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尼采的书要少看129句(尼采狂傲的一句话)

尼采狂傲的一句话

1、尼采孤独经典一句话

(1)、真正的思想家向往的是闲暇。与此相比平凡的学者却回避它,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闲暇,而此时安慰他的是书籍。

(2)、查拉图斯特拉把君王的误解当作“闻所未闻的话”,也赞扬他们理解自己对末人的批判。“君王们竟有这样的智慧!我高兴极了”。驴子发出讽刺的声音:堕落!世人从未堕落得如此深!罗马沦为妓院,沦为卖笑人;罗马皇帝沦为畜生,连上帝也成为犹太人。前两句出自《启示录》,讽刺基督教君王不知反思自己错误而导致世人堕落。后一句似乎有“反犹主义”之嫌,但可解释为:基督教君王反犹,但居然不知他们崇拜的基督是犹太人。

(3)、诗人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哲学家尼采说:“在世人中间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转述材料)

(4)、对自己,对朋友要永远诚实。面对敌人,要有勇气。对败者心存宽容。任何时候都要礼貌待人。

(5)、大多坠入情网的男子,没有尊严,失去了独立性,显得柔弱不堪,这是与尼采的哲学思想格格不入的。

(6)、是啊,有钱人的世界,的却是没有钱人所追求的人生至高境界。但也有人认为人生的至高境界是快乐,也就是如何获得快乐,不受世俗所影响,一生快乐,乐逍遥,这跟钱是没有关系的。这或许是一些不怎么看重钱财的人,所认为的人生至高境界吧。

(7)、尼采的哲学,称颂刚毅,赞美雄强,而痛贬卑怯、力斥懦弱。只要是阴柔一类的事物,尼采都是要责难的。比如,夜空的月亮,便惨遭尼采冷嘲热讽,而对天上的太阳,尼采则极尽讴歌唱颂之能事。

(8)、而我不管别人说什么,说的再恶,我没有见到,没有亲眼看到,我都不觉得恶。哪怕有人说再好,我若没有去亲身体会,没有感受到,我也不会去发表任何言语说好。但是有时候,眼前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真假都得交给时间。

(9)、尼采被人骗过后,尼采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10)、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11)、这时,我们就需要明晰追求“清”根本的目的,保持自身高洁,仅留一世美名,太过自私,绝非终目标。真正的目的应是在保持自我清醒高洁的同时,改造身边的“浊世”。(在否定材料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12)、只要有市场的地方,就没有孤独。我的朋友,躲入你的孤独中去吧!我看出你既被大人物的喧嚣声吵得震耳欲聋,而又备受小人的暗箭刺伤。

(13)、细致精深:根底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它叫沼泽,或者叫天空,又有什么关系?巴掌大的根底于我已足够:只要它真正是根底和基础!巴掌大的根底:人可以站在它上面。在真正的求知良心里,没有什么大小之分。

(14)、查拉图斯特拉在山间遇到的第三位高人是被蚂蟥咬得倒在沼泽地里人。这里有多重比喻。如前所述,“沼泽”比喻学术界的腐朽习气。“理念同感官相比,是更具威胁性的蛊惑,它具有冷静而贫血的外表,但又是靠哲学家的‘血液’为生的……研究哲学成了吸血鬼的吸血行为了”,这个“长期隐蔽的吸血鬼,它初始吞噬感官,终则留下作响的白骨一堆”。(快乐的科学#372)“蚂蟥”就是理念,靠研究理念为生的思辨哲学家是吸血鬼行为,黑格尔的体系的高对象就是理念,只是白骨一堆形容体系及其抽象,没有内容和生气。

(15)、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16)、男人之间天生的情感只是冷漠、不相关。但在女人之间则是真正的敌视。

(17)、君王以为查拉图斯特拉能帮助他们恢复失去的王位和特权:从未有人说过这样富于战斗精神的话:‘什么是善?能勇敢就是善。正当的战斗使任何事物神圣化。’听到这种话,我们祖先的血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搅动:就像春天的声音传向古老的葡萄酒桶。当这两位君王如此热衷地喋喋不休、谈论他们祖先的幸福感时,査拉图斯特拉颇有点想嘲笑他们的热心。但还是克制了,把他们请到山洞。

