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经典语录吃人123句(狂人日记吃人片段)

狂人日记吃人片段

1、狂人日记经典的一段

(1)、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2)、葛浩文认为,有两种吃人方式是我们特有的。一种就是“易子而食”,或是把儿子煮了给父母吃,这是一种道德的吃人。有名的例子,是《左传》里晋文公重耳出逃时,一个大臣割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给他吃;而主君也照样能吃下去,感慨他对国家的贡献。这在历史上,是忠君爱国的、高尚的行为。

(3)、封建礼教吃人恐怕是如今为大众所认可而广为流传的说法了,其实封建礼教"吃人"的含义来源于周作人,周作人曾经解释说:鲁迅是通过阅读中国古书,获知吃人史实,并归结为"礼教吃人"。

(4)、书中的形象我把他们大致分为了几类:赵家的狗;老头子、陈老年轻人、孩子的娘;孩子;狂人的哥哥、母亲和妹妹。

(5)、《狂人日记》是小说,借的是狂人之口,讲述故事,怎么可以当真呢!

(6)、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狂人日记》百科:是1918年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出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早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当中。

(7)、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8)、到新军赶到端方住所时,端方吓得屁滚尿流,钻入被窝,让仆人说:大人已经就寝,请明日再来。

(9)、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10)、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11)、狂人的话是否可信,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察,其中一个容易想到的关键点是,狂人是不是疯子?

(12)、要理解狂人的“吃人”想法,第八节里出现的梦变得十分重要。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做梦时会展现自己的潜意识,把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思想展现出来。这个梦所讲的,便是“狂人”和一个陌生人就“吃人”展开的对话。

(13)、清末,赫胥黎《天演论》译成中文后,中国人慢慢接受了一个新的时间观,就是把脸转过来了,以前看前人、先人,现在要进歩,看未来。

(14)、封建礼教本就是一头吃人的猛兽,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经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更是转而作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驱使。不得不说,国人思想里有一种劣根性——奴性,而这一点让鲁迅为深恶痛绝的。

(15)、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历史上确实有过很多"吃人"事件,比如狂人所说"易牙蒸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

(16)、 “吃人”,这不是人间的行径,但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旧制度,旧思想对人们的伤害,无异于在精神上把人生吞活剥,变成一个机械的,僵硬的,麻木的,没有情感,没有思维的傀儡。“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从这些带着血腥气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那是旧时代对人的毒害,即使“我”发现了那个“吃人”社会的真面目,却也未必没有和它同流合污过,在别人被“吃掉”的时候选择了麻木的“我”,终也会被黑暗中那张血盆大口吃得渣子都不剩。疯子不疯,狂人不狂,这只是一个醒觉了的人,在那个社会中,“我”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说的是疯话,做的是疯事。实质上呢,给我们读者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一个病态畸形的社会中,受到的残酷迫害。疯了的不是主人公,疯了的,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

(17)、还有第四种“吃人”,很可能是我们都会有的。为了营养,为了美味,为了美容。李碧华有一篇小说,说香港的女人为了保持美貌,就去吃胎盘做的饺子。当然,李碧华的情节一贯荒诞。

(18)、《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19)、整篇小说每个人都不代表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类人,“大哥”所代表的是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中国传统的儒家传统中有长兄如父这一观念,宗族和家族制度是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基石,它将每一个有违背于家族的人都强行的“团结”到一起,抹杀掉所有有异性的人。狂人从前的日子也一定和“大哥”朝夕相处,而当他觉醒之后就发现

(20)、能看破礼教吃人的人,后怎么样了?投降了。他病好了又去做官了。没有悬念,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灰暗的。狂人的声音,积极,战斗,彻底,或者说,是勇敢、坚定的、正确的——但鲁迅也深深地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效。

2、狂人日记经典语录吃人

(1)、查阅鲁迅致许寿裳信:“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说鲁迅是偶然阅读《资治通鉴》记载的吃人史实,并且明白到中国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义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2)、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狂人形象向来有争议:①狂人是并不真疯的清醒战士②狂人是已经发了狂的战士③狂人只是普通人④狂人是一个象征主义的形象。关于狂人疯不疯,众说纷纭。

