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名字
(1)、“我们经常在爱情里给对方输送了大量不需要的东西。”
(2)、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3)、在翻译过程中,大的信息损耗在于语言,在于语言的色彩、节奏、语序结构等所寓藏的意味。文学写人心,各民族之间可通;文学得用语言,各民族之间又不得尽通。我和韩刚在翻译合作中,尽管反复研究,竭力保留作者明朗、简洁、缜密、凝重有力的语言风格,但由于中西文水平都有限,加上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天然鸿沟,在语言方面仍有种种遗珠之憾,错误也断不会少——何况英译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捷文原作的语言品质,更在我们掌控之外。
(4)、 特蕾莎对卡列宁别无所求。她接受了卡列宁当初的样子,从未设想以自己的形象改变它,她从开始就认可了狗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想把它占为己有。她也不嫉妒卡列宁的秘密癖好。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人总想改变女人,女人亦想改变男人),她只教会它一门基本的语言,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共同生活。
(5)、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6)、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7)、朝后看,人看见道路,看见人们向前行走,看见他们的错误,但是雾已不在那里。
(8)、 在电影学院观片室的幽暗里带着耳机看《布拉格之恋》的感觉,刻在心底很深的地方。除了影像,专注的感觉与坐在电影院里的质量别无二致。没有把电影与小说作太多的比较,实际上电影无法承载那么沉重的抽象的哲学意义。就像爱森斯坦无法把《资本论》搬上银幕。
(9)、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10)、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佳影片奖和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11)、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
(12)、如果永恒轮回是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13)、已经听很多很多人批判电影拍没了小说里的深刻意韵,好莱坞式痕迹把暗黑系的哥特风欲盖弥彰把得太浓。
(14)、 但是托马斯依旧不断的找女人,对他来说,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区别只能通过“性”这种隐秘的交流体现,就像他做手术一般,只能通过划开皮肤表层,才能看到里面的动态。托马斯带有一种研究精神,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性爱当中。
(15)、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16)、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17)、它和这座古老而有魅力的城市一样,处处体现着当地人独有的匠心。每天中午12点,里面十二尊耶稣门徒分列钟的两旁,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鸣叫声起,报时钟声也响起,独具一格,别具匠心。作为世界上古老的天文钟,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
(18)、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19)、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20)、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豆瓣
(1)、 特蕾莎很痛苦,她不理解托马斯所说的肉体与爱是两回事这个思维。于是她尝试抛弃肉体,她与一个常来酒吧的工程师做了爱,可是这种感觉却糟糕透了。这一行为让她意识到,她与托马斯的爱情大厦是脆弱的。因为这座大厦仅仅建立在她的忠贞这的一根柱子上,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2)、因此,对这本由捷文进入英文、又由英文进入中文的转译本,读者得其大意即可,无须对文字过分信任。
(3)、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4)、“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的永劫回归观是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5)、客房预订:0373—5898888餐饮预订:0373—5898777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5RICj8YIqBbOf-CSstVrg提取码:9wjs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7)、1968年8月,苏联军队在“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下,以“主权有限论”为理由,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攻占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d政。这一事件像后来发生在阿富汗的事件一样,一直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不仅仅是民族国家主权遭到践踏,当人民的鲜血凝固在革命的枪尖,整个东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就不能不蒙上一层浓密阴影。告密,逮捕,大批判,强制游行,农村大集中,知识分子下放劳动,等等,出现在昆德拉小说中的画面,都能令中国人感慨万千地回想起过往的艰难岁月。
(8)、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
(10)、1968年,布拉格外科医生托马斯(丹尼尔.刘易斯饰演)生活在追逐女人的快乐中,画家萨宾纳(丽娜.奥林饰演)是托马斯的红颜知己。一次去温泉疗养院出诊的机会,托马斯结识了女招待特蕾莎(朱丽叶.比诺什饰演),后来二人结合。托马斯婚后依旧如故,继续与萨宾纳或其他女人偷情,特蕾莎无法忍受痛苦,离家出走,却遇上苏俄武装入侵捷克。三人先后逃亡到瑞士日内瓦,萨宾纳结识了法国教授弗兰茨(德雷克.林特饰演),特蕾莎失去工作闷闷不乐,带着小狗卡列宁重返布拉格。面对自由与责任,托马斯以及萨宾纳究竟会如何选择呢?