(18)、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9)、综上,愚以为,屈原与尼采所言皆有不是,我们可以学习唐太宗的思想,“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将世间之浊化而为镜,通过两相权衡对比来认知自身之不足,加以改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保全自身高洁的同时,以孔子般的入世之心,积极改造世界,并以完善后愈发清澈之镜,更好的认知,完善自我,以此达到自身与世界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出具体对策,并以范例来支撑)

(20)、“山上垂训者,从他的眼中流露出对于慈爱的说教”,指的是耶稣登山宝训(太5“虚心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的实践者。。

2、为什么尼采的书要少看

(1)、对此,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3)、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

(4)、然而,也正是因为两者的选择脱胎于人的主观判断,如若个体的判断完全只为主观上收获自我认同,因而脱离了他的实际生活,那么追求哪种方法都是危险的:若他的认识远未达到高于时代的境界,扮演屈原只会令其固步自封;若他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扮演尼采意味着迷失于人潮。现代社会中我们很难坚定自己究竟要走向哪一方——若怀着高洁的追求投入世俗生活,鲜少有人能断言在现代“非个人化”的高效社会制度与市场对消费主义的强有力煽动下,自身初衷定不会为时代的匆匆步伐所改造异化;而在哲学、政治随互联网发展而日渐化身公共议题的信息社会,坚持自身立场独立于“乌合之众”之上,又时刻伴随着被身份政治热潮裹挟、深陷信息茧房的风险。(从脱离实际生活视角分析两个观点可能产生的失当和危害)

(5)、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6)、这样,他就放弃了隐居的生活,不再享受自己的精神和孤独,而是从智慧之巅降到愚昧的深渊去——他决定下山布道。

(7)、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8)、就像一个人捧着书走路在看,撞到树上了,撞倒了,没觉得痛,起来继续捧着书走路边看。而旁边人怎么看他,怎么嘲笑他,他都没时间去看,也不会去在意,他只在意自己沉醉在书上那种感觉有没有被打扰。

(9)、比如出现了一个表现机会,但是只有一个名额。你和你的朋友要竞争,但是这个机会同时有些风险。此时,多数人都会选择力争这个机会,不会把这个机会让给朋友。

(10)、研究对象:我对蚂蟥比较专门而有点研究的,乃是蚂蟥的:这是我的世界;我已花了多久的时间钻研这个东西,就是蚂蟥的脑子,因此,滑溜溜的真理再也不会从这里滑掉,这里就是王国。

(11)、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受苦的人悲观的话,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也没有力量面对苦难。结果他会受到更大的痛苦。(耐心)。

(12)、留给我的还有什么?一颗疲累而狂妄的心,一个不安定的意志;扑扑的翅膀;一根折断的脊梁骨。

(13)、当然,若论尼采所言,也并非完全正确,用脏水洗身也可能污浊了自身,极易被乱世所影响,于初心而言,结果是适得其反。(分析尼采做法可能产生的危害)

(14)、“咕噜”:电影《指环王》中丑的人借用了尼采刻画的无神论者的形象。

(15)、两个观点供你参考:女人是感性动物,情感系统远较男人丰富和宽容细腻,偏理性的哲学家遇到她们是无法辩论的!这也从侧面佐证世界为什么少有女哲学家(有也是傻的)。

(16)、丑的人说出了尼采敌基督的理由: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对人的同情(赎罪,拯救)不管是神的同情,不管是人的同情,都是抵挡人快步前行的障碍。在世人把同情当作美德的时代,“你从他身边走过去,却说:‘不是!不是!三次不是!’你是对同情发出警告的第一个人”。

(17)、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18)、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角度亦是那么的令人惊讶,而富有很深的哲理,发人深省。让人读一篇,就能记住,因为真的很深刻,有道理。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也是尼采经典一句语录,仅18个字,却让人明白了生命的真正含义!让人感到惊讶,因为说得太深刻了!这句语录全文如下:

(19)、谁不想看一个人的高度,而只是睁大眼睛注视此人身上的那些明显的低处---谁就会由此而将自己暴露无遗。

(20)、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3、尼采为什么会精神崩溃

(1)、“开始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它,到后你离不开它”,被同化就是这样的一段过程。保持自身出淤泥而不染者为少数,酒过三巡吐露年少壮志的、被世俗磨得圆润者更多,那些独立于世外保持纯净的人,至少能让世人知道灵魂的底色外显出来究竟是怎样的,起到指引的作用。(分析所提对策的合理性)

(2)、伏尔泰!人类!白痴!真理和追求真理有点难办,如果弄得太人性了---只是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赌,那将一无所获!