(3)、《狂人日记》,是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4)、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5)、这篇小说借患有“迫害狂”之类症状的狂人十三篇日记来鞭挞吃人的礼教。表面读起来,语句杂乱无章,语言疯癫,当你真正读出了鲁迅先生的本意之后就会感到侵入骨髓的寒意。正如《红楼梦》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当然不敢自负解了其中的滋味,在这里就把自己读后的感想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6)、如果说,“真的吃人”是表,那么“礼教吃人”就是里,两者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互为表里,“礼教吃人”是其核心内核,“真的吃人”则是其变态、极端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对于整个封建专制落后愚昧思想文化制度体系的强有力的批判。

(7)、葛浩文认为,有两种吃人方式是我们特有的。一种就是“易子而食”,或是把儿子煮了给父母吃,这是一种道德的吃人。有名的例子,是《左传》里晋文公重耳出逃时,一个大臣割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给他吃;而主君也照样能吃下去,感慨他对国家的贡献。这在历史上,是忠君爱国的、高尚的行为。

(8)、随后,新军士兵用马刀,将端方活活砍死。不仅仅是砍死,还是乱刀分尸。行刑时,马刀不快,连砍多刀才斩下头颅。端方兄弟的头颅,被泡在煤油里,装在木桶中去武昌示众。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两颗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

(9)、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10)、小说里还说到“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这是我们特有的一种“道德的吃法”,就是符合礼教的吃人。还有一种,小说里也写了,抓到敌人时,可以把他的心肝炒了吃,来表达愤怒。

(11)、鲁迅作品中,因为书中人物的原因说错经典或是历史的还有不少。但这并不是鲁迅的学问不扎实,而是作品中人物的原因。比如大家都学过的《从北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这种情况。在写到学生们读书的时候,鲁迅说: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这里的“上九潜龙勿用”就是错的。“潜龙勿用”是《五经》之一的《易经乾卦》的卦辞,这句是初九的爻辞,而不是上上九的爻辞是“亢龙有悔”。小学生们初学的时候,难免搞混,在老师的大声喝斥之后,有人读错,也就很正常了。正因为读错,更显示出小学生上学时有口无心的情态。

(12)、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d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斜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4)、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时候。

(15)、第六段依旧是环境描写的衬托,那些吃人的野兽也都苏醒过来了,通过写动物来写国民人性中的劣根性。这里提到的动物的三个特点就是人的特性。对弱者的凶狠,对上位者的怯懦,还有狡猾的特性。

(16)、在中文里,与“狂人”相关的,有很多概念,比如狂、癫、疯、野、痴、愚、傻、蠢……《辞海》里,“狂”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精神病;第二个意思是重情任性,放浪恣肆;第三个意思是狂放不羁,过于进取。这后两个意思,并不是贬义,比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狂人”在中文里是多意的。

(17)、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18)、另外,还有一个循环论,《三国演义》的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方唱罢我登场,主张历史是循环的。

(19)、第二种吃人,就是吃敌人身体的一部分。把敌人身体上的某一部分,比如头颅、心肝吃掉,来宣泄仇恨,表示敌人的彻底消灭。秋瑾同时代的革命d徐锡麟,被人炒了心肝吃掉,已经快到清末民初的时候了。这也是刺激鲁迅写《药》的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鲁迅看来,这是一个恶习,但吃掉敌人的习俗也是很多民族都有的。

(20)、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3、《狂人日记》金句

(1)、既然这么舒服,又为什么迈不过去这条门槛和这个关头呢?互相吃人的日子够长了,狂人开始在自己觉醒之后天真地希望所有人都和他一样觉醒然后从此不再吃人。紧接着狂人便去找“大哥”,来进行这场劝说。

(2)、这四类人和物,构成了狂人所见到的真实世界。

(3)、事件1: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大哥“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

(4)、而回到“狂”本身,“狂”具有含糊性。翻到《汉典》,“狂”有三重含义,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第二程含义是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气势猛烈,超出常度。这后面两个意思都不是疯的含义,回想古诗中关于“狂”的句子,《论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再比如李白所吟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都不能简单地以“疯子”以蔽之。

(5)、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说世界上只有三种动物是吃同类的,一种是蟑螂,一种是老鼠,一种就是人。当然这是瞎说的,是诬蔑人类,因为动物界吃同类的动物还有很多。但据说,狮子是无论如何都也不吃死掉的狮子,而人类会吃死掉的人类。因此,人类虽然很聪明,是食物链的顶端,但境界不高尚。