(11)、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
(12)、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
(13)、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14)、作者:黄兰,商业地产人士,业余写字爱好者。榕树下签约作者,已出版由伊能静,潇洒姐推荐的实体书籍《姑娘,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小小的梦想,慢慢的实现。将文字转化为影像,是此时的目标。近与妞博名博主AKA在合作青春剧本,你们有没有好玩的故事呢,也许会被拍成院线电影上映去电影院看到哦。
(15)、 1987年1月
(16)、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昆德拉其人。他1929年生于捷克,青年时期当过工人、爵士乐手,后致力于文学与电影。在布拉格艺术学院当教授期间,他带领学生倡导了捷克的电影新潮。1968年苏联坦克占领了布拉格之后,曾经是共产d员的昆德拉,终于遭到了作品被查禁的厄运。1975年他移居法国,由于文学声誉日增,后来被法国总统特授公民权。他多次获得各种国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1968年以前),长篇小说《笑话》(1968年),《生活在他方》(1973年),《欢送会》(1976年),《笑忘录》(1976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等等。
(17)、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18)、 到此,托马斯对爱的理解是: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的。
(19)、尼采认为它是神秘的代表,歌德说它是欧洲美的城市,卡夫卡在这里出生、创作,如果把和它有关的名人一一列出,恐怕数量足够写一本书。
(20)、 什么时候,人类可以不断地重生,每一次重生都会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是多一次人生经验),日臻成熟。”
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剧照
(1)、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一周读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接下来我在想是否读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呢
(3)、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4)、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5)、我们并不能理解昆德拉,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昆德拉,这对于译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样。
(6)、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7)、 “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8)、后来慢慢喜欢这个通俗爱情故事,在东欧韵味的音乐里迷醉了。总是看戈达尔和费里尼,还是有些疲累的。
(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显然是一种难以严格类分的“读物”。第三人称叙事中介入第一人称“我”的大篇议论,使它成为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杂谈与故事的结合;而且还是虚构与纪实的结合,梦幻与现实的结合,现代主义先锋技巧与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结合。作者似乎想把好处都占全。
(10)、亲眼看见那些玄妙拗口又才气横溢的词句变成了一个通俗的爱情肥皂剧,政治和哲学意义成为虚化的背景,有一点失望。
(11)、一部电影就是一场人生;在光影里,找寻自己;在故事里,寻求真理。
(12)、这使我想起了同行张承志的观点、更早是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Croce)的观点:好的文学是一种美文,严格地说起来,美文不可翻译。作为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昆德拉与克罗齐的观点尽管对立,可能各有依据。但无论如何,为推动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翻译仍是必要的——哪怕只是无可奈何之下做一种浅表的向外窥探。我希望国内的捷文译家能早日直接译出昆德拉的这部作品,或有更好的法文或英文译者来干这个工作,那么,我们这个译本到时候就可以掷之纸篓了。