(3)、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4)、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5)、没有根据的根据。你讨厌他并且为这种讨厌提出了一大堆根据--但我只相信你的.讨厌,而不相信你的根据!由于在你自己面前以及在我面前把那些本能使然的行为说成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你提高了你在你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6)、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快乐的知识》

(7)、上帝死后,应该怎么建立新的价值呢?当查拉图斯特拉离开森林、来到城市、站在广场上时,他对民众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

(8)、查拉图斯特演说刚结束,走绳的表演就开始了。一名走绳演员在绳子上行走,当他走到一半时,背后出来了一个丑角。丑角冲演员呐喊:“向前啊,跛子。”并且一直辱骂他,之后丑角也走上了绳子,他一跳,越过走绳演员,到达对岸。走绳演员看到他的对手胜利了,就乱了方寸,踩了个空,跌下去,摔了个半死。人群乱作一团,四处逃散,只有查拉图斯特拉站在他身旁。

(9)、很多男人,都是属“蜡”的,只消三五缕爱情的阳光照射过来,他就慢慢软了半截。

(10)、近日,一女大学生卧底权健称医生病人都像“演员”,原来那些包治百病的都是演员,其实根本没有病,在假装病。其目的只是为了做给大家看,让大家相信权健的产品真有这种功效罢了。

(11)、但是查拉图斯特拉拒绝了,他说:“我爱人类啊!”圣徒却说:“现在我爱的是上帝:我不爱人类了。在我看来,人是一个不太的东西。”他认为群众不能接受真理,而且也不相信哲人和圣徒说的是真理,他们只会怀疑和迫害智者。因此告诫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里去,待在森林里吧!”

(12)、查拉图斯特拉介绍完“超人”后,换来的却是一阵嘲笑。人们急切要看走绳演员的表演,对什么新价值毫无兴趣。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只好退求其次,告诉人们怎么做好一个“普通人”。他说:“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名过渡者,不要停留和回望,要大胆的向“超人”跨去。即使是没落,也要为了“超人”的诞生而没落。

(13)、以上的回答肯定不会令诸位感到满意的,不满意没有关系,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尼采的语录,看他是如何回答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什么,尼采这段语录,可谓是一语惊人,颠覆所有人的想象,文字如下:

(14)、克服一种感情的意志,终只是另一种感情或另外若干种感情的意志。

(15)、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16)、这让我想起了昨天读过老舍的一句话:“雨下给了穷人,也下给了富人,下给了义人,也下给了不义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只怪它落在一个不公道的世界上。”

(17)、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18)、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19)、查拉图斯特拉是古波斯的宗教思想家,尼采借助他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在书的开头,三十岁的查拉图斯特拉就离开故乡,遁入山林,隐居起来。过了十年之久,忽然有一天,他的心灵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太阳的意义乃是为了照耀人,如果没有人,阳光也就没有意义;同样,如果没有信徒,那查拉图斯特的思想也就没有价值。

(20)、(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

4、三毛的52句话

(1)、基督教是一个体系,对于事物的一种通盘考虑过的完整的观点。

(2)、再譬如尼采在《天才的激情与感悟》中说过:“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尼采还说过:“但凡不能杀死你的,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3)、尼采告诉我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基本观点乃是“永恒轮回思想”,但是这本书采用了隐喻、抒情和箴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系统性的哲学著作,因此读起来更显得晦涩难懂。海因里希·冯·施泰因博士曾跟尼采说,他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全不理解”。尼采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理解了书中的6句话,也就是说,体会了这些话,那么他可以把普通人提升到‘现代人’所能到达的更高一层的境界了。”尼采认为他跟叔本华相反,叔本华的书直到他年老了才能被人读懂,尼采却说“现在没人读我的书,将来也没有人读我的书。”