(6)、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7)、第一种“吃人”就是为了生存。这种吃人在世界各国文献里都有记载,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各个民族、各个时期都有过。当人快饿死的时候,就去吃其他的人,尤其是吃已经死掉的人。在一九七二年,有一架飞机在南美迫降,死了不少人。那么,活着的人可不可以吃死去的人,来生存下去?那些幸存的人展开了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

(8)、但是,“吃人”又很写实。小说里讲过几种吃人的形态,比如讲到狼子村时,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意思是:到了困难的荒年时,就可以吃人。历史上有“易子而食”,就是闹饥荒时,家长不忍心吃自家饿死的小孩,就跟别人家换着吃。这是一种。

(9)、当我把狂人日记中关于吃人的事件摘录出来,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部分事件的真实性。

(10)、他:“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11)、鲁迅先生通过描写这样的环境,希望通过刻画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来使世人警醒,不要再麻木下去。

(12)、“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13)、这一段可真谓鞭辟入里,直切中封建礼教的核心要害!“仁义道德”作为封建礼教的直接表现,在封建社会被诠释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们的伪装的面孔,内地里却都是要“吃人”!实则一个个都是食人血髓的恶魔,却偏偏要披上“仁义礼教”的外衣,装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14)、出自于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

(15)、“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16)、鲁迅先生的“吃人”,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吃人,而是借此讽刺那个社会,意思和“杀人不见血”,差不多,就是说那个社会很黑暗。

(17)、而“观看”也是值得分析的手段。在在狂人的世界里,他总认为周围的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是不是狂人的臆想呢?从狂人大哥那句“疯子有什么好看”来看,即使狂人有过度敏感之处,看与被看是的确存在的。福柯指出,我们通过观看他者来使得自己成为主体,去“理解”他者,而被观看方在这个过程中被他者化了,成为了客体。这样一来主体对于客体是处于统治者的地位。

(18)、这里标志着狂人的彻底觉醒,虽然是民国,但仍处于封建礼教下的社会是吃人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人民也都是吃人的,那么觉醒的狂人很快就要被吃了。

(19)、但是,“吃人”又很写实。小说里讲过几种吃人的形态,比如讲到狼子村时,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意思是:到了困难的荒年时,就可以吃人。历史上有“易子而食”,就是闹饥荒时,家长不忍心吃自家饿死的小孩,就跟别人家换着吃。这是一种。

(20)、徐锡麟的暗杀名单中,端方赫然排在第一位置。仅因一个革命者被捕,导致徐锡麟仓促提前起义,这才让端方保住性命。

4、狂人日记吃人的含义

(1)、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2)、读者在阅读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

(3)、端方残杀徐锡麟成为革命者公敌,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明眼人都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即便是亲王的女儿,能够命令两江总督端方吗?

(5)、“只有廿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

(6)、当然,鲁迅写得更多的是“众人”,在分析一个一个的“吃瓜群众”。但《狂人日记》写的是“个人”,而这个人,在众人眼里是有病的,是“癫佬”。但狂人想说的是:说不定你们在睡觉,我在叫醒你们。这个人物的反转,是这篇小说的基本主题。

(7)、什么是退化论呢?就是说中国好的时候,是上古时代;中国好的皇帝,是尧舜禹,三皇五帝;过去的是好的,圣贤都是古人。而我们今天总难企及尧舜禹汤,“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说法,就是历史退化论。

(8)、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9)、1910年的春天,汪精卫在暗杀载沣之前,圈定的第一对象也是端方。后来为追求更大影响,汪精卫才改杀载沣。

(10)、凌迟是中国古代独有的酷刑,在清末用的却也不少。凌迟几乎都是针对反清分子或者丧失人伦的重大罪犯。

(11)、1918年5月,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2)、“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13)、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14)、刚才讲的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其实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脑子里,不仅在中国内地,也在香港和台湾。同学们看今天在香港的街上,新鸿基、新地、新时代、新世纪、新光、新世界、新同乐……一大堆“新”,很少有哪家店以“旧”命名的。“老”还有一些,“旧”罕见。香港虽然很重视文物保留,愿意保护旧建筑,但在语言上改得彻底。

(15)、“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16)、事件3:记得我四五岁时候,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

(17)、课堂实录的金句与神来之笔,化为小字旁批,约有160余条,大珠小珠,与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许子东开列的进阶书单、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1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260多个详注,帮助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打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

(18)、狂人的形象、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及“鲁迅”两字,从此永远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中。时至今日,《狂人日记》读来仍然让人振聋发聩,藉由百年来的中国现实,仍然让人感受到“刻骨的悲凉”。

(19)、叙述的是这个封建社会的虚伪,但狂人依旧想挽救这群麻木不仁的人们,尤其是他的大哥。所以到了第八段,狂人开始劝说,首先从青年人下手,因为青年代表着社会的新兴力量,是有希望觉醒和转变的人群,但显然这位青年人是已经被社会同化的人,而狂人在劝说无果后便发出了第二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从来如此,便对么?”对千年不变礼教发出一声深深的咒问。

(20)、但1907年7月7日,革命者徐锡麟被侩子手开膛挖心,祭祀安徽巡抚恩铭。虽正史没有记载,一般认为侩子手先用铁锤将徐锡麟的睾丸砸碎。

5、狂人日记吃人原句

(1)、《狂人日记》发表至今已经103年,各种显学研究层出不穷。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对大先生的作品中的思想、精神和文学理解都是肤浅的。如今重读《狂人日记》,我只对“吃人”二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全篇共4870字,“吃人”吃人一词出现28次,平均每170字出现一次,本文就试着谈一谈“吃人”。

(2)、汉学家葛浩文,是莫言小说的主要英语翻译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葛浩文功不可没,有人甚至说他翻译的英文比莫言的中文还漂亮。(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葛浩文有一次演讲,就是讨论“吃人”的文化。究竟人类文明史上有哪几种不同的“吃人”呢?

(3)、当然,这篇狂人日记里的吃人者,也让大哥做了。

(4)、这里有官方解读即是古久先生的流水簿子比喻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而整篇小说中狂人所谓的发疯都是在反封建,所以从赵贵翁到小孩子都仇视我,那些孩子脸色也是铁青的。

(5)、鲁迅的《狂人日记》影响了百年来很多中国作家的创作,一直到当代。比如,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余华写《一九八六年》,都是《狂人日记》在当代的延续。

(6)、为什么我们觉得狂人有些“疯”呢?《狂人日记》本身的文体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这篇小说的主体是日记,是狂人自己叙述的故事,会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狂人内心敏感多变,时常觉得别人在看他,连“狗和孩子”都在看他,看别人的样子是“青面獠牙”,小孩子也是恶狠狠地看着他;行为乖张浮夸,时常大笑大叫。他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系统,自然显得有些疯了。他说的“吃人”究竟有几分真实?

(7)、我们是勃艮第bois,热爱分享观点的学生群体,

(8)、桀纣是两个人,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桀是夏代亡国之君,纣是商代的亡国之君,他们都曾宠信小人,残害忠良,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也正因此,这二位便成了暴君的代名词。

(9)、审讯的满清官员毓朗说:你知罪了吗?明天就要剖你的心肝了!

(10)、只要受过义务教育的国民,就算没有看过《狂人日记》,对于它的介绍和文学地位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考试是要背的。这次重读是因为稻读2月份荐书的主题是短篇小说。我认为《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不能缺席的,故推荐之。

(11)、其中“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12)、单单杀人还不够,还要残杀,让所有人都知道敢于暗杀朝廷大员的下场。

(13)、本图及以下图片均为《狂人日记》木刻版画,作者:赵延年。

(14)、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5)、鲁迅这样写有很多妙处。首先,这话是文中的主人公“狂人”说的。狂人就是疯子之意。既然是疯子,当然就要说疯话。张冠李戴,胡言乱语,不合逻辑也就是正常的了。如果说起话来事实准确条理清晰,那还算是疯子吗?

(16)、 旧时代的丑恶,反衬出新时代的美好,身处如今的年代,本身便值得庆幸。

(17)、在中文里,与“狂人”相关的,有很多概念,比如狂、癫、疯、野、痴、愚、傻、蠢……《辞海》里,“狂”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精神病;第二个意思是重情任性,放浪恣肆;第三个意思是狂放不羁,过于进取。这后两个意思,并不是贬义,比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狂人”在中文里是多意的。

(18)、依旧是以狂人的角度进行的环境描写而没有情节上的进展,如果说第一段是在昭示着狂人的觉醒,那么第二段就是在介绍这个故事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为接下来狂人发疯后的生活做了“个人”与“外界环境”的铺垫。

(19)、《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将“狂人”定位为一个精神病患者,起初他发觉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怪,他甚至感到赵家的狗看他的眼神都不对。