(13)、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4)、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15)、有些谈话总是使人为难。一见面,比试着亮学问,甚至是新闻化的学问,好像打扑克,一把把牌甩出来都威猛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人人都显得手里决无方片三之类臭牌,非把对方压下一头不可。这种无谓的挑战和征服,在一些文人圈里并不少见。
(16)、如果我们没忘记昆德拉曾涉足电影,又没忘记他爵士乐手的经历,那么也不难理解他的小说结构手法。与时下某些小说的信马由缰、驳杂无序相反,昆德拉采用了十分特别而又严谨的结构,类似音乐中的四重奏。有评论家已指出:书中四个主要人物可视为四种乐器——托马斯(第一小提琴),特丽莎(第二小提琴),萨宾娜(中提琴),弗兰茨(大提琴)——它们互相呼应,互为衬托。托马斯夫妇之死在第三章已简约提到,但在后面几章里又由次要主题发挥为主要旋律。托马斯的窗前凝视和萨宾娜的圆顶礼帽,则成为基本动机在小说中一再出现和变奏。作者似乎不太着重题外闲笔,很多情境细节,很多动词形容词,在出现之后都随着小说的推进而得到小心的转接和照应,很少一次性消费。这种不断回旋的“永劫回归”形式,与作品内容中对“永劫回归”的否决,似乎又形成了对抗;这种逻辑性、必然性极强的章法句法,与小说中偶然性、随机性极强的人生经验,似乎又构成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张力”。
(17)、他并不着力于(或许是并不擅长)传统的实写白描,至少我们在英译本中未看到那种在情节构设、对话个性化、场景气氛铺染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和良苦心机,而这些是不少中国作家经常表现出来的。用轻捷线条捕捉凝重的感受,用轻松文体开掘沉重的主题,也许这形成了昆德拉小说中又一组轻与重的对比,契合了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电影理论中内容与形式必须对立冲突的“张力(tension。或译:紧张)说”。
(18)、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19)、有服装热、家具热,当然也会有某种文学热。“热”未见得都是坏事。但我希望东欧文学热早日不再成为沙龙空谈。
(20)、 直到他遇到特蕾莎。这个在乡下酒馆遇到的女招待,自己跑到布拉格来找他,带着一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他们当天就做了爱。以托马斯的性格,他不会留情人在家,可是特蕾莎却发烧了,那么他就没理由赶她走。他照顾她,她的孱弱就像是个孩子。
4、无法承受生命之轻电影
(1)、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2)、 如果这仅仅讲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那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只能算是一个畅销的小说,但因为里面讲到了政治,哲思,它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书籍。托马斯与特蕾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捷克。这个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遭遇了一系列战争与动乱。俄军的入侵,共产主义的盛行,人心的动摇,在整个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选择都代表着自己的价值观。
(3)、这位作家担心青年人视野褊狭,当然是好意。不过,当我打听东欧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他与我们一样,也未读过任何一部东欧当代小说,甚至连东欧作家的姓名也举不出一二。既如此,凭什么严肃质问?还居然“为什么”起来?
(4)、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Donoteverthinkaboutthatwecanescape,oureveryeachstepdeterminethefinaloutcome,ourfootstepsaremovingtowardstheendofownchosentarget.
(5)、于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6)、高中时看杂书,发现很多人喜欢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莫名其妙的短语。觉得这几个字这么摆在一起,很神奇,但不明出处。大学时垂涎三尺发现了这个名字,也知道了一个叫作米兰·昆德拉的捷克人,又是写小说,又是作电影,又是玩爵士,一专多能的样子。
(7)、《百鸟朝凤》:为了这部影片,有人不惜一跪!
(8)、这里是卡夫卡的故乡,这里是尼采眼中“神秘的代表”,这里是歌德笔下“欧洲美的城市”。一座来了便会被深深吸引的城市,古今往来的名人也纷纷着迷于她特别的气质。她就是布拉格!