(4)、吃完饭后,查拉图斯特就把死者放在一棵空树里,埋葬了他。第二天,当查拉图斯特拉从睡眠中醒来时,“他看见了一个新的真理”。他这才发现,信徒是不可靠的,他需要的其实不是信徒,而是志同道合、能够与自己共同创造新价值的同伴。查拉图斯特拉何必向乌合之众布道呢?他更应该倾述的对象难道不是同伴吗?“看看形形色色信仰的信徒吧!他们恨谁呢?恨那个打碎他们的价值招牌的人,那个破坏者,那个罪犯:——但那就是创造者。”

(5)、不能服从自己的人,就要服从他人。这是有生命者的本性。

(6)、诗人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哲学家尼采说:“在世人中间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7)、“影子”是自称自由思想家的尼采追随者,尼采几乎把他的跟随者影子撞倒在地上:这个影子是如此紧紧地跟着他的脚后跟。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伙伴。“自由的精灵”;我赞美你和你的良好趣味(艺术)。没有目标的探索者:我是个流浪人,已经跟在你的脚后跟后面走了很久:永远在路上,可是没有目的地,也没有家。

(8)、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重要标志。

(9)、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体线面,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10)、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重要的贡献之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深层的原理

(11)、当你你看到更深的时候,也就未必觉得表面的东西就很美了。那些更深处的丑陋不堪的东西就会浮现脑海。所以说尼采这句话也是一针见血,很刺耳地敲醒了许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被眼前表面所迷惑,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更深,更远的地方。

(12)、人生怕浑浑噩噩、迷迷糊糊,虽然不能说人活着一定要有什么大的目的,要完成什么大的成就,但是一味地放纵自我,只会让身体和心灵愈加疲惫。午夜梦回时常常惊醒,不知明日要做什么,不知活着是要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就算现在活不成想要的样子,却可以忍受当下的不如意,不断向那个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无疑是幸福的。你也许不懂尼采深刻的哲学思想,那没关系,但他的这5句话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值得你收藏并时常思考!

(13)、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14)、何处是故乡?永远的到处可寻,永远的无处可寻,哦,永远的徒劳!

(15)、●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16)、好的作家是羞于成为作家的人。——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17)、尼采为什么要说这种话?或者说,尼采为什么有反女性主义思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原因。生活际遇的感受尼采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四岁时,他的父亲就离世了。此后,母亲带着一家人离开故乡:母亲,祖母,妹妹,还有两个姑姑。小时候的尼采,身边都是女性,长大后,他却成了反女性主义者。

(18)、我力求跟你一起走进任何糟远的禁区:我对任何禁令都不害怕。跟你在一起,我打破我的内心曾经尊敬的一切,我打倒一切界石和偶像。

(19)、近日,有三兄妹打死父母,打死父母的原因是以为疑父母遭“小鬼缠身”,竟采用“喝黄符”、“摔砸啤酒”“玻璃碎片划十字”等方式为父母“驱鬼”,致使父母双亲被活活打死。

(20)、如若这般,当我们身处网暴肆意横行的云端,便不会“扇风点火”;当我们遭遇无脑追星的恶俗,便能多一份理性;当我们听闻关于抗疫“神药”言之凿凿的流言,便能轻蔑一笑。持清于浊,存醒于醉;进而以己之清流冲洗世上之混浊,以己之清醒唤起迷醉的众人。(分析观点的现实意义)

5、尼采可怕的一句话

(1)、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2)、从本质而言,屈原是将自我同混乱的世间隔离,追求自身之高洁,而尼采则是以高洁之心融入乱世,以求自身清洁;二者均由“浊世”而起,处世之道却是截然不同。(分析两个观点的区别)

(3)、这种人交际圈子广,朋友多,甚至能一呼百应。那么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能跟各种各样的的人交往的诀窍是什么呢?在我们中国古代,其实老祖先早就说过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

(4)、两句话看似立于对立双方,但它们诞生于同一语境下:一个人正处于自我价值取向与外界环境整体取向的不一致中,且他认为自身追求高于环境追求。屈原与尼采的话,其实有着同样的目的:在这种不一致中寻求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前者将自身意志与环境作了较彻底的割席决裂,这往往意味着将自己的认识赋予时代或地域层面的超越性;后者代表对主体性的部分舍弃,通过将自己融入环境来保持认知的进步。(聚焦主客体角度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

(5)、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6)、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好事,意味着周期可以更长,每个月压力也会小一些。而且这个还可以延续两代人一起还,比如爸爸老了,没有固定资金来源,儿子可以接替爸爸继续还,这样看来也是好事,总不能让爸爸一直顶着压力。