(20)、小说里的“吃人”是一个比喻,读《祝福》就知道,礼教会把一个人害死。

(1)、什么是“狂人”?英文叫“madman”,是“疯子”。但“疯”和“狂”有重要的区别。“疯子”与“天才”之间,隔着一个“狂人”,狂人跟疯子、天才都只差半步。

(2)、而“医生”也不只是医生,而是旧知识分子,依照旧科学行事。

(3)、所以,鲁迅厉害在什么地方?别人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只有鲁迅说,我未必都说真话,你们都以为我是直抒胸臆,其实我说话有很多顾忌,我只是不愿意把黑暗的东西太多地影响青年人。

(4)、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5)、第二种吃人,就是吃敌人身体的一部分。把敌人身体上的某一部分,比如头颅、心肝吃掉,来宣泄仇恨,表示敌人的彻底消灭。秋瑾同时代的革命d徐锡麟,被人炒了心肝吃掉,已经快到清末民初的时候了。这也是刺激鲁迅写《药》的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鲁迅看来,这是一个恶习,但吃掉敌人的习俗也是很多民族都有的。

(6)、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7)、但换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斗士,挑战旧礼教,世人皆醉我独醒。小说巧妙地利用了“疯”和“狂”的语意上的含糊。新批评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语意的含糊不是错,而是文学的魅力。如果说得很清楚,就不是文学性;意思模糊,左可以理解,右也可以理解,这才是文学性。各种各样的暧昧、歧义、朦胧,都是文学的魅力。“狂人”这个题目,本身就很暧昧。

(8)、如果说前面一段只是狂人的梦,还不足以证的话,类似的逻辑还出现了第十节。这是一段狂人与大哥的对话。

(9)、他:“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10)、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1)、该剧凭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圈粉”观众,引发大家的热情讨论。特别是鲁迅酝酿《狂人日记》的片段,点燃了观众们的情绪。

(12)、鲁迅也为文章设计了长期的结局只是能否实现还不得而知:

(13)、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14)、正白旗出身的端方,此时竟然不承认自己是满人,说:我是汉人,本姓陶,是晋代诗人陶渊明之后。我投旗(满人)才4代,现回归汉姓如何?只求免死。

(15)、这样一般,狂人是疯子便被定性了。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具有洞见地指出,将疯癫与文明相对立起来是近代以来方有的做法,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排斥异己,驱除不同的思考逻辑。这是大哥的阴谋。“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狂人在无意之间说出了真相。无论是梦里陌生人的做法,抑或是大哥的行为,人们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剥夺了狂人的话语权,以“错”或者“精神错乱”来造就狂人的失语状态。

(16)、民主,当然我们知道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作主。但是,也有一些普遍的误解。民主也有几种。一种误解是,你是民,我是主。当然这个是错误的。第二种误解普遍,要为民服务,要为民作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白薯。”这句话看上去对,实际上有问题。“为民作主”,主语无论是谁,总之自己没法作主,才需要有人作主,所以还是要呼唤包青天。归根到底,民主的终目的不是要清官。

(17)、整篇小说给读者带来具冲击力的阅读体验,便是“吃人”。“吃人”这一行为令主人公“狂人”恐惧,也强烈震撼着读者。

(18)、《狂人日记》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相冲突下,所暴露的问题———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民的压迫。这里先捡两个片段做一下分析。

(19)、鲁迅的《野草》里有篇散文诗叫《影的告别》,影子隐喻了他自己,他说:“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这是一个思想家的困境和彷徨,不能与黑暗妥协,又受不了革命。可又是写实的,因为影子就是这样的。一般的评论只讲象征,却忘了它的写实层面。《狂人日记》的隐喻层面,现在看来有点太露。比如“赵贵翁”,“古久先生”,都是比较明显的象征,稍稍有点简单化。

(20)、《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1)、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认为即使医好了人的身体,强健了体魄,依旧无法使得国家富强,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还是“吃人者”!于是转而弃医从文,从此走向了一条以笔为文以期唤醒国人思想的道路,可见中国人的思想愚昧麻木到了何等地步!而鲁迅也是期盼能通过文字来唤醒他们的良知!

(2)、期间,武昌起义爆发。端方麾下的新军,恰恰是从武昌拉走的,里面有大量革命d。很快,新军发生哗变,将端方和他的弟弟端锦抓住。

(3)、鲁迅先生的“吃人”,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吃人,而是借此讽刺那个社会,意思和“杀人不见血”,差不多,就是说那个社会很黑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狂人日记经典语录吃人123句(狂人日记吃人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