(9)、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10)、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1)、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12)、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真切的渴望。
(13)、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
(14)、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15)、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6)、该片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编著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1989年,该片获得第46届美国金球奖佳影片提名。
(17)、“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18)、 这些年,她活的战战兢兢,因为她不知何时托马斯会离她而去,而她能贡献的是多情的妻子这个角色,以此换回托马斯的爱。
(19)、第五十三期:《乱世佳人(下)》主持:张翠萍
(20)、第十二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主持:张翠萍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电影
(1)、在捷克文学传统中,诗歌和散文的成就比小说更为显著。不难看出,昆德拉继承发展了散文笔法,似乎也化用了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的“片段体”,把小说写得又像散文又像理论随笔,数码所分开的章节都十分短小,大多在几百字和两千字之间。整部小说像小品连缀,举重若轻,避繁就简,信手拈来一些寻常小事,轻巧勾画出东西方社会的形形色色,折射出从捷克到柬埔寨的宽广历史背景。
(2)、“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3)、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4)、你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拥有,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既让人焦虑,又让你乐此不疲,止不住的想要得到全部。
(5)、这种观念使我们很容易想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因是因非”和“不起分别”。这本小说英文版中常用的indifferent(或译:无差别,无所谓)一词,也多少切近这种虚无意识。但是,也许需要指出,捷克人民仍在选择,昆德拉也仍在选择,包括他写不写这本小说,说不说这些话,仍是一种确定无疑的非此即彼,并不是那么仙风道骨indifferent的。
(6)、“爱情里面什么重、什么轻?男女之间如果真的有爱情,心里的潜语言是很多的,不管是欣喜、意外、失望、感伤,很多东西都没说出来。大量的爱情是在没说出来的时候,就无声无息了。后他们终于明白生命中什么是重要的,却意外去世。灵魂看上去是无形的,但实际上是重的。很多人都不能承受这份重量就放弃了。但放弃的是自己的灵魂。”
(7)、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8)、 可是,这并不是爱。爱是一种力量,双方会越来越好。爱是卡列宁的微笑,不去改变,不去索求,而是接纳,理解,一起创造共同的记忆,每一天都在重复,可是每一天又在新生,这才是永恒的轮回。
(9)、米兰·昆德拉(捷克语:MilanKundera,1929年4月1日-)是捷克著名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归化为法国公民。他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为法国作家,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归类为法国文学。
(10)、 她将他拉到底下,坠落到底层,两人终于互相缠绕在一起,走向生命的末端。
(11)、至少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比如昆德拉,他不过是使自己的自相缠绕和自相矛盾,由内容渗入了形式。
(1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到底是什么?如果是责任,那么爱就是让你不会觉得责任很重。
(13)、第二十三期:《日出:二人欢歌》主持:艾思祺
(14)、 卡列宁,特蕾莎的宠物狗。当初酒吧女招待去找中产阶级托马斯时,手里拿着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这是她伪装自己的武器。她渴望知识,讨厌媚俗,她渴望有灵魂的世界,于是托马斯成了她好的寄托。
(15)、有一次,批评家李庆西与我谈起小说与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文以载道”并不错,但小说的理念有几种,一是就事论事的形而下,一是涵盖宽广的形而上;从另一角度看去也有几种,一种事关时政,一种事关人生。他认为事关人生的哲学与文学血缘亲近,进入文学一般并不会给读者理念化的感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即为例证。只有在人生问题之外去博学和深思,才是五官科里治脚气,造成理论与文学的功能混淆。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16)、我离你很远,我没有什么可以跟你说的,可是我就在这里,而且我知道你在那里。
(17)、在《布拉格之恋》中,观众看到了很多历史镜头,但是与现实故事的镜头相比较,导演通过背景与主人公行为分离的方式,弱化和模糊化了那个纷乱的时刻。影片的镜头转移得很快,因而在视觉上和感觉上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眩晕感觉。尽管片中人头攒动、枪声阵阵,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并不能构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片中镜头的特殊处理让观众实在地感觉到了那个历史时刻和主人公的命运是相隔的两个时空。电影的结尾部分也采取了同样的镜头处理,当托马斯和特蕾莎驾驶的卡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时,观众感受到了某种确定的命运和不确定的结束方式之间的张力。(《电影文学》评)
(18)、卡夫卡大概不算东欧作家。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在捷克布拉格的犹太区。
(19)、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20)、在布拉格,有一位年轻有为、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叫托马斯。他有两个红颜知己,分别是女画家莎宾娜和女招待特丽莎。特丽莎用真诚的爱情感化了托马斯。于是托马斯改变了固有的生活观念,决定与特丽莎结婚。然而,托马斯风流成性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1)、查理大桥是欧洲古老长的桥,横跨布拉格市伏尔塔瓦河。此桥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豆瓣101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