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故事动画片全集观看138句(论语名句故事)

论语名句故事

1、论语15个经典小故事

(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3)、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4)、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6)、(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7)、(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8)、秦军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举拿下郑国。现在知道见犒军的使者已经来到,可见郑国已有充分准备,不好硬打,便对使臣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请您们放心。”秦军见偷袭成功的希望,已经落空,便撤军了。

(9)、《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0)、从学情来看,十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去背诵记忆的应该是那些能为一生起到重要作用的经典著作,《论语》无疑是公认的!

(11)、(讲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12)、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

(13)、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14)、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5)、(讲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16)、后台回复“名著”领取十大经典名著导读电子版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9)、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0)、(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2、论语名句故事动画片全集观看

(1)、(释义) 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3)、孔子对子贡的教导,意思并不是说把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说要充分吸取他们的优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现在我们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往是说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6)、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7)、(释义)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8)、(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0)、(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1)、(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3)、(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15)、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16)、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8)、而同样的问题冉也曾问过孔子,孔子的回答是这样的:“可以直接去实施。”这件事的全过程都被公西华给看到了,公西华很困惑,就问了孔子原因。孔子说:“这是我在因材施教呢,冉这个人比较畏首畏尾,做事情不果断,如果我的言论能让他勇敢,何乐而不为?而子路这个人的性格还是比较草率的,他需要别人的深切指导,才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任务。”

(19)、(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论语名句故事动画片

(1)、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4)、(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释义)孔子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11)、(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1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3)、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4)、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5)、(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6)、(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8)、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0)、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论语名句故事读后感二年级

(1)、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2)、(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首批"00后"迎来高考!这些"爆款"专业了解一下?

(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10)、(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11)、(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2)、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孔子便说:“由我来负责丧事。”朋友送礼物,即使是车马,如果不是祭肉,不行拜礼。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不拜,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5)、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1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7)、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8)、(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19)、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邓析子·转辞》

(20)、松湖实小语文教师李文君对《论语》这部经典理解得相当透彻深刻,对于为什么要将《论语》这部挺有难度的国学经典引入四年级语文课堂,他说,首先从做人的角度来看,《论语》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特色的源头,以“仁爱”为中心,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为支撑,“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的树立能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成功奠定牢固的根基。

5、论语名句故事08

(1)、(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释义)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释义)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4)、(释义)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乞求苟全生命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仁道。”

(5)、《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6)、(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8)、有人说《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9)、(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10)、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中学生论语读书笔记4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11)、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4)、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15)、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16)、因为《论语》中有不少大家熟悉的成语,比如见贤思齐啦、欲速不达啦。本版《论语》将这些成语都做成了“成语课堂”栏目,小朋友可以读《论语》的同时,学到很多有用的成语。

(17)、(释义)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义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8)、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四(2)班李浩霖同学绘制的“孔子弟子名录”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

(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7)、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8)、 “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好。

(9)、(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0)、后,从学生未来学习角度来看,诵读《论语》也是必须的,可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古文语感,积累成语,名句,写作素材等。就在今年的北京高考试卷中,与《论语》有关的题目,就出现了两次。

(11)、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3)、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挑选40个《论语》名句集锦,每一句都是处世指南,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

(15)、孔子说:“有道德的人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6)、(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9)、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中学生论语读书笔记6上了近一个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我觉得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并且真正发自内心的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对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兴趣,但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我体会多的还是《论语》。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6)、(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8)、(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9)、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10)、(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14)、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5)、(释义)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16)、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8)、俗话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讲的是北宋赵普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名句故事动画片全集观看138句(论语名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