(7)、相信很多人愿意去看这个局,也是处于对朋友的相信。可没想到这是朋友和其他人所布的局。所以说,用尼采那句话来看这事,女大学生为我们揭开了湖水表面上的真面目,然来都是假的,都是做给人看的,只是为了展现出来美的一面。

(8)、这个哲学家的形象是被蚂蟥咬,“许多血从他赤裸的手臂上滴下来”。但拒绝查拉图斯特拉的关心,把沼泽地和蚂蟥当作“我的家就在这里,这里是我的领域”。

(9)、高处不暖和。——的高度比底层的人想象的要温暖。尤其是冬天。思想家们理解这个比喻的所有道德。

(10)、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11)、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12)、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汉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损伤。你们的肌肉无力,神志不清,便不像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尼采

(13)、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14)、欲以污水洗身者努力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着平衡点,但污水真的可以使洗过的身体洁净吗?表面被环境所同化了,距离内心改变还会远吗?那些污水留下的痕迹潜移默化地使高洁心性被磨平棱角,而自矜者非但没有意识到威胁,反而劝慰自己不过是“大隐隐于市”,内心仍是高洁的,甚至将世人与自己鲜明地划分开来,带着一丝轻蔑做同样庸常的事,过同样浑噩的生活。(从危害角度质疑“脏水洗身”的合理性)

(15)、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的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16)、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尼采的,就像别人喜欢白天,我喜欢黑夜一样。你不能强求身边人也跟你一样喜欢黑夜,那样生活就失去了个人的乐趣。

(17)、尼采宣布上帝的死亡和超人的诞生,歌颂人的觉醒和创造的意志,孤独的悲剧艺术理论等等,以我国来说,早的王国维、鲁迅等学者,都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18)、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变得悲伤起来,他终于知道在乌合之众中寻找信徒是徒劳之举,或许圣徒说的是对的吗?他应该离开同类吗?

(19)、较为相同,较为普遍的人,一向总是占有优势,较为杰出的,较为高雅的较为独特的和难于理解的人,则往往孑然独立;他们常常在孤独中死于偶然事件,很少能繁衍下去。

(20)、那么就这事来说,用尼采的那句话来思考,大家是不是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人也都只看到了眼前,却没有看得更深,更远呢?

(1)、你们尊敬我,但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尊敬崩溃了,怎么办?别让一个雕像砸了你。

(2)、思想观念繁芜丛杂的当代社会或许的确已剥夺了我们证明屈原或尼采“谁更正确”的权利,只在我们探寻个人与环境适应性的领域留下了悬而未决的两难境地,但这不代表我们已陷入混沌,因为我们不必在两者中作明确选择。两人都在历史中留下了鲜明画像,连带着他们的话语成为了两种方法论的范式,但实际上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打磨方法论使之无限逼近伟人的形象,而是在于确立或寻找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方式。我们既可以在同质化的声音中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博采众长改造自己,关键只在于我们须时时着眼自身在社会、群体的真实定位。(从着眼自身真实定位视角分析应对之策)

(3)、所谓超脱世间,就是让自己不被情感的波动牵着走。不受情感影响,才能驾驭名为“情动”的“悍马”。

(4)、当你望向苍茫大地,发现众人都庸庸碌碌、浑噩度日,你的满腔才情无处施展时,会有怎样的感想?又会选择走向何方?(意会材料后提出问题)

(5)、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尼采

(6)、我们飞翔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里,就越是小。

(7)、所以说现代的人,你让他去装傻,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而现代人去装傻,意味着不被看好,甚至赚不到更多的钱。所以说在赚钱上面去衡量,多数人都是不愿意隐藏自己的技能,恨不得让所有人都认可他,去挣得一笔钱。

(8)、在其一切个人虚荣的背后,女人自己总还抱有她们非个人的——对“女人”的——蔑视。

(9)、都说尼采是个杰出的诗人,看了他的诗作后,我觉得并没什么。那些流传甚广的诗句,都过于艳俗而平庸,甚至让人觉得厌烦,看一遍就不想看了。倒是尼采的逸闻趣事和他的生活经历对我来说具有巨大的魅力,细细的品读一下他的人生阅历就好像阅读一首极其浪漫而美丽的诗作,让人的内心充满趣味与兴趣,想要放大镜似地再走入他生活的细节,感受他生命的纯度。

(10)、丑的人承认:他(上帝)必须死去:他以看到的眼睛观看,他看到世人的深底,看到一切世人隐瞒的耻辱和丑陋。他的同情不知羞愧:他爬到我的肮脏的角落。这个好奇的人,过于纠缠不休的人,过于同情的人必须死去。他总是看我要对这样一个目击者进行报复,否则,我不想活下去。看到过一切的上帝,也看过世人的上帝:这位上帝必须死去!这样的目击者活着,世人无法忍受。

(11)、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12)、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13)、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14)、思辨是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新版译序|苗力田

(15)、动物们如果没有人干扰,我相信他们的生活会过得很欢快,就像尼采说的那样,不会辜负短暂的生命。

(16)、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17)、年轻人很狂妄是因为他们都和自己的同类人打交道,这些人往往什么都不是,却喜欢显得重要。《人性,太人性的》

(18)、所以人与人之间就喜欢对比,喜欢比别人过得优越,所以有些人心就开始变了,不择手段只为了自己的优越感。当他过得十分优越时候,那些过得不优越的人就会感叹世道不公。

(19)、查拉图斯特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一个白发老人在森林里寻找树根。老人其实是个圣徒,他藐视人类,敬爱上帝,不屑于跟人群为伍,不肯传授他们智慧。所以他劝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中去,不要把智慧的火把传递给他们,因为觉醒者在沉睡的人们那里是得不到任何东西。以其还俗拖累身体,不如继续在山里修行。

(20)、尼采的“深渊”指的是人们缺少对“更高的现代标准道德”的追求,或者说追求是空虚的。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追求的人越多,那么这个追求的“深渊”就会变得越深越大和越空虚。

(1)、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睡眠。——尼采《尼采遗稿选》

(2)、他们虽然一生当中看似平平淡淡,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他们每天无不在想干嘛就干嘛,没有多少遗憾。所以我觉得他们是没有辜负自己的生命,他们每天过得都很精彩。

(3)、魔鬼之所以成为魔鬼,是因为他的行为冲破道德底线、正义原则。这些会让他的进攻更加无所顾忌,更加凶狠毒辣。我们要想战胜魔鬼,很多时候必须也使用魔鬼的毒辣手段,时间长了,即使我们胜利了,但我们也成了魔鬼。所以说,我们需要面对黑暗的胆识,也需要凝视深渊的勇气,但永远不应该深陷其中。

(4)、每个人都没有我这样的耳朵,在这种地方我说有什么用!我来那里太早了

(5)、尼采终生未娶,孤独无子,不足以让他成为反女性主义者。叔本华思想言论的影响,也不足以让尼采成为反女性主义者。或许,尼采的反女性主义言论,只是他走向勇猛阳刚的生命哲学的垫脚石。

(6)、基督教的原罪学说揭露了人类彻底败坏,完全堕落:“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罗1:26-31)除了“怨恨上帝”这一条,尼采不能不承认这些是内心的丑恶,因此丑的人的直白使他“感到冷得彻骨”。Cf.49章:无神论的扒手:素质差,贫瘠土壤里生成出的不会繁殖的杂草

(7)、屈原所说确有其道理,隔离人世能大程度保留自身节操,可人终究是一种社会动物,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要素存在,脱离了群体后,也就失去了群体的制约与对照,人的生活就只能顺应自己的内心,极易走上极端,成为戈尔巴乔夫般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或如屈原一般清醒地被放逐,就算自身再高洁也于世无补,完全违背了其清醒的意义与目的:复兴楚国,终落得个投河自杀的结局,仅留下一世美名,遗世独立终为乱世所抛弃。(在辩证立场基础上分析屈原观点可能产生的危害)

(8)、所以说水如果够深的话,湖面就遮住了不足的地方,却只露出了美丽的一面。所以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这句话也很富有哲理,以及做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做人切勿只看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应该看到深一些。

(9)、即使无法做“皎皎空中孤月轮”以照亮蒙昧与黑暗,也愿做梢头的树叶,去沐浴更多先贤的光辉,而非泥潭中故影自怜的枯叶。(以比喻总结论述且点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为什么尼采的书要少看129句(尼采狂傲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