应在美人的丝织裙带上,那么就是在赞美裁缝技艺的精湛。

(12)、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贺知章也是一位极有趣的人,当年他在长安初遇李白,两人就结成了忘年之交,为此一起去到酒店喝酒,等到结账的时候一摸口袋没有带钱,于是把随身携带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当酒钱,从而也是成为了唐朝诗坛的一段会话,当时的李白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为此也是欣赏不已,事后还专门写诗赞美贺知章。

(13)、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第二首诗:

(14)、而贺知章这首诗是咏柳,说明它是赞美了柳叶的巧夺天工。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即这一切都是春风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的。拟人手法的运用,既巧妙地回应了前面一句的设问,又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同时它也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具有无限的美感。

(15)、后来,贺知章向唐玄宗力荐李白。玄宗看过李白的诗章,对其十分钦佩,于是就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贺知章去世后,李白独自对酒,惆怅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16)、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17)、看着须发花白的老头整天晃晃悠悠地打卡上班,

(18)、他直接从榻上蹦了起来,握着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

(19)、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0)、杜甫很敬佩老头的洒脱,专门为此事写了句诗:

3、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二首

(1)、而贺知章相比许多唐代诗人幸运,甚至比李白都要幸运。他生于盛世,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2)、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3)、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4)、两大酒仙喝了一杯又一杯,直到醉意朦胧才挥手作别。

(5)、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6)、《送贺知章归四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隆基。其古诗全文如下:

(7)、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回乡偶书》,便是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它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之手,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贺知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他的不朽诗篇《咏柳》,家喻户晓。当然,他的《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一度勾起了人们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8)、而贺知章的这首诗,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辞去了朝廷官职,告老回到了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而此时距离贺知章离开故乡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年头,其心中的无限感慨可想而知,但贺知章却只是将它浓缩成了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小诗。

(9)、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俊游豪饮是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也是文人雅士的时尚风度。贺知章为人旷达,性格豪放。与诗人李白同属“饮中八仙”之列,自然以游览饮酒为乐事。这首小诗既反映了作者俊游豪饮的生活,又体现了他旷达豪放的性格。

(10)、在盛唐,写诗的大咖千篇一律,有趣的老头却挑一。

(1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2)、唐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皇帝诏令准许,百官为其送行。他坐船经过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13)、吃瓜群众赶紧上前围观,唯恐老人家摔坏了零件。

(14)、贺知章病逝后,继位的肃宗皇帝觉得他生前的官不够大,

(15)、《题袁氏别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隆基。其古诗全文如下:

(16)、这首小诗反映了作者的性格特征,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别人的园林,即兴写了一首名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用了“小叩”二字,多少也体现了他的小心翼翼,并且,由于未遇主人,他只好欣赏出墙的红杏,以慰未值的遗憾。

(17)、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8)、很显然,贺知章的《咏柳》更胜一筹,美得令人心醉!贺知章这首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今此诗被写进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所以说人人会读。

(19)、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20)、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贺知章的诗小学10首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在此处用反问的口气,自问自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春风入沐”的美感,在这美妙的景色中,也只有这温和的春风,能够裁剪出这般美妙的画面吧!这不仅是诗人的感慨,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美妙绝伦的溢美之情!

(2)、一个从四川来的年轻人递了篇文章,让他帮忙把把关。

(3)、这样我们再回头看首句中的“碧玉”,它和柳的颜色明显是有关的。且它和次句中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这里还有一个深意就是,南朝萧绎的《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一句,也就是后来“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的来源。所以贺知章诗中的碧玉,就很自然地将柳树和亭亭玉立的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再联想到她绿色的丝织裙带。

(4)、贺知章就是这么一个狂人,而且他的这种狂,也是和李白不一样,总是令人称赞,而他的作品也是与众不同写得很有特色,特别是他晚年回到故乡隐居,写下一首很经典的《采莲曲》,通篇可谓是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只是那么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但却是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读来也是朗朗上口。

(5)、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6)、贺知章的一生也是轰轰烈烈,不仅担任过宰相,同时晚年回到故乡,当时的唐玄宗还亲自送他上路,并把他家乡镜湖一带的土地赐给他,可见他在唐玄宗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还有他身上那种高尚的品德,那也是令人赞叹,这也正是他能够动我们的地方。

(7)、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北宋曾巩也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咏柳》:

(8)、贺知章仰面大笑:你不是写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吗?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零落成泥碾作尘,意思:驿站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却无人作主。每当黄昏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11)、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2)、谁心灵手巧裁剪出这般细致的绿叶?原来是二月里灵巧如剪刀的的春风啊。

(13)、   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14)、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15)、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16)、《咏柳》是贺知章的代表作,在诗中贺知章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别致新颖的笔触,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春风沐浴万物回暖的美景。诗人由大及小,以景寄情,独具匠心地表现了其晓畅华美的文学功底,不失为一篇千古佳作!

(17)、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8)、比如骆宾王,出道即巅峰,后期却一直碌碌无为,晚年写了篇《讨武瞾檄》,当了反贼;

(19)、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游玩,碰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而且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他极为仰慕,此次难得偶然相逢,就与他聊了起来。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20)、这么高的待遇,那些写诗的大咖们可都没享受过。

5、贺知章的诗

(1)、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2)、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即虽然我的鬓发早已经斑白,但是我的乡音却从没有改变。我们说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是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这句诗便是如此,仅仅以一句乡音未改便道尽了诗人对故乡五十多年来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同时,乡音未改也从侧面表现了贺知章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3)、贺知章写诗可谓大手笔,他知道游览饮酒之作早已是汗牛充栋,易为陈言,因此他另辟蹊径,整首诗都从虚处写,实处全由读者去填补。作者不以有嘉宾而无贤主为憾事,因为单是这林泉就值得流连,于不言中道出了林泉之美。

(4)、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5)、贺知章无奈,一杯接着一杯猛灌,一会就喝醉了。

(6)、玄宗备下御酒,让老贺喝,然后先去处理政务。

(7)、第一二句完全是在写景,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眼前的会稽山完全被大雾给笼罩了,不过很快这雾气又散去了,那山上的树木也是看得清清楚楚,而这个时候的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镜湖里的水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那也是激起了阵阵涟漪,看上去的漂亮。

(8)、陛下,一般臣写字都是在酒醉后,在宫里臣可没法写。

(9)、比如有句“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10)、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1)、没错,年轻人就是李白,这篇文章叫《蜀道难》。

(12)、只此一句话,就把这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夸上大唐热搜榜。

(1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4)、苏轼曾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天能盖地,地能容小,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作者一定是深悟其理,才能拥有如此豁达胸怀。

(15)、张九龄罢相时,百官都来告别,每人都得说些祝福的话。

(16)、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7)、他一生只留下十九首诗,其中能刷出流量的,

(18)、两人聊着聊着,已至黄昏。贺知章便尽地主之谊邀请了李白去喝酒。可是,刚要坐下,他才想起自己没带酒钱。好尴尬!他索性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抵了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两人都称酒仙,难得相遇,故一醉方休。

(19)、诗谜是谜语的一种,通常以诗为谜面,以题为谜底。如白居易的“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尽日踏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谜底是“鹤”;苏轼的“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到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谜底是“橄榄”;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谜底是“石灰”。

(20)、别业,即别墅,是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憩之所。这种地方当然是钟造化之神秀,集人工之精华。作者偶来此地,立刻被其吸引,决定小作逗留。

(1)、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2)、老贺呵呵一笑,把京城的房产捐出来改成道观,

(3)、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写的是树,说这棵树就像是一位经过梳妆打扮得亭亭玉立的美人一样。倘若单独看这一句,且不知谜底的情况下,还是很难知道它写的就是柳树的。所以需要结合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一起来看。树枝就像是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自然就让人会想到柳树。

(4)、喝得眼花缭乱的他错把素白的帷幕当成了白纸。

(5)、李白赶紧阻拦:这是皇家按品级给您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

(6)、   高高的柳树好像用碧绿的玉石打扮起来的一样,无数条柳枝低垂摇荡,好像根根丝织的带子。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大概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大剪刀吧。

(7)、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8)、当时正值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9)、其次,他一生经历四代君主,做了近50年的官。

(10)、本卷以草书写“今文孝经”本文,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百余字。无署款。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此卷另有刻本传世。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该作品回到祖国。全卷有晋人法度,含章草隶意,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

(11)、对景把酒的情节也不着点墨,还是留给读者去想象,也许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接待这位不速而至、为美景所迷的嘉客,对饮对酌,尽游览之欢娱。也许竟是诗人以囊中之钱,自沽清酒,独啸林泉中:至此我们已能深知作者是乐在山水,乐在美酒。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诗人贺知章的诗111句(贺